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资料总汇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教皇权势发展期的教会

(主後476 ~ 1073)

 

【日耳曼族占据罗马後的局面】主後476年,罗马城被日耳曼蛮族占据,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第五世纪末叶,罗马一统大局不复存在,当时的东罗马帝国,仍旧保有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与埃及,俗称拜占庭帝国。至於原属西罗马帝国的各省,则被日耳曼各族瓜分。东哥德人(Ostrogoths)与伦巴底人(Lombards)先後占领了义大利;西哥德人(Visigoths)据西班牙北部和高卢(即今法国)南部;法兰克人(Franks)据高卢北部、比利时和荷兰南部;布根地人(Burgundians)据高卢东边;弗立斯兰人(Frisians)据荷兰北部;撒克逊人(Saxons)据荷兰东部和德国;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据不列颠;汪达尔人(Vandals)据西班牙南部和北非。

    这批瓜分西罗马的蛮族,宗教信仰大致可分两类:法兰克人、弗立斯兰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信奉自己的多神教,其他部族的大部分人则已接受了基督教中「亚流派」的信仰。

 

【为罗马天主教带来扩展良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日耳曼蛮族的瓜分西罗马,为罗马天主教带来了一些扩展的机会:

    ()日耳曼众族预备了许多新臣民给罗马天主教去统治。他们对罗马天主教的外表和作法——诸如:教堂的庄严华丽、敬拜礼仪的繁文缛节等,感到诧异而欢喜领受。他们当中那些亚流式的基督徒,在教义立场上,实是无所谓,所以要把他们全数带回正统派对基督位格的观点,也没有困难。

    ()这些种族提供了一个机会给罗马天主教去扩大和加强教会的机构。新教会建立了,新教士训练出来了,新的要道问答也预备好了。那些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日耳曼人,更没有把任何教义上的问题带来去增加这宏大扩展的复杂性。

    ()日耳曼族虽是自己经手各征服地的统治者,却是罗马制度宗教训练的受教者,这是罗马教政(hierachy)的声誉与势力一鸣惊人的明显徵状。此外,这也证实奥古斯丁「神之城」一书中的观点正确,就是:属天之城远比尘世之城为优,必有完全胜利之一日。

    ()西方的世界从康士坦丁堡罗马皇帝的管辖中被割断了。除了一个短暂的时期外,日耳曼各族的入侵,使到皇帝对罗马教会不可能行使政教两方的治权,皇帝对教会再也无能干涉了。

    ()罗马教会赢得这些蛮族去承认她对他们有属灵的主权,这个无疑地成为各地有野心的主教之致命伤,而使罗马天主教的极权统治得以顺利推展到各处。

    基於上述的理由,在日耳曼蛮族入侵後五百年,即主後1000年左右,欧洲的新兴国家都成了罗马天主教国家。

 

【法兰克人归信基督】法兰克人在国王克洛维(Clovis)的领导下,扩张势力至全高卢省,从此高卢被称为法国。法兰克人是蛮族入侵罗马後,第一个归信基督的日耳曼部族。国王克洛维的信主经过,与康士坦丁皇帝非常相似:在一次激烈战争中,他看到十架显在天空,他发誓如果此役得胜,就做基督徒,打完胜仗後,他和叁千部属同时於主後496年受浸。

    过去都是个人接受基督,从这时候起,只要一个国王信主,整族人都同时信主。

    法兰克人所信的是根据尼西亚信经的正统基督教信仰,因此从起步开始,他们就与罗马天主教会完全一致。其他日耳曼部族所接受的,则是异端的亚流派信仰。

    法兰克人接受正统信仰,对後来教会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与影响,二百多年後,就彰显出来。

 

【不列颠人归信基督】西罗马亡国前,就有基督徒的罗马士兵将福音带到不列颠。西罗马亡国前十几年,一位不列颠修道士圣帕提克(St. Patrick)成了「爱尔兰的使徒」,主後461年,他去世时,教会已经坚立在那个地区,加上宣教士的努力,爱尔兰修道院成为当时着名的教育中心。

