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至11章12节

10章至11章12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所羅門卒,眾立其子羅波安為王

代下101,「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

在聖經裡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好像就是行政中心或宗教中心。台灣的行政中心當然是在台北,大概沒有什麼宗教中心。有幾個重要的宗教地方,譬如高雄的佛光山,或北港的什麼廟,很多人會去,但還沒有形成一個中心。在以色列裡,示羅曾經是宗教中心。宗教和行政有時候也變成一個地方,像耶路撒冷就是。

這裡看到「示劍」好像就是一個很重要,立王的地方。這裡面當然都有一些我們不是很瞭解的以色列歷史,就是示劍這地方,還有以色列人的政治制度到底是怎麼樣,王的產生是怎麼樣。可以想到撒母耳記,王的產生是有民意的,就是老百姓希望要有王。但這很複雜,在那裡看到的是惹上帝忿怒,撒母耳也不高興。

王和士師不一樣,顯然王的權力比士師要大,而且王是比較長遠,士師是短期,通常是有危機時他就集合軍力抗敵,打完了就沒有了。王好像就是有個中央集權。以色列那國家(或團體)的力量很小,他們參考其他國家,就覺得我們要像他們一樣,要有王。

這「立王」一事,不能只看一個經文,要全面的瞭解。因為若只看一個經文,很容易會覺得「立王」是神不喜悅的。但也看到在申命記裡就有講到,「以後你們要去的那地方,如果要立王是可以的」,也更不要忘記神也立了大衛這些神所喜悅的人為王,所以不能說「立王」一定是神不喜悅的事情

事實上我感覺任何一種政治制度,或任何一種人間的制度,都沒有像我們想的哪一種才是所謂聖經的、合基督,或所謂基督徒的經濟、基督徒的政治。我常講,我並不覺得民主一定就是,也不覺得君王一定就是,這些都是罪惡世界裡面,神允許,神也使用的東西。這些東西如果在人心中的影響慢慢成為一個主流,取代了上帝,都非常危險。所以君權或國王制度不一定不好,士師制也不一定就好,起碼看士師記時以色列人非常亂。

你說聖經上明明講,當要立王時耶和華很不高興,說,「他們是不要我」。我想那重點不在他們立王,而是在他們不要主。你可以在君王政治制度之下不要主,可以在民主政治制度之下不要主,也可以在君王或民主制度下要主。就是我覺得這一方面給基督徒很多自由,不要覺得我一定要是某一黨派、某一種思想才好。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一些反省的空間,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抱歉我這稍稍講多了一點)。

以色列要立王時,其實有很強烈的民意,也就是不跟我們想到的「君主是專制」的一樣。君主(起碼在以色列剛開始時)不怎麼專制,反而好像是百姓相當的專制。跟台灣現在的狀況有點像,現在有點「人民暴政」,老百姓做什麼事好像大家都要聽。現在這個世代也是這樣。所以我也覺得經濟問題根本不可能解決,每個人都想要錢,不想納稅,也不想政府不照顧他。這都不太負責。

以色列人在示劍要立王。也記得在這之前是沒有所謂的「世襲」的。「世襲政治」是不是合理?這也很奇怪。為什麼這人爸爸是皇帝,所以兒子就應該做皇帝,哪有這種事?所以那些英雄豪傑就想出來打個天下。當然他也一樣做這不合理的事,仍然要他的兒子作皇帝。這些制度到底是對或錯,我覺得我們不要貿然很血氣的就擁護什麼。

以色列在列王之前沒有世襲制度,但我想人性都是這樣,不僅政治,經濟上也是一樣,你看那麼多古今中外英雄豪傑都沒有辦法避免這一點。這位置不管是國王或董事長,不管是公司或教會,到底要給誰管?當然我們都會說選賢舉能、聖靈的帶領,但到最後大家常常就是很自私的基因:我的兒子來作。教會裡常常也是這樣,也不一定是自私,就是內舉不避親。到底就因為血統,他可以接著作,或者因為有很多民意所以他作?我們基督徒都有答案,但那答案並不好應用,我們基督徒的答案都很簡單,就是:按著神的旨意,問題是,神的旨意怎麼呈現在人間?我們基督徒也很容易講:「合聖經就好」,問題是聖經那麼多句,每個人都可以舉一句對他最有利的。所以我們真的要有個非常謙卑、敬畏神的心,不然我覺得在這種敬虔的外貌下,實在是很褻瀆上帝。我們到底是一個習慣要這樣做,還是自己的私慾要這樣做。

