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得勝的關鍵

歷代志下13章

 

幾年前我曾經聽過一位姊妹分享,她怎樣向不信主的人做見證。她說,她會告訴別人,信耶穌的人和信其他宗教的人比起來,比較「乾淨」。我聽不懂她所說的「乾淨」是什麼意思,她對「乾淨」做了三個解釋:信耶穌的人不燒香也不燒紙錢,對環境來說是「乾淨」的宗教;另外信耶穌的人也比較高尚,拜拜的人在遊行時,常常有嚼著檳榔抽著香菸的人,穿著也很隨便,但到教會聚會的人,大部分穿得都很整齊;第三、在社會上發生騙財騙色的神棍,很少有基督教的牧師。

 

我部分同意這位姊妹的看法,基督教在某些方面是比較「乾淨」,但犯罪的事情,不見得會比其他宗教少。上禮拜三有一則社會新聞,讓許多基督徒感到難過,有一位牧師因為對收容的少女性侵犯,被法院判了四年徒刑,而這位牧師曾經因為收養陳進興的孩子,和協助他家人料理後事受到社會的稱讚。同樣的一個牧師,從被社會稱讚變成被社會譴責。

 

法治社會有一句話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身為基督徒也應當有一句話作為對自己的提醒:「在上帝面前,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蒙恩的罪人。」如果我們自以為信主多年,服事多年,站在上帝面前時,會比別人更聖潔,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上帝鑒察的是人的心思意念,上帝看的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外表的光鮮亮麗,並不代表裡面也是潔白如雪的。啟示錄第二、三章裡面有一個稱呼出現了七次,這個稱呼是「得勝者」。給七個教會的書信描述它們各有問題和困難,但給每一個教會的信息最後都有應許給得勝者,能夠按照神的心意生活,一直到見主面的人就是得勝者。

 

歷代志下十到三十六章,記載以色列人分裂以後猶大國的歷史。歷代志有一個紀錄的原則,它是按照因果關係看待歷史,這個原則就是「信靠順服神的,萬軍之耶和華一定會兌現祂給大衛的應許,賜福給選民。」歷代志下十三章,就是表現這一個原則最典型的一段聖經。十八節說:『那時、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猶大人得勝、是因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在以色列人南北分裂以後,猶大國一共有十九個王,亞比雅是分裂後的第二個猶大國王,他的執政時間跟其他猶大國王比較起來,是非常短的一位,只有三年的時間。但是在他的執政期間,卻經歷南北分裂後兩國同時存在的兩百多年裡面最大的一場內戰,這場戰爭雙方一共投入一百二十萬人,但雙方的實力是一比二,一邊只有四十萬,另一邊有八十萬,戰爭的結果是超過五十萬人死亡。如果我們單看數字,用常理看這個結果,會以為只有四十萬軍隊的猶大國被打敗了,但事實上是猶大國得勝,他們得勝的關鍵就是倚靠。我們要從這一章聖經中思想,他們是如何倚靠神的。

 

在亞比雅率領猶大國的軍隊跟以色列兩倍於他的軍隊開打以前,他向對方做了一個心戰喊話,從四到十二節是整個喊話的內容,這一段喊話的內容,有兩種描述,一種是描述敵人的情況,另一種是描述自己的情況,在這一個心戰喊話中,可以看見猶大國倚靠神的兩個重點。

 

一、有正確的信仰動機

 

在第八、九兩節中,雅比亞描述以色列國的狀況,十到十二節談猶大國的情形。把南北兩國的信仰現象做了一個強烈的對比。北國信仰的基礎和南國的信仰基礎不一樣。

 

北國抗拒大衛的子孫統治他們,為了斷絕百姓和南國的關係,北國造了金牛犢當成偶像給百姓膜拜,同時也把服事耶和華神的祭司和利未人全部驅逐出境,然後把信仰當成一般的事情處理,只要付得起相當代價的人,都可以被接受擔任神職人員。北國的信仰是基於政治的需要,為了不讓百姓投效到南國去,北國的信仰動機是有問題的。而南國沒有因為國家處境的艱難,改變敬拜神的方式。

 

如果我們說,我們是一個依靠神的基督徒,我們應當省查一下自己的信仰動機是什麼。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參加教會。有一些很會挑教會參加的基督徒,他們的動機並不單純是為了找一個敬拜神的地方,在做禮拜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理由。去年底我在家附近遇到一位很久不見的弟兄,這一位弟兄好幾年前曾經來過我們教會,將近十年前,我們家的車子第一天拿到時,他就要求我幫他搬家。他後來換了一個教會,一段時間以後出國留學了。那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他,就邀請他到我們家來坐坐,這一位弟兄說他回台灣找工作,我問他準備要去哪裡聚會,他說當然是去越大的教會越好,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大教會的資源比較多,各階層的人都有,他去大教會聚會,對他找工作會比較有幫助。我聽這位弟兄這樣說,就打消請他留下連絡電話的念頭。因為我知道我沒有辦法幫他找工作。

