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七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要:1 以色列人在艾城受挫。6 约书亚的倾诉。10 上帝给他的指示。16 掣签抽出亚干。19 亚干认罪。22 亚干和他所有的都在亚割谷消灭。

1 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因为犹大支派中,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取了当灭的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

  犯罪。希伯来语是ma`al ma`al。该动词的原意是“遮盖”,显然来自名词me`il (衣服)。所以有“欺诈”“背叛”之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个人的犯罪,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视为有罪。虽然罪恶不为人知,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却得负责。上帝的福气从他们身上收回。这是国家关系中集体责任的例子。整个国家要对其代表的言行负责。如果他侮辱其他国家,整个国家都难逃其责,直至作出补偿。同样,一个教会里的罪人也会妨碍上帝对那个教会的祝福(见《证言》卷四68页;《证言》卷六371页)。如果教会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已知的罪恶,就与这罪有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的罪需要由每一个成员承担(见《证言》卷三266页)。

  亚干Achan)。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均为Achar,参代上2:7。希伯来文`achar 意为“麻烦”或“制造麻烦者”。该名字显然暗示这个犯罪者行为的后果(见书6:187:4,9)。《圣经》中经常有因一些重要事件而改变人名或地名的事,作为纪念,以示辨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何4:15中,“上帝的殿”伯特利因为其中拜偶像的行为而被称为伯亚文(虚妄的殿)。

  撒底Zabdi)。又叫心利(Zimri,代上2:6)。这种变动是常有的事。可能是因为拼写的错误,把r写成b m写成b 。在希伯来文中,每对字母中的两个很容易混淆。这份家谱表明亚干可能已人过中年,除非我们假定他的父辈在他们的孩子出生时已经老迈。他的儿女在这场悲剧发生时一定已经到了承担责任的年龄,可能参与了这件罪行,所以在责难逃。

2 当下,约书亚从耶利哥打发人往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去,吩咐他们说:“你们上去窥探那地。”他们就上去窥探艾城。

  艾城`Ai )。“废墟”或“堆”。这座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的时代(创12:813:3)。

  靠近伯亚文。七十士译本中没有这几个字。书18:12中提到了伯亚文的旷野。本节可能指艾城在亚伯文旷野的附近。

  上去窥探那地。即走遍那地。该区的地形显示,从耶利哥到巴勒斯坦中部有两条主要通道。最方便最直接的是偏北的那条,现在被称为凯尔特干河(Wadi Kelt)。这条峡谷和另外一条峡谷会合,就是离约旦河谷约八英里的哈瑞什干河(Wadi Harith)。艾城就在伯特利城以东不远的山地峡谷之间。在这种地形中侦察的人行动不易被发现。

3 他们回到约书亚那里,对他说:“众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劳累众民都去,因为那里的人少。”

  根据书825,艾城有12000人。探子因为自信,显然低估了该城的防御能力。更主要的是,以色列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认识到只有上帝才能帮助他们取得胜利,在计划攻取艾城时没有先寻求上帝的旨意。

4 于是民中约有三千人上那里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

  信靠上帝意味着成功。不依靠祂就会失败。许多精心制订的计划因为没有请教上帝就失败了。这件事有三个主要教训:一,把迦南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的是上帝,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勇气。二,营中存在罪恶,就不会取得胜利。三,一旦承认了罪恶,上帝就会把人的失败变成福气。