現在國王死了,聖經沒有記載所羅門死的時候他的權威有多大,他整個政權是穩定還是不穩定。當然之前在士師時基甸就已經有這個例子,那時就是有人要基甸的兒子繼續作,基甸說一句很客氣的話:「我不作,我兒子也不作,耶和華作」。你看這些要小心,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敬虔,因為那句話說完,他就做了一個以弗得。所以你不要被一兩個人引引聖經、敬虔、跪,就以為這一定是對的,不一定的。

我想就人的罪性來講,多多少少會希望是自己的血源來繼續下去。這也不一定是罪,也不一定是自私。我沒有說牧師一定不能把教會交給他的兒子,不一定的。但這是不是一定是最對或最不對的,在基甸時我們看到一點端倪,在其他幾位士師裡不大看得到。是沒有那傳統,或兒女不成器嗎?我覺得兒女不成器也不是理由,中華民國歷代皇帝,有幾個太子是成器的?一個比一個窩囊,但也許是儒家的影響,不跟羅馬一樣,羅馬是根本沒有兒子繼位的,大概都是禁衛軍把皇帝殺了,然後自己來作,然後就這樣換。我也沒有說那個好,那很亂的。

所以該怎麼作?所羅門死的時候他的權勢多大?他是不是希望而且有能力叫他的兒子羅波安來作王?聖經沒有講,所以這時的情形可能是有點亂。這亂我們今天也想得到,王永慶死了,就算遺囑寫得清清楚楚,為爭接續還是有很多鬥爭。像文化大學最近不也是吵得要命?都一樣眾生相,所謂教會、神的子民裡都不能避免。我再次請弟兄姊妹一定要有個警醒的心,不要覺得在教會裡,拿著聖經,就是比較敬虔,我們很容易自欺,很多時候容易用這敬虔的外貌來遮蓋,這很普遍。

這句話很有意思:「羅波安往示劍去」,然後好像是百姓要在那裡立他作王。這不可能是一天的事。所羅門在晚年時,聖經沒有講他的身體不好,但百姓我想多少也會注意到一點,就是誰來繼續管。我們大概可以知道所羅門的國勢非常強大。上次花了很多時間講,歷代志是要呈現出一個理想狀況,不是說他說謊,而是要呈現一個信主的理想狀況。但即使如此,歷代志本身也讓我們看所羅門的統治並不好,單單看他那種奢華狀況就知道不會太好,單單看他的統治下有個「服苦部、奴隸部」,部會首長裡有個奴隸部長,那是一個很大的不穩定的因素。當以色列人可能要立羅波安作王的時候,就我們華人來講,我覺得情形很難說,就是到底我們是喜歡因循、不要改變?還是大家都蠢蠢欲動。這在歷史上一直有,新王上任有時候是很亂的。下面就講到其實他要作王有個動亂的因素,第2節:

代下102-3,「2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逃往埃及,住在那裡;他聽見這事,就從埃及回來。3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他就和以色列眾人來見羅波安,對他說:

看起來好簡單一句話,其實是件大事,但在歷代志下裡根本沒有看到他記載,而列王記有。我講過,歷代志對所羅門、大衛任何的不好都不會寫的,但列王記就有寫:

列王記上11章講到我們熟悉的所羅門犯罪的事情,然後耶和華就向他發怒,對他說:「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然而,因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在你活著的日子行這事,必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王上1111-12)大衛從前也經歷過這種驚濤駭浪。把國奪給你的臣子,是在你死以後,但在你活著的時候,你就會經歷你的國位不穩定。那就是1114以後的外患,不是內憂。

