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要:1 犹大支派和西缅支派的战绩。4 亚多尼比色遭报。8 夺取耶路撒冷。10 夺取希伯仑。11 俄陀聂因夺取了底壁而娶押撒为妻。16 基尼人住在犹大。17 夺取何珥玛,迦萨,亚实基伦和以革伦。21 便雅悯人的战绩。22 约瑟家的的战绩。夺取伯特利。30 西布伦支派的战绩。31 亚设支派的战绩。33 拿弗他利支派的战绩。34 但支派的战绩。

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约书亚死后。作者用这句话继续《约书亚书》的叙述。《约书亚书》也是以这种语气开始的:“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书1:1)。《士师记》的作者所记叙的事件,属于在约书亚死后的时期。不能确定其中最早的事件发生在约书亚死后的何时,但可能是不久之后,因为《士师记》一开始就说到在约书亚分配土地以后,各支派分散到他们自己的领土中去。

    以色列人。可能只是指约旦河西的支派。

    求问耶和华。见士18:5;20:18。指祭司凭借乌陵和土明的求问(民27:21)。这里所采用的,可能就是这种方法。以色列人是应该求问耶和华。约书亚活着的时候,他们依赖他。现在他们失去了领导,又面临危险,所以不敢依靠自己的智慧,而是遵照摩西的指示,恳求上帝指引(见雅1:5)。他们的祈祷直接表达了他们的需要。上帝的子民在作出重大决定之前,应当寻求上帝的引导,这在士师的时代和现在都是一样的。这种寻求不应该是草率而匆忙的,或者是在拿定主意、作出决定之后,否则就是违背了求问的初衷。上帝只尊重那些诚心来到祂面前、向祂敞开心扉,愿意遵循祂所指引之路的人。

    谁当首先。说明他们中没有领头的人。他们知道每一个支派都需要去攻占分给他们的土地。但是该由哪一个支派带头,以鼓励其他的支派呢?他们求上帝为他们的进军任命一位领导。

    上去。说明这些支派驻扎在耶利哥和吉甲周围的平原上。以下的叙述证实了这一点(士1:16;2:1)。这两座城市的地势低于海平面800英尺,而中以色列人将要攻取的一些地方高达海拔2500-3600英尺。“上去”的原文常用来表示“前去参战”。把“上去”与战争联系起来,说明防御的一方占据着高地。

2 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犹大当先上去。上帝的回答可能是通过凭借乌陵和土明求问的大祭司非尼哈传达的。让犹大支派带头,可能是因为他们人数最多(民2章),拥有最勇敢的人,包括迦勒。多年以前,迦勒曾与约书亚不顾其他十位探子的反对,竭力主张进攻迦南。在旷野飘流的时候,犹大支派一直是走在前面的。现在他们奉命率先进军。

    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这是一段预言,把将要发生的事说成是已经发生的。“那地”指分给犹大支派的土地。

3 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犹大和西缅都是利亚的儿子(创29:33,35)。这两个支派自然应该互相帮助,因为他们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西缅“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书19:1)。两个支派的领土大体上是从死海的北端到南端至地中海的范围。虽然在约书亚进军的时候曾击溃了南部迦南的同盟,但还剩下许多堡垒有待各支派去攻占。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兄弟间的合作乃为上策。最强壮的人也不可忽视他人,甚至是弱者的帮助。犹大支派是最强大的,而西缅支派则是最弱小的。但犹大支派还是要求西缅支派的帮助。我们还得注意到要求帮助的人要准备回报他人,正如犹大支派后来帮助西缅支派一样。基督徒应该互相帮助,抵制撒但害人的诡计。凡本着爱心互相帮助的人,他们的合作将会得到上帝丰盛的祝福。

4 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比色。位置不详,似乎靠近耶路撒冷。因为这个战役以后,以色列人就立即进攻耶路撒冷。有人认为这是指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城市,位于耶利哥和耶路撒冷之间。撒上11:8提到一个名叫比色的城镇,但可能在其他地方,因为位于在示剑的东北部,不属这次犹大南征的范围。但参战的还有比利洗人。圣经说他们住在示剑以北和以东的高原森林里(书17:15)。“比利洗”源于一个意为“空旷之地”的词语,相当于现代的“贝督因人”(“游牧部落”)。

