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余下的篇幅是叙述扫罗与大卫的关系。撒母耳膏立大卫作下一任的以色列王后,便悄悄地从幕前退下去。虽然神容许扫罗在有生之年继续作王,但却已把他弃绝了。神把以色列的未来交给了大卫,但他当时仍很年轻,没有经验。这部分描述神怎样为大卫未来的工作而装备他,在每一次险境中都看顾他,并向以色列人展示大卫是祂 拣选的人。
十六1至十七58 大卫进入宫廷
大卫理应进入王宫,但扫罗绝不会欢迎他入宫作候任的继承人。这两章经文告诉我们,大卫本身的才干怎样使他侍立扫罗之侧。
十六1-13 大卫的膏立
作者在这里也明显地用了一些说故事的技巧。虽然大卫是这故事的焦点人物,但作者留到最后一节,才说出他的名字来。从这一章开始,直至撒母耳记下为止,大卫都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大卫由神所拣选,由撒母耳膏立。大卫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充满野心,要争权夺利的人。即使当他年纪还小,负责卑微职务的时候,他已是神亲自拣选的人。就是撒母耳也会选择另一个人作领袖(6节)!撒母耳负责膏立大卫,旧领袖带出新领袖,那是重要的。这行动使以色列中的领袖职分得以延续。这也是证明大卫将要作王的一个客观证据,纵然见证的只是少数和私下的一群人。一个先知也许暗自听见神的呼召,但一个被拣选作王的人,必须不只听见内在的呼召声音,因为这样会叫别人存疑。
第7节
在第7节道出了神拣选人的一般原则。似乎以色列人期望他们的领袖身材魁梧、样貌俊美(7、12、18节;9:2>九2)。较有智慧的以色列人会寻求内在的品质,而第7节证明神也是这样做。在大卫的内在品质之外,神再加上一点──‘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13节)。大卫从耶和华得着这种恩赐,且不比在他以前的众士师和扫罗为弱;作为一国一族的领袖,那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旧约的处境中,耶和华之灵的功用是装备人作军事上的领袖。
第2、4、5节提醒我们,扫罗仍然是王,是一个要敬畏的人。纯粹从政治的角度看,撒母耳膏大卫的行动足以构成叛国罪,因而他被迫要秘密进行,甚至要作出某种欺瞒。
十六14-23 大卫被召入宫
本段与第十七章指出大卫两种不同的才干,怎样叫扫罗留意他,并使他自由出入王宫中(18:2>十八2)。他第一种才干是弹琴,第二种是军事上的能力──那是需要时间去发展的。本段集中在他音乐的恩赐上,但也稍为提及他军事上的技能。当时的背景是非利士人偶而进侵,扫罗必须往农庄征召人出去与敌人作战。因此,大卫有时候会为父亲看羊,有时候又需要跟非利士人作战。他在战场上的才能不一定会使扫罗注意他,反而是他弹琴的技巧,使扫罗召他进入王宫。
第14节
第14节初次指出自此困扰着扫罗的问题。担当以色列的君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要面对非利士人持久的威胁,而以色列的合一和支持又不一定存在。撒母耳对他的拒绝必也使他王位不稳固,心绪不宁。因此,圣经说他受着从耶和华而来的恶魔所扰乱;我们不应以此为邪灵附身。圣经作者指出的要点是:大卫(未来的君王)得着了耶和华的灵,因此扫罗(被弃的君王)失却了这灵;神控制着这些事件,以致扫罗的失落使他需要音乐来舒缓,而扫罗的臣仆给他引见了大卫。这样说来,扫罗的‘恶魔’──他不安的心灵──是在神的辖管之下。
大卫成为君王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王宫,认真地服侍现任的君王。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大卫后来必是忍受了许多充满敌意的传言,指他在扫罗在位时,一直是一个密谋叛国者。因此,像第十六章的经文便强调了大卫对扫罗的忠心和善意。
十七1-11 非利士人的挑战