這裡面也有很多政治,包括有人逃到其他國家去,就被其他國家來養。在春秋戰國也看過,現在的美國、蘇俄也都會做這些事,就是有強大國家的叛變者逃出來的時候,其他強國為了政治因素,可能會培養他。譬如有人說達賴就是美國在支持,或以前彭明敏,美國支持他跑到瑞典去,這裡面都有政治運作。從歷史上來看這些事是可能的,就是我培養你,以後你得勢,會對我感恩。這都是人的政治運作。

列王記上11章裡就看到其實在大衛時就有這種事情,有人跑到埃及,希望埃及養他,以後怎麼樣能夠回去作亂。1126講到一個臣子,「所羅門的臣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舉手攻擊王。」他舉手攻擊亡的緣故,你能不能看出來?第27節,「他舉手攻擊王的緣故,乃由先前所羅門建造米羅,修補他父親大衛城的破口。」我猜你看不出來,為什麼修補大衛城的破口就要叛變?推想一下就知道,就跟孟姜女哭倒長城一樣,這工程一定是勞民傷財,叫百姓受不了,所以叛變;工程太重了。

耶羅波安舉手攻擊王直接的原因,歷代志寫得很婉轉,就是所羅門大興土木,百姓受不了。另外一個直接的原因也直接寫出來,就是上帝叫他造反。這些我知道各位太敬虔都看不到,但白紙黑字,太清楚了,1129,就是有個先知告訴他,「神要你作王」,其實就是把野心放在他心裡。當然我們絕對不要說耶和華做錯,也不要說這先知做錯,就是神很公正的來對待所羅門。這些都在神的計畫中,但我們人並不知道神怎麼計畫。也就是所謂的預定論,你並不知道神怎麼預定,神講多少,你知道多少。

神對耶羅波安說的是,「如果你怎麼樣,我就會堅固你的家」。你會得到這個國,但你會作多久,你子孫能接幾代,不知道,耶羅波安應該是到孫子輩就被殺掉了。整個南國是猶大,萬世一繫,都是大衛的子孫,北國是不知道換了多少國王,政變了多少次。

所羅門一定也有情報系統,因為先知和耶羅波安講話是很秘密的事情,但所羅門就是知道。這在世界上古今中外都很多,如果所羅門在統治時有民怨,而他不知道反省的話,就會用更多的情治手段來鎮壓民意。這是恐怖政策,叫人根本不能反。

我們在這裡也可以看得到,當先知跟耶羅波安講這件事時,可以推測耶羅波安已經是所羅門的眼中釘了。因為耶羅波安是個大有能力的人,而耶羅波安顯然是因為示羅修城牆不滿意,或百姓不高興,而跟所羅門談判過。這所羅門可不高興,所以耶羅波安在所羅門眼裡可能已經像法老面前的摩西一樣。

可能他們都被監視,否則他們兩人在田裡講話,聖經上講「沒有人知道」,而所羅門怎麼知道?就是有監視。之後所羅門就想殺他,40節。他大概推測到兩件事,一個是民怨,這不用推測就知道,第二個,先知居然去跟他講話。至於先知怎麼樣免掉殺身之禍,我們就不知道。耶羅波安就逃走了。等到所羅門一死,耶羅波安就被找回來。所以這整個事情裡有很複雜的政治運作。

代下103-4,「3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他就和以色列眾人來見羅波安,對他說:4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

我只是要各位去想一下,耶羅波安的角色,跟摩西是不是很像?一個去跟法老講,一個去跟所羅門講,講的都是「我們作苦工」。只是耶羅波安跟摩西有一點不一樣,摩西是說,「我們不做了,我們都要走」,耶羅波安是說,「我們還做,但輕鬆一點就好」。這你不要馬上就推出什麼屬靈的意思:「我們就徹底離開這世界才對,不要在世界裡工作」;你不要在這裡去推這個事。