    圣帕提克死後一百年,一位爱尔兰修道士科伦巴(Columba),在苏格兰西边的爱俄那岛创立了一间修道院,从这间修道院差出了许多宣教士,他们在苏格兰做了美好的工作,建立了教会,也将福音带给了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各部族中。

    科伦巴去世前一年,主後597年,教皇大贵格利(Pope Gregory the Great)差派修道士奥古斯丁及四十位修道士前往英格兰传道。大约经过一百年的宣教工作,终於使英格兰成为基督教国家。

 

【北欧各族人归信基督】英格兰人信主後,成为伟大的宣教士,他们前往北欧大陆,在异教徒中工作。其中最伟大的一位是波尼法修(Boniface)。他首先向弗立斯兰人传教失败,然後越过莱茵河,进入其他日耳曼部族中间,带领了不少人信主。日耳曼人原先虔信称为佗尔(Thor)的雷神,当波尼法修砍下佗尔神的至圣大橡树时,许多异教徒惊惧地等待这位雷神以闪电将他殛死,结果甚麽事也没发生,这些人就不再相信佗尔,转而接受了基督。波尼法修用这橡树的木材建造了一座教堂,在当时,他被誉为「日耳曼人的使徒」。

    主後754年,波尼法修以七十叁岁高龄回到他早期在弗立斯兰的工场。一天,当他正为一些信徒施浸时,一批痛恨基督教的弗立斯兰人,凶残地把他以及在场的五十叁位同道全部杀尽。

    另一位前往荷兰工作的英格兰修道士是卫利勃罗(Willibrord),从主後690年到739年间,他的努力使乌特列赫城(Utrecht)成为大主教区。至今该城仍为罗马天主教在荷兰的总部所在地。

    主後1000年左右,丹麦、挪威、瑞典及苏俄各地的福音工作,都有长足的进展。可以说:从教会诞生到主後500年间,教会征服了有高度文化的罗马帝国;接下来的五百年间,教会又征服了北欧野蛮的异教徒。

 

【西方修道主义的发展】修道主义在耶柔米时已经盛行西方,不过各修道院有各修道院的规则,修道士的态度也有很多不完全的地方。自本泥狄克(Benedict)起来以後,就有大改变。本氏生在义大利的努西亚(Nursia)。有人说,他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人。他先在罗马城读书;因怕世俗的引诱,就到野地去,住在洞里叁年。每遇试探的事使其心里冲动时,他就跳入荆棘和苎麻中间,为的是克制他的情欲。那地方有些道士举他为修道长;不久修道士看他做事太严,想要毒死他。因此在主後529年,本氏改在孟特喀西挪(Monta Cassino)上建立一所最着名的修道院。他为那里的修道士所定的规则,是後来各处修道士的模范。本氏要修道士立愿叁条:()须住在修道院内;()须脱离世俗,就是独身不娶,抛弃私产;()须服从院长的命令,遵守院中的规则。本氏也规定修道士早晚做工和礼拜的时刻,他的制度注重崇拜、劳役、学习。在不到叁百年间,以他的办法来举办的修道院,布满了整个欧洲大陆。把修道运动导向实际方面,而把它的理想与教会的理想调和起来,这种功绩,实以本泥狄克为第一人。

    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有人说:修道士用十字架和耒耜(Cruce et aratro)培养道德和文化。除修道士之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学问。现今我们能有古卷参考,多半是当时修道士在院中殷勤抄写的。他们也开学校,照顾穷人,善待客旅。本氏修道派传布四处,有二十四个教皇,一千六百个大主教,都从他们这一派里产生,由此可证明他们的势力了。

