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五课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衛的祖先(第四章)

路得從苦境中轉回,完全是因為她遇見了波阿斯,她后來的幸福也完全是由于與波阿斯的結合而來的。他們所以能夠結合,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波阿斯是路得的一個至近的親屬。因為按著摩西的律法,波阿斯應當贖娶路得和她已經失去的一切產業。所以這“至近的親屬”條例雖然是很奇特,但卻是這卷書中很重要的一環。這回我們要解說一下這條例,因為這種由至近親屬代贖的做法,正預表著基督對我們的救贖。主耶穌正是我們罪人的波阿斯,借著手波阿斯與路得的結合,使我們明白主救贖我們的恩愛是何等的大。根據申命記25:5-10 節記述,如果一個家庭的主人去世,血緣最親近的家庭有責任把遺屬歸入自己的家庭,使他的名字和家產可以延續下去。又我們從利未記25 25-28 節可知,這代贖的近親,除了當娶已死而無子嗣的兄弟之妻,為亡兄或亡弟生子留名以外,他還得為那無力贖回自己產業的窮困近親,無條件地贖回他的產業。而從利25:47-55,可知代贖的近親執行的義務和權益,是按親戚關係的遠近次序決定的。先是叔伯和叔伯的兒子們,然后才是其他的親戚。作為一個代贖近親,單有血親關係還不夠,他還得有一顆願意的心。換言之,他還得有豐富的愛心。摩西有關至近親屬的條例,雖然說到他的責任,但卻不強迫他去實行。如果他拒絕,也不用受什么責罰,不過只是得了“脫鞋之家”的羞恥之名而已。此外,作一個完美的代贖近親,他還得有充足的財產,不然縱使他是十分樂意,也是無力贖回他所愛之人的產業。在愛心和財力方面,波阿斯是豐富有餘的,他實在是路得一個很好的代贖近親。

第三章以路得殷勤去波阿斯的麥田拾穗開始,又以路得因蒙波阿斯的憐憫,得著安息作結,暗示著神每一步都在默默帶領牽引。第四章一開始就講到波阿斯走到城門口,招聚長老來作証人,處理代贖的事。神默默的保守再次于4:1顯示出來。經文這麼寫著:“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裡,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按古時以色列人的習俗,城門是人民出入必經的孔道,因此城門附近的廣場就成了公眾交易或集會的場所。也是公共法庭所在。(34:20,申21:19;撒下15:2)一般民間的領袖和長老常是在城門前設有座位,以便處理百姓的糾紛和事務。波阿斯坐在城門前,固然是為了等候那人,但也顯示他在伯利恆城具有尊貴的地位。並且要為路得的幸福尋求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不但如此,他還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作為見證人,可見他做事是何等敏捷又慎重。

接著波阿斯與這與路得至近的親屬交涉,提醒他,按摩西的律法,他應負起贖回拿俄米的田產的責任。他聽了,立刻表示願意來贖。只是當波阿斯進一步提出:要他從拿俄米手中買回這地的同時,也當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名字的時候,那人就不願意了。他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于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雖然我們並不知道“于我的產業有礙”是什么意思,或是他已有妻室,或是他不想將所贖的財產歸入死者名下,又或是他因嚴守律法,沒注意到路得已歸信神,覺得她是摩押女子就輕看她,但不管怎樣,這人卻將買贖之權讓了給波阿斯。之后他也立刻按古時習俗,自動地將鞋脫下交給波阿斯──意思就是將權利放棄,轉讓給波阿斯。于是波阿斯立刻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10]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你們今日可以作見證。”愛真的很偉大,在那人看來,產業至為重要,在波阿斯和路得看來,人卻是最重要的。那夜,路得向波阿斯求的不是要他贖回她的產業,而是要求他“衣襟遮蓋”她,也就是表示願意以身相許,求波阿斯接納。波阿斯不怕路得是個天天靠賙濟維生的窮女子,不怕她是個摩押人,也不怕娶了路得會對他的產業有礙。愛裡沒有懼怕,愛裡卻有犧牲。波阿斯願意將拿俄米所典賣出去的一切產業都贖回來,他也願意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死人的名。他這樣的大愛,不但成全了律法,也超過了律法。在這大愛護蔽下,路得頓時從絕境進入光明,從貧窮變為富足,從卑微進入尊榮。而波阿斯對路得的愛,不過是主對我們的愛的縮影而已。

波阿斯在贖娶路得這事上表現出的公正、慷慨和恩情,立刻贏得了眾老和城門前眾民的心,是以他們紛紛獻上衷心的祝福。他們的祝福有四方面:一、願波阿斯的家得建立;二、願波阿斯在以法他得亨通;三、願波阿斯在伯利恆得名聲;四、願波阿斯得后裔。特別是最后一個祝福,由于法勒斯的子孫是以色列中繁殖得最快最多的,並且人材輩出,所以百姓有這樣的祝福。后來,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他同房。耶和華使他懷孕生了一個兒子。拿俄米就成了他的養母。婦女們因見神恩待拿俄米,都一同歡唱感謝讚美神。拿俄米為孩子改名叫俄備得,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親,耶西是大衛的父親。路得記是以大衛的家譜為結束,可見本書的主題乃是為了讓讀者知道,神的慈愛覆蓋萬族,而神所用的君王,不是來自家產萬貫的家庭,而是由一個敬虔的家出來的。這個家最大的特色就是愛,這愛不是一般人的血肉之親的愛,而是因愛神而彼此相愛。無論是拿俄米和路得,還是波阿斯與路得,都是連繫在這種堅強無比的愛上。約翰一書4:16 說:“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因此在士師時代,這個小小的家庭成為神的器皿,將救恩帶給以色列全國乃是非常自然的結果了。今天家庭制度已被撒但和人的敗壞摧殘得面目全非,世間已經很難找到幸福美滿的家庭。但願神藉路得記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知道祂不但願意借著手家庭將最大的幸福賜給我們,並且祂還要借著手家庭賜福給全世界。求主幫助我們按著祂所啟示的樣式,建立我們各人的家,使家中充滿著人對神的愛,充滿著人對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