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资料总汇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第叁课  彼得:可悲的失败

 

(经文:路廿二31~62

  圣经告诉我们那麽多使徒彼得做过的了不起事情,但我们却选了一件他表现得最差的事来研究,似乎是太糟了。不过,我们选择这件事件来研究,是希望用这事件来给我们一个警告,我们都有可能好像彼得那样做。属灵上跌倒是没有信徒可以免疫的。

  如果彼得是最受爱戴的使徒(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这样),理由肯定是因为他好像我们一样充满人性!像我们一样,他既冲动又鲁莽!像我们一样,他会犯错,也会说出不智的话!彼得这个没有学识、颇粗鲁、颇笨拙的渔夫所以吸引我们,正是因为这些有关他的事迹。

  读路廿二31~62令人很忧愁,因为这段经文讲述彼得的失败。细心阅读这段经文,并紧记两件事:

彼得没有预期自己会否认他的主。虽然救主已经警告过彼得(第3134节),但彼得却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这样做。我们不是也不打算或预期自己会否认我们的主吗?  靠着他的恩典,我们也永远都不会这样做  不过,我们要小心,并要留意林前十12的教训。

彼得的跌倒是经过一个酝酿过程才发生的。没有人是突然间跌倒的。也就是说,堕落是经过一个过程的,堕落分阶段发生,一步一步,逐渐形成。彼得经过甚麽过程,最终才堕落至叁次否认主的地步呢?

2.     第一步:过份自信

33节不是指出彼得过份自信吗?虽然我们的主已经警告过彼得,他仍然说这样的话  参第31节。过份自信总是很危险的,如果基督徒吹嘘自己会做甚麽的话,结果总是致命的。当彼得试图在海面上走到主那里去时(太十四28~31),我们也看到他这种过份自信的性格。我们需要提防以各种不同形态和方式出现的自我信赖,因为这样总是导致失败的。阅读箴廿八26,并问自己,你是否在某些方面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3.     第二步:不祷告

读第4045节。过份自信和不祷告通常都同时出现。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够坚强,那里还需要祷告?我们祷告,是承认自己的软弱和不足。很可能百分之九十的属灵软弱都是由於不祷告。如果你只是「远远的」跟从主,现在就问一问自己,你基督徒生命倒退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因为忽略祷告和读经。

4.     第叁步:属肉体

读第50节,并比较约十八10。属肉体的意思是以肉体的力量,而不是倚靠圣灵的力量生活和行动。如果我们说一些鲁莽及不属灵的话,或者做一些鲁莽或不属灵的事时,便显示我们与主失去连系。一个属肉体的基督徒很快便会羞辱主的名。读林前叁1~3,并留意属肉体的主要标记是属灵生命持续停留在婴儿阶段。彼得将马勒古的耳朵削下来时,就好像一个不守纪律的孩子。基督徒,你有没有这样说话或行事呢?   

         

5.     第四步:彼得远远的跟着

再读第33  然後读第54节。这是一个多麽强烈的对比!正当主最需要彼得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时,他却不在场,这是多麽可悲啊!在这个世代,主需要他的子民在日常生活中与他紧靠着他。你是否只是远远的跟着呢?  读路九62。从前你定期参加祈祷会,但现在却只是远远的跟着!从前你寻找那些失丧的人,但现在却只是远远的跟着!你是否这样呢?

6.     第五步:世俗化

读第55  并比较诗一1。我们的主受审时,曾向他许下许多诺言的彼得却与世界认同,拒绝了他。我们是否这样呢?所有忽略了主耶稣的事都是世俗化。彼得与世界「一起」坐下。你是否这样呢?可惜很多基督徒都是这样!你是否在世界的火炉旁边取暖呢?如果是的话,便清楚显示你已经失去了主耶稣在你生命中燃起的部份爱火  读提後一6。那里的意思是:挑起、 动那火焰,重燃那馀烬,令它不断燃烧……」。

7.     第六步:敏感度减低

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看来彼得对主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对主警告他他将会否认主这件可怕的事也变得越来越不敏感  怀着祷告的心读第3133节和第40节。我们倒退时正是这样。我们沿着斜坡一直向下滑,从过份自信到缺乏祷告,到属肉体,到远远的跟着,到世俗化  接着我们的敏感度变得越来越低,最後甚至否认主。我们最需要经常做的祷告是求神施恩,不让我们落到一个地步,或到了一个地方,令我们对他声音的敏感度变得越来越低,对他对我们生命的旨意也越来越无知。

8.     最後一步:公开的否认

读第5660节。彼得不是一次或两次,而是叁次否认他的主。啊!一个基督徒竟然会那麽堕落,这是多麽严重的事啊!但感谢神,在结束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指出主如何奇妙地引导彼得悔改,停止後退,回到主身边。读第61和第62节。那是一个多麽美好的眼神啊!那个眼神是多麽忧愁,多麽慈爱,多麽宽大,多麽感人!那个眼神似乎对彼得说:「彼得,回来吧!」读约廿一15~17,并参诗一叁九23~24。主看着彼得:当他看着彼得时,他赦免了他,在他投向彼得的眼神中,包含着爱、温柔和责备,那爱实在太深  使彼得的心也碎了,於是他走到外面痛哭。——  兰斯迪信十位新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