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 百姓来到西奈。3 上帝从山上借着摩西向百姓传达信息。8 摩西将百姓的话回复上帝。10 百姓在第三天之前要预备好。12 不可以摸山。16 上帝可怕地降临山上。
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乃的旷野。
满了三个月。就是西弯月,相当于五月底或六月初。第1、2节讲述以色列人前往西奈山的最后行程。在西奈山发生了犹太人历史中最大的事件之一,就是以色列人在神权体制下成为一个教会和国家(《先祖与先知》第303页)。这种政体一直持续到犹太人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约19:15)而退出为止(《历代愿望》第738页)。在西奈的组建过程包括宣布十诫,与上帝立约,建造帐幕,颁布仪文和民事律法,以及完善各种民事和军事组织。耶和华与亚伯拉罕后裔的特殊关系开始生效。这种关系是一种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其目的是为基督作为人类救主的到临而预备道路。
那一天。可能是西弯月初一,也可能是十五日。据犹太教的遗传,这是在犹太历三月初一。若是这样,从兰塞到西奈大约花了四十五天的时间。
西乃的旷野。通常被认为是拉哈平原(er-Raha)。这是一个基本上平坦、灌木丛生的旷野,长约有3公里,宽不到1公里(见出3:1注释),特别适合希伯来人聚集领受上帝即将宣布的律法。这块平原四面环山,形成了天然的露天剧场。其东南端耸立着一座几乎垂直的花岗岩峭壁,提供了一个高大的讲台或讲坛,使大家可以听到耶和华的声音。在峭壁下有一排小土墩以确定“界限”(第12节),防止百姓摸山。
律法就是在这样一种庄严感人的环境中向以色列人颁布的。人们注意到,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有如此奇妙的高山和平原的结合。《出埃及记》所描写的场景和声音在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被聚集的人群感受到。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百姓可以完全单独与上帝在一起,远离一切吸引他们的心思意念偏离神圣事物的地方。以色列人要在西奈停留了十一个多月。除了领受律法和立约以外,还将建造圣所并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组织。他们还有机会安静地思考自己对于耶和华的责任。
上帝的子民需要这样休息的时间,正如基督向门徒所提议的(见可6:31)。我们有保罗的榜样。他曾独自“往阿拉伯去”,可能就是去西奈(见加1:17)。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西奈。在那里的安静和孤寂之中,上帝能为我们成就祂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事情,显示祂的旨意,指教我们明白,让我们重新看到祂的尊荣。西奈是一个庄严的地方,人的心思将无法抗拒地得到提高,而与那无限的主进行交往。周围肃穆壮观的环境,象征着律法的神圣性质。作为荒芜不毛之地,西奈也深刻地提示:我们自己不能结出属灵的果子荣耀上帝,也无法成就自己的得救。基督不是说过:“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吗?
2 他们离了利非订,来到西乃的旷野,就在那里的山下安营。
希伯来人从利非订朝东南方向前往西奈山。大多数百姓可能在上述的平原上搭起了帐棚。但也有些人可能在东北和西面邻近的山谷中安营,从那里也能看见西奈山。
3 摩西到上帝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晓谕以色列人说:
摩西到上帝那里。第3-9节介绍了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第一个约。摩西熟悉这个地区,因为上帝曾在这里烧着的荆棘中显现。上帝在这里再次向祂的仆人显现。这时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逃亡者,而已成为上帝子民的领袖。当摩西登上这座山时,脑海中一定是往事如潮。他对今后担任艰难领导工作的信心一定得到大大的增强,因为耶和华所说他和他的以色列同胞将在这里敬拜祂的应许就要实现了(见出3:12)。我们可以肯定摩西是带着谦恭而又充满信心的步伐登山的。
雅各家。提到先祖的名字是要人想起上帝赐给他的应许(见创28:13,14;35:11),和丰盛的福气。这些福气是耶和华现在向以色列人赐福的保证。自然是上帝提出来与人立约,因为人无权向上天提条件。这约不但表达了上帝的权威,也表达了祂的恩典和怜悯。是祂先寻找人类,而不是人类先寻求上帝(见约壹4:10,19)。
4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
埃及人。值得注意的是上帝在颁布律法以前先提醒人过去祂慈爱的证据。祂要这样来赢得他们的信任;祂要加强他们对祂的信心,并鼓励他们遵行祂的旨意。祂是用过去的福气来保证将来的福气。祂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安全地带领他们过红海,赐给他们吗哪,这一切都是祂要为他们成就之事的保证,只要他们继续忠于上帝。没有这种保证,西奈的恐怖景象是无法忍受的。
