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从胜利到悲剧(卅五122

本章上半可能打算作整个故事的高潮,因为它叙述雅各一行人威武地前行到伯特利去;而迦南人惊惧,闪在一边让他们经过。以色列在此预尝到拥有应许之地的滋味!说故事的人使出他的浑身解数,但是得不到我们的热心回应。刚才他们在示剑发生的事的不快,依然在我们的思想中。而且,在创世记的族长第三代,在由他的儿子约瑟接替担任主角之前,还有两个悲剧临到雅各身上。这些悲剧只简单概略地提及,但是它没有本章开头的几节所布置的气氛那么强烈──而这故事结束的气氛也是如此。

(一)

雅各从示剑去伯特利的进程,差不多作为一次朝圣而提出。 神指示他‘上去’那里(请比较诗篇一二二4:‘众支派……上那里(耶路撒冷去)’;他也呼召那与他同在的人要‘自洁’,除掉在他们中间残余的外邦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自白──我们不知道拉结是否仍然持有她父亲‘家中的神像’(参看卅一1934)──但是我们不能期望了解太多,因为当那队伍往前,一种‘惊惧’由 神临到迦南人的全城,于是他们不(像雅各所担心的)攻击他或阻碍他前进。我们想起耶和华 神在红海使埃及的军兵‘混乱’(出十四24),或者像那跟随基甸的三百人军队吹角使敌军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士七22)。并且见到 神为祂自己的百姓作战的结果。最后雅各到了伯特利,筑了一座坛在那里,并且见到与多年前他所曾见过的异象相称的第二个异象,异象中重申那应许:‘有君王从你而在出’;还立一根石柱,在柱子上奠酒浇油。

这是一个最为深刻的场面, 神的‘可畏’保证祂的百姓平安经过一个敌对的地区。但是作者是否让他的希伯来的傲气过份超出了他的判断呢?

(二)

有些证据证明他觉知在夸张。因为正在他的胜利记载中,却插入一段小小的注解,说及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之死,而她在以前提及过一次(廿四59)。这年老的妇人,曾经在他婴儿时期抚养过她;在雅各回到迦南时,她从希伯仑北来告诉他,利百加较早时已死去。而这位母亲,我们记得,期望他几天内便从米所波大米回来(廿七44)却没有看见他回来呢?果然如此的话,这小注解使我们迅即从胜利堕入悲哀中;因为雅各不大可能在他所爱的拉结因生便雅悯而死之前便离开伯特利的。

创世记的女人──撒拉、夏甲、利百加、利亚、拉结、底拿、他玛(卅八章)──差不多全无例外的,都是悲剧的人物。不论他们本身是苦难的造成者或者是它的受害者,没有一个有很幸福的生活。拉结在许多方面乃是她们全体当中最幸运的一个。她嫉忌利亚的多产,却要等候多年才得到自己的孩子。她偷了她父亲的神像是对他残忍,而叫他找寻不着则更是残忍;她甚或对他半信半疑。但是她早年赢得雅各的爱,而且不论艰苦仍能保持,而且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终于渐入佳境,又怀孕生子了。正在这时她却死去,真是说不出来的凄凉──也多么讽刺啊!拉结成为希伯来未来历代受苦母亲之具体化代表;受苦母亲为她家庭的悲剧而痛苦难过,是不足为奇的。‘拉结哭她儿女’成了以色列一句格言。先知耶利米曾引述过(耶卅一15),新约马太(太二18)也引用来表示希律杀戮婴儿所造成的恐怖。

我们不知道雅各曾否像亚伯拉罕为撒拉哭泣(廿三2)那样为拉结哭泣。或许,他的哀恸太深,非眼泪可以表达了。他一定很痛苦地不想让这垂死的妇人给她新生的儿子的名字──便俄尼(Benoni),意思是‘我愁苦的儿子’──长久使用。他把那名字改为便雅悯(希伯来语benyamin),意思是‘南方之子’(阳光最充足之区)或‘右手之子’(荣誉之一边──参看诗一一○1──又是幸运之一边)。他的想法如何呢?有些解经家建议,他只是拒绝拉结的名字所可能带来的恶兆。这一回我可不能同意了。我们通常有理由怀疑雅各的动机,但是这一次我觉得,他心里虽然伤痛,却在当时围绕住他的黑暗中瞥见一道曙光。我们知道,虽然他通常为自己筹算,这次却真真正正地把前途交托给 神了。

我想,我们可以说,在拉结逝去这事上,使雅各确实相信他‘胜利’的空梦,已经粉碎了。为此,他以后的生活便只有无穷的哀恸(参看四十八7)。然而他期望这个在他母亲死时生下来的儿子,会看见祝福过后的结果,这祝福他曾不顾一切想要得到,但现在只有一点萌芽。

(三)

信心的伟大故事这样结束,多戏剧化啊!还好有一句话,而这话告诉我们的,于他的么子起名为‘幸运之子’,这对雅各似乎是个最奇特的幻想。因为他的长子流便,与他的妾──拉结的使女辟拉乱伦!这个刚强的斗士还要期望甚么呢?他艰苦奋斗了这么久,为自己赢取了传给儿子们的应许与福气,所得到的又是甚么呢?

我们也必须问及,雅各检讨他的家庭破裂和希望幻灭时,曾否自责过。他或许曾经有过,也可能没有。作者在本段最后说了一句:‘以色列(雅各)也听见了。’啊!又是另一件使他伤心的事。创世记充满那简洁的话,这些话把解释的责任放在读者身上;留待读者自己去面对神圣的旨意,并自己找到答案。我们知道 神百姓的故事不在这里终结。我们不能不诧异它为甚么不在这里终结。──《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