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资料总汇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十六、远方传福音

 

经文:太二1-16,二十1-10

  我今晚要讲几个博士怎样到耶路撒冷,寻找新生的王,以及希律把伯利恒两岁的婴孩完全杀尽。

{ ID=244}(一)耶路撒冷人的反应

  当几个博士来到耶路撒冷问「那生下来的犹太王在那里」的时候,听见的人有叁种反应。

  (一)城里的人 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糊涂人——整天劳苦,流汗满面,日以继夜的工作。若问他为什麽工作?他们回答是为了吃饭;为什麽要吃饭?他说不吃饭,便没有力量作工。所以他们吃饭是为了作工,作工是为了吃饭。一生糊涂,属灵的事,不知反应。第二种是声色财利的人,终日沉迷在罪恶里。他们不相信有神,所以不怕神,尽情享乐,放纵肉体和情欲,良心麻木,对属灵的事,全不会反应。第叁种是讲究现实的人,他们相信神,也信人有灵魂,如没有灵魂,人生实在空虚,来世界时,自己哭一场;离开世界时,别人哭一场。但他们认为神的事是将来的,将来的事,留待将来打算。所以他们不愿有反应。第四种人,是忙忙碌碌的人,男的为了钱财,为了享受;女的为了家务,为了女儿,时间精神都忙掉,对属灵的事,无时间,无精神去反应。所以城里四种人,他们不知反应,不愿反应,没有时间精神反应。今天我们听过神的道,也这样有好有坏的反应。

  (二)希律的反应 他听博士问:「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在那里。」心里便不安,把祭司,文士找来,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大的伯利恒。」希律就暗暗的召了博士来,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找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但博士没有回来报信,他便大大发怒,把伯利恒二岁以下的婴孩杀尽。希律在此有叁种反应。第一种反应,他听见博士们所传的信息,就心里不安。希律是以东人,是以扫的後裔,以扫曾为了一碗红豆汤卖去了长子的名份。所以希律是代表属肉体的人,主耶稣是代表神的道,肉体是向 世界,向 罪恶。神的道要我们离开世界,离开罪恶。肉体拒绝十字架,要保护自己,神的道要接受十字架,拒绝自己。所以肉体与神的道,正如希律与主耶稣一直在那里冲突。第二,希律对博士说:「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他口拜心不拜,正如神藉以赛亚对以色列人说:「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希律外表敬虔,内心狠毒。看得见就敬虔,看不见就不敬虔,充满诡诈,充满败坏。今天有人带耳来听道的,也有人带心来听道的,带耳来听道的人,与神的道,完全无关,把神的道,当作听听说说,无动於中。带心来听道的人,神的道对他,好像一面镜子,叫他看见自己,认识自己,神的道是光,诗篇叁十六篇说,在神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所以带心来听道的人,神的道就是他的能力,听道後,便低头下拜,虚心接受,承认自己的败坏,软弱,也不保留这些败坏和软弱。还有些人听了神的道,没有好的反应,也没有坏的反应。所以希律也代表肉体,残害神的道,听道後以为传道人笑他,骂他,肉体发动後,便好像希律一样,大大发怒。

  (叁)祭司和文士的反应 希律召他们来问:「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立刻回答说:「在犹大的伯利恒。」答得那麽肯定,清楚,对圣经非常熟识。今天许多人对圣经也非常的熟识,但他们对圣经的追求,只是字句的追求,不是精义的追。当作知识的追求,不是当作生命的追求,成了祭司、文士的样式。

  祭司注重敬拜,不过是以仪式敬拜,用外表来代替实际的敬拜。文士也注重敬拜,他们是以圣经知识的敬拜,代表实际的敬拜。我们对属灵的道,也有人用敬拜的仪式,代替敬拜的实际,这种人比不信的人更可怕。听道後,知识增多,不是叫自己减少,乃是叫自己增大。

  上面的这几种人,他们对神的道是这样的反应,我盼望在座中的,没有一人是这样的反应。

{ ID=245}(二)博士到远方传福音

  今晚我要讲到远方传福音,讲得过份,请各位饶恕。中国教会,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但对远方传福音,简直不闻不问。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中国教会一直在受,没有施的。有一些人有远方传福音的抱负,但到远方传福音,遭遇到困难或被世界诱惑,就失去了起初的抱负。求主可怜我们。

  到远方传福音,是「给」不是「得」,但许多人到远方传福音,实际是「得」。所以中国教会对远方传福音的事大大亏欠神。主耶稣吩咐我们,你们要去。但直到今天,照我所知,中国教会差遣人出去,几乎一个也没有。

  从圣经看,最早到远方传福音的,不是西方人,乃是东方人,主耶稣降生时,东方的几个博士,最早的跑到远方传福音。但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求神怜悯中国教会,叫在後的再在前。

  博士怎样到远方传福音?他们带了叁件东西:

  (一)黄金 代表宝贵。在神前什麽被看为宝贵?是信心被看为宝贵,所以到远方传福音,必定要有宝贵的心。罗马书第四章说: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神呼召亚伯拉罕出去,虽然不知往那里去,但他没有考虑,没有惧怕,遵命而去。因为他所信的是使无变有的神。戴德生先生来中国传道,他也不知有什麽危险,但他所信的是使无变有的神。

