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 撒拉的寿命和死亡。3 购买麦比拉洞,19 埋葬撒拉。 1 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 作为所有信徒的母亲(赛51:2;彼前3:6),撒拉是唯一一位在圣经中提到其寿数的女性。她去世时以撒37岁(创17:1,17;21:5)。 2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 基列亚巴。亚伯拉罕搬回了他原前在希伯仑附近的住处(创13:18;18:1)。他在非利士地居住了近四十年之后(创20:1;21:31-34;22:19),又回到了迦南的腹地。摩西特别提到这件事。基列亚巴(书14:15;15:13;21:11)的意思就是“亚巴的城”,是由一位名叫亚巴的亚纳族巨人修建的。希伯仑这个名称是后来赋予的。 为撒拉哀恸哭号。这似乎是亚伯拉罕所参加的唯一葬礼。这句话可能是指正式的哀悼,即坐在地上,并在死人面前哭号。哀悼后演变成一套复杂的仪式,包括撕裂衣服、剃头、披麻和蒙灰(撒下3:31;伯1:20;2:12)。 3 后来亚伯拉罕从死人面前起来,对赫人说: 当地的居民在这里被称为赫的子孙或赫人(第10节)。亚伯拉罕第一次在此居住的时候,希伯仑为亚摩利人占据(见创20:1节注释)。批判者不承认赫人这么早的时就在巴勒斯坦南部出现。他们的这种观点并没有被最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事实上,我们只有根据赫人的法律才能最合理地解释这个故事中的一些细节。(见第11,17节,以及《美国东方研究院公报》第129期中M·R·列曼所著的文章,第15-18页)。 4 “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 我是外人。亚伯拉罕与赫人,即“本地人”,打交道时所表现出来的谦恭值得我们注意(第7,12,13节)。他坦然地承认自己寄居者的身份,不要求对任何土地的所有权(见来11:13)。上帝曾应许将整个迦南都赐给他。他曾率领几百名家里生养的壮丁打败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联合远征部队(创14)。赫人公认他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创23:6)。但亚伯拉罕怀着谦卑的心没有向他的邻舍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请求拥有一块田地,不是凭着权利,而是作为一种情面并且付上价钱。 一块(坟)地。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坟地。许多古代异教民族实行火化,希伯来人却喜欢土葬。各时代、各种族和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喜欢埋葬在自己的土地上。 5 赫人回答亚伯拉罕说: 6 “我主请听。你在我们中间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们最好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 你是一位尊大的王子。赫人礼貌地答复了亚伯拉罕谦恭的请求。他们谢绝他把自己当作“外人”,而称他为“尊大的王子”,原意是“上帝的王子”。同样,希伯来文诗36:6节中“高山” 的原意是“上帝的山”;诗80:10节中“佳美的香柏树”原意是“上帝的香柏树”。赫人称亚伯拉罕为“一位尊大的王子”,表明他们承认亚伯拉罕为上帝所喜爱的人。 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他们衷心赞同亚伯拉罕的请求。首先,他们将自己现有的坟地献给他──一种真正谦恭的态度。 7 亚伯拉罕就起来,向那地的赫人下拜, 亚伯拉罕与赫人之间的交易过程,表现了东方人的谦恭、精明和逐步商议的程序。亚伯拉罕以下拜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感激。这是东方人常用的表达感激的姿势。亚伯拉罕见那笼统的提议既然未遭到反对,就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 8 对他们说:“你们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请听我的话,为我求琐辖的儿子以弗仑, 按照典型的东方人做法,亚伯拉罕没有直接向以弗仑本人提出请求,而是请城中的长老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使他获得那块想要的地产。他们将作为他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人。这样做会更快地使双方达成协议,避难不必要的误会。全体公众的好名声将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并将保护亚伯拉罕和以弗仑免遭非难。 9 把田头上那麦比拉洞给我;他可以按着足价卖给我,作我在你们中间的坟地。” 麦比拉。有好几种解释。有人将其视为专有名词,还有人将其视为对洞穴某种特性的描述。该词源于词根kaphal“(双倍),暗示它可能是一个双洞,或有两个入口的洞。第一种解释似乎更为可取。在这个洞相继安葬了撒拉、亚伯拉罕、以撒、利百加、利亚和雅各(创25:9;49:31;50:13)。