    修道主义的本质,原是一种平信徒运动,但西方的修道主义把它更改了,使所有那些「发僧侣之誓」的人,都变成神甫。并且西方的运动是把修道主义显大起来,作为推进一种教会制度的工具,而这制度却原是它所抗拒的;僧侣成为传教士和基督精兵的前锋,事实上,自中古时代以来,修道士们的确是使罗马教会获致每一次胜利的冲锋队。

    和本泥狄克修道主义那种稳健中庸的理想尖锐相对照的,是克勒特(Celtic)只讲神秘精神,不重纪律的奋兴,和严苛苦修的类型。这派源出於东方,由南高卢传入,从第五到第七世纪盛行於爱尔兰、苏格兰及英格兰,其最卓着的贡献乃是宣道热忱和致力於学术。克勒特修道制另一特色是采取家族制,修道院长是世袭的。

  最重要的修道改革,发生於第十世纪初年。亚奎丹之威廉公(Duke William of Aquitaine)於主後910年,在法国东部之克吕尼(Cluny)捐资兴建一间修道院。为使这个修道院能脱离许多别间修道院因受世俗控制和教会干涉而来的腐败,威廉定规,他这一间该直接仰望教皇,受他保护。在此以前,在本泥狄克的制度下,各修道院是由当地教区的主教所管辖。现在,新的修道主义兴起,作为一种改良运动,使这机构顺服教皇,向他效忠了。

 

【大贵钩利】大贵钩利(Gregory The Great)生在罗马钟鸣鼎食之家,青年时代在罗马城做一个官长。他父亲死後,贵钩利承受家产最多;但不愿享这世界上的快乐,辞了官职,就把家产用作慈善事业,又把衣服和珍珠并各种的东西,分给穷人;且建七个修道院,自己做其中一个卑微的修道士。有一天他到罗马城卖奴隶的市场上,看见一个黄发碧眼的青年奴隶,当得知这年轻人是盎格鲁人时,他说:「不是盎格鲁,是天使!」(按:盎格鲁Angles与天使Angels发音相近),因此他就想到那里去传道;但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因为教皇要他做官,派他到康士坦丁堡做他的代表。到主後590年,人民公举他做教皇;他一听见就躲避到别处去了;後来人民找着了他,勉强他,他 就任。

    大贵钩利是第一位修道士成为教皇的人,在位十四年(主後590~604),他差派宣教士往英格兰传道,使英格兰在一百年後终於成为基督教国家。当他任职的时候战事发生,瘟疫流行,全国遭难。贵钩利藉此显明他的爱心和才干,善待人民。自从他差人到英国去传道,有几处教会承认他为领袖。另外,他也和别的日耳曼族往来,使他们也服从他。

    大贵钩利身具中世纪教会所有最突出的特点:他是第一个取得政治大权的教皇。虽然在法律及理论上,义大利仍属於东罗马帝国。但他在当地的权威大於罗马皇帝,他也扮演了属世领袖的角色,诸如:指派行政首长、整军经武、缔结和平条约等,使罗马天主教在往後的年日中,变成欧洲的政治指挥中心。他也用了一些方法发展教皇的权力和资产。由於义大利各处主教甚擅威权,乃规定主教在教皇权力之下,每逢上任须由教皇赠授「白带」一条,表示他的承认。康士坦丁堡的主教自命为「普天下的主教」,贵钩利绝不承认,且说,这是教皇用的名号,别人不可冒称;然而他自己不用那样的名称,只称自己为「神仆人的仆人」。他这个名称便成了以後教皇的称呼。

    他自认为他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在海外宣道方面,他使罗马教皇的势力伸张到远方;在圣乐方面,他创始了贵钩利圣歌(Gregorian Chant);在神学方面,他主张:()圣餐是将基督再度献上为祭。()已故的圣徒能帮助我们。()有炼狱的存在。他主张人不论善恶死了以後,必先经过「炼狱」 可变为洁净。然而他也说教会可以为死人祷告,缩短炼狱之期。他也主张善人的功劳和圣骨的权柄。因此,人民的迷信日深一日。

 

