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一11,二章全
迦南全地是神赐给以色列族的礼物。当年,罗得一与亚伯拉罕分家,选择整片约但河平原,并将帐棚移往所多玛,神便立刻挨近亚伯拉罕,向这位忠心的仆人保证:他绝不会因慷慨而吃亏。“起来,”神说,“从你所在的他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后来,亚伯拉罕接受了麦基洗德的祝福,又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等候,神在惊人大黑暗的笼罩下与他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纵然如此,每一吋土地仍需从原住民的手中取得。以色列人的“脚跟”必须踩在那块土地上,才能宣称拥有它。众城是应许给他们的,但尚待他们攻取;非他们建造的房子是他们的,却有待他们迁入;沃谷中的玉米田、坡地上的葡萄园全是他们的,但他们必须取得所有权。要你我了解这点并不难,因为就属灵上说,我们也具有同样的地位。父神已在基督里将一切属灵的福气赐给我们,然而若不以活泼的信心支取,谁也享受不到这些福气。正因我们必须这般奋勇向前,所以才须“刚强壮胆”。
但是如今他们却面临始料未及的躭延,神要他们再等三天。官长告诉以色列民,在他们进去迦南地得业之前,他们还要在旷野待三日。
一、这样停留意味着甚么?圣经中的“三天”被认为代表从死亡到复活的历程。“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一同站在他面前”(林后四14)。因此,在渡过象征死亡的约但河以进入复活的境地之前,让以色列人在河的这边逗留三天,本是合宜的。
然而,三天的逗留似乎有更深一层的作用,与属灵生活的重大原则息息相关。当以色列人抵达约但河边时,正逢收割时节,从黑门山流下大量溶化的雪水,河水因此暴涨,沿岸泛滥(所以这时期又称“约但河的泛滥期”,后来被引申以形容困境当前)。站在岸边,以色列群众眼睁睁看着滚滚浊流挟带着沿途被暴洪冲垮的树干和各样浮秽往下急湍而去。约但河从上游的高原下注低漥的死海,一泻千里的水势为它赢得了“瀑河”的别名。“瀑河”,这正是当日以色列人见到的景象。
隔河遥见耸立着的耶利哥城,城的四周环生着棕榈和翠柳,处处林木葱郁,繁花盛开,有如乐园,空气中且飘散着没药的馨香。坚固而高大的耶利哥城怎不令以色列人望之丧胆。凭着他们自己的力量怎有希望攻下这城?圣经中的约但河总让人联想到死亡。这的确是它的特色,只是所意味的并非肉体的死亡,而是借着受洗所归入的那种死——面对天然能力的绝境,却凭信进入更高的境界。所以,约翰在那里施洗;无罪的主也在那里受洗,首度与罪人联合。但是,纵观历史,约但河上代表死亡,没有一个时刻比这一天更贴切,它向以色人宣告: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是毫无希望的。
历代以来,神带领成千上万的人来到“约但河”边,把他们留在那里等候着,好让他们思索这难以飞渡之河的意义,接受“对自己死”的宣判。亚伯拉罕在那里等候了二十多年,天天与子嗣将断绝的事实相对。大卫也在那里等候了几乎同样长的岁月,年少时神所应许属于他的王国彷佛隔着千山万水,很难达到;伯大尼的两位姊妹等候在那里,那块堵住弟弟拉撒路墓穴的大石岂不像以色列人感受中的约但河——为希望鸣了丧钟?
从那日子以来,无数的圣徒被带到这绝望的岸边,目睹怒涛滚滚。神所应许的一切福分和喜乐在哪里呢?瞧,那洪流!那无舟可渡、无桥可过的洪流!亲爱的读者,你此刻是否也正站在约但河边望河兴叹?请不要着急!且停下来仔细思量,直到己生命一切的冲动和力气都平息了。你绝不可能凭恃决心,或任何形式的誓约,进入蒙福的生命中;此时此地,你的好和你从前的坏一样派不上用场;你必须学会不再持定自己的力气,伸出信心的手承受那在基督里为你存留的福分,这是神白白赐给你的礼物。
圣经怎样形容亚伯拉罕的信心呢?“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罗四19)。这么一想,没有多少人还能守住信心。然而,有个秘诀在背后支撑着亚伯拉罕,“他仰望神的应许。”这一转眼仰望,他的信心便不动摇。惟有这样,当我们从眼前的景象转眼注视万军之主的基督,以及那在凡事上坚稳的约,洪涛才不会吞灭我们。我们成为刚强,乃是借着信心,确信神会照着他所应许的成就。
二、这段停留时日子是怎么度过的?这三天中发生了几件有趣又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其中之一是两位探子被派潜入耶利哥城窥伺敌情。
(1)耶利哥城倒塌象征那将有审判临到的世界,在未倒塌前,人们活在其中却仍然醉生梦死生活,毫无所觉。穹苍那么蔚兰,日出日落,田间榖熟,葡萄待收,俊男美女欢然携手奔向锦绣前程;谁知几天之后,毁灭突然临到,这城一瞬间化为废墟,几世纪之后依旧荒芜、残破。