  每一个人与他的创造主都有一种个人的关系,除非他自己选择予以切断。上帝也与人类保持一种整体的关系。所以既有集体的责任,也有个人的责任(见《教育论》178,238页)。例如上帝要国家为他们的集体行动负责,特别是对于选民以色列人。今日的教会,就是属灵的以色列人也是这样。有时整个团体要品尝其成员个人行为的后果(结21:3,4;《先祖与先知》497页)。一个团体的任何成员都有可能造福于或危害其他的成员(林后2:15)。就像亚干的案子一样,上帝要整个团体为其成员的行为负责。但是上帝也是通过祂所认可的领袖来要求配合或实施惩罚的。上帝有祂的教会并设有领袖。祂要他们采取行动实施祂的旨意。上帝还要祂的子民与他们的领袖合作(来13:17),不允许他们个人采取独立的行动反对祂所指定的领袖。如果这些领袖不忠于职守,或者个人故意妨碍领袖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咒诅(赛3:12;赛9:16;耶13:20;结34:10;见士5:23)。上帝过去与我们同在,不一定保证祂将来还会与我们同在。在宗教生活中,我们必须始终依靠上帝,不断求问祂要我们做什么。完成一项任务所获得的恩典和能力不足以应付下一个任务。约书亚没有记住这条属灵的法则。在筹划攻取艾城时没有请教上帝(《先祖与先知》493页)。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以免在进行宗教侍奉的过程中,因疏忽与上帝的计划配合而遭遇失败。我们对上帝的热心必须受制于圣洁的知识(见罗10:2;参诗111:10)。

5 艾城的人击杀了他们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杀败他们;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

  示巴琳。其词根意为“打碎”。大多数译本都把它译为地名。如果这样,那它就位于艾城和耶利哥之间,可能是一个采石场。但在附近并没有采石场。也许在当时一个采石场的遗址还没有完全消失。梵地冈版本,一些叙利亚版本和塔古姆版本都译成,“他们(以色列)人被打散”。一份叙利亚版本为“直到他们(以色列人)被打败”。这是直译而不是音译,与上下文似乎更加吻合。

  在下坡。七十士译本为“从陡峭的山”。显然以色列人进入了一个狭窄陡峭的山谷,大大妨碍了他们的逃跑。他们惊慌失措,勇气完全消失了。

6 约书亚便撕裂衣服;他和以色列的长老把灰撒在头上,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

  用撕裂衣服表示悲伤和痛苦起源于很早的年代(创37:3444:13)。一般只撕开外衣的胸前部分,不超过一掌宽。这成了犹太人的一种习俗,作为伤心的标志(见珥2:12,13)。头上蒙灰则表示更大的悲痛或不幸(撒上4:12;撒下1:213:19)。约书亚原来一心以为会取得胜利。现在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这场失败。其实上帝的应许是有条件的。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并没有满足这些条件(见书7:3)。

7 约书亚说:“哀哉!主耶和华啊,你为什么竟领这百姓过约但河,将我们交在亚摩利人的手中,使我们灭亡呢?我们不如住在约但河那边倒好。

  这句话表达了约书亚深深的绝望和对形势的完全不理解。他的祈祷几乎带着牢骚和抱怨的精神,就像以色列人经常表现的那样。即使是最优秀的人有时也会失望和恐惧(见王上19:9-18;拿4:1-9)。约书亚意识到他们的失败是因为上帝的不悦,这是对的。但他却不知道原因何在。他的话语也许欠妥,但在这危机关头他能够祈祷还是值得称许的。

8 主啊,以色列人既在仇敌面前转背逃跑,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约书亚在绝望中求教。

9 迦南人和这地一切的居民听见了就必围困我们,将我们的名从地上除灭。那时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

  虽然约书亚很关心以色列人的命运,但他更关注耶和华的大名。上帝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名受到羞辱。摩西好几次也提出相同的理由(出32:12;民14:13-16;申9:28)。在上帝吩咐摩西教导以色列人的歌中,也曾提到这个理由(申32:26,27)。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我们的忠心或悖逆不仅涉及教会的荣誉,而且涉及上帝的名誉。

  或“你自己站起来”。 现在该采取行动,而不应发牢骚。

10 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起来!你为何这样俯伏在地呢?

11 以色列人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约,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家具里。

  以色列人犯了罪。这罪归到全体以色列人身上(见第一节注释)。上帝不承担失败耻辱的责任。上帝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他们没有顺从,上帝还会继续为他们而战吗?这岂不是认可他们的罪行,并鼓励他们继续犯罪吗?