【回教的兴起】当基督教得胜於西欧的野蛮民族的时候,一种新的神治政体兴起於阿拉伯,扩展到非常广大的区域。它乃是以摩西的神治政体为轨范。它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Mohammed,主後570~632),他原是阿拉伯麦加城一个赶骆驼的商人。他多次往巴勒斯坦去旅行,就有很多机会去观察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实况,也看见希腊文化与罗马政治的影响。他就揉和了犹太教、基督教、希腊文化、罗马政治各种要素,又搀杂了一些阿拉伯的观念,於主後610年宣布成立回教(Islam)

    回教的主要教义有五:()除阿拉之外,再没有别神。()天使是神与人的中保,在人间替神工作。()阿拉的旨意记录在可兰经,其中的知识足以使人获得拯救的指引。()尊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为六大先知,其中以穆罕默德为最大。()人死後将来於「复活日」都要接受审判,唯跟随穆罕默德者得进入天堂。

    穆罕默德号召跟随他的人,以暴力及非暴力交互使用,扩展回教领域。於主後629年,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基督教国家;未几,他死於主後632年,但他的影响却流传後世。他的跟随者是一班凶猛好战的骑兵,在往後的一百年中,他们横扫阿拉伯沙漠,征服波斯,贯穿印度,弭平罗马帝国的小亚细亚省,围攻康士坦丁堡两次未成,却夺占了帝国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与北非。

    回教徒的征讨并未停止在北非。主後711~718年间,他们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西班牙。然後,又越过庇里牛斯山,征伐高卢。当时的高卢乃在法兰克王查理(Charles Martel)的治下。主後732年,查理在都尔(Tours)之役,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终於阻止回教徒的入侵,使西欧得以免受他们的蹂躏。

    回教势力的兴起,使得当时东方教会的叁大主教区——亚历山大、安提阿与耶路撒冷——均在回教的统治下,被异教徒摧残与侮辱,仅康士坦丁堡 安於帝国的庇护之下,这也有助於罗马教皇巩固并发展其势力於西欧各国。

 

【查理曼王朝】都尔战役的大英雄查理,於主後741年去世,他的儿子「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继承大业。丕平对宗教非常热心,与罗马教廷建立了一种互助关系,并开创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先例:()皇位之继承,须先获教廷的批准。()君主将土地赐给教会。这事为梵蒂冈「教会邦土」(church-states)奠下了基础,亦使皇帝成为教廷的保护者。

    矮子丕平死於主後768年,他的儿子查理士,即为後人所共知的查理曼(Charlemagne,意即「伟大的查理士」)。查理曼首先彻底打败了伦巴底人,消灭了伦巴国;接下来,征服极其凶悍野蛮的撒克逊人,又用剑强迫撒克逊人接受基督教;占据德国北部巴伐利亚,将其置於自己领下;再後,他自回教徒手中解救西班牙,将基督教势力推到庇里牛斯山後,直达巴塞隆那(Barcelona)

    查理曼大军所到之处,都介绍了罗马基督教的信息和组织,因此甚得罗马教皇的称许。所以他在罗马受到教皇 的接待。他批准了父亲丕平捐赐教会土地之事,又与教皇订立了一项神圣契约,扩充教会拥有的土地,答允保护教廷的安全。後来,当教皇利奥叁世被控涉及罪项,而请求查理曼的保护和支持时,他遵守了诺言,在罗马召开了议会,为利奥叁世清理案件。

    主後800年圣诞日,查理曼跪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前,让利奥叁世将皇冠放在他的头上。在场的贵族及主教均向他欢呼祝贺,说:「神加冕的查理士、奥古士督、罗马伟大和平的君王,万岁,永远胜利!」他的加冕表示查理曼不只是法兰克的君王,更是整个西欧的真正统治者;同时亦显示,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已由康士坦丁堡转回罗马。