背景从平静的王宫转移至一个新的战场,在犹大的梭哥附近──换句话说,非利士军队又作出一次新的侵袭,扫罗需要去迎战。也许由于先前的战败,非利士人这次用了一种不同的战略。他们派出了一名‘讨战的人’(4节),并要求以色列也派出一名斗士,前来与他单独对垒。在这种一对一的格斗背后是一个理论,相信诸神或较强的神,会给他们拣选的人得到胜利。这样,他们毋须损失许多生命才能赢得胜利。按着歌利亚的身高、威力无比的武器和坚固的盔甲,非利士人显然不怀疑他们会落败。我们需要留意,即使是扫罗──故事开始时也曾强调他魁梧的身材(9:2>九2,10:23>十23)──也没有勇气接受挑战;他也感到惊惶和害怕(11节)。扫罗这就显出他缺乏领导的能力:以色列人需要一个新的战士去带领他们与敌人作战。
十七12-30 大卫来到战场上
大卫再次返回故事中。
第12-19节
第12-19节解释,歌利亚首次发出挑战时,大卫为何不在以色列军队中,而他又为何在‘四十日’后才来到。作者要我们明白,是神掌管着这些事件。大卫并不是以勇士的身分而来,那是明显的(第17>十七章的事件可能是在16:21>十六章21节之前发生的)。
第25节
第25节十分重要,因为它解释了大卫何以在以色列中居于显要的地位,并且为十八章17节奠下了基础。然而,这节跟第26节却成了强烈的对比。大卫决定迎战歌利亚时,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财富和荣耀,而是希望荣耀神,并除掉‘以色列人的耻辱’。大卫显出他自己是一个适合作以色列领袖的人,跟当时惊惶失措的扫罗,和他自己那些好争吵的兄长有很大分别。
十七31-40 扫罗面见大卫
扫罗和大卫之间这段对话,指出了大卫的勇气和他对‘永生神’的信心,因而再次证实他有适合作领袖的条件。扫罗大可以表现出相同的信心和勇气,但他却没有。圣经表示扫罗把他的信心放在军事的经验和坚固的盔甲(‘战衣’)上,因此他的态度跟歌利亚没有多大分别。当然,作者并没有否定,在战争中经验和装备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只有神能在这独特的处境中使大卫得胜。
十七41-58 大卫的胜利
决斗就这样进行。对歌利亚来说,那是一次势力悬殊的比赛,他看见一个显然没有任何装备的年轻人上前来的时候,感到那是一种侮辱。然而,读者却早已知道这次确实是势力悬殊的争竞,因为大卫的神正在掌管这事。作战双方分别发言,那在一对一的格斗中是合宜的,而两人都提及了自己的神。歌利亚只能指着‘自己的神’,发出咒语,但大卫的神并不是某一族的神只,而是‘普天下的人’都要认识的神。‘耶和华使人得胜’(47节)是整本圣经的钥句;按着上文下理,大卫不是指自己的得胜(从死亡中得拯救),而是以色列人从非利士人的辖管中得释放。
大卫战胜的结果带来广泛的胜利,非利士人被逐出,直至他们自己的城迦特和以革伦。大卫把他们赶出以色列境外。这场战役的纪念品包括歌利亚的头,大卫后来在征服耶路撒冷后,把歌利亚的头也拿到城中(撒下 5>撒下五)。
最后一段(55-58节)引起了许多争论。学者往往解释说,扫罗并没有认出大卫,或对他一无所知。若是这样,便与十六章14至23节互相矛盾。学者大概同意第十七章与第十六章的资料来源不同,但那并不需要下结论说,第十七章反映一种传统说法,指扫罗和大卫以前从没有见面。单从第十七章看,我们已知道两人在大卫迎战歌利亚之前,已经互相交谈过,因此,扫罗至少也知道大卫的名字。事实上,扫罗向押尼珥发出的问题并不是针对大卫,而是针对他的家庭;可能因为扫罗这时要履行诺言,把女儿嫁给大卫(17:25>十七25)。因此,他必须尽量查出这人的背景,因为他即将成为皇室中的一员。
十八1至二十42 大卫与约拿单
虽然本段是涉及大卫与扫罗之关系的一部分,但其焦点却是集中在约拿单过于在扫罗身上。圣经作者这样详尽地描述这段人所共知的友谊,当中有特别的目的。他要指出,大卫要取代的王位继承者,正是他的挚友。这故事否定了后来一些谣传,指大卫一直是约拿单的死对头。最后,是非利士人把约拿单杀了,当时大卫正在远方(31>三十一章)。在此之前,约拿单自己也承认大卫是以色列未来的君王(23:16-18>二十三16-18)。
十八1-9 扫罗的嫉妒
大卫打败歌利亚后,即时带来的结果是他在宫中取得一席位,并且作了‘战士长’。约拿单早期的出战也曾为以色列带来胜利,他并没有嫉妒宫廷里这位新贵;相反地,他很快便与大卫结成莫逆之交。他这样对待大卫,似乎显示他看得出,大卫比他更有才干,更适合作以色列未来的领袖。
扫罗却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对大卫产生了嫉妒。那使他发怒的歌曲,并没有指大卫比他优胜的含义;歌中的数字并不是确实的数字!相反地,那歌曲是颂赞大卫和扫罗组成了好伙伴。即使如此,我们即时可见,大卫的成功和受欢迎程度,足以使他成为扫罗的对手,若他要与扫罗较量的话。扫罗的恐惧是不适当的,但也并非没有理由。
