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第一讲

上一篇   下一篇

士师记引论
  神因为看见他自己的百姓远离神,他为了要拯救他自己的百姓,而兴起许多杰出的领袖来带领以色列百姓而命名。在希伯来文中,士师这个词语亦代表着统治的行动,当中包括了作战或者是审判官的意思。某些学者提出士师可分为两类:具有作战能力恩赐的拯救者(或较重要的士师);以及本地仲裁的智者(或较次要的士师)。至於为何某些士师不大受人注意,而另一些士师的丰功伟绩却被详细记述,原因仍不大清楚。

【作者】
  这卷书反映出其资料的最後编纂,是在列王王国时期的早期。它也许正好用作辩论,将大卫公义的统治,来对比扫罗王那种比较世俗的、迦南式的君王观念,而不是以神的律法来统治。根据犹太遗传「他勒目」的记载,认为撒母耳就是士师记的作者。根据本书各方面的提示,例如:本书是在约书亚死後写的(二7);本书写成时,士师时代已经过去(十七6;十八1;十九1;廿一25);本书写成时,大卫还未占领耶路撒冷。本书的作者曾暗示那时是王国的初年(十七6;十八1;廿一25),撒母耳是当时代的中心人物,所以很可能他就是这卷书的作者。

【写作年代】
  虽然士师成功地让各支派从周遭外敌的入侵中,获得一些喘息的机会,但以色列人仍长时期持续遭受侵扰。学者对士师的时期持有不同的意见。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期影响了士师出现的日期。那些为出埃及定了一个较早日期的学者,便将士师的开始放在主前1370至60年间,另一些则建议另一个日期,接近1043-1004年,大概是在扫罗登位做王之後,和大卫占领耶路撒冷之前的那一段时间。假如说本书就是撒母耳所写的,很可能这时候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涉及士师的年代表。士师记是否按年代先後次序,记述那段时期,抑或只是将来自迦南和约但河东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内审断某地区、某支派或数个支派的士师,作一个代表性的叙述?结构毫无疑问,这卷书的故事带着文学创作的痕迹,故事自成一格。底波拉之歌的诗意非常感人。对故事的细腻描述,亦可以从这卷书的架构中反映出来。

【两个导言】
  书中有两个导言:一个是政治性的(一1-二5),另一个是社会宗教性的(二6-叁6)。政治性的导言将士师与征服的故事连在一起,当时各支派正试图占领那地。这成了读者了解这个士师时期的政治和军事问题的准备。社会宗教性的背景解释了为何以色列有那麽多患难、为何士师的建制兴起,以及为何主从不应许以色列能够脱离她的敌人,得享长久的安息。这卷书的主体是士师的故事(叁7-十六31)。对於较次要的士师(共有6位),是以上升的频率,加插在较重要的士师的事迹中。下面的数据显示出,较次要的士师出现的数目,是按着较重要的士师人数减少而递增:2个重要--1个次要;2个重要--2个次要;1个重要--3个次要;1个重要。总数共有12位,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
  将代表着迦南和约但河东的12位士师列出来,目的是要显出在整个被征服的领土上,所有支派都从众多外敌处经历到极大的困苦,这些外敌包括:亚兰人、摩押人、亚扪人、亚玛力人、迦南人和非利士人。以色列几乎所有的疆界,都受到外敌虎视眈眈。书中的附录(十七至廿一章),连同两个导言,便构成这卷书。政治和社会宗教上的问题(一1-叁6),是以最後几章的数个故事来提出。在救赎历史初期阶段所取得的成功,在士师的兴起又交替当中,竟然会一个兴起一段时间就停顿下来,因为百姓向神哭求,神就另外兴起一个士师。虽然耶和华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拯救他的百姓,但是他们仍回到一章1节至叁章6节所描述的问题当中。附录所描述的,代表着以色列在士师时期的问题,『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十七6;十八1;十九1;廿一25)。

【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
  背逆、审判、呼求拯救,和神兴起一位士师,这过程不断循环,反映了申命记对不服从和审判所提出的警告。这个循环不断重复,支持了那位不知名的叙述者之论点,就是以色列没有因着神的恩典而改变。想到以色列人的遭遇来看我们现今的教会,觉得我们真的很类似他们的光景,但愿我们不是一直在这样恶性的循环里面。这时期在道德、宗教和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并不重要,因为进展是相当缓慢。最後一章显示,尽管以色列发生了内战,各支派仍关心彼此的利益。虽然神的百姓的合一,遭受严峻的挑战,但情况不至於完全无望。这卷书以盼望的语调作结,期望一位能拯救以色列的君王,为各支派带来凝聚力,无论在道德和宗教上,或是政治和社会上,都带领以色列。

   故此,这卷书的目的包括:
  (1)显示在以色列的发展中,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阶段;
  (2)解释各支派为何没有占领应许给列祖的全部土地;
  (3)证明神的道路是正确的,他对屡次背逆的以色列,仍满有恩典和忍耐;
  (4)展示出一位「牧者」君王的正统,对比於专制的王权;以及
  (5)解释为免以色列屈服於非利士人,并引致各支派之间的战争,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动力。

【内容提要】
政治上的导言(一1-二5)
  在约书亚记一至十二章中,约书亚所率领作战的战事,被描述为迦南人的军队动员对抗以色列。因着耶和华的介入,迦南人的抵抗被粉碎,土地亦被各支派占领(十叁至廿一章)。然而,约书亚记十叁至廿一章,亦清楚指出每个支派在控制上,仍然有迦南人作小规模在领土上的抵抗,这些地方通常都以重兵和坚固的城墙包围(参书十叁2-6、13;十五63;十六10;十七12、16、18),可是以色列人却遭遇顽强的抵抗。

  约书亚记强调了胜利而轻看了问题,但士师记的序言,则坦然提出以色列的问题和失败,来作为整卷书的背景。这卷书所呈现的,正是这些问题和失败,它们逐步引领以色列来到灾难的边缘。

  士师时期始於约书亚的离世(士一1;二8、9)。以色列人继承自约书亚的遗产包括:耶和华的律法(书廿叁6;廿四26)、土地、对遵从主的挑战(书廿四14-27),以及在征服迦南人时,神会同在和帮助的应许(书廿叁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