    查理曼在基督教的布道工作上,在教会的立法上,在教会的行政上,在主教选举上,在学校与修道院设立上,以及在教育标准之正式规定上,都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他反对敬拜图像。他认为图像虽然对於礼拜堂之装饰与保存圣迹上,有其功用;然而它们决非必要,并且决不应当受敬拜。结果,对图像之敬拜,并未实行於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各礼拜堂中,直到第十一世纪之初,还是如此。

 

【封建制度】查理曼死後,由他的儿子和叁个孙儿继位治国,但腐败早已发生,国势也就衰落了。查理的嫡系加罗温朝(Carlovingian Line)在第九世纪末叶时,便已瓦解。强盛的中央政府既不存,野蛮的斯干地那维亚人趁虚入侵,当时的欧陆流传着一句祷告文:「主啊,救我们脱离斯干地那维亚人!」欧洲再度进入混乱的局面。就在这混乱中,兴起了封建制度。这是一种简单而自然的过程。由於蛮族的入侵,不再有大城市存在,大多数人都住在乡间,土地就是财富,所谓封建制度,是根据土地拥有权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管理系统。

    继承查理曼的诸王,很快就发现自己无能保卫国家免於蛮族之侵袭。为安全起见,国王就把国土分给他手下诸侯,条件是:在需要时,提供国王军事援助。而这些新兴的封建王侯,也依同法再把他们所得的土地分给下面的贵族们,贵族又把土地再分给更低的佃户,依此类推。

    一些虔诚的基督徒,往往会把土地捐给教会或修道院。於是主教、大主教及修道院院长渐渐成为地主。这样,他们也进入了封建制度。最後,全欧每一个人都在封建系统之中。而皇帝视教皇如同诸侯,为後来教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在这样的制度下,最低下的一个阶级,称为农奴。这些人,不论男女,都是奴隶,地位有如物件或动产那样,是不能离开土地的。地位在农奴之上的,是那些已脱离奴籍的人,虽不再是奴隶,却也没有甚麽权利和多大的自由。全权管制农奴与脱奴籍之民的,称为小地主,辖地大小不定,全视君主给他们怎样的恩惠而定。重要一点的小地主,是君主的顾问官,同时也是地方上的绅士,有排难解纷及推广公益之责。在敌军压境时,所有这些臣民都要拿起武器,去保卫君主的权益。

  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结果是造成「地方分治」的局面。全欧洲没有一国有强大的中央政府,而是分成许多被贵族统治的公国、侯国,这些贵族在他的领土内,就是一个国王。结果,真正的皇帝实力薄弱,只不过是许多贵族中为首的一位而已。若几个贵族联合起来,就往往比皇帝还强。

    立於封建制度最顶端的,是不作任何人的家臣,只作领主(lord)的人;而最底层的是纯为家臣,没有领主身份的人;在这中间的都有领主与家臣双重身份,对居其下者为领主,对在其上者为家臣。领主必须保护家臣,家臣必须提供服务,尤其是要为领主作地方上的豪杰,把自己和他们可能控制的力量,组织起来,成立小军队和小王国,其大小全视其力量如何,或只有一城,或兼有若干领土。每一个小王国,都是一个完全的君主国,要国内所有百姓,都向国君宣誓效忠的。

    骤眼看去,封建制度也许会大大损害到罗马天主教的权利。其中一些小君主对於教皇的各种矫饰,也许怀着敌视的态度。事实上,紧贴封建制度而来的一个结果,确是教皇声威的降落。在这许多小王国中,主教就是小地主,他们被迫去宣誓向俗世君主效忠。他们俗务纷繁,也就无暇去顾及宗教了。

    不过,从长远方面看去,教皇制度并没有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伤害。有的时候,主教们也会成为小王国中的君主,而臣民们也会从国君那里领得许多土地。结果,这些土地,有许多反落在罗马教会手中。此外,一般人对俗世政权发生了反感,而那些有权势的主教们,因为他们待人以慈的作风,与一些作威作福的俗世君王不同,结果,一般的老百姓,自然要热爱并尽忠於宗教方面的领导。