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正如老鹰将小鹰从巢中带出,教它飞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小鹰一样,耶和华也从埃及的奴役中救出祂的百姓,要把他们带到迦南地。祂要用祂的“翅膀”把他们托起,保护他们脱离危险。正如软弱无助的小鹰,在危险中依靠父母的力量和保护,软弱、无助、恐惧畏惧的以色列人也可以相信上帝的大能(申32:11,12)。
5 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你们若实在听从。上帝虽然有至高的权利命令希伯来人遵守祂的约,但祂仍亲切地邀请祂的子民去做对他们有好处的事情。我们能与上帝同行的唯一道路就是顺从的道路。除了顺从以外,没有什么条件能使上帝同意做他们的上帝,或让他们做祂的选民。那给众人带来救恩的耶稣基督福音的恩惠(多2:11),并不解除他们顺服上帝律法的义务(罗3:31)。对救赎主基督的信心是与基督在人心中的大能密不可分的。这种能力会使人遵守十诫(罗8:1-4)。耶稣和使徒们都特别强调顺从上帝律法的原则(太5:17,18;19:16,17;林前7:19;雅1:25;2:10-12;约壹2:3,4)。
我的约。上帝与以色列人在西奈所立的约一般称为“旧约”(来8:13)。由于百姓没有充分认识上帝的旨意,理解该约的真正意义,它就与新约或福音之约形成了以下的对比:一, 它较为初级(加4:1-5)。二。它比较注重外表的礼仪(来9:1)。三,主要靠赏罚来实施,因为作为“孩童”,以色列人只能明白这些方法(加4:3;《先祖与先知》第371页)。四,其福气大都是今世的。五,它依靠人的成就和善行,而不是上帝的恩典和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救主(见出19:8注释)。新约的显著福气就是借着相信基督,赐能力给信徒以成就“律法的义”(罗8:1-4;参徒13:37-39)。
上帝允许以色列人尝试遵守律法,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做不到他们误认为能做的事。于是他们的信心就从自己转到上帝身上,从依靠自己的努力转到相信上帝的大能。这样,律法就成为引导他们接受基督为摆脱罪恶唯一救主的工具(加3:23-26)。这就为新约的关系,上帝恩典的福音,在基督里并借着基督遵守律法预备了道路(耶31:31-34;罗3:21-31;8:1-4;来8:7-11)。正如保罗所宣称的,这种新约的关系并不“因信废了律法”(罗3:31)。律法仍然是责任的标准,圣洁行为的准则。新约确立律法为公义的永恒准则。没有律法就不可能有圣洁的行为。
属我的子民。就是“我自己的财产”(英文RSV版;又见诗135:4;赛43:1-4)。在上帝的眼中,没有其他的民族能与以色列人相比。上帝的每一个儿女,每一个献身的基督徒,都是我们主冠冕上的珍珠;祂也是这样看的(玛3:17;见彼前2:9注释)。
6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祭司的国度。根据上帝的计划和旨意,以色列人要成为君王和祭司的民族。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他们要成为道德和属灵上的君王,因为他们要战胜罪恶的国度(启20:6)。作为祭司,他们要藉着祷告,赞美和献祭亲近耶和华。作为上帝与外邦人之间的中间人,他们要担任教师,传道士和先知,并要树立圣洁生活的榜样,做上天真宗教的倡导者。上帝在祂未来的国度里,为祂有君尊的儿女预备了最好的地方(太19:28;路19:17-19;约14:1-3;启1:6;2:26;3:21;参亚6:13)。
圣洁的国民。作为献身侍奉上帝的国民,他们与其他的民族是不一样。在外面是借着割礼(创17:9-14),在里面是借着敬虔(林后7:1;彼前2:9)。圣洁的上帝要求有圣洁的国民(太5:48;彼前1:16)。
7 摩西去召了民间的长老来,将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话都在他们面前陈明。
提出重要的问题和回答百姓肯不肯按上帝所要求的条件接受圣约,并不需要多费唇舌。但在向百姓提出这些条件以前,摩西召集了长老,为把事情摆在百姓面前做准备(出24:3;《先祖与先知》第303页)。
8 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摩西就将百姓的话回复耶和华。
众长老确信圣约的条款是公正良善的,又渴望使自己和后代获得耶和华所应许的福气,就在了解圣约的具体规定之前欣然接受了它。百姓应该表示订立上帝所提之约的愿望,并在蒙召正式签订以前花时间认真思考。如果他们愿意顺从上帝,圣约的细节就会随之而来。但虽然以色列人对上帝顺从之呼召的回应无疑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愿望,但他们在立约时对自己并不太了解,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无法遵守上帝的命令,履行圣约的义务。和许多糊涂的人一样,他们认为要做就得先尝试。上帝允许这种尝试,为了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无能,从而转过来依靠上帝。保罗的经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见罗7章)。
