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资料总汇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第八讲(过约但河)

 

  今日的天气很好,没有云彩;不知属灵的天气何如?我们的头上,有没有云彩与主绝隔呢?犯罪就是如云彩一般啊!望主领导我们的灵性,常住在青天白日之下,没月阴霾 的景象。

  昨日讲以色列人第一次到了加低斯,本当一蹴而进到迦南,但因犯罪失败,致遭神的责罚,再辗转漂流於旷野叁十八年之久,过後,再回到加低斯去。

  以色列人第二次到加低斯时,是他们出埃及的末一段路程,上帝不即领其迳进迦南,却领其经过约但河而进,其中也含有很大的意义和教训。谨择其尤者几件言之。

  (一)米利暗死了 这是以色列人第二次到加低斯时头一件发生的不幸事情。(参看民廿章一节)米利暗是摩西的姊妹,也是个女先知。她曾领以色列人在红海边唱诗赞美上帝,她是个艺术家,音乐的能手。惜她一方用口赞美,一方也用口犯罪, 毁谤摩西,怨恨上帝。故上帝刑罚她死在加低斯,葬在加低斯,不能进入迦南。这是教训我们当谨慎那口,不可用它讲道,唱诗,祈祷,……也用她咒诅,毁谤,亵渎。……

  我们都知道迦南的预表有二:

  (一)现在是表属灵的境界。

  (二)将来是表千年的国度。(天国)

  天国和天堂和上帝国,都有分别的。天堂由信而进,得救是上天堂。上帝国由重生而进,惟天国(千年国度)则须由努力进去。耶稣说:『你要努力进窄门』又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章廿一节)故天堂是相信的代价;天国和上帝国,是工作的赏赐,二者不能混淆的。因此我们不只要得救上天堂;更要得胜,努力作工,进到天国。不然,效法米利暗,虽能得救,可是不能得 与主为王的赏赐。

  (二)怨恨上帝 以色列人因没有水喝,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怨恨争闹,仍不悛改,致摩西之灵,受以色列人的激刺而生气,不用向磐石吩咐,却用杖向磐石击打,违背上帝之命,干犯上帝之恕,而致犯罪。民数记廿章十一二节说:『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我初读了这一席话,觉得有些不很领会,摩西在世为人,那麽谦和;在上帝家服务,那麽尽忠,……为何因小罪而受大罚,犯罪轻而受罪重,上帝不是公道吧?後查察一下,才知道摩西因地位高,权利大,故受罚重。雅各书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做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叁章一节)耶稣事说:『多给谁的,就向谁多取;多托谁的,就向谁多要。』(路十二章四十八节)故我们在此事上,当格外儆醒,我们比别人得主恩典更多,明白道理更多,且常人传道劝勉人,作人师傅,……但不可蹈摩西这次的覆辙。

  (叁)亚伦死了 民数记廿二章廿二至廿九节就是记载这件事情。单看廿四节说:『亚伦要归他列祖那里,他必不得入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因为在米利巴水你们违背了我的命』。他与摩西一同犯那罪,故亦与摩西一同受重罚。盖他与摩西的地位,都差不多呢!

  (四)火蛇与铜蛇的事 民数记廿一章四五节说:『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燥,就怨 上帝和摩西,说:你们为甚麽把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哦!他们又犯罪了,因此上帝的刑罚,即临到他们之中。故接 六节即说:『於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死了许多。』甚麽时候有犯罪,甚麽时候就有刑罚,同时甚麽时候有悔罪,甚麽时候就有恩典。故不久,『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 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於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七至九节)在这件事,一方既显上帝的公义,一方又显上帝的仁慈,甚至他的刑罚,亦有仁慈在内。希伯来书十二章五至十一节说:『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理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铜蛇被挂在杆上,是表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玛拉的树丢在苦水里变甜,是表十字架之用,磐石被击出水,是表十字架之死;其次会幕里有许多东西或事情,都有十字架的预表在内。总之,他们一路都有这十字架的影迹,所以我们行天路时,也不能离开这个十字架。

  (五)巴勒和巴兰的事 巴勒因嫉妒以色列人的强盛,想叫比珥的儿子巴兰来,咒诅他们,那知上帝不准他所为,倒使咒诅变为祝福。可见上帝是不许他人苦待其儿女的;若果儿女有罪,则自己施行管教而已。故保罗说:『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有上帝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八章卅二至卅叁节)故无论遇何苦难,也不必惧怕,上帝必定保护我们,转祸为福的。