十八10-30 扫罗意图杀害大卫
扫罗嫉妒的心不久便付诸行动;他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想要杀死大卫。他第一次的行动是很冲动的,当时他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10-11节)。他不是真的‘说预言’(新国际译本),但说他‘胡言乱语’(修订标准译本及和合本可能又夸张了)。
第12节
第12节指出了扫罗惧怕大卫的原因,那是值得留意的。扫罗看见‘耶和华……与大卫同在’,换句话说,他看见大卫在各项工作上都很成功。他看见大卫的成功,知道那是神所赐予的,但他以为他可以结束这处境,以为他有能力使神的计划落败。因此,本章描述扫罗设计使大卫被杀的计谋。若大卫如扫罗所想望的,在对抗非利士人的战场上被杀,就不会有人责怪扫罗了。但由于耶和华在这些事件上确实与大卫同在(28节),所以扫罗的计划注定是失败的。从扫罗的角度看,他的境况愈来愈坏;他那年轻的对手不但没有战死沙场,而且还声名大噪,并娶了公主米甲为妻(27节)。大卫何以不要米拉为妻,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其原因(17-19节)。大卫对王的好意作出谦虚的回应(18节),只是平常一种客套的表现,并不是拒绝娶米拉为妻,同样在第23节的话,也不表示拒绝米甲。扫罗把米拉嫁给别人,可能只是出于冲动的决定,否则就是刻意要羞辱大卫。
在这几章圣经中,扫罗的角色变得愈来愈丑恶。相反地,大卫却没有作出任何伤害或出卖扫罗的行动;从扫罗的家人对大卫的爱可见一斑(28节,19:1>十九1)。扫罗常作大卫的‘仇敌’(29节),大卫却从未作扫罗的仇敌。
十九1-10 大卫的逃亡
扫罗多次希望大卫战死沙场,却是落空,于是他吩咐自己的臣仆去杀大卫。扫罗这样做,使大卫落在一个新的,而且极其危险的处境当中。约拿单可以选择怎样做:他可以按着父亲的心意,协助他把大卫杀死;他也可以尽力改变扫罗的心意和态度。约拿单采取了第二个行动,证明他相信大卫不是他的仇敌,也不是扫罗的仇敌。扫罗不得不同意他的说法,甚至起誓不杀大卫(6节),这又进一步证明大卫不是一个叛国者。这样,我们再次看见圣经作者怎样为大卫的人格辩护。
然而,扫罗又再一次失控,竟用枪刺向大卫。大卫现在已没有别的选择,只好逃亡了。
十九11-24 大卫的流亡
扫罗杀大卫的心意已决,他不再尝试隐藏这心意。约拿单在本章开始时,曾拯救大卫逃过死亡,现在则是扫罗的女儿米甲拯救他。她为了救大卫,不惜说谎和欺诈,但本段却没有责备她的话;作者较着重指出大卫的逃亡是如何险峻。本段也指出,扫罗自己的儿女,竟随时准备采取任何行动去保护大卫,免受他们父亲所害。大卫家中竟有一个神像,这事令人感到诧异。译作‘神像’的希伯来文大概指一种家居的神,但可能它跟敬拜耶和华有关的;圣经肯定没有任何暗示,指大卫因曾有敬拜别神的罪。
在这几章圣经中,我们看见大卫不只一次作出一些在道德上有问题的事。例如,在第二十一章,他因说谎和欺诈而有罪;在第二十五章,他因意图谋杀而有罪。明显地,圣经不是要把他高举为一个典范。圣经作者只是强调他处境的困难,并且指出,在他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中(虽然他有过失),神都看顾着他。
大卫欲向撒母耳──曾膏立他作王的人──求教,是很自然的事(16>十六章)。然而,本段没有提及他们的谈话,却是强调先知能力的本质。正常来说,‘神的灵’给人能力去达成或说出神的旨意。在这种能力下──在某程度上,那是传染性的──扫罗的士兵和后来扫罗本人,都‘受感说话’。但那情况下,这经历没有给他们能力,反而把他们的能力夺去。扫罗的王者尊严确实也会被夺去。他自己把君王的外袍脱去,就蕴含这象征的意义。我们又再读到十章11节那嗤笑他的俗语,而这次的嘲弄,正配合他的境况。
明显地,这里的‘受感说话’,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说预言’。‘说预言’的希伯来字(即这里翻译为‘受感说话’的那个字词),在某些经文里,可指不正常的狂呼乱叫(参王上 18:29>王上十八29)。神有能力的同在,可以在不同的境况下,有不同的效果。