5 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亚多尼比色。意为“比色之主”,即比色的统治者。

6 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姆指。

        古代战争中的这种残忍行为是为了防止俘虏重新参战。史载希腊人有时也砍断俘虏的手,使他不能再拿矛或弓,但仍能从事劳动。对亚多尼比色的惩罚是使他不能再为国王。砍断大姆指使他无法奔跑。而奔跑对于当时的战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7 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姆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上帝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8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

    七十个王。在亚多尼比色统治时期,曾先后征服许多国王。他砍断他们手脚的大姆指后,就用残羹剩饭把他们供养在他的宫廷里。那时巴勒斯坦的王国都很小,往往只有一座城市,加上周围的地区。

    拾取。即拾取零碎食物。

    按着我所行的。亚多尼比色承认自己该受这样的惩罚。像他以后的许多其他人一样,他知道自己是罪有应得的。上帝不一定马上就报应人的罪行,而是长期的宽容,希望人能悔改,但最终所有的人都将不得不在祂的审判台前承认自己的罪孽。我们最好现在就到施恩座前认罪,以便脱离将来的忿怒。

    耶路撒冷。本节并没有暗示这两个支派继续维持对耶路撒冷的控制。事实上圣经的记录表明,耶路撒冷依然在耶布斯人手里,直到数百年后被大卫所占领(撒下5:6,7)。到了大卫统治的时候,犹大支派才真正控制了巴勒斯坦南部。由于耶路撒冷不在犹大支派和西缅支派领地的范围之内,这些支派在很可能在攻占和焚烧了该城之后就放弃了。

    死在那里。作者并没有说亚多尼比色被带到耶路撒冷以后活了多久。他可能很快就死了。

9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

    下去。他们征战的第一部分是从吉甲和耶利哥附近的平原“上去”,到中部的高原作战。现在他们从山上“下去”,到巴勒斯坦南部的三个地区作战:“山地、南地,和高原”。

    山地。在《旧约》中指犹大山地,即贯穿北南的中部山脉。

    南地。negeb. 希伯仑南部的山脉往平地倾斜,不那么崎岖,山谷也不那么深,山地逐渐下降为南方的沙漠。这个贫瘠荒芜,人烟稀少的地区从别是巴以北向南延伸到加低斯巴尼亚,向西延伸至大海,在希伯来语圣经中常称之为negeb。这个名称一直保留到今天,意为干旱荒芜之地。希伯来人十分熟悉迦南南部的这个地区,故用negeb来泛指“南部”(创24:62;书15:4,21;结47:19)。但本节的negeb代表上面所描述的地区。

    高原。原文为shephelah.在犹大山地与巴勒斯坦平原之间临海的地区,均为海拔数百英尺的圆形小山。这个位于非利士边界的丘陵地带被称为示非拉,意为低地。

10 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和别是巴之间,距这两座城市各20英里,是犹大山地的最高点,海拔3040英尺。该城原名基列亚巴,意为“基列之城”。亚巴是亚纳族的始祖(书15:13;21:11;参书14:15)。希伯仑是亚伯拉罕,撒拉,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亚坟墓的所在地。作者在本节只是对攻占希伯仑作笼统的记录。在本章以后的章节中,将叙述迦勒攻占希伯仑,杀死亚衲族三个族长的详情(20节)。

    示筛。这三个巨人在多年前迦勒与十个探子前来侦察该城时曾提到过(民13:22,28)。在本章20节中,他们被称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11 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他们从那里去攻击。指迦勒及其家族,而不是整个犹大支派和西缅支派。

    底壁。原名基列西弗(书15:15),意为“书城”。所以学者们推测这里曾有一个著名的图书馆,就像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所建的大型皇家图书馆那样。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底壁就是W.F.奥尔布赖特博士所挖掘的米尔辛(Tell Beit Mirsim)。废墟里没有图书馆,不过该城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考古证据表明,在希伯来人定居重建之前,该城曾遭遇一场毁灭性的大火。

12 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这座城市显然进行顽固的抵抗。为了鼓舞支派各部族青年人的勇气,迦勒承诺将把女而嫁给第一个攻入城市的队长。从下文得知,这座城市也将成为幸运的攻城者的领地。这个故事也向我们证明了坐落于山区的这些南部城市是何等坚固。早年,在约书亚分配土地的时候,迦勒曾提到自己依然强壮,结果就得蒙准去攻占这个地区(书14:11)。

13 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对于一个女子的爱情尚且能使人如此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对上帝的爱将如何更加激励人不畏艰险呢?

14 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什麽?