  神用启示帮助人的信心,圣灵里神对人的启示有四样。第一是用圣灵感动,好像四面看见八天大的主耶稣,便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救恩。」他晓得耶稣是神所立的救恩,是圣灵的启示。第二是用异象的启示,牧羊人在野地里,看见天使报佳音,天使天军唱歌荣耀神。第叁是用梦启示,约瑟在梦中,为神指示,便娶玛利亚为妻。第四是用圣经启示。一九五一年,我身体不好,一天 血二十多次,从 X 光检查,知道是患肠癌,肠开始溃烂。那时我只有五十公斤多一点,皮肤灰色,我正要入医院割治,妻子想到她只二十八岁,有四个孩子,日後的生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放声大哭,我的一个五岁大的女儿,看见母亲哭,突然说:「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妻子因为哭得伤心,没有听见,孩子便用特别的音乐来唱。妻子听见了,知道是神用圣经启示,立刻跑过去,抱住女儿,跪在祷告说:「我丈夫是压伤的芦苇,是将残的灯火,求神因你的慈爱,不要折断,也不要吹灭。」因此信心得到帮助。

  神把四种启示全用在博士身上。博士得圣灵启示,向天仰望,望见大星,这是异象的启示;文示用圣经的话告诉他们,基督当生在犹太的伯利恒,这是神用圣经的启示,神又在梦中启示他不要回到耶路撒冷去。所以神用来启示人的四种方法,全用在博士们身上,帮助他们的信心。他们顺从圣灵的启示,向天仰望,看见大星的异象,也顺从圣经的启示,到伯利恒去,更顺从在梦中的启示,从别路回去。所以顺从与启示有很大的关系,不断的顺从,神就一直启示。因他们信心坚强,才能担负神的重大使命。

  黄金也代表金钱,约瑟在梦中指示,叫他带 小孩子到埃及去。约瑟是一个木匠,那里有钱到远地去,他就是用博士奉献的黄金。所以神感动人奉献身体到远方去,也感动人奉献金钱,帮助远方传福音工作。

  (二)乳香 是代表祷告,工作的开始是祷告,成就也是祷告。主耶稣从约但河受洗上来,是工作的开始,立刻到旷野去祷告。拣选门徒,也整夜祷告。快要成就救赎大功,在客西马尼园流泪如血的祷告。所以到远方传福音,一定要祷告,对人的灵魂才有负担。

  有一个妇人在沙漠失去了她的孩子,请许多人帮助她去找,但因在沙漠走路很易疲倦,所以不久他们都回去了。只剩下孩子的母亲,当她疲乏到不能支持,就蹲下,用双膝走路,当她仆倒在地上,就听见孩子的哭声,循声寻找,把孩子找到了。当你跪下的时候,就要听见许多灵魂的呼声,也要跪下,才可以听见神要成就万事,但要等人祷告才成就。有一次圣经公会要翻译泰文圣经,要找一个懂希伯来文和泰文的人来担负此工作,当时只有一个和尚能懂希伯来文和泰文,於是圣经公会派人去与该和尚商量,接二连叁,一直被和尚赶走了数次,但他们仍不灰心,不住祷告。和尚因为厌烦他们,提出二条苛刻的条件,以为从此可以断绝他们前来请求。第一条是要按时给工价。第二条是在翻译时不许向他讲耶稣。圣经公会为 人的灵魂渴望有泰文圣经,全都答应了。但和尚翻译到路加二十叁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祈祷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和尚即停笔说:「他若不是神的儿子,谁是神的儿子?」即将圣经公会送来的工价,全部送回,并且接受主。故此,人祷告,神就能成就万事。

  戴德生先生有一次和一位绅士乘车,和他谈到中国传福音的事情,绅士自动奉献五十英磅,他回到伦敦内地会的办公厅,不见各同事,原来他们正在楼上为所需的四十九磅十一先令祷告。人祷告神就成就万事。

  (叁)没药 表受苦的心志。博士回到耶路撒冷,要经过很大的旷野和沙漠。白日有乾热,黑夜有寒霜,甚至有盗贼。但他们有受苦的心志。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孙中山先生革命,都受过许多苦。属世的事要成功,尚且要有受苦的心志,何况属灵的事。

  路加福音十四章主耶稣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就不能作我的门徒。」门徒与信徒不同,门徒是要跟主的脚步,学习主的工作的,还要算计,酌量,看看我们里面有没有受苦的心志。保罗在哥林多後书说到遭遇过许多危险,有身体的,有心灵的,但保罗有受苦的心志,能担当神的使命,到远方传福音。

  前两月,有一份外国杂志,说中国人有受苦心志,因为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可惜中国人梯山航海,远离乡井到远方去,不是为人,乃是为自己。若能转过来为别人,福音早就传遍天下了。

  马太二十章说到一种闲站的人,在已初,午正,酉初都有闲站的人。在使徒时代,使徒到远方传福音,中国教会是闲站的人。使徒时代过去,西方人出去传福音,中国教会仍是闲站的人。现在已到了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的时候,主快回来了,中国教会应不是闲站的人了。无论清早、已初、午正,酉初入葡萄园作工的人,所得工价一样,若我们立刻到远方传福音,园主再来时,我们所得的工价,与使徒,西方人所得的工价都是一样的。

  求神可怜中国教会,叫我们立刻起来,到远方传福音,还那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福音的债。——  吴勇《信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