二十1-17 大卫请教约拿单
经过一连串的事件后,我们不会预期大卫想到要返回宫中。然而,他是宫里一个重要的人物,甚至扫罗也可能希望保持王宫正常的运作。显然大卫若在节期(‘初一’)里不在宫中,必会引起公众的议论,也许还会造成一些尴尬的气氛(5-7节)。大卫身处险境并不是一种幻觉(3节),但他觉得他有权要求公正的审判:他犯了甚么罪呢?约拿单从一个颇为不同的角度看这事,希望从最好的方面去着想,并且说服大卫说,他没有即时的危险。
本段的重点可见于第14-17节。实际的情况是大卫面临危险,约拿单可以施以援手,但这几节经文却关乎大卫将来给予约拿单的帮助。一段简单的友谊不需要正式立约结盟。然而,约拿单和大卫都是以色列中的重要人物,而两个家族,即扫罗家和大卫家(16节),会因政治而出现屠杀,甚至其中一个家族被完全歼灭。这就是他们立约的重要之处。在本章的事件后,约拿单和大卫便很少见面了,而他们彼此的誓言,这时就尤为重要。
第17节
第17节再次强调大卫和约拿单彼此深刻的爱顾。(近年指大卫和约拿单是同性恋的说法,是完全误解了圣经,圣经作者所强调的,在于指出大卫并不是扫罗或扫罗家的政敌,而约拿单对大卫也毫无畏惧或猜疑。)
二十18-42 大卫的道别
约拿单给大卫作详细的指引(19-22节)是有需要的,好让他能在没有人看见他们交谈之下,给大卫一个信息。明显地,约拿单甚至不要让他的童子仆人(21、39节)知道他与大卫相见。若扫罗是定意杀大卫,则约拿单有任何与大卫交谈的迹象,也会看为叛国。这样,甚至连约拿单也会因扫罗的愤怒而性命不保。在事件中,约拿单成功地跟大卫作最后一次私下的交谈。
扫罗清楚地看见一件事:除非把大卫除掉,否则约拿单永不能继承王位(31节)。父子两人不同之处是,约拿单接纳这事实,但扫罗现今却是极度憎恨大卫。我们可以推想,扫罗会利用这节期,作为再一次直接击杀大卫的机会。那节期是一个国家庆典,王宫里的要员若缺席,每个人都会留意到;虽然在古以色列,因种种不洁的理由而缺席是常有的。许多有关不洁的条例可见于利未记十一至十五章。否则,一位重要人物的缺席是可疑的。即使是君王的儿子,也要获得批准才可缺席(参撒下 15:7-9>撒下十五7-9)。
二十一1至二十六25 大卫的逃亡
二十一1-15 大卫在挪伯和迦特
本章的重点是证明大卫正濒临绝境,十分危险。他全然孤单(1节),身上也没有武器,而他的处境也会令人怀疑;一名猛将通常会有随员在旁。大卫没有别的选择,惟有编织谎话。圣经作者并没有赞成他这样做──事实上,大卫自己也为其后发生的事,承担罪责(22:22>二十二22)。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谴责大卫;他完全了解大卫所面临的困难。无疑地,大卫的仇敌后来是为本章所记载的两件事而责怪他。大卫前往挪伯,结果导致许多虔诚的人被杀(22:18>二十二18),而他往迦特去(10-15节),则像是一个卖国贼的所为,因为亚吉是非利士人的王。因此,作者首先解释说,虽然大卫确曾欺骗祭司亚希米勒,但他并不知道其后所发生的事。问题是由扫罗的官员多益(7节)所产生的,当时他正在那里还愿。
其次,作者解释说,当大卫越过边境到迦特去,他是希望没有人会把他认出来的。当他被认出,便惟有愚弄非利士的王。他显然不受非利士人尊重,因为非利士人只会欢迎一个背叛扫罗而且有才干的军人。他若不是装疯,他们至少也不会让他返回以色列去。
二十二1-5 大卫得到支持
在第二十一章,大卫是一个孤单的逃亡者,落在极大的危难中。从迦特返回以色列境后,他不久便吸引到一些支持者。他的家人来找他,不是为了支持他,而是为他们自身的安全,而大卫不久便安排双亲往外地去,远离扫罗的爪牙。他的跟随者是一些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像他自己一样,而他们的数目可组成一队小型的军队。在扫罗眼中,他们无疑是背叛者和卖国贼。我们应怎样看?圣经其后会说明,大卫从未使用这军队去攻击扫罗或以色列的军队,但这是后话。大卫另一位支持者是一位先知,名叫迦得;我们可以看见神的手在作工,在给予大卫指引(5节)。这样,神确实仍与大卫同在。这位成功的将士成为了一位成功的逃亡者。他迁往犹大是聪明的做法,因可远离扫罗的首都。犹大是大卫所属的支派,他期望一些犹大居民对他有好感,是合理的。
二十二6-23 挪伯的屠杀