城中大多数的人或者执迷不悟,或者有恃无恐,因有险河高墙屏障。但是,他们的罪孽已经满盈,‘毁灭’不日来临,没有宣战,更无特使前来斡旋,提出讲和的条件。不过,整座城里倒有一个有信心的人。神的作为向来便是这样。只要所多玛有一个义人,在天使尚未将这义人领出之前,他绝不会毁灭这城。同样,只要门徒中有一人心存疑惑,他不会任由这人在那里踌躇不安,总会近前去给他明确的指示。在罪恶和无知的环境中,若有一个喇合默默为真理活着,并且渴望认识更多,他必会牵起她的手,领他到自己面前。在群众的簇拥中,他敏锐地感觉有人摸他的衣繸子,便立刻止步,直到将这人的血漏病完全治愈。无花果树下的拿但业、车辇中的太监、在海边祈祷的哥尼流……这些人虽然置身在懵懂的人群中,却未被神忽略。他们正像煤渣堆中的珍珠,被神发现,随即捡拾起来,磨光之后,嵌在他的荣冠上。
新约中有两处经文论到喇合的信心:来十一31;雅二25。喇合的信心虽然只是片面的信心,却不失其真实。其实,使人得救的,不在于信心的多寡,只在于信。喇合所知道的不过是耶和华将他的百姓从法老手中释放,并且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们;“她听了,就信了,这就算为她的义。”她的窗子遥望以色列,她的门敞开以庇护落难的人。她的信心表现在违抗耶利哥王(代表世界权势)上;当王派人来搜查时,她让探子从另一条路走了。虽然她的信心并未强到让她免于惧怕,以致仍然撒了谎,然而,她因信把自己交托给以色列人,她以朱红线为记号救了全家人。她日后名列在耶稣基督的家谱中,成为延续犹大宗族的一环。
喇合,耶利哥城中一位被人唾弃的妓女,由于对神具有奇妙的信心,终与以色列人一起享有流奶与蜜之地。因此,她象征得救的外邦人被容许分享基督的丰富,与他一同坐在“天上”,成为聚集在那“真约书亚”(天上来的主)左右全新族类中的一员。我们虽然不属同一民族,却同是神的子民。从前,我们在恩典之外;现在,却已进入恩典之中。从前远离神,现在却靠基督的宝血得以亲近神。所以我们不再是客旅或寄居的,乃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中的人了。让我们好好享受这荣耀的基业吧!
(2)借着这短暂的停留,约书亚得以认清两个半支派心中真正的动向。他发现他们已准备就绪,愿意履行义务与其它支派合力进攻迦南;不过,他们也打算战后就回到约但河东基列和巴珊的肥沃牧野,这是当年摩西答应给他们的。他们的“牲畜极其众多”(民三十二2、4、19、33)。
这两个半支派岂不代表那些虽然得进应许地却无心留下的基督徒?他们愿意与迦南的七国争战,却不愿完全舍弃世界的吸引,潜心过住在基督里的生活。我们当中岂不有人曾在应许地住过七年,享受到福分、安息和权能,却又被世界的回潮席卷而去?
这类基督徒的下场可由河东支派的结局窥知一二。他们享受到了稠密的牧草所带来的好处,但却渐渐无分于以色列人集体在神面前领受到的丰盛生活。对以色列历史作出不朽贡献的圣徒和英雄极少出自他们的后裔。当亚述人入侵时,他们首当其冲;被掳之后,他们也未再归回。
愿这种噩运不致临到我们。这是何等的福分!主竟然差遣我们为他寻觅待赎的灵魂——他告诉我们到哪里去找,教导我们怎样接触这些人,又赐我们能力得以带领他们成为神的子民。
三、停留结束。第三天,以色列百胜似乎更靠近约但河边了。最后一晚,他们就扎营在急湍河旁。这时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要自洁,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从这话看来,神能否行奇事似乎有赖他的子民是否圣洁了。若我们提出老问题:“神为甚么像个虽有能力却一筹莫展的人?”得到的答案是:该怪“我们自己”,“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谁都希望看见神行奇事——无论在我们自己的性格中、家庭里或教会中,最好神能使沙漠盛开玫瑰花。为甚么不再来个五旬节?再来一次属灵的大复兴吧!愿得救的人像成群的鸽子飞回!为甚么这些希望都落空了呢?是否因为我们没有自洁?自洁意味着涤净灵魂,披上纯洁和谦卑的白袍。的确,我们实在不够纯洁到能被主用,也不够谦卑到能经得起成功的诱惑。若不借着基督,我们就无法全然成圣。圣洁的积极途径是让基督在我们里面作主,充满我们;消极途径是弃绝已知的罪,或者诚心愿意让主用血、水、或火,把我们的罪除去。
我们的光景是这样子的吗?我们有没有涤尽肉体和属灵一切的污秽?能不能像使徒一样宣称:“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若非这样,且莫埋怨神迹奇事不再出现。我们自己必须为这种光景负责。罪犯怎能有平安?堕落的人必然丧失纯洁。难怪我们总是惧怕明天。一个信神的人,却不具备让神全能膀臂施行奇事的明天,的确令人沮丧。
但是,如果我们人人自洁,脱去旧人的行径,穿上新人,天天效法基督,又弃绝所有形式的罪,恨恶沾染肉体的污秽,完全降服在至高处大祭司的两刃宝剑下,那么,我们将会发现神迹奇事已开始运行,并且运行无辍。每个明天会比往日更多彰显神的奇妙和伟大;约但河的水会断绝,耶利哥城会倒塌。到了那时,应许地就会敞开在眼前,展现出它无穷的丰富——它的油和酒,它的五榖和蜂蜜,以及它那无价的珍藏。── 迈尔《圣经人物传──约书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