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上一篇   下一篇

解讀:
分派地業: 以色列十二支派所分配的各地區, 有六個逃城(書廿; 參申十九), 與四十八個利未人的城, 其中包括十三個祭司城(書廿一19,14) 。約但河邊的壇(書廿二),起初引起了西部各支派之疑忌;但其初意為全民族之合一作標記, 中間雖有大河間隔, 表示他們仍為一體。
十三至十九章: 這卷書餘下的十二章,講述十二個支派拈鬮分應許之地的情形。首先是利未支派不可有地業,因為他們要全力服事百姓,不得去經營自己的私業(13:14, 21)。其次是呂便,迦得,與瑪拿西半支派,已經得到約旦河東之地了,那是摩西所答允他們的(參民32)。另外猶大與約瑟支派(以法蓮與瑪拿西半個支派),已經領受了他們祖宗雅各在四百五十年以前應許給他們的地(參創48:22;書15-17章)。這樣,其餘的幾個支派拈鬮分所剩之地(18章)。  
從雅各最初對他眾子的祝福(參創49),以及摩西給十二支派的祝福看來,(參申33)各支派所要得的土地,已經大致明瞭。他們二人的祝福,皆有預言性質,儘管約書亞為餘下的幾個支派拈鬮決定這地的分配,所拈出的結果卻與雅各和摩西預言的相同。
1節: 約書亞年紀漸老--這時介乎八十五至一百歲之間。不過,神仍有工作給他做。我們的社會常常高舉年輕力壯的人,將老人放在一邊。其實,老人的經驗滿有智慧,如若給他們機會,鼓勵他們去做的話,他們確實是有用之材。基督徒絕不可從事奉神的職務上退休。過了退休年齡的人,不要以為年老使自己不能事奉神,或為自己找藉口。
7節: 迦南地之中,還有許多以色列人未得之地,但是神的計劃是要他們繼續向前去得那地,將那地也歸在各支派所佔的地中;祂的心意是要他們征服全地。神知道未來,祂既然領導你,就知道擺在你前面的勝利。當年以色列人仍需出征作戰,如今我們為自己的"未得之地",也需面對試煉,力戰而得。
  甚麼是我們的"未得之地"?可能是海外宣教,將聖經譯成新的語言文字,本地新的宣教工作,尚未得救的群體或機構,沒有揭發的公眾問題,或是道德上的爭論,生活中沒有承認的罪,或者是未充分開發的人力與物力。神要你去征服甚麼地方,那個地方就是神對你的"應許之地"。只要成全神吩咐我們去完成的任務,將來就會得新天新地為產業(參啟21:1)。
13節: 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以後,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把那地的所有居民全趕出去。剩下來信奉異教的百姓,好像瘟疫一樣,令他們苦難不息,士師記記載了這些事件。以色列人沒有將生活中的罪惡完全除盡,現代的基督徒,也常常未將自己生活中的罪完全除掉--二者都會有同樣悲慘的後果。請再讀出埃及第二十章中的十條誡命,然後捫心自問,我是否容忍犯罪的習慣與想法?我是否同意,認為做到一半就算夠好?我是否嚴以責人,寬以恕己?
15-23節: 每個支派所分得的土地,和那個支派始祖的性格常常有很微妙的關係。例如,約瑟的品格敬虔(參創49:22-26),他的後裔以法蓮與瑪拿西這兩個支派就得到迦南地之中最肥沃、出產最豐富的土地。猶大甘願親自代替弟弟便雅憫被留下,換取兄弟的安全(參創44:18-34),他的後裔就得到迦南地中最大的一分,最後建立了南國猶大,成了大衛王朝的基地。呂便因為與父親的妾侍同寢(參創49:4),所以在這段經文中說,他的後裔只得到荒涼的地區。
29節: 瑪拿西支派一分為二。他們有許多人選擇在河東定居下來,因為那地特別適於牧放牛羊(參民32:33),其餘的人則喜歡在河西之地居住,所以這支派就分為兩半。
33節: 利未支派被分別出來,專心事奉神,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流動性,而其他有地的支派則做不到這點。如果給利未人土地的話,就意味著叫他們負起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反而阻礙他們事奉神。因此神安排其他支派奉獻財物,以供給利未人的需要(參民35:2-4,那裡講到利未人從其他支派地業中得到城邑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