    押撒过门的时候。押撒和其他妇女儿童显然远离战区,留在安全的地方。但现在父亲要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嫁给俄陀聂,以表彰他的勇气,为部队树立榜样。当时都是由父母来安排女儿的婚事。但是只要不滥用这个习俗,父母还是不会强迫女儿嫁给自己所不喜欢的人的(创24:57;《先祖与先知》171页)。

    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15节则说她自己向她父亲求一块田。七十士译本的译文似乎更自然一些:“丈夫劝她向父亲求一块田”。但本节的意思是他要求丈夫准许她向父亲求一块田,或权丈夫向父亲要。

    押撒一下驴。押撒尊敬她的父亲,所以下驴同他说话。在今日贝督因人的习俗依然要求晋见族长的人必须下马步行前往。,

15 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

    南地。“荒芜之地”。希伯来语的“南”为negeb,意为“干旱荒芜之地”。她的领地是在荒芜的南地,所以需要水泉供养羊群。丈夫不敢贸然要求这些水泉。但押撒知道父亲宠爱她,就在这对年轻夫妇要去自己的领地时提出了要求。于是迦勒把“上泉下泉”赐给她。在底壁和希伯仑之间有一个地区,里面有三组共十四口水泉。迦勒赐给新婚女儿的,可能就是这些水泉中的两口。

    押撒的要求显然是合理的。迦勒也意识到这一点,就同意了。我们的天父安排着我们的命运。祂像任何地上的父母一样体谅和关怀我们。我们可以运用押撒那样的智慧,在合理的范围内求上帝改善我们的生活。上帝很愿意赐给我们泉水来解除干旱。祂要赐给我们丰盛的福气,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弗320)。

16 摩西的内兄((或作: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

    基尼人。或“米甸(民10:29)。从摩西的时代起,这个民族一直与以色列人关系密切,但仍保持独立。由于他们与以色列人结盟并参战,所以能分享战利品,并住在犹大的领土中。后来他们中的一支迁到北方拿弗他利领地上(士4:11,17)。

    棕树城。耶利哥通常被称为“棕树城”(申34:3;代下28:15)。但此时耶利哥古城已被摧毁,新城还没有建造(王上16:34)。因此这里的“棕树城”很可能是附近的另一座城市(见书6:26注释)。该地曾因棕榈和花园著称。约瑟弗斯曾热情地描写它的美丽。

    亚拉得。基尼人定居的地方,在南地希伯仑南面偏东27公里处。

17 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

    何珥玛。意为“完全毁灭”。这是希伯来人给洗法所起的新名。但考古学家未能确定其位置。有人认为是别是巴和洗革拉附近的谢里阿(Tell esh-Sheri‘ah,又叫米沙什,Tell el-Mshash)。何珥玛在西缅的领土上(书9:4),与本节的记载相符。

18 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

        现在似乎是犹大支派在单独进行征战。他们从南地出发,越过海边的平原,向北方进攻,袭击了岸边的城市。他们突袭攻占了其中最南端的城市迦萨,以及亚实基伦和以革伦。这些巴勒斯坦联盟的中心城市就这样落入以色列人的手中。希伯来人似乎是通过突袭攻占这些城市的。但当巴勒斯坦人重新集结和发动反击的时候,他们就守不住了。所以下一节告诉我们犹大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又见士3:3)。

19 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

    与犹大同在。犹大只取得局部的胜利,似乎是因为敌方武器的优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铁车在上帝的大能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上帝的战车乃是千千万万的天使。上帝无穷的大能本来是唾手可得的,可是犹大支派却不能完全战胜敌人。《士师记》的作者后来解释了原因(见士2:14-23注释)。

    铁车。在山区,马车无法施展,机动勇敢的希伯来军队就占了便宜。但是在广阔的沿海平原上,装备精良的迦南人却能击退入侵之敌。迦南人当时刚开始使用铁器。他们的冶炼技术要超过游牧的希伯来人。他们刚向赫人和户利人那里学会了战车的使用。与希伯来的步兵相比,他们拥有对方所无法匹敌的优势。

20 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21 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仍在耶路撒冷。根据第8节,犹大支派已经攻占耶路撒冷。他们没有巩固战果,可能是因为耶路撒冷属于便雅悯支派的领地。这两个支派的分界线在耶路撒冷的南面,穿越欣嫩谷(书15:8)。耶布斯人被犹大支派打败以后,就不再抵抗驻扎在城市周围的便雅悯支派。便雅悯支派缺乏占领全城的决心,就与异教的耶布斯人和平相处,混杂而居。几百年以后,大卫意识到占领这个要塞的重要性,就发动进攻,夺取了该城。在大卫统治的后期,这两个民族似乎依然和平共处。圣经说耶布斯人亚劳拿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公民,品行端方(撒下24:18)。但在士师时代,耶路撒冷主要受耶布斯人所控制(士19:11,12)。便雅悯支派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机会。