这时挪伯是一个主要的圣所。在第四章,非利士人战胜后,示罗的圣所便被毁,而挪伯可能自此代替了它的重要地位。挪伯的大祭司亚希米勒,是示罗之以利的孙子。扫罗竟不理会亚希米勒有理的辩护(14-15节),在如此重要的圣所屠杀这么多的祭司,实在叫人惊讶。本章指出,扫罗至此已对每一个人都产生怀疑,包括约拿单(8节)。他以为有人要谋反,而事实上并没有。我们要留意,他的臣子也拒绝遵从他的命令(17节)。
扫罗在挪伯施行的残暴,带来了他不能预见的后果。一个从大屠杀中逃出来的人,是亚比亚他(未来在耶路撒冷任大祭司的);他没有别的选择,惟有投靠大卫。这样,大卫在先知迦得以外,又取得了祭司的支持。
二十三1-14 大卫在基伊拉
这部分把人的力量与神的辖管作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无论大卫或基伊拉城中的人,都不能敌挡扫罗皇室的力量。本章指出大卫被迫一而再地向南迁,前往较荒芜的地带。基伊拉的居民也许对大卫十分友善(他们也是犹大支派的人),但他们不敢冒犯扫罗,招来报复。所有人都必已知道扫罗怎样对付挪伯的人。但纵使基伊拉人已准备把大卫交给扫罗(12节),他们也必对大卫仍心存感谢,因大卫刚救了他们脱离非利士人的伤害(5节)。这到后来对大卫仍是有用的。
那么,从人的角度看,扫罗有很大的力量;但真正控制着这些事件的是神,衪特别透过亚比亚他和以弗得,在大卫有需要时,给予引导(6节)。这样,大卫知道何时要往基伊拉,何时要离开,并如何逃过扫罗的手(14节)。神容许所有人和群体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但衪控制着事情的发展,以致衪的旨意得以达成。大卫再次逃过扫罗,并能为一个以色列人的城服务;他这行动在多年以后仍被记念。扫罗显出他并不适合作王,因为他攻击了自己的一个城;大卫则已经执行王的任务,打败国家的敌人──非利士人。
二十三15-28 大卫在西弗境内
在西弗城附近是旷野地(14节)。在这样的地势里,很容易便可以躲藏起来,但要养活600人的军队,却并不容易。自二十二章1节以来,大卫军队的人数已增加了。这可能解释了西弗的人为何这样敌视大卫;他们也视他为威胁他们粮食供应的人。因此,他们愿意帮助扫罗去找出大卫的所在,但神再一次加以干预,而这次是利用非利士人去达成衪的目的(27-28节)。
这里有一个戏剧性的讽刺,就是虽然扫罗和他的军队找不到大卫,但约拿单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他。无疑大卫是设置了哨兵,他们为约拿单引路去见大卫。约拿单探望大卫的主要目的是叫大卫安心。在更新他们所立的约时,约拿单再一次表示愿意臣服于大卫;换句话说,他放弃了作储君的身分。约拿单早逝,不能守这诺言,但圣经作者用了约拿单的应许,来指出约拿单与大卫之间常存的善意。大卫没有从约拿单夺去甚么,而约拿单也没有甚么舍不得给大卫的。
二十三29至二十四22 大卫与扫罗在隐基底相遇
第二十四章的故事记载了大卫逃亡时一件戏剧性的事件。这戏剧叫我们留意到大卫和扫罗一些重要的事情。在故事中几个不同的时候,两人都有机会把对手杀掉。两人都受良知驱使,并没有作出这样残暴的行动。大卫必曾受引诱,要杀害那追杀他的人,尤其是当他自己的士兵催促他这样做。但他的良知把他按下来;他甚至为了轻微损坏扫罗的外袍而自责。至于扫罗,当大卫突然跟他说话,他看见大卫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因大卫被困在洞里;但大卫的话激起了他的良知。因此,两人所说的话是尤其重要的。大卫向这样一位君王表达极高的敬意。我们知道,扫罗已被耶和华弃绝;但他仍然是王,是那藉撒母耳被耶和华膏立的人(6节)。大卫声言,没有人可以攻击以色列的君王。
扫罗诚恳地承认他以恶待大卫,而大卫则从未以恶待他。展望未来,他指出大卫将要作王。
经文在这里再一次为大卫辩护,免得后来有人指责他对扫罗和他的后裔(21节),心怀敌意。本章清楚指出,大卫不但饶了扫罗的命,而且还严肃地起誓,答应不剪除扫罗的后裔。这里强调大卫的话,指君王的身分与性命是神圣的,目的也许是训诫后来那些欲杀害王和叛变的人。
二十五1-11 拿八的敌意
撒母耳的死(1节)表示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比大卫──他所膏立(16>十六章),并实际上已作主的人──先离世;但至少扫罗现已知道大卫是下一任的君王(24:20>二十四20)。撒母耳的工作已结束。