 

在教會服事十幾年來,我遇到許多帶著各式各樣不同需求來教會的人,有一些人在困難裡面經歷了神的作為,他們學會了倚靠神;有一些人單純的尋求一個信仰,經過一段時間的追求以後,也懂得把大小的問題交托給神。但那一些想到教會找對象的,想在教會中找到生意的,都轉到大教會去了。依靠神和利用神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利用神的人,在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走了,但依靠神的人,能夠持續的跟隨主。要成為一個能倚靠神的基督徒,最基本的是要有正確的信仰動機,如果我們不是單單的要敬拜神,另外帶著其他的動機來教會聚會,我們就無法真正體會神與我們的關係,也不可能跟神建立正確的關係。

 

二、不間斷的親近神

 

要成為一個倚靠神的基督徒,除了正確的信仰動機以外,第二、要做到不間斷的親近神。亞比雅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我們並沒有離棄他?我們有事奉耶和華的祭司、都是亞倫的後裔、並有利未人各盡其職。每日早晚向耶和華獻燔祭、燒美香、又在精金的桌子上擺陳設餅?又有金燈臺、和燈盞、每晚點起?因為我們遵守耶和華我們神的命?』

 

舊約時代,耶路撒冷的聖殿是親近神的唯一地方,亞倫的後裔和利未人代表百姓每一天在聖殿中服事神,每一天太陽升起和落下時,各有一次的獻祭;每一天三個禱告的時間,祭司要把香爐點起來;每七天聖所中的陳設餅要換新;燈台每個晚上要點亮,之前要一盞盞的加滿油。在舊約時代,凡是敬拜神的人,都要按照嚴謹的規定執行。這些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間斷的,被那些渴慕親近神的猶太人遵守著。我們今天看起來,這些繁文縟節所歲的工作,好像跟和神的關係沒有什麼直接的幫助,但事實上,猶太人對神的依靠,就是在這種重複的敬拜儀式中培養起來的。

 

如果我們要成為一個依靠神的基督徒,就要作一個不間斷親近神的基督徒。什麼是不間斷親近神的基督徒呢?每個禮拜都參加聚會的基督徒,應該算不錯了吧。但我們想一下,一個禮拜七天中,花兩個鐘頭到教會聚會,在聚會中跟著大家讀經、禱告、唱詩歌,除此以外沒有任何親近神的時間。這樣的基督徒可以算作不間斷的親近神嗎?

 

不間斷的親近神並不是要我們好像生活在修道院一樣,連呼吸都要有很屬靈的樣子。不間斷的親近神,就是每一天要有靈修的時間,不一定用很長的時間,用每天讀的聖經作為那一天生活的引導,禱告成為那一天的交托,這種靈修的習慣養成以後,我們不管遇到大小的事情,自然就會去依靠神了。

 

三、遇到困難時先呼求神

 

在歷代志下十三章裡面,我們看見第三個依靠神的方法是,一遇到困難時先呼求神。十三到十四節說:『耶羅波安卻在猶大人的後頭設伏兵?這樣、以色列人在猶大人的前頭、伏兵在猶大人的後頭。猶大人回頭觀看、見前後都有敵兵?就呼求耶和華、祭司也吹號。』

 

亞比雅的軍隊在數量上只有耶羅波安軍隊的一半,當他們開戰時突然發現,他們被兩倍的敵人前後包圍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兩邊軍隊的素質差不多,一比一的消耗戰打下去,最後雅比亞的軍隊一定是被殲滅掉。面對這種不利的情況,猶大軍隊的第一個反應是呼求神。亞比雅沒有先調兵遣將,也沒有重新調整戰略,他和猶大軍隊選擇先向神呼求。

 

我們不要誤解聖經中「呼求神」的意思。有許多教會教導,要大聲的向神呼求,才代表真心的尋求神,禱告才能被神聽到。結果有很多人在教會禱告時,是在跟別人比賽大小聲,好像自己禱告的聲音被別人壓下去時,上帝只能聽到別人的,而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禱告就沒有用了。「呼求神」不是在比禱告的大小聲,而是當我們遇到難處時,我們第一個要想到求助的對象是上帝,我們應該向上帝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是一個依靠神的基督徒,只要看他遇到困難時所採取的行動就知道了。

 

你願意成為一個得勝的基督徒嗎?得勝的基督徒只有一個秘訣,就是依靠神,不管我們遇見困難還是試探,都要懂得依靠神。如果你不知道要如何依靠神,你應該開始省查自己的信仰動機,同時問自己有沒有建立親近神的習慣,如果你已經讓神住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你就可以自然的親近他,然後在每一個需要幫助的時刻,先想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