    直到今日。说明《士师记》的写作是在大卫攻占耶路撒冷之前。

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约瑟家。以法莲支派和半个玛拿西支派在巴勒斯坦西部。还有半个玛拿西支派在外约旦。

    伯特利。意为“上帝的殿”,位于中部山区耶路撒冷以北16.4公里处。这个城市以当年雅各见天梯的异像而著称,并因此而得名(创28:10-22)。后来,它又以耶罗波恩设立偶像崇拜中心而著称。耶罗波恩使伯特利成为北方以色列全国性的宗教基地之一(王上12:29)。

    耶和华与他们同在。不像从来没有尝试过信心的便雅悯支派,这两个支派在上帝的祝福下发动进攻,取得了胜利。

23 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他们在攻城以前先进行充分的侦察,以寻找克敌制胜的最佳途径。本节还说明那城起先名叫路斯。希伯来人占领该城以后,又重新将之命名为伯特利,以纪念雅各在这里的经历(创28:10-22)。新城显然不建在旧城的地点上。因为在《约书亚书》中,这两个城市是分开描述,但又是毗连的(住16:2)。该城原属便雅悯支派,但靠近以法莲的边界(书18:13,21,22)。

24 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

25 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

26 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探子利用了俘虏害怕被处死的恐惧心理,向他提出了免死的条件。由于他说出了秘密的通道,希伯来人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城,消灭了城里的居民,只饶了那人和他的家人。

27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

    玛拿西没有赶出。作者的叙述是从犹大支派进攻巴勒斯坦南部开始,再往巴勒斯坦的中部和北部。至此叙述有了一个新的趋势。以前希伯来人有胜也有负。如今只列出各支派所没有攻占的迦南城邑。玛拿西支派所没有赶出居民的城镇包括一系列防守路口的要塞。

    伯善。伯善古城位于所谓“迦南防线”的东端。从这里开始,耶斯列平原向约旦河倾斜。这是巴勒斯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不同的时期均为不同异教神明的崇拜中心。它是非常坚固的堡垒,建在一座高山之上以前世代的废墟旁。由于它的战略位置,它控制着通往大马士革的道路。考古的挖掘表明这里曾是埃及的要塞达数百年之久,至公元前约十二世纪。在扫罗的时代,该城受非利士人控制。非利士人的中心则远在南方。后来大卫可能攻占了它。因为王上4:12提到它是所罗门的城邑之一。自从大约耶利米的时代西古提人占领了它以后,它长期以来被称为西古提波利斯。如今它叫休森(Tell el Husn)。附近的一个阿拉伯城镇仍采用“伯善”的古名。

    本节所提到的其他要塞控制着从撒玛利亚中部山区通往埃斯德赖隆(或米吉多)富饶平原的路口。米吉多在防线的西端,控制着埃及和米索不大米亚之间的道路。因此在埃及向北部和东部的大帝国进军的时候,它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纳至今仍保留着古名,在米吉多东南面约7.6公里。

    乡村的居民。直译为“她的女儿”。指这些要塞周围的小村庄。

    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他们顽强地抵制希伯来人驱逐他们的企图。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占据着这些要塞,就能控制旅游和经商的主要通道,还能把各个支派割裂开来,防止希伯来人结成同盟。他们运用了分割战胜的军事准则。

28 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做苦工。mas.指使人从事劳役,而不是指劳役本身。大卫和所罗门都曾征用苦力从事建筑工程和巩固城防工事(王上5:13;9:15,21)。那时希伯来人在所统治的区域里迫使被打败的迦南人从事重建所攻占的城市,加强防御工事的工作。

    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即使在希伯来人占优势的地区,仍有大批迦南人被迫从事劳役,以换取继续住在自己的村庄进行耕作的权利。《士师记》后面的历史证明这种做法给以色列宗教和道德所造成的危害。

29 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基色。以法莲西南靠近非利士边界的一座古城,在耶路撒冷西北约30.8公里处。迦南人继续占领这座城市(撒上27:8;撒下5:25;代上20:4),直到后来被一个埃及法老所夺取,作为女儿的嫁妆送给所罗门(王上9:16)。从这座城市的遗址上,发掘出大量迦南的家用物件,一座大型的迦南庙宇,以及迦南人把婴儿埋在所建房屋地基里之习俗的许多遗迹。