在先祖大家族中的只有拉结不在其内(创35:19)。有两个洞被认定为麦比拉洞,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靠近希伯仑的一个山坡上修建的清真寺下面。数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被禁止进入这里。唯一的例外是英国后来的乔治五世和他的兄弟于1882年的来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好几位基督徒有机会参观上层的洞穴。当中有刻着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利百加和利亚名字的石碑。这些石碑被认为是他们真实坟墓的标志,而真实的坟墓是在下方岩石中凿出来的洞穴里。但这一古老传说是否真实,要等到允许在下层洞穴进行科学研究后才知道。 10 当时以弗仑正坐在赫人中间。于是,赫人以弗仑在城门出入的赫人面前对亚伯拉罕说: 11 “不然,我主请听。我送给你这块田,连田间的洞也送给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给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 所有这一类交易都是在城门口进行的(见创34:20;得4:1)。以弗仑显然是在场的贵族之一。他说愿将洞穴连田地都送给亚伯拉罕,似乎作为一个完全的礼物。这种馈赠遵从了一种东方人至今仍在某些地区实行的习俗。每个人当然都知道这个馈赠不是当真的。以弗仑是不愿意光卖洞而不卖地。 以弗仑想连田一起出售是因为赫人的法律(第46,47条)。该法律规定只有在出卖整块土地才能免除赋税,分块出卖售则不能免税。如果亚伯拉罕只买洞的话,以弗仑的赋税就得不到减轻。但亚伯拉罕若买下整块田地,以弗仑的赋税就转到了购买者身上。 12 亚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 13 在他们面前对以弗仑说:“你若应允,请听我的话。我要把田价给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里埋葬我的死人。” 亚伯拉罕明白以弗仑要将土地和洞穴一起出售的意思,就再次下拜以示谢意。当然,他拒绝以馈赠的方式接受以弗仑的地产。他询问了田地的价格愿意支付。 14 以弗仑回答亚伯拉罕说: 15 “我主请听。值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一块田,在你我中间还算什么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 四百舍客勒。约为116美元(见创20:16注释)。以弗仑此时说出了价格,暗示这个价钱对于象亚伯拉罕这样的有钱人来说算不得什么。这个价钱按现代的的标准似乎很合理,但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一定是过高了。巴比伦文献显示普通田地当时的价格为每公顷四舍客勒,最肥沃的园地为每公顷四十舍客勒。按照巴比伦人的标准,亚伯拉罕足可以用这笔钱购买 16 亚伯拉罕听从了以弗仑,照着他在赫人面前所说的话,把买卖通用的银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给以弗仑。 为了避免对立,亚伯拉罕作为一个闪族人没有和赫人讨价还价,而是很干脆地支付了田价。讨价还价在整个东方从古至今都十分流行,以弗仑无疑以为亚伯拉罕也会这样做。但作为一位“尊大的王子”,一位富有的游牧部落的酋长,亚伯拉罕可能觉得讨价还价有失于他的尊严。他不愿意留下过于精明的名声。“买卖通用的银子”说明他按照习惯的商业标准当场支付了所有的田价。 17 于是,麦比拉、幔利前、以弗仑的那块田和其中的洞,并田间四围的树木, 这里显然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更为详尽的条款。从亚伯拉罕的故乡吾珥以及美索不达米其他地方发现的当时许多类似合同,提供了为此类合同的详细格式。亚伯拉罕的地契无疑准确描述了该地产及其地点,其中的树木和其他从物。这份合同里包括洞。如果不写明树木,以弗仑就可能每年来收果实了。 这又一个赫人交易的有趣细节,因为赫人商业文书的一个特征,是在每一次出售房地产时都注明树木的准确数目。 幔利前。就是“在幔利的东边”(英文RSV版)。 18 都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并城门出入的人面前买妥的。 19 此后,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仑)。 亚伯拉罕把撒拉埋葬。此洞位于亚伯拉罕在以撒出生前居住过的幔利附近。亚伯拉罕将他亲爱的妻子安葬在了这里。这里可以看到那曾经多年作为他们家园的小树林。他们曾在那里分享他们的喜乐与忧伤,失望与盼望。 幔利前。“前”字的希伯来原文常被理解为“在……的东边”。在表示方向时,希伯来人惯于认为自己是面向东方站立的,因此东边就成了在他“面前”(见亚14:8;珥2:20;申11:24)。幔利不是希伯仑的另一个名字,只是在那附近(见创13:18)。 在迦南地。就象第2节那样,这句话强调撒拉在应许之地迦南找到了一块属于亚伯拉罕的土地作为她最后的安息地。 20 从此,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藉着赫人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