羅波安王的回答就是愚蠢的,他說要等三天。各位,國家要分裂了,這要流血的;這件事流了多少血我們不知道,最起碼亞多蘭死掉了。這一定會流血的,民怨,做苦工的時候死了多少人我們都不曉得,你這不要再等了。但羅波安是紈絝子弟,在歷代志的寫法,我們不客氣的說,有一點美化,若以「正碩」的歷史觀來講,就是他沒有強調羅波安的錯誤,他只有說等三天。

下面我們就知道,羅波安就跟老臣商量,老臣就說,「你要善待他們。用溫和的話回答」。我不知道這是寫法上他這樣寫,還是實際上老臣的建議也就是字面上這樣,就是老臣的回答只有說,「用好話回覆他們」。還是那個時候部下對上司的建議也只能很婉轉,他們大概不能這樣說:「你就聽他們的吧」,這樣說國王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威嚴。他們說:「你用好話回答他」,就好像是你還在施恩惠給他。這是說話的技巧,是讓國王有面子,「你不是聽他們的話屈就他們,你是恩待他們,你還是一個恩主」。這樣講,國王又覺得很有面子。老臣是這樣建議的,很婉轉的希望王能聽百姓的話。結果羅波安王不用這個主意。

就這裡所描述的,你先不要說羅波安王很笨,因為看歷代志的寫法沒有講羅波安王很笨,歷代志的寫法甚至沒有講這些百姓的要求一定是對的。這時候你就要想得清楚一點。我們相信歷代志、列王記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有它的用意,但我們不要說它有矛盾。那是很自然你就會有的反應,但我覺得我們不要那樣去想,我們還是要敬畏上帝的話。

然後過了三天,也不知道這三天會醞釀些什麼事。包括兩個公司若要合併,一個要惡意侵佔另外一個公司的話,這三天的時間雙方都在運作的,調度資金、或股東,或怎麼樣,這不是那麼陌生,你們生活中大概多少知道一些。我說得不好聽,教會裡這種事也有,某些教會,某些人要把某些人趕走。但我們最好純潔一點,也最好複雜一點。所謂純潔,就是讓我們心思單純;複雜一點就是要想到自己也是很複雜,不要以為你很單純。我們也會運作這些東西的,包括夫妻吵架,也會在小孩中間運作,叫小孩投自己的票。我們也會做這些事情的,我們並不善良。

他們來了,羅波安王就用很嚴厲的話回答。第14節是很重要的,因為就在這個回答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流多少血。當然我們馬上想要看看百姓對這惡劣回答的反應是如何,但經文在這裡就停下來。14節一講完,他沒有馬上跳到16節百姓的反應,因為歷代志非常強調上帝,所以他很強調15節,「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神,為要應驗耶和華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這裡各位都可以去想那預定論,就是這件事情可能有別的走向:王如果聽的話,那先知講的就不對了。我還是說,神永恆的預定會改變,但我們人的經歷裡,每件事都可能變。

他不肯聽,他們馬上就說,「各回各家去吧!」這裡講得也很簡單,恐怕你也不太懂。一個群眾運動就是口號要非常簡單:「跟我走!」、「打到總統府去!」那會煽動群眾的人就是用很簡單的幾句話,希特勒最會了。你也不要說一定是百姓愚蠢,德國的百姓水準很高,並不愚蠢。我是覺得人沒有上帝的時候,再多的學問,還是會被操縱。

百姓叛,國分裂

百姓就說:「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17節,「惟獨住在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這都是概括的說法,當時一定一片混亂,他一回答完,現場可能就亂了。雙方可能也都準備了軍隊,我想羅波安王不會笨到那個地步不知道百姓會反,他也預備禁衛軍、衛戍部隊,但衛戍部隊的領袖被打垮了,所以那是一個很嚴重的暴動。

我們大概都不太熟悉這些事,廿年前東歐那些共產國家慢慢垮,包括柏林圍牆被拆,裡面都有千鈞一髮,局勢會轉的情形。天安門跟東德的情形剛好相反,就是一個掌握了軍隊,一個沒有。掌握軍隊還不夠,要掌握那衛戍部隊。天安門事件時,曾經有調軍隊進去,但軍隊不被調動,他們拒絕鎮壓學生,後來調了別的軍隊。在這裡也有這些事,但聖經沒有多講。

