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材料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读经:

「我的灵阿,不要与他们同谋;我的心哪,不要与他们联络;因为他们趁怒杀害人命,任意砍断牛腿大筋。他们的怒气暴烈可咒;他们的忿恨残忍可诅。我要使他们分居在雅各家里,散住在以色列比中。……耶和华阿,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创四九6~718)

「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麽?王问我说:你要求甚麽?於是我默祷天上的神。」(尼二3~4)

「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甚麽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约十二27~30)

「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罗一25)

「列祖就是我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罗九5)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土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後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归於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十一33~36)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弗一2)

「但愿他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 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弗叁21)

「愿平安、仁爱、信心,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与弟兄们。并愿所有诚心爱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人都蒙恩惠。」(弗六23~24)

 

祷告:

主阿,求你赐给我这样的恩典,不但能说出你所赐给我的话,而是也能说出从你圣灵在我里头的工作而来的话;从那组织在里面的生命,并藉 那生命使我能以将基督供应给别人,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逢神通过一个器皿,用他的话语来讲话的时候,当他拣选一个器皿,并且这个器皿讲话的时候,常常有一两句话包括在他所讲的话里面,那一两句话把他自己显明出来。他所讲的是他自己,但还是在圣灵管理之下,是一种插进来的话,一种感叹,一种爆发,是把他自己是怎样的一种人作出一点的显明。当雅各给他的众子说预言时,他突然喊出:「耶和华阿!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他这句话可以说是滑出了边,然而这句话向我们显示出来,雅各实实在在地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在这里看见一个藉 主的许多对付而被破碎了的人。

      约翰福音十二章是圣经中最好的章里面的一章,从这一章,我们能以起始认识主耶稣自己。在二十七、二十八节里他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甚麽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不」,他对他自己说,「我不能那样说,因为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来到这个时辰。不,我所要说的是这个:『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正当他这样祷告,立刻从天上有一个声音下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我的名。」十字架不单是处理了他对人说过的一切的话,也处理了他对神说过的一切的话。这一点自言自语的话,是从本章其他主要正文的内容中划分出一个界线来,而这句话清楚地显明了他里面的情形。

      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我们所讲的,确实把我们暴露出来,当我们讲话的时候,会有没有事先考虑过的语句从我们的口里不知不觉的讲出来,我们是不可能隐藏住我们的自己的。

      这也符合使徒保罗的情形。在罗马书一章里,他讲到外邦人的罪,他们怎样「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写到这里,他若不放进一句赞美的按语:「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他就不能继续讲下去。这句赞美的话写了,他就继续讲下去。在罗马书九章五节,他又作了同样的事情。他说他为他骨肉之亲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他提到他们有了巨大的诸般权利,而当他说到「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列祖)出来的」时候,他又中断而说:「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在保罗心里有东西涌上来,是不能压下去的,这就向我们显明保罗怎样是一个满了赞美和敬拜的人。

      这同样的事也出现在罗马书十一章,他讲到神怎样凭他的大爱大智,「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32)。他又在下节脱口而出的发出赞颂的话:「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後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归於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今天的问题不在於我们的教导,因为那可能是完全地正确,造就人并且是杰出的,但是问题乃是讲的人是那一种的人?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你不能向听众将你自己掩藏起来,你的真实光景会不知不觉地从你不留意的话语中 露出来。―― 倪柝声《基督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