纵然扫罗曾表示后悔(24:16-21>二十四16-21),但扫罗与大卫之间,已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解。大卫仍与他大伙的跟随者留在犹大的旷野地区。扫罗不久又再发动攻势,要追捕大卫。这时,大卫每天要为他的跟随者提供饮食;本段指出这是不易为的。他尝试取得像拿八这样的富农的支持和供应,方法是协助他和为他逐出侵略者(如亚玛力人),然后寻求他慷慨的扶助。显然有别的农户是欣然帮助大卫的,但可能有些只是勉强地提供帮助;拿八本性是‘刚愎凶恶’的人(3节),因而断然拒绝了大卫的请求。理论上他是有权这样做的,而他指大卫是一个悖逆‘主人’奔逃的‘仆人’,也离事实不远。然而,读者知道大卫并没有悖逆扫罗,而且神已拣选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因此,拿八是完全不认识神的计划的。
二十五12-35 亚比该的干预
大卫向拿八发怒,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可感到他在寻找食物供应方面存着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然而,拿八的行动绝不能使大卫谋杀的动机合理化。这故事显出,大卫有时也可以是冷酷和残暴的,但神仍控制着各项事件,并防止大卫行恶事。神所使用的人不是先知,也不是祭司亚比亚他的引导,而是大卫要杀害之人的妻子。亚比该是一个聪明的妇人(3节),这绝对不是一件巧合的事;她不但看见了危险,而且还马上作出有效的行动去防止悲剧的发生。她跟大卫说的话,提醒了大卫,那膏立他作王的神,必也保护他和照顾他的需要。因此,大卫不需要施行残暴和心存报复。
亚比该的话存着一个神学信息,从神的角度去解明大卫的立场。我们可以说,她的信息从人的角度看,也是很有道理的:大卫若攻击一个犹大的农户,将来他便极可能会失去犹大支派的支持。
二十五36-44 大卫的婚姻
故事的结尾提到拿八的死,随着是大卫娶了寡妇亚比该为妻。从人的角度看,拿八是死于自然的,但作者指出了普遍的真相说,人的生死都在神的手中。我们可以肯定,拿八的邻舍也有此信念,并且留意到神可能会惩罚任何对大卫存敌意的人。因此,拿八的死可能帮助了大卫达成他的计划。
直至现在,扫罗的女儿米甲是大卫唯一的妻子(18:27>十八27)。扫罗把她嫁给了另一个人(44节)。这行动显出了扫罗对大卫的恨恶;这也是一个政治上的行动,意思是使大卫失去作为扫罗女婿的身分,不能因而登上王位。当时政治性的婚姻是很普遍的,而大卫娶亚比该和亚希暖(42-43节)为妻,是为了跟犹大中一些有影响力的家族拉上关系。他将来得以作王,会是由于得着犹大支派的支持,而不是由于现存皇室的支持。作者没有明说,但他显然看出大卫娶亚比该,是神为他安排的计划。
二十六1-25 大卫在扫罗营中
这故事的要点跟第二十四章的要点相同。扫罗带着军队进入犹大,为了追捕大卫,并且几乎把他擒拿;大卫有机会把扫罗杀死,但他却宁愿跟他谈论,而扫罗又承认他曾恶待大卫。有些故事情节跟第二十四章十分相似,例如西弗人所扮演的角色(1节)。然而,许多别的细节是完全不同的。在这故事里,大卫并不像在二十四章,是无意藏在洞里,而是刻意到扫罗的营中来。押尼珥在这故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在第二十四章则没有出现。然而,有些学者认为两章圣经都在描述同一个事件,只是用了不同的手法。重要的问题是,圣经作者为何要述说两个如此相近的故事呢?答案可能是他想加强第二十四章的重点。以色列人相信双重的见证(申 19:15>申十九15),这里大卫第二次抗拒了引诱,拒绝伤害‘耶和华的受膏者’(9节);扫罗也是第二次承认他的过错(21节),并说出大卫会有光明的未来(25节)。因此,作者是再次强调大卫拒绝对扫罗作出任何伤害,并且扫罗(在较理性时)把问题全归咎于自己。
这故事中一个新的要素,在于大卫在19节所说的话。本节遥指下一章,当时大卫无奈地要离开以色列地,逃往非利士人的境内。大卫的仇敌后来指大卫是背叛以色列的,指他甚至曾敬奉非利士的假神。第19节并不是指大卫实际曾敬拜非利士人的神,但却叫我们留意,在外邦地区里,并没有敬奉耶和华的殿,叫大卫可以敬拜真神。因此,大卫是指出他极不愿意离开以色列边境,以致他咒诅那些要为此事负责的人。