他們說:「我們與大衛有什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這話也很好玩。我們和合本翻譯時,那些宣教士很多是在山東,所以翻譯本裡面有山東、北方口音,「有什麼分兒呢﹖」「我們不要跟他們在一起,各回各家吧。」

而在這時候耶羅波安有沒有自己另立為王?當亞希雅跟他說「以色列會有十個支派跟著你」之後,我覺得耶羅波安可能已經不是造勢而已,他底下的人要怎麼分配,大概都已經有打算了。

代下1018,「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裡去,

掌管服苦之人的」就是奴隸部部長。這個人應該壞透了,他的名字在大衛時就已經出現,所以大衛是不是也用了這種奴役別人的人?這種人就是武則天時來俊臣那類的人,殘忍、恐怖得不得了,但都是國王不能少的人。

羅波安是在示劍,這段時間不知道有多長,他顯然罩不住這局面,就像唐明皇時的六軍不發,他就趕快逃,逃到耶路撒冷去。這裡大概也可以看到一件事,其實從創世記就可以看到,就是以色列人始終不合一。創世記時看到雅各的12個兒子就不合一,他們會賣約瑟。其他彼此之間,因為是四個媽媽生的,就看到有問題。這問題一直延續到在曠野時,在曠野時也一直有人造反,反摩西,他們要自己出來。在曠野時會這樣,在士師時也會這樣。士師時一直沒有一個可以統領全部的,那時看到以法蓮人不合,後來便雅憫人不合。不是不合而已,部落之間有彼此的殘殺。

近來台灣開始有比較多人注意原住民的歷史,我相信原住民之間彼此的殘殺也很多,甚至一個部落之內彼此的殘殺也很多。其實這一點都不稀奇,你自己家裡不是也有,只是我們沒有用刀劍而已。這些現象,人的醜惡面實在不是只有他們,照照鏡子,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也很殘酷,只是我們比較無能一點,殘酷加無能,就沒有這麼厲害。

在創世記、出埃及記、士師記都看到這樣情形,當然我們靈意再講一講的話,當以西結書說最後12個支派再合而為一的時候,那是聖靈很奇妙的工作,這就講到教會。教會裡同樣可以看到類似情形,耶穌的12個門徒怎麼樣,相愛嗎?耶穌活著的時候,耶穌死、復活,甚至聖靈降臨後,都看起來還不是非常相愛。這不是說聖靈沒有工作,也不是說我們不可以在教會裡求到這種美好,而是叫我們看到每個世代,神實在是在罪人身上工作,我們沒有多聖潔,我們是很多罪惡,但神的恩典很豐富。這我們要能夠看得到。

現在國家怎麼會這麼容易就分裂?除了所羅門的好大喜功,和羅波安的愚蠢之外,當然是有神的旨意,也有看到歷史上的淵源,因為本來就有12個支派。的確,本是同根生。你不要說那是因為四個不同的母親,同樣的父母,亞當夏娃生出來的怎麼樣?各位,我們自己,不是常常講牙齒都會咬到舌頭?這不是肉體、基因的問題,這真是需要聖靈,因為我們是罪人,我們不知道什麼叫愛,也不知道什麼叫合一。

這時候就是國家分裂了,然後歷代志下111「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家和便雅憫家,共十八萬人,」然後要爭戰,把它歸回自己。而有個神人示瑪雅,他也夠偉大了(或說夠勇敢了),他居然就會勸羅波安和跟隨羅波安的以色列眾人,說不要打。各位,你想到他的外號當時叫什麼?叫台奸、漢奸,吃裡扒外。國家分裂了,我們要統一,你不去打,這不是漢奸?

