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氏与罗得

三·亚氏与罗得

上一篇   下一篇

 



洪水之后,人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到巴别时,人要用自己力量和集体的行动来造城和塔,来与神对抗,树立人的形象,敬拜偶像,这是撒但的作为,要与神争夺主权,显出背叛和不服的本性。就在这全世界远离神的时候,在拜偶像中心的地方,神拣选了亚伯拉罕,成为神拯救的对象、神选民的祖先,作后世所有蒙恩信徒的榜样。他最突出的地方是他的信心,因此作了信心之父,叫我们跟随他的脚踪行(罗四11、12、16、17;加三7、9)。根据希伯来书所记,亚伯拉罕一生因信所走的道路有三个重点(来十一8-19)。


Ⅰ、蒙召

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本是事奉偶像敬拜别神的(书二十四2),这时神向亚伯拉罕显现,叫他离开本地和亲族,往神所要指示的地方去,(徒七2、3)。他父亲他拉和他侄儿罗得与他同去,走到哈兰就停在那里(创十一27-31),这是第一次蒙召,遵行得不彻底。哈兰虽然在迦勒底边界,但仍在伯拉河的那边,并没有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离开亲族,也没有离开父家,只到了交界的地方。有许多的信徒也是如此,停在边界上,虽然响往神的应许地,却未离开世俗,仍与世人混住在一起,没有真正走前面的道路。神在哈兰再一次向亚伯拉罕发出呼召,叫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并给他极大蒙福的应许(创十二1-3)。他因著信,才遵命出去,虽然还不知往哪里去(来十一8)。这一次的遵命成了他和他的后裔蒙福无尽的根源和转折点。

所有的基督徒都称为蒙召的人,同蒙天召,前往天国(来三1;帖前二12),但必须有所离开,才能走一条新的道路。亚伯拉罕所离开的本地、本族、父家代表属世、天然、肉体的关系,要与那些旧的关系一刀两断,完全脱离。以色列人也是从埃及召出来的(何十一1),那是代表从世界,撒但的权下,作罪的奴役中出来。罗得离开所多玛,喇合离开耶利哥,路得离开摩押地,都有属灵的教训和意义在内(创十九16、17;书六22-24;得一16-18);门徒蒙召的时候,也是撇下所有的跟从了主耶稣(太四19-22;路五27、28,十四33)。可惜有许多人并没有从这里动身,真正走主的道路。他们想进迦南,却不肯离开埃及,想承受神的国却不肯离开世俗。他们仍然混在世人中间,在生活、习惯、思想、行动、打算、欲望,都与世人没有什么分别,进到他们的家,接触到他们本人,立刻感觉到像进入外邦人的家,和没有神的人一样。他们天天走世俗的路,追求名利、地位、舒适、享受,想要效法世界,跟上潮流(雅四4)。有人信主很久,在属灵的路却没有进步,最多像以色列人在旷野兜圈子(申一46,二3),心并没有出埃及,仍留恋那里的一切(出十六3),至终倒毙在旷野没有进入迦南地。蒙召的人必须离开世俗的关系,割断肉体的情谊,而专心向应许美地去(民十四24)。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并没有直接蒙召,但却跟随亚伯拉罕一同离开了吾珥和哈兰来到迦南地,如果始终跟随亚伯拉罕,像路得随从拿俄米、以利沙跟随以利亚、提摩太跟随保罗一样,是可以同蒙恩召和祝福的,但罗得后来走错了,离开了所蒙的恩召。


Ⅱ、帐棚

亚伯拉罕进到迦南地后,作了两件事,就是筑坛和支搭帐棚(创十二7、8),一度信心软弱下了埃及,离开了坛和帐棚,遭到了失败和羞耻,但他回到迦南在坛那里恢复了与神的交通,重过帐棚的生活(创十三3、4、18)。他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承认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因为他们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乃是在天上的(来十一9、16),这也是所有基督徒在世当有的态度和生活,不是在地上扎了根,住在永久的房子里,以世界为家,再不想前进、迁移。但有不少信徒的心被世界吸引了,好像罗得一样,渐渐地向所多玛迁移帐棚,直到在那城里安了家,与那地的人通了婚,根本没有想到地上并没有常存的城(来十三14)。这里不是安息之所(弥二10),我们何等容易来到一个舒适安乐的地方,就不再随云柱火柱向前行(民九17-21),一有自己的喜好、人的意思,属灵的路就停止了(太十六23、24)。