  我所吩咐他们的约。特指有关耶利哥城掠物的命令,泛指上帝与以色列当初所立的约。约的基础是十诫,就是圣经所说“你所吩咐他们当守的约”(申4:13)。这句话提到了上帝诫命的两个方面:“他们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原文第11节中所列的五条罪状都用连词we(又)和前面的话相连。

  诡诈。直译是“说谎”,“欺骗”。这里指他们用行动说谎。他们保守秘密,装作没犯过罪一样。说谎和偷窃往往是相伴的。

  他们的家具里。就像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一些偷来的东西是上帝吩咐毁灭的。其他如金银等是要奉献给上帝,归入祂府库的。但亚干竟大胆地私占这些东西,好象它们是属于他自己的。今日在营中依然有亚干存在。圣经论到什一和奉献说,“人岂可夺取上帝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玛3:8)。什一是奉献给上帝,要归入祂府库的。有人竟据为私有,好象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入他们的家具里”。以色列人因为这种罪而失去了上帝的祝福。玛3:9的诅咒会落到今日以色列的营中吗?我们不是生活在神权政体下。犯罪的人也没有立刻受到应有的惩罚(见传8:11)。但他们的罪依一样可憎。“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所有的罪最后都要受到公正的惩罚。

12 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他们在仇敌面前转背逃跑,是因成了被咒诅的;你们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你们中间除掉,我就不再与你们同在了。

  被咒诅的。或“归于毁灭的”(见书6:17)。这个咒诅的意思是,占据当灭之物的人也得毁灭。这个判决在宣布咒诅的时候无疑是人人都明白的。亚干还亲眼看到耶利哥的居民因犯罪而毁灭。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犯罪的道路。罪恶的最大欺骗性在于,它会让受害者认为自己能逃脱惩罚(见创3:4;传8:11)。

13 你起来,叫百姓自洁,对他们说:‘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这样说:以色列啊,你们中间有当灭的物,你们若不除掉,在仇敌面前必站立不住!’

  就像他们在西奈山会见上帝时一样(出19:10)。这种外在的清洁是内心清洁的标志。在危难的关头务要自省并真心悔改。这里所吩咐的自省给了亚干一个省察和承认自己罪行的绝好机会。但是罪恶有一套特殊的办法使人心地刚硬,减弱他们对罪的厌恶。亚干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认罪,但依然没有真心的悔改。他可能自以为别人和他犯了一样的罪。一个犯罪的人经常以为别人也犯有他所常犯的罪。

14 到了早晨,你们要按着支派近前来;耶和华所取的支派,要按着宗族近前来;耶和华所取的宗族,要按着家室近前来;耶和华所取的家室,要按着人丁,一个一个的近前来。

  按着支派。根据《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其它经文的记载,以色列人十分重视保存家谱的记录。所以亚干的名字确实记录在犹大的家谱中(代上2:7)。

  耶和华所取的。通过掣签(《先祖与先知》494页)。这是圣经常提到的方法。但用这种办法确认上帝的旨意要十分小心。只有当上帝藉着圣灵启示说,祂希望用这种方法时才是安全的。如果上帝不参与,那它就只不过与掷币耍牌差不多。在危急中,有时上帝会亲自发言或显示直接的征兆来回答人(见士6:34-40)。但祂不常用这种方法表达祂的旨意。上帝已赐给人理智。祂希望他们能培养亲自作出判断的能力。如果人生的每一个决定都要靠上帝旨意的兆头的话,我们的智力就会荒废,不会去培养心智和品格了。那些不断追求抽签之类方法的人必然会削弱他们的整个宗教生活。在宗教生活的开始和一些偶然的危急时刻,上帝也许会用这种方法给我们明确的答复,以增强我们正在发展的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祂希望我们一直靠这种方法。基督徒发展的理想是心中充满神圣的知识,全身的机能都得到培养,以致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实行上帝的旨意(《历代愿望》668页)。

15 被取的人有当灭的物在他那里,他和他所有的必被火焚烧;因他违背了耶和华的约,又因他在以色列中行了愚妄的事。”

  他所有的。包括他的儿女(24,25节)。但上帝在申24:16中宣布,不可因父母的罪而杀子女。各人都对自己的罪负责。亚干的家人可能参与了此事(见第一节注释),并帮助隐瞒他的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罪负责,也要为袒护的罪行负责,因为他们的隐瞒妨碍了对犯罪者的公正处置。