第21节
第21节扫罗称自己为糊涂人,正如亚比该因她丈夫敌挡大卫而称他为愚顽人(25:25>二十五25)。两字在希伯来文中是不同的,但意思却是一样。所有对抗神计划的人,最终只会显出自己是愚顽、糊涂的人。
二十七1至三十31 大卫在非利士境内
这是大卫的建国大业中最艰难的时期。大卫既不能留在以色列境内,便惟有投靠一个非利士王。大卫带着一队细小的军队,而非利士人显然不会欢迎以色列军,除非他们可以跟本国的以色列人作战。大卫的军兵有一个优势,就是以色列王扫罗显然是他们的敌人。大卫要令非利士人相信,他和他的军队会继续跟扫罗和全以色列为敌。然而,大卫当然不希望攻击以色列人,而他若这样做,就永不能作以色列的王。因此,他在军队的粮食和财政问题之外,又要面对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但他成功了,因为神仍然‘与他同在’。
二十七1-12 大卫与亚吉王
大卫又再仅仅逃过扫罗的追捕,这证明他不能无止境地逃避缉捕和死亡。他那600人的军队不能长期隐藏起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必不受中立国家或扫罗的同盟所欢迎。大卫唯一的希望,就是投靠扫罗的仇敌非利士人。因此,他返回迦特去──他先前曾短暂到访这地(21:10-15>二十一10-15)。这次他得到非利士王亚吉的礼遇,得到洗革拉作住宿之地。我们在这非利士人的决定中,也看见神的控制和干预。洗革拉邻近以色列边境(参mp238),而亚吉期望大卫会攻击犹大的以色列人。然而,洗革拉也接近另一个边界;在洗革拉南面,住着几个部落,他们是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仇敌。这是大卫可以攻击犹大的仇敌,叫犹大人得益处的机会,而同时又可瞒骗亚吉。亚吉可以亲眼看见从战争掳掠的物品,但他没有猜测战利品从何而来。大卫也可利己,因为这些战利品能供应军队食物和生计。
大卫明显有这种抓紧机会的技巧。从基督徒的观点看,我们不能称赞他使用欺诈手段,也不能为他杀尽敌方的男女而赞许他。本段当然不是要称赞欺诈和残暴。基本上,此处是要指出大卫处于何等困难的境况中──这是由扫罗造成的困境。这也显出大卫决心不作任何伤害本国人的事,只会作任何可行的事去帮助他们。他的首要职责是帮助以色列,而他没有感到要向以色列的敌人负责任。
二十八1-25 扫罗求问灵媒
事件此时开始进入高潮。撒母耳记末后数章谈及一件主要的事件,就是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之间的一场大战,其间关乎3方面的行动和命运──扫罗与以色列军队、非利士军队,以及大卫和他那细小的军队。非利士人发动这些事件,他们把兵力集合成一队劲旅(1、4节)。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之间的战役,多在以色列的南部展开,但这次非利士人改变了战略,集结在北部的书念。他们大概是要把以色列分割成二,把扫罗和北方支派分割开来。无论如何,扫罗不能忽略这威胁,而似乎他被迫要在平地上作战;非利士的战车在平地极之有利(通常以色列人可以在山区作战,因战车在山区没有多大用途)。因此,以色列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而扫罗亟需寻求军事意见。虽然故事是以个人为主干,但我们必须知道,扫罗是以色列王的身分,而不是个人的身分,去寻求指引。但作为以色列王,他得不到先知的帮助。
第6节
第6节提到3种寻求耶和华旨意的方法;‘乌陵’指祭司的以弗得(参14:37>十四37)。扫罗不能再请教撒母耳,因他已经死了,除非他藉灵媒来求问他;但扫罗自己已把所有灵媒赶出国土。旧约律法不容许人求问死人(通灵术;参利 19:31>利十九31;申 18:9-14>申十八9-14),而扫罗曾厉行这些律法。现在他要求问灵媒,并且要远赴北方的隐多珥──往非利士营那边──可见他正落在极度的困境中。
圣经作者在这里不是要攻击或嘲笑通灵术的做法;他只是在描绘扫罗的不顾一切和耶和华坚决的旨意。无论是神容许撒母耳再现,或一些灵体以撒母耳的形象出现,对扫罗来说,他是看见撒母耳和听见撒母耳的声音。这声音重复和确证耶和华要弃绝扫罗而拣选大卫。
第19节
第19节又提出一个新的预言,是关乎翌日战争的结果。