“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这句脱口而出的回答无疑是宗教热情的肤浅表现;是对光荣真理的一时反应,缺少深刻真诚的悔改精神,缺乏遵行上帝要求的“心”(申5:29)。怪不得百姓很快就背道去拜金牛犊了(出32)。
9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于是,摩西将百姓的话奏告耶和华。
在密云中。上帝与人说话时,总得遮掩自己的荣耀,因为罪人承受不了(出33:20;约1:18;约壹4:12)。如果上帝披上人性,人体就成了遮掩。如果祂在烧着的荆棘中显现,火就成了遮掩。在西奈,百姓中有许多人并不敬虔,尚未悔改,所以祂更要掩饰自己了。上帝从中发话的密云,就是陪伴以色列人出埃及并指引导他们前进的云柱(出13:21,22;民11:25;12:15;《先祖与先知》第301页)。
永远信你了。上帝向摩西显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百姓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摩西在他们面前是上帝的代表。
10 耶和华又对摩西说:“你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今天明天自洁,又叫他们洗衣服。
叫他们……自洁。耶和华即将亲自宣布祂的神圣律法,以消除关于律法是摩西所写的任何怀疑。他们来到上帝面前需要圣洁,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祂(来12:14)。成圣实质上是有关心灵的事,就是保持“清心”(太5:8)。外表的准备活动是为了使百姓认识到在心灵上必须为迎见上帝作好准备(帖前5:23;约壹3:3)。对于埃及人来说,洁净不仅指洗澡,也包括剃头,甚至是全身,但以色列人似乎只借着洗澡来洁净自己。
每当我们接近上帝时,就需要认真考虑圣洁的问题。不圣洁的人如果悔改接受基督的恩典,就不会被祂所拒绝。祂接纳罪人,使他成圣,以便与上帝交往(弗1:4;5:25-27;多2:11-14)。即将颁布的律法是上帝圣洁的表达,所以百姓要洁净,准备好接受它。如果以色列人想成为上帝的子民,就要认识到这种关系的神圣性。我们可以理解上帝把颁布祂神圣的律法作为一个机会,使他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律法的神圣性和重要性。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希伯来人受埃及奴隶主的压迫,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忘记了上帝的品格和尊贵。
今天明天。据犹太教的遗传,这是西弯月初四和初五。十诫是初六颁布的。两天的准备是为了强调这件事的神圣性。
洗。富人可以在需要时换衣服,但穷苦的百姓没有可换的衣服,所以必须洗穿过的衣服(利15:5)。
11 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山上。
圣经一般描述上帝住在天上(王上8:30,49;约8:23)。所以祂在地上显现,就说成是“降临”(创11:5-7;18:21;出3:8)。
12 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
定界限。摩西要在山脚竖立某种障碍物。可能是沿着峭壁脚下那些小土墩而设立的。只要百姓不越过“界限”,他们就是安全的。
有人说得好,西奈以及所描述的恐怖,不能与维苏威火山相比。山下的百姓也不是聚集注定毁灭的赫丘拉纽或庞培。耶和华只是为了显示其毁灭能力的真实性,广泛性和迫近性。要让人认识到,如果他贸然或不经意闯了禁,这种能力将意味着什么。
凡摸这山的。因为峭壁是从平原上突起的,有些人很容易接触到它,不论是粗心还是出于好奇。
必要治死他。上帝特意宣布这种严厉的惩罚,为要让百姓清楚地认识到在圣洁的上帝面前意味着什么。这种惩罚完全适合于这庄严肃穆的场合。此外我们不要忘记,只有借着惩罚的严肃警告,才会使容易放肆和悖逆上帝旨意的以色列人学会敬畏(见撒下6:6,7)。没有深深的敬畏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宗教情感。为了在以色列人中培养这种态度,就需要用形象惊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13 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到山根来。’”
不可用手摸他。不要去抓干犯上帝命令的人,因为捉拿的人将不得不越过“界限”才能成功。所以应当从“界限”内抛掷石头或射箭处死罪犯。闯入禁区的牲畜也要同样处理,免得有人受试探进入禁区去取回他走失的牲畜。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以色列人认识到上帝可畏的尊严。每一个人在接近上帝时都应充满庄严肃穆的精神。
上帝是永远与人同在的(诗139:1-12),但祂遮蔽了祂的临格。祂虽然与我们同在,我们却觉察不到(伯23:8, 9)。但一旦祂显示显现,众人都在祂面前战栗(创28:16,17;伯42:5, 6;哈3:16)。软弱在强壮面前颤抖;渺小在伟大面前畏缩;有限的人类在无限的主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负疚感使人在圣洁的上帝面前战惊(创3:10)。腐败在廉洁面前畏缩;道德败坏在完全的纯洁面前胆怯。
