查经资料总汇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第十讲 如何建立基督化的家庭

 

  一般的房子四面都有围墙,使我联想到基督徒的家庭也有四幅墙,当然我所指不是物质的墙,而是应当建立在基督徒家庭的墙。

{ 164}(一)建立纪律的墙

  世界最聪明的人所罗门,他是以色列第叁位王。他向神求智慧,他写箴言书,在(箴廿二15)说:「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他说,孩童应当学习如何服从父母,如果不服从,要用纪律管教。年长的人都接受这样的说法。基督徒的家庭对孩童更要有纪律,但不可忘记,纪律不只应用於孩童,也应用於成人,纪律应用於为父母者,如同应用於孩童一样。

  新约圣经把士兵和基督徒作比,保罗说:「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圣诗中也有多首论及基督的精兵和全副的军装。

  任何地方都以军事纪律为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参加加拿大陆军,管理我们的沙展非常严厉,从不和气对人说话。向我们说话以厉声呼喊,下令出发向目标攻击;军令如山,我们立刻执行任务,士兵对长官唯命是从。

  基督徒在神的军队中,神一切命令都在圣经中。一个基督徒无谕年纪多大,都在神命令之下,是神军队中之一分子,当服从神的命令。一个基督徒每天应读圣经,有时不爱读经,因为听从了自己心里的话。服从纪律才能够每日读经。无论作甚麽,不要为自己的爱好去做,乃要听神的命令去做。我们在神的军队里,要服从神的纪律,听神的话。

{ 165}(二)建立好榜样的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凡学习都是照 别人的榜样。很多时,我们学习的心得不是从书本中来的,而是模仿别人得来的。模范就是我们学习的模型。人生最初五年,每日所见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就模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语言,模仿父母走路;如果父母以爬行代步,婴孩也照样模仿;有的婴孩脚骨有点弯曲,头部又重,学习行走较为困难,常会跌跤的,经过时常练习也就行动自如了。婴孩常见妈妈 奶时给以微笑,所以也就模仿微笑;可是常见孩童微笑时好像绉 眉头;因为还未学习得好,渐渐地也就学得微笑自然了;如果妈妈 奶时,都是绉眉头的话,那麽婴孩就学不到微笑了。五年时间孩童的学习,为父母都实在负 重大的责任。我的儿子孩童时代,他学我剃胡,其实他那时哪儿有胡须可剃呢?两个女儿在五岁之前,常学习妈妈的模样做事。要煮饭,希望学会了妈妈所做的;也希望像妈妈一样高大,一样漂亮。总之,儿女整天注意父母的举动,随时模仿;这样,到底给你快乐或忧愁呢?你能否对你年幼的儿子说:「来吧!你跟随我,我不是世上最强壮者,不是世上最聪明者,不是世界最富有者;但我是照 神的纪律去做;神要我做的,我做;如果你跟随我,你所走的是正确之路」。你能否对年幼的女儿说:「我不是世上最漂亮,最好,最聪明的女人;但你须知我是走在神的道路上,我根据圣经的话生活,如你跟随我走,这路是正确的。」或许你要对儿女说:「不要跟 我走,因我的生活不正确,不是你应该模仿的人,你还是找个别人模仿吧!如你跟随我的你就走错路了。」身为父母者,对儿女应立下好榜样;廿年後你的儿女如何,有赖於你们现在的榜样。未知你家中有没有好榜样的墙呢?

{ 166}(叁)建立家庭崇拜的墙

  如果能到教会读圣经,是件极好的事,能参加主日崇拜,听讲解圣经是很好的;但是这些都不能代替在家里的读经和祷告;应当每日规定时间带领儿女,全家一同祷告。在座中很多青年人,尚未建立自己的家庭;我提议你建立家庭时必须这样做,从你结婚之日,开始在家里立祭坛,夫妇一齐祷告;等有了儿女,全家一齐祷告,让儿女们将来知道你们曾经为他们祷告。

  大家都熟悉圣经中浪子的故事。耶稣说浪子远离家庭,花费了一切所有的,落至贫穷饥饿的地步。那时才想到父亲,他知道父亲经常为他祷告,这是他决定回家的主要原因。

  未知各位有没有建立家庭崇拜的生活?你的儿女有没有听过你祷告?当你的儿女远离家庭,他们能否记得父母曾为他们祷告,好像浪子的父亲为他儿子祷告一样。

{ 167}(四)建立救恩的墙

  我们要确实知道纪律的墙,要清楚知道榜样的墙,要知道家庭崇拜的墙,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如果家中还有人未得救,救恩的墙就不能建立。可能在座中有的人是家中唯一的基督徒,其他都未接受耶稣,你当尽力把全家带到神的面前。要向他们作见证,每天为他们祷告;除非全家都接受耶稣,否则你的家,永远不能成为基督化的家庭。或者你全家除了你之外都是基督徒,惟独你至今未接受耶稣作你的救主,你未成为神家的人,你未曾求神饶恕你的罪,未曾求神救你脱离罪恶,因 你的阻碍,以致此家不能成为基督化的家庭。神的应许,是要赐福给基督徒的家庭,只要你接受耶稣,成为基督徒,神就必赐福给你的全家。

  请各位细心思想自己的家庭;在你家里,纪律的墙有否建立?好榜样的墙有否建立?家庭崇拜生活的墙有否建立起来?救恩的墙是否建立起来呢?

  相信各位都希望有个基督化的家庭,但是必须建立这四幅墙。——  史保罗圣灵与信徒并教会复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