  巴勒见这个计划不成功,乃变更策略,即利用摩押女子,引诱以色列人行奸淫之罪。民数记廿五章一至二节说:『以色列人住在甚亭,百姓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因为这女子叫百姓来,一同给他们的神献祭,百姓就 他们的祭物,跪拜他们的神。』这个计策,是巴兰给他设计的,启示录二章十四节说:『……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 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不料他这个的毒计,竟得了成功,致遭上帝的刑罚:『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民廿五章九节)魔鬼的手段,多麽毒辣!咒诅他们不遂,即诱他们犯罪。但上帝是不容忍罪恶的,咒诅临到我们,不必惧怕,因主能帮助我们变咒诅而为祝福的,最怕是我们犯罪耳。

  民数记叁十二章说:『当时有流便迦得两支派的人,见约但河东的地,沃饶肥美,遂愿住居於此,不愿再进迦南,乃要求分给那地与他们为业。』他们眼光浅近,心志低下,不求前进,今日有不少信徒如此,自暴自弃,不肯进到成圣的区域。当时摩西虽允许他们所求,然不久祸患便逼近眉睫。历代上五章二十六节说:『故此以色列的上帝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歌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在约但东亦那样的危险,惟在迦南就得平安了。这里亦有教训我们:当竭力追求完全的奉献,得胜,成圣。……不可做个边界的信徒,至终为魔鬼所掳去。

  民数记卅叁章四十八九节说:『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但河边安营,从伯耶西末直到亚伯什亭。』摩西在此再对以色列讲解律法,申命记(又名复传律法书)就是那时讲述的纪录。因为那时候,旧时代的人已经死去,所馀下的,都是新时代的人物,故不得不再向他们申饬哩!

  约书亚记一书,就是民数记卅叁章之续,因为不久摩西死了,约书亚便继摩西的职,做我们进迦南的领袖。摩西代表律法,约书亚代表救法,摩西不能领导以色列人进迦南,正如律法不能帮助人到成圣的地位。故摩西必须过去,约书亚必须兴起,好像律法必须过去,教法必须应时产生一般。

  他们要进迦南,必须经过约但河;我们要进到成圣的境域,也须经过约但河,红海与约但河,都是表耶稣的死,不过有两方面吧了。兹就十字架两方面的不同,列表如下:

  十字架既有两方面,我们相信这方面,就像过了红海;相信那方面,就像过了约但河。约书亚叁章谓以色列人过约但河时,有约柜为之前导。这约柜是表耶稣,我们若没有与耶稣同死,则旧人必不能死,此基督教与佛教大别之点。从前有一老和尚,在福州讲经,他说:『人的私欲,好像一只猴子在里面,但外边另有一只猴子 试探。当内在的猴子,遇见外在的猴子时,则跃跃而动,有不可遏止之势,当即念『阿弥陀佛』,则情欲必渐渐静止下去。因为心中念这句时,实如手中拿住一个红桃子,在诱那内在的猴子 情欲。同时它的注意即移到那桃子去,不见那外在的猴子 试探了。』然内在的猴子还活 ,待手中的桃子放下时,则又想到外在的猴子了。此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方法,不过是『扬汤止沸』的治标辨法吧了。惟基督教则谓内在的猴子,已给十字架治死,虽有外在的猴子,也没奈何云。

  为此,我们不必再求主把旧人治死,盖旧人已死,惟当相信则得了。罗马六章十一节说:『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加拉太二章廿节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 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 』。这样看来,同死的事,不是己成为过去的麽?所以不得的,因我们不相信耳。罗马书谓看自己是死的那『看』字,在原文是『算』字,『算』是数学的用字,甚麽叫『算』?比方我没有钱用,林保罗牧师拿一万元放在我的家中,想白给我用,但我因不算是我的,故不敢拿来使用,结果,我仍然是穷,请问:我是不是一个最愚蠢的人呢?今主耶稣已为我们死了,我们只须算耶稣的死,就是我的死,好像算林牧师的钱,就是我的钱然。但不止一次算死便了,还要天天算死。保罗说:『我是天天冒死。』(林前十五章卅一节)『冒』字之旁有数点,是指原文没有的,即谓『天天死』的意思,我们若天天算自己为死,则圣灵必天天充满我们。

  以色列人过约但河後,上帝又吩咐他们按 十二支派的数目,每人取一块石头,扛到岸上,立在他们中间,以为永远的纪念。石在约但河中,是表我们的死;带石上岸,是表我们的复活。一方面我们的旧人要死,一方面我们的新人要复活,前是消极的,後是积极的。复活後,才能得胜,得产业,行善荣耀上帝。故只有红海的经过,还不够,更须约但河的经过,与主同死,同活,才可成为属灵成圣的信徒。——  缪绍训《由埃及至迦南——信徒的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