帐棚的生活是要简单、轻便,不能购置许多物件,既是旅行者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十二1)。什么时候停止向标竿直跑,什么时候就要退后,甚至跌倒了,因为必定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了、缠住了;一定是贪恋了世俗,体贴了肉体,或者心怀二意,想要兼得。如果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罪,而是被重担所压住,也是不能前进的。一切世事的挂虑、烦恼、纠缠、累住,都应当除去(路八14,二十一34)。许多思虑烦扰分去你的心,夺去你的力,失去你的目标(路十41、42)。对于世界有什么追求、留恋、爱慕都是走属灵道路的拦阻。真住帐棚的旅客、行路者就不愿意在所寄居的地方陷入太深、住的很久,而是不住的眼望前方,准备随时起身,一切是为著走得快,到达目的早。罗得像底马一样,贪爱了现今的世界走错了路,住进了所多玛,虽然遭到了掳掠,被亚伯拉罕救回,却没有接受教训和警戒,仍住在那城(创十四12、16)。后来若不是神的怜悯、亚伯拉罕的代求,接待了天使,就要和所多玛人一同灭亡了,虽然得救,好像从火里抽出的一根柴一样。妻子变成一根盐柱,女儿行了丑事,后裔受到咒诅,结局是非常可怕的(创十九1-38)。罗得是作了只凭眼见、贪爱世界、失去分别的信徒最好的鉴戒。给人作反面的教员,自己的牺牲是太大了。


Ⅲ、祭坛

亚伯拉罕每到一个地方,不但支搭帐棚,而且也要筑一座坛。帐棚是他为自己居住的,但坛是为着求告神的名(创十二8,十三4,二十一23,二十六25),在那里敬拜事奉神,与神有更多的交通、更深的祷告。神也多次向他显现,甚至记载有七次之多,并大大的赏赐他,应许他本身生的后裔作他的后嗣,他也相信而被称为义(创十五1-7)。然而他却听从了妻子的话,娶了夏甲为妾生了以实马利,这是凭人意、肉体、血气生的,成为那真正的以色列人的困难和仇敌(约一13;罗九8、9;加四23、29;创十六1-3,二十一9)。此后十三年之久,没有记载亚伯拉罕的事,乃是在肉体中虚度了(创十六16,十七1),这都是因为失去坛,没有求问神,按人的意思、凭自己的力量所作的,安全失败。

神没有放弃他,到他年老的时候,人的力量到了尽头,神给了一个新的起头,与他立约,应许作多国之父,而以割礼为记,表明必须除去肉体、天然的力量,今后完全倚靠神,凭信心生活,不凭人的智慧。这样凭应许生了以撒(创十七1-27,十八9-14,二十一1-7),那是完全从神来的。

求告的坛,变成献祭的坛了(创三十一54,三十五1、7,四十六1)。不是不再有求告,乃是有求告也有奉献,这是许多圣徒所发生的改变。本来是一直有所求,后来是有所献了。起初求神的祝福、看顾、保护不算错,但没有奉献、敬拜、事奉是不对的。应当有祷告的坛,也当有献祭的坛(罗十二1)。有一天神向亚伯拉罕说:“你带著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二十二1-19)。亚伯拉罕跟随神许多时候了,但神仍要试验他。没有试验不知道人爱神的真假,惟独在奉献上,才能显明、证实出来。不只是献上财物,乃是献上独生、所爱的,一切所寄托、盼望的。如自己生命的儿子才能证实究竟对神如何,你对神还有什么保留吗?舍不得吗?不肯献上的吗?神要的就是这一点,因为神自己先将他的独生子为我们舍了,他的要求不是过分的。有人将神所赐的东西,变成了偶像,失去对神起初专一、完全的爱。有了实际的偶像,或幻想的偶像,一定要除去。能自动地将自己和所最爱的献上是何等的有福气。神在亚伯拉罕献上以撒以后,立刻应许他要赐大福,并叫他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地上万国也因他的后裔得福。舍去一个得着亿亿万万倍,而且更能使别人、万国的人因而得福。愿得亚伯拉罕福分的人很多,但愿献上所爱的以撒的人就很少了。其实我们所有的奉献都由神自己所预备的羔羊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