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陈设饼桌与灯台
(出埃及记二十五章:23~40节)
3.陈设饼桌子 (廿五23~30 )
陈设饼桌子用皂荚木造成,长二肘,宽一肘,高一肘半,包上精金,四围镶上金牙边(廿五23、24)。桌子的四围,各作一掌宽的横梁(廿五25),横梁上镶着金牙边。桌子四角安上四个金环,可以穿杠抬桌子(廿五26~28)。陈设饼桌子上的盘和碟都用精金所造(廿五29),桌子要放在圣所内的北面(廿六35)。
关於桌子的样式,可以从罗马的提多博物馆的陈列品中略窥一二;那里陈列了几件物件,是罗马人在主後70年攻入耶路撒冷时所掠得的,包括桌子。但是,我们仍然不敢确定希律圣殿的陈设饼桌子是否和会幕的桌子相同。陈设饼要常摆在桌子上,「陈设饼」这翻译 (直译为「面饼」,即是说「展陈在神面前的饼」),是丁道尔(Tyndale)在1526年首先采用的译法(从马丁路德的德文译本借用过来的),但不是最妥贴的译法。
每个安息日都在神的面前展陈十二个饼(利廿四5~9;参阅撒上廿一1~6,这里记载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吃了陈设饼),分两行排列,每行六个,也许原来的意思是向神献上食物,但是对於陈设饼的意义,迄今仍没有一致的意见。
有人认为这是表明神赐下粮食,养育百姓,从基督论的角度来说,这是象徵基督是「生命之粮」。代上九32采另一个词语,可以直译作「排列成行的饼」,但是中文圣经仍一律译作「陈设饼」。撒上廿十4、6称之为「圣饼」。利廿四5说每一个饼用细面一伊法十分之二,即大约七夸脱面粉。所以,陈设饼是颇为巨型的。
4.灯台 (廿五31~40 )
其次,神指导摩西用精金造灯台(犹太人称之为蜡烛台[meno rah],灯台两旁杈出六个枝子,连同中间的主干,合共七个枝子可放七盏灯(廿五37)。每枝上有叁个杯,形状像杏花,有球有花(廿五33),而主干上有四个杯,形状像杏花,也是有球有花(廾五34)。蜡剪和蜡花盘也要用精金制造(廿五38)。灯台放在圣所的南面,与陈设饼桌子相对(廿六35)。灯台的功用是照亮圣所,从灵意来说,它可象徵神在他的百姓中间、以色列人在世上要发出真理之光(参阅赛四十二6),或说基督是世界上的光。罗马的提多博物馆藏有希律圣殿的七个金灯台,大概和会幕的金灯台相似。香坛是圣所的第叁样设备,但是它的结构与形状,要到出叁十1~10才有记述。
4.造金灯台 (廿五31~40;卅七17~24)
【廿五章卅一节】
灯台──古代没有电灯也没有汽灯,以色列人在住居迦南後是使用橄榄油,加灯蕊在油盏中作点灯照明之用。盛放灯盏的支架就称为灯台。圣幕灯台的装饰,就是要有像杏花形状的杯,也要有花球和花瓣,并且是用精金接连一块锤出来的。
【廿五章卅二至卅六节】
灯台两旁要杈出六个枝子──这种灯台称为七盏灯金灯台。中间的主 连着支柱和下面的灯座。主 两旁则各杈出叁个枝子。每个枝子上都有杏花形状的杯和花球与花瓣作装饰。
【廿五章卅七节】
七个灯盏──主 和六个枝子的上端,各有一个灯盏,便合共有七个灯盏。
使灯光对照──祭司点这七灯盏的金灯台,彼此间固然可以对照,但原义所要讲的,可能不是一个金灯台本身各灯盏的灯光对照,乃是多座金灯台之间的灯光对照。所罗门所建的圣殿,就有十座金灯台之多(见王上七49;代下四7)。
【廿五章卅八节】
蜡剪──灯蕊烧後枯乾的黑团,俗称灯花(或灯屎)。灯花必须剪去灯光才会明亮。蜡剪就是指这种剪去灯花的剪子。
蜡花盘──这是盛载剪下的灯花的盘子。以上两种器具也要用精金制造。
【廿五章卅九节】
要用精金一他连得──这是连同金灯台、蜡剪和蜡花盘合用的精金重量。一他连得为七十五磅,合卅四点二七二公斤。单就这金灯台,已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何况还有许多其他器物需用精金。不但是价值的问题,也是重量的问题,均不是旷野飘流的以色列人负担得了的。所以学者多认为这圣幕是住居迦南後的产品,而不是旷野中那简单的会幕。
【廿五章四十节】
都要照山上指示你的样式──请参看本章9节的注释。
(出埃及记廿五章:31~40节(参看卅七17~24))
圣幕固然要有装饰华丽且有多盏灯光的灯台作照明之用,但从亚四1~6的异象中,先知撒迦利亚所得的天使的答案,似乎明喻这七盏灯的金灯台,是上主七灵的象徵:依靠上主的灵的光照,才能有力量完成神所交付人的工。
二、建造帐幕 (廿六l~37;卅六8~38)
这章圣经所讲的帐幕,还未包含圣幕的全部。另外还有铜祭坛和圣幕的院子,将在下章讨论。单就这一章的资料来看,其中所用的竖板、银座、包金的柱子、板子等等,其重量就不是在旷野飘流的以色列人所能带动。何况还有那许多笨重的帐幔和皮料的罩棚!在整个出埃及记中,我们没有看到以色列人有使用骆驼的记载。这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因为骆驼的驯服为人使用,是在主前十二世纪之後的士师时代,米甸人为圣经所记最早使用者(参看士六5)。
以色列人所养的牲畜,主要是山羊和绵羊。在旷野漠地中行走,若没有骆驼搬运物件,据笔者叁次在这些旷野中探索的经验,是绝无可能搬动那麽多物件的。而且,本章15节以下所讲的那些竖板,就算当时有骆驼,其尺寸也不适合骆驼的搬运的。为这种种原因,我们同意近代学者的意见:在旷野时代,摩西的确有一个上主与他相会的会幕。这会幕很简单,上主是在会幕门前与他相会(卅叁7~11;参看民十一16,24,26;十二4,10等)。到了进入迦南的时代,以色列人才有了这个以迦南人的可搬动之神殿为蓝本的圣幕。
另一令我们接受这意见的原因,是本章18节的「南面」,原文是negebah(negevward,即向南之意)。negev的原意是旷野。所指的是犹大南部的旷野。这是一个地方的专有名词。由negev继续往南走,便到寻的旷野,然後到巴兰的旷野,最後才到西方的旷野。既然18节的「南面」是用negebah,就自然地露出作者是站在迦南的位置来说方位的,所以这圣幕是在迦南的产物。
虽然这圣幕并不是西乃的原产,但圣灵使用这些经文,仍然对我们有很多重要的教训,是我们不可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