他们才可到山根来。“他们”不可能指百姓,因为这与前一节的命令相矛盾。百姓从未上过山。只有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和七十位长老上过山(见出24:1,2)。“他们”可能是指这些人。
14 摩西下山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自洁,他们就洗衣服。
摩西回到西奈山脚,遵照第10节的命令指示百姓为颁布律法做准备。同时他一定吩咐在山脚建造了围栏,防止百姓靠近。他在第23节中暗示这一工程已经完成。
15 他对百姓说:“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不可亲近女人。”
16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第16-20节描写上帝在西奈山临格的场面。耶和华用各种方法向人显示祂自己。对以利亚,祂用“微小的声音”(王上19:12);对先知但以理和使徒约翰,祂用了异象;对众门徒,祂直接借着祂的儿子说话。上帝在异象中向保罗显现。使徒“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林后12:1-5)。上帝在这里带着可怕的威严显现,为了使大家认识到祂的律法作为属灵国度之宪法的重要性和尊严(来12:18-21)。
17 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上帝,都站在山下。
营地本身显然离山脚有一段距离。在第一排帐棚和摩西在山脚所立的围栏之间有一片空地。摩西现在率领百姓进入这块空地,尽量接近上帝临格之处。
18 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
19 角声渐渐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说话,上帝有声音答应他。
当时的场面十分可畏。山被烟雾所笼罩(第18节);号筒的声音非常可怕(第16节)。摩西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为了消除紧张的气氛,他开始说话,可能就是来12:21所记的话。有人认为“摩西就说话,上帝有声音答应他”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为上帝律法的性质提供了明确的定义。上帝的一切命令实际上都是为了回应我们内心的需求,是出于上帝和人心的交流活动。保罗在《罗马书》第7章中说明了这一点。人类是按照上帝形象所造的(创1:27)。他在生存中永远得不到满足,除非他的生命与创造主保持和谐。十诫所起的是调节的作用。它不只是一部表达上帝旨意和权威的法典,也是帮助我们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进行属灵教导的工具(诗19:7,8;119:97,98;太19:16,17)。
20 耶和华降临在西奈山顶上,耶和华召摩西上山顶,摩西就上去。
山顶上。可能不是慕萨山(Jebel Musa),因为这座山从百姓聚集的平原上是看不见的;而是西奈山脉的最高峰沙弗沙弗角(Ras es-Safsaf)。它正好朝着该平原(见第1节和出3:1注释)。
召摩西上山顶。据上下文,亚伦和摩西是一同上去的,因为亚伦也在那里(第24节)。他也可能也包括在23节的“我们”中。
21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下去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
本章的最后几节再次警告百姓和祭司不要越过“界限”。这种重复暗示有人没有把禁令当回事,准备“闯过”“界限”去窥视上帝的荣耀(见民4:20;撒上6:19;撒下6:6,7)。
22 又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又叫……祭司。这里特别提到“祭司”,暗示他们特别想越界。他们受训要履行神圣的职责,可能认为自己与摩西和亚伦是平等的。他们可能不满于被排除在上帝临格的现场之外。难道他们没有被任命为上帝与人之间的中间人吗?
自洁。这条命令似乎表明,祭司们没有把第10节的吩咐当作是针对他们的,因此没有遵守。所以现在的命令特别针对他们。职务的圣洁不一定意味着担任这个职务的人也是圣洁的。上帝的传道人没有任何对罪的豁免权,正如圣经所经常显示的(见利10:1,2;撒上2:12-17;4:17)。本节和出24:5表明,在祭司制度建立以前,就已经有人被任命担任祭司的工作(见《先祖与先知》第350页)。
23 摩西对耶和华说:“百姓不能上西乃山,因为你已经嘱咐我们说:‘要在山的四围定界限,叫山成圣。’”
由于已经执行了上帝在第12节中的命令,摩西向上帝保证说百姓不可能无意越入圣山的区域。
24 耶和华对他说:“下去吧,你要和亚伦一同上来;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闯过来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下去吧。上帝拒绝了摩西所说不需要再警告百姓的话。上帝知道祂仆人所不知道的事。祂指示要再次发出警告以防止麻烦的发生。
你要和亚伦一同。虽然这是第一次提到指定亚伦和摩西一起上山,但他似乎上一次也有上来(见第3,20,23节;参出10:1,3)。
25 于是摩西下到百姓那里告诉他们。
摩西听从上帝的责备,回到营中去警告祭司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