16 于是,约书亚清早起来,使以色列人按着支派近前来,取出来的是犹大支派;

17 使犹大支派(原文作宗族)近前来,就取了谢拉的宗族;使谢拉的宗族,按着家室人丁,一个一个的近前来,取出来的是撒底;

18 使撒底的家室,按着人丁,一个一个的近前来,就取出犹大支派的人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

19 约书亚对亚干说:“我儿,我劝你将荣耀归给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在他面前认罪,将你所做的事告诉我,不要向我隐瞒。”

  我儿。这个称呼使我们看到了约书亚的心地。他像慈父那样爱着犯罪的人。他牵挂亚干就像是对自己的儿子一样。这种态度表现出真正的高尚。所有蒙召执法的人都应该效法他。许多人由于受到过度严厉的惩罚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如果换一种态度就可能使他们真心悔改归正。我们伟大的榜样基督,就是声泪俱下地发出祂最严厉的指责的(《历代愿望》353页)。约书亚在许多方面表现了基督的品格。所以上帝拣选了他,百姓在他有生之年都忠心侍奉上帝也就不足为怪了。

20 亚干回答约书亚说:“我实在得罪了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我所做的事如此如此:

  罪行被当众揭露以后,亚干才肯配合。他马上承认了自己的罪。他的罪是如此的明显,以致他的同情者根本无法指责说他是被冤枉的。这个问题永远地解决了。不会给想要批评的人留下任何余地。

21 我在所夺的财物中看见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银子,一条金子重五十舍客勒,我就贪爱这些物件,便拿去了。现今藏在我帐棚内的地里,银子在衣服底下。”

七十士译本为 “一件绣花的才彩色斗篷”。这种类衣服有刺绣或针织的图案(见结23:15),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和富裕的市民才能买得起。约瑟弗斯说这是一件“完全用金线织成的贵重衣服”。

亚干犯罪的步骤和一般人犯罪可能是一样的。他看见了,起了贪心,就拿走了。拿走以后,就要隐瞒。要避免犯罪,就要抵制罪恶的最初诱惑,即看一眼(见创3:6)。

22 约书亚就打发人跑到亚干的帐棚里。那件衣服果然藏在他帐棚内,银子在底下。

  可能为了防止转移赃物。无疑也是因为他们急于清除营中的当灭之物,好重新得到上帝的悦纳。清除罪恶是越快越好。拖延是很危险的。

23 他们就从帐棚里取出来,拿到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那里,放在耶和华面前。

24 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把谢拉的曾孙亚干和那银子、那件衣服、那条金子,并亚干的儿女、牛、驴、羊、帐棚,以及他所有的,都带到亚割谷去。

  他的儿女。见第15节注释。

  他的牛羊。这些牲畜没有犯罪,当然不该惩罚。但它们和无生命物一起,都在承受落在亚当身上之咒诅的后果。“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8:22)。

  亚割谷。见书6:187:1注释。何2:15说亚割谷是“指望的门”。只要我们愿意从心中“除掉当灭的物,”上帝总是愿意把我们的失败变成福气(书7:13)。

25 约书亚说:“你为什么连累我们呢?今日耶和华必叫你受连累。”于是以色列众人用石头打死他,将石头扔在其上,又用火焚烧他所有的(原文作他们)。

  以色列众人用石头打死他。原文用两个词表示用石头打,ragam saqal 。据说前者是用石头打死活人,后者指在尸体上堆石头,可能与sheqel(“重担”)有联系。但在《旧约》中,这两个词似乎是可以互换的,作者用了两个同义词是为了避免重复。这里说惩罚是由全体以色列人共同执行的。虽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去扔石头,但他们都在场观望,并“同意他的死”(徒8:1)。

  用火焚烧。似乎是亚干和他的家人先被打死,然后他们的尸体连同赃物和所有属于他们的东西都被焚烧。被会众用石头打死是某些罪行法定的处罚方式(见利24:14;民15:35)。

26 众人在亚干身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于是耶和华转意,不发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亚割谷(就是连累的意思),直到今日。

  警告后人不要落入这导致亚干毁灭的圈套──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