故事目的是强调扫罗的无望──并指出他怎样低沉,当时即使罪犯也帮忙安慰他。按着扫罗的律法,那妇人是一个罪犯。本章当然不是认可通灵活动;神的指引从来不会是从通灵而得的。
二十九1-11 非利士人与大卫
我们在第二十八章已看见扫罗如何无助,而他的处境也没有盼望。虽然处境不同,但大卫似乎也同样无助,只可指望非利士人仁慈的决定。他的军队太小,不足以跟非利士人作战,而他也不敢违抗命令;他唯一的希望是继续欺骗亚吉。若亚吉说服了其他非利士君王,相信大卫是忠心和可靠的,则很难估计大卫会怎样做。然而,其他非利士王驳回了亚吉的决定。他们认为大卫的军队在战场上可能会改变立场,这样便会使非利士人战败,那显然是危险的(4节)。他们也记得大卫是一位声望极高的战士,以色列的妇人曾唱歌颂扬他(5节;参18:7>十八7)。作者并没有明说,但他让读者去作出结论说,神真的推翻了亚吉的决定,把大卫从一个不可能面对的处境中拯救出来。
第1节
第1节这插曲在亚弗发生,在非利士人北上书念安营之前(28:4>二十八4)。换句话说,第二十九章的事件是在第二十八章的事件前发生的。
第6节
第6节亚吉在此指着以色列人的神起誓,大概因为他是跟一个以色列人讲话。他在第9节所说的‘神的使者’则较不明确;那可能是一个惯常的说法。本段并没有暗示亚吉敬奉耶和华。
第11节
第11节以色列的军营已在耶斯列(1节),因此本节是暗示战役的开始。
三十1-17 大卫击败亚玛力人
故事随着大卫向南走,返回大卫在洗革拉的总部,而基利波之役则留待第三十一章再详述。作者给予这样的细节,目的是强调战役进行时,大卫和跟随的人与非利士的军队相距极远。我们可以想象。大卫的仇敌后来散播谣言,说大卫和跟随的人曾帮助非利士人击败扫罗的军队。相反地,本章指出扫罗与非利士人的战役进行期间,大卫正在攻击以色列人的仇敌亚玛力人。
这故事的另一个重点是,那敌人是亚玛力。第十五章曾记载扫罗没有消灭亚玛力人,而他们一直是威胁着以色列的人。那是耶和华弃绝扫罗的缘因。现在在第三十章里,作者描述大卫正在进行一件应已由扫罗做完的事。
三十18-37 大卫夺回掠物
四处流浪的侵掠者不容易找到,而大卫竟把‘亚玛力人所掳去的……全都夺回’,没有失落一个,就近乎是一个神迹。
第7节
第7节指出一个重点,把大卫在困境中的持守,跟扫罗在第二十八章的做法作出强烈的对比。扫罗求问一个灵媒,而大卫则向属神的人寻求神的旨意。扫罗的求问带来彻底的绝望,而大卫的求问则使他得着鼓舞(6节)。
神不但加以干预,防止大卫跟本国的以色列人作战,神所控制的时间更是完美的。大卫和跟随的人返回洗革拉,远比亚玛力人所预期的时间为早。否则,那些被掳去的妻子和儿女可能已当奴隶给卖出去了。
本段表示大卫如何在他的军队上行使权力;他们是粗暴的人(参6节),而其中也有一些恶人和匪类(22节)。我们在这里见大卫已像王一样作决定(尤其看25节)。他整体的政策是使所有跟随他的人平等得益,并要回报那些曾在他们逃避扫罗追捕时接待他们的犹大城镇和地区(27-31节)。这是一个灵巧的政治转向:时候来到时,犹大人就会自然选他为王,而不愿服侍扫罗的儿子(撒下 2:10>撒下二10)。
三十一1-13 基利波之役
这战役因基利波山而得名。战役在平原开始,但战败的以色列人被追赶至山上,衪们有许多人死在那里,包括扫罗和约拿单。本章没有说出死伤人数,但显然是非利士人的一次重大胜利,使他们占领了好几个以色列人的城邑(7节)。扫罗的统治就此在灾难中结束了──对扫罗本身和对以色列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似乎非利士人的神得胜了;但撒母耳记下继续述说大卫怎样彻底打败非利士人。
本章最后一段给扫罗作王的故事写下了很合适的结尾。他以王的身分所作的第一件事是拯救基列雅比城(11>十一章);基列雅比的居民现在则救出了扫罗的尸身,并把他的骸骨庄严地安葬了。他们何以把尸首焚烧是一个谜,因为火葬似乎并不是以色列人的惯例。无论为了甚么,这个行动目的都是尊重死者的。
因此,撒母耳记上以一个悲剧性的注脚来结束了。然而,神的发言人已预言了这个悲剧(28:19>二十八19),而那并不表示以色列的神已被打败。衪已拣选了以色列下一任的君王,并装备他作一名比扫罗更骁勇的战士,更好的领袖。神会在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处理非利士人的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