 

【保罗派】在第七至第十世纪,有一股新兴的属灵运动,在米所波大尼(Mesopotamia)一带颇为活跃。那些基督徒除了「基督人」(Christians)和「弟兄们」(Brethren)以外,不喜欢有任何其他的称谓。他们坚决地反对崇拜偶像、圣物,以及罗马天主教的一些错误礼仪,人们称他们为「保罗派」(Paulicians)。罗马天主教为了打击这些叛徒,就丑化抹黑他们,说他们是「二元论」的异端论者(即相信有一善良之神和一邪恶之神),并指控他们就是摩尼派。

    保罗派的信徒不承认有一个中央的权威可以管辖分散在各地的聚会。地方教会只应以神为他们的元首。他们认为可以有一些神的工人如同使徒保罗,到处走动帮助建立各地教会。当时他们并没有一套公认的教条,因为各个聚会藉着不同的人的服事都有它独特强调的部份。他们并不以教条来强求合一。他们属灵的合一乃是建立在他们在基督里所有的生命为基础,这个生命能在每天日常生活中见证出来。他们极度地强调圣经的权威,尊重神的话语,作为他们属灵成长的根基和指南。

    当时有一本用亚美尼亚文写的书,名叫「真理之钥」,把保罗派的基本信仰和行为记录下来。书中特别强调两件事:第一是读经和祷告,第二是合乎神的话的圣洁生活。该书也反对给婴儿施浸,但是主张教会应该为信徒的孩子祷告;长老们应该鼓励父母养育并教导下一代,使他们能够敬虔、认识主以及主的话。浸礼只应该对那些愿意见证他们悔改和信心的人施行。他们不仅对要接受浸礼的人有着圣洁的要求,对施浸的人也是相当严谨。在设立长老的记载中,作者强调圣经中所提到的各样条件必须符合,一个愿意做长老的人,必须有勇气承担长老职份所带来的危机,并且准备为主受苦。

    保罗派吸引了那些热爱基督的人。在他们的中间,我们能看到早期教会单纯而又圣洁的生活。那些传讲神话语的人,都是谦卑而又有像使徒一般灵性的人,为了传讲神的话,他们把生命倾倒,宁死也不否认他们的主。後来,拜占庭帝国把这些勇敢虔诚的信徒驱赶到山上去,以致他们与世隔绝。到第十世纪左右,在保加利亚定居下来的保罗派信徒,渐渐地融入波各米勒派(Bogomiles)中,从此保罗派便消失无踪了。

 

【黑暗时代】从主後880年到1046年,史称「黑暗时代」(Saeculum Obscurum),亦即由卡罗林皇朝之後到贵钩利改革运动开始为止。而黑暗最深的地方莫过於义大利。教会的名誉被历任教皇破坏无遗,奥尔良(Orleans)的一位监督主教曾指着其中几个教皇宣称说:「负罪的恶汉,发出血腥污秽的臭气,一个敌基督者竟坐在神的殿中。」这些教皇之中,比较恶名昭彰的如下:

    约翰十二世。他在二十一岁成为教皇,沉溺於酒色,几乎每一件罪都被他犯尽了,即如:强奸童女、寡妇,又与他父亲的情妇同居,使教皇的宫廷变成一个妓馆,最後当他与一个妇人正在行淫时,被那妇人的丈夫所杀死。

    波尼法修七世。曾杀了教皇十四世,并且藉着挥霍滥用那些偷来的款项,而维持自己能长久的占据那被鲜血所染的教皇宝座上。

    本泥狄克九世。他十二岁时即作了教皇。他的恶行远超过前面约翰十二世多倍: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的杀人、强奸,在殉道者坟莹旁抢掠那些访圣客。他实在是一个极其可憎的罪犯,因此百姓将他逐出罗马境外。