30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

    作者开始叙述分配在巴勒斯坦北部,位于埃斯德赖隆平原以北的支派。没有提到以萨迦支派,尽管在《底波拉之歌》(士5章)中,以萨迦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支派。每一个支派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攻占自己领土中的要塞。在山区,他们无法相南方的支派那样实施有效的控制。他们只是夺取一些小块的土地,聚居在迦南人原有的定居点之间。

31 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

    亚设支派和西布伦指派一样窝囊。划给它的是沿海的平原和迦密北部的丘陵。这原是腓尼基人的土地。腓尼基当时还没有成为海上贸易的强国。亚设支派散居在迦南人中间,在文化和宗教上比其他支派更易受迦南人的影响。他们很快就丧失了自己的许多宗教特色。后来当底波拉呼吁各支派联合起来对付迦南人时,她说“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士5:17)。

    书19:30说,这个地区有22座城镇分给亚设支派。本章则告诉我们其中至少有七座城市还没有被攻占,包括著名的亚柯和西顿。显然亚设支派在征服自己领地的工作中收效甚小。

32 于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

        29和30节说迦南人住在希伯来人中间,说明希伯来人更强大一些。但作者在本节却说亚设人住在迦南人中间,这似乎暗示迦南人在当地占支配地位。

33 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这是同样不幸的局面。拿弗他利支派未能征服的地方是古老的城邑,名字取自女神亚纳和太阳神示麦的著名庙宇。但希伯来人十分强大,使这些城市的居民为他们服劳役。拿弗他利地区后来叫加利利。那里异教的成分十分活跃,以致被称为“外邦人的加利利地”(赛9:1),意为“外邦地区”。

34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

    但支派的领地在犹大支派和以法莲支派领地之间的狭长山谷和丘陵地带。该支派起先试图向平原推进。在上帝的祝福下,他们本来可以一直推进到大海。可是当地居民把他们赶回了山区。他们只好在琐拉和以实陶等城镇周围巩固阵地。参孙是但支派的人。他就是从这里出发向非利士人发动进攻的(士13-16章)。但这个地区太小,以致当这个支派的人口增加时,就迁到巴勒斯坦北部约旦河的源头附近。他们攻占了拉亿城,将它重新命名为但(士18,19章;见书19:47注释)。

    值得注意的是《士师记》的作者在这里称当地的居民为亚摩利人,而不是迦南人。有人认为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主张被称为迦南人的本地居民,原先与亚摩利人来自同一地区。但亚摩利人似乎是以后移民而来的。由于他们比迦南人后来,他们的文化比原先的迦南文化更具游牧色彩。一首古老的苏美尔诗歌是这样描写亚摩利人的:

    “武器就是他们的战友,

      他们绝不屈服,

      吃生肉,

      一辈子不住房屋,

      也不埋葬死去的战友。”

    士师时代的亚摩利人可能已发展到开始定居下来,不像上面那首诗歌所描写的那样。他们散布在整个近东地区,由国王统治着大大小小亚摩利王国。著名的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就是亚摩利人。“亚摩利”意为“西方人”,是已知最早的巴比伦居民苏美尔人给起的名字。

35 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

    希烈山。据认为是示非拉的伯示麦。

    亚雅伦。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偏西约20.8公里处的一个城镇。

    胜了。但支派在本地的居民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领土,被驱赶到狭小的地区内。附近以法莲支派的希伯来人见此,就前来援助但人,向亚摩利人发动进攻。以法莲支派战果赫赫。亚摩利人和迦南人的城镇纷纷签约投降,以劳役来换取和平。这种臣服的格局维持了几百年时间,直到所罗门的时代真正成为以色列的领土(王上4:9)。伯示麦落入以色列人手中要更早一些(撒上6:12)。

36 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

    亚摩利人的境界。除了提到“亚摩利人”之外,本节与上一节没有什么联系。作者停下来解释亚摩利人的境界原先往南至这些地方,大体上构成了以东的边界。以色列南方的支派已经占领的南至这条古老边界的地区。

    从亚克拉滨坡。直译是“蝎子关口”。

    从西拉而上。原文为“岩石”,“悬崖”。许多人认为是指以东人和拿巴田人之间的高山要塞皮特拉。但更可能是指亚拉巴属犹大一边的界标。本节的含义有些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