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资料总汇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一个挂名的基督徒遇见了基督

Ethel A. Steadman

 

       我是一位报纸的新闻记者。在我十五年的记者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每日新闻上报导罪行。这些年间,我是彻头彻尾埋头苦干的记者——愤世嫉俗,反假道学,不信鬼神。我心灵空虚、孤单,更糟的是,我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迷失了。

       我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北部长大。自幼浸淫在「宗教」气氛中。十二岁时,在热血沸腾的奋兴会中加入了教会。但这还不满足,几年後我奉献自己做全时间事奉神的工作。但这还不够。在教会聚会、夏令营和大学青年退修会中,我不下有六次再奉献自己。我在寻找,但永远得不到满足。我知道怎样得救,但仍未遇到救主。心灵仍然 饿。

       故此,我开始沉醉在世俗的酒宴中,神任凭我追求世俗的享受。在我悲伤时,他掩面不看我。为了掩饰内心的空虚,我酗酒,尽可能远离神。差不多有十四年之久,我没有进教堂,只是尽情享受我的人生。

       然後,我遇到了主耶稣,他成了我的主人、救主和尊贵的神。赞美神,我属於他,他也属於我!他邀请我与他一同坐席,享受桌上丰盛的生命之粮和永约的新酒。神是如此美好!是的,他的恩慈永无穷尽,为此我常感恩。

       回顾既往,我看见神的慈手,逐步引领寻回一个迷失的新闻记者。首先,神带领我於一九七四年一月,成为当地一教会的会友。在那里我得知葛培理布道大会,将在泰华德地区举行 — 这是任何记者都想采访的新闻。

       我吃下神给我的鱼饵。十一个月之後,神在他的鱼网内得到了我。因为我「发现」了布道会的消息,故我被委派作采访记者。布道会按所定日期於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举行。在布道会的前一个月,我与大会的职员和志愿工作者,有密切的来往。

       这些像基督和爱基督的人,对当地的社团以及我这个怀疑者的影响,是累积且深远的。神使用圣灵在我的心中作预备,且藉这些委身的基督徒,向我启示他的慈爱和改变生命的大能。

       那时我并不了解这点。我想那些布道大会的工作人员是怪人,到处讲论神的带领。特别是那位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小姐。每到一处都坚持介绍我是神派来采访大会的记者,这使我多尴尬!表面上我装作毫不在乎,并且扮鬼脸,但内心却想避之则吉。事过境迁之後,我才发觉那位小姐是对的。我为那位主内姊妹的美好见证而感谢神。

       筹备会议和祷告大会,给我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随着布道大会的来临,和我被报社同仁嘲弄的加增,我决定置身度外,只以旁观者的身分,客观地报导。当一些牧师因争执而怂恿会友杯葛大会时,我觉得很兴奋,因这是制造头条新闻的好材料。

       在布道会开始前四天(我被委派采访全部十天的新闻),我的旧病支气管炎复发了。迅速康复的机会似乎很渺茫,我很烦躁。

       我并不知道,原来这病是神要引起我注意的另一方法!当我生病的消息传到那位公关小姐时,她向葛培理布道团及基督教团体发出了求救信号:为我祷告!

       幸而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事,否则我会气到七窍生烟了。事实上,第二天醒来,我惊奇地发觉自己好多了,故取消了医生的约诊。

       其後,我找出原委,是神医好我,作成他的工作。啊!这印象非常深刻。我已痊愈了,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布道大会开始时并不踊跃。我的康复也是缓慢的。在我独自祷告求神掌管写稿的工作,且让他的信息被印出来之後,二者都有了改观。神应允了我的祷告,圣灵在动工。在最後的星期六晚上,神打动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天晚上的信息;被罪恶弄得麻木不仁的良心,能够在十字架下重获敏锐。

       赞美神!

       但我找藉口,放弃了那次表示决志的机会。在星期六没有作甚麽,因每天都有个明天。

       星期日是布道大会的最後一晚。当合唱团唱邀请歌时,我寸步不移。我觉得我很可怜!我烦躁,却不肯立志信主。

       事後,一位朋友鼓励我去找域士查理先生。他是老练的布道团训练陪谈员和追踪收网工作者的负责人。当我告诉域士查理先生,我想重新奉献我的生命时,他和蔼地问我,是否认识耶稣?

       「啊,是的!」我回答说:「最低限度,我想是的。」

       我认为他知道得很清楚,当时我还没真正遇见主。最後我签了重新献身基督的决志卡。然後去我的办公室写我的故事。

       十二天之後,当我驾驶我的蓝色小车,从诺福市经隧道去咸顿市参加执行小组最後一次会议时,我求耶稣进入我的心并掌管我的一生。他就这样做了。

       神藉他说不尽的恩典和无限的怜恤,感动了我。赞美主,他改变了我——完全地改变了!

       这是一次永志不忘的经历。在我去咸顿市的路上,我因快乐而呼喊、高歌和流泪。

       那天,我判若两人。耶稣把我变得焕然一新。——《奇能妙爱》

—— 基督徒文摘《然而我蒙了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