    贵钩利六世。用钱买得了教皇职权,而与本泥狄克九世、西尔维斯叁世,同时自称教皇,叁分鼎立,各不退让。当时在罗马城内充斥了一班受人雇用的行刺者,女访圣客遭受奸污,甚至教会也被血腥污辱。

    革利免二世。可以说,当时在罗马的教牧僧侣,没有一个是没有犯奸淫和用钱购买圣职的罪的。这样一种黑暗可怖的局面,遂引发了改革的呼声。

 

【基督教在东方的散布】正当基督教在西方正处於「黑暗时代」的时候,在东方的教会却是正值辉煌时期。原来自主後330年康士坦丁迁都後,在罗马的天主教廷一面与世俗政权斗争,同时又与康士坦丁堡的主教展开长期的斗争,东西方教会互相对抗。而在东方大主教与世俗的统治者之间,并没有如罗马教皇与帝王间出现的相争情况。从起初,东方教会就与治理康士坦丁堡的领导人保持一段密切的合作关系。

    当阿拉伯回教兴起之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前哨,负起保护东欧对抗回教势力入侵的艰钜工作。虽然康士坦丁堡成功抵御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主後647~648717~718),但东方帝国除常受陷落威胁的康士坦丁堡,以及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外,终究无力保护其馀的地区,而使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相继落入回教徒手中。不论回教徒在甚麽地方施行统治,基督教都强受压制,变成瘫痪。

    虽然如此,东方教会在小亚细亚、亚美尼亚与巴尔干半岛一带,仍极蓬勃。他们所采用的语文是希腊文,由此形成希腊东正教。希腊东正教最大的成就是向俄国宣教。第十世纪末叶俄皇佛拉地米(Vladimir980~1014)可说是俄国基督教的成立者。佛氏为了令子民有一种共同的宗教信仰,邀请了回教、犹太教、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会的代表,到基辅(Kiev)论证他们自己信仰的价值。回教与犹太教都不能给予他甚麽深刻的印象,但他却不能在东方及西方基督教之间作出抉择。他於是派遣使者,分别到罗马和康士坦丁堡观察他们的宗教情况。到达康士坦丁堡的使者,被圣苏非亚(St. Sophia)教堂壮观的崇拜礼仪吸引,以致他大力推荐东正教。主後988年,佛拉地米与东罗马帝国国皇奥托(Otto II)的姐妹结婚,接受了浸礼。他的十二个儿子也跟随他的例子,很多俄国人民亦集体接受基督教为他们的宗教。於是在主後989年,俄国正式成为基督教的皇国。

 

【东西教会分裂】主後1054年,教会分为二部:东方的为希腊东正教,西方的为罗马天主教。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因西方注重律法,东方注重知识。两方对於神学的意见也不同。西方说,圣灵是从父和子降临的;东方说,圣灵单是从父降临的。带来最後分裂的主角是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和康士坦丁堡大主教米迦勒瑟拉留,他俩都拥有坚强的个性,而且坚决要达成各自的目标。

    瑟拉留关闭所有康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抛弃所有无酵饼,而且命令所有拉丁修道院要采用希腊教会的礼仪。利奥九世发出严重抗议,声言唯有罗马 能够接受最崇高的尊敬和顺服。他愿意宽容希腊教会,让他们有自己的习俗惯例,但罗马教会的教义是不容更改的。

    国王在康士坦丁堡召开调停会议,希望解决彼此的纷争。然而教皇的使者受到不友善的待遇。瑟拉留更把教皇的名字有在祷告和弥撒中群众提及的名单里删去。教皇的使者为了报复,在主後1054716日,在圣苏非亚大教堂祭坛上,宣布革除瑟拉留和他的跟随者的会籍。四日後,在同一地方,瑟拉留作出相同的行动,将教皇与其追随者逐出教会。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终於发生了。

    自此之後,东西方教会分道扬镳,各自为政。希腊东正教的属地大体是俄国、巴尔干半岛及亚细亚的西隅。罗马天主教则在其馀各地,而主要属地是欧洲西南,和美洲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