我說這話不是我贊成哪一個黨派,請你們注意,我只是希望你們知道聖經上的話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中。這現象到今天根本沒有停止過,但你要最正確的應用,就是神的權柄是高過一切。

大家就聽了,居然示瑪雅沒有被羅波安殺掉,我也覺得很稀奇。下面講的這一段在列王記就沒有講了。現在只有講國家分裂,如果不看列王記,或不被我剛才講的那些影響,會覺得純粹就是百姓不願意順服新的王,然後國家就分裂。事實上,在歷代志的寫法,羅波安不一定是那麼多錯誤,這在後面可以看到:

歷代志下13章,羅波安死後,他的兒子亞比雅就位,就跟耶羅波安作戰。這作戰的時候,他對以色列人說過一句話,134「亞比雅站在以法蓮山地中的洗瑪臉山上」,這翻譯真有意思,替馬洗臉的山,「說: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哪,要聽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曾立鹽【即不廢壞的意思】約,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嗎﹖」這是真的,「無奈大衛兒子所羅門的臣僕、尼八兒子耶羅波安起來背叛他的主人。」這在講什麼?這都在罵:「你們的皇帝,是我們皇帝的家奴。他又不是什麼皇族子孫,他只是個家奴」。「有些無賴的匪徒聚集跟從他」這都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用的字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不是叫共匪?他們稱我們這邊是「蔣幫」,一樣的。「逞強攻擊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那時羅波安還幼弱,不能抵擋他們。」這裡完全沒有講羅波安的少不更事,拒絕他們所提的意見,就說,「你們是不對的」。

我也不知道我能勸各位分析到多細,你說我們沒有那麼仔細來分析,也可以,對神單純就好。我剛才舉了好幾件事情,從各個層面來看就是,我不希望我們在瞭解事情的時候,就一定馬上覺得這個人絕對的對,那個人絕對的錯;這個人完全在神那邊,那個人完全在魔鬼那邊。我覺得我們華人有這種想法,會作很嚴重的分割。

的確只有兩種人,這我知道;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信靠神的,一個是不信靠神的,只有這兩種人,但在最後審判之前,信靠神的人和不信靠神的人是一起在生活,而且他們除了在信靠神這件事上不一樣,他們的信心和不信的心呈現在生活當中時,我們到底怎麼判斷,就像麥子和稗子,很難分出來,而且我們很複雜。我們人不是神,不是那麼單純,我們很複雜。所以,「立王」這個事情對不對?不一定的,你在聖經裡可以看到各種的解釋。國家的分裂到底對不對?你怎麼說?從一個角度來講一定是對的,因為老百姓被壓迫得太辛苦,然後這個新王很笨,所以反抗、國家分裂一定是對的。但是到歷代志下,起碼13章這裡講:國家分裂完全錯誤,那是無賴、匪徒搞出來的事情。這亞比雅是一個好王,當然他為他父親不能講什麼壞話,但在聖經裡(起碼在歷代志)也沒有任何責備他的地方。

我想在歷代志,(我們還是說這是聖靈的默示,是有他的意義的,我們要接受他的權威),把這些地方對比歷代志和列王記來看,可以看到當時的情形是有點複雜。我可這樣講,百姓希望生活好一點,這應該沒有錯,但當王拒絕聽從的時候,百姓應該怎麼反應?我猜我們也不太會去想這問題,這跟可不可以離婚、可不可以打官司;跟有人欺負你,你如何用耶穌登山寶訓來回答;跟羅馬書13章講的你要順服執政掌權的,都有關係,我們怎麼應用?各位,並不好應用。或者說很好應用,你信靠神,但是每個信靠神的人,在每個場合、情形,所提出來的答案不一定一樣。

我這樣講不是叫人困惑,我希望一個,給我們更多自由,另一個,給我們更多謙卑。其實就是你不要說,而我們總會說:「我要怎麼作才對」?你可能怎麼作都對,也可能怎麼作都錯,不是你作什麼,是你信不信神,你憑著信心作,可能這樣選擇或那樣選擇,兩個剛好相反的都對。

當時以色列人跟著北國走,和跟著南國走可能都對,也可能都錯,這兩個國家後來都亡了。有的時候聖經的記載好像北國更糟糕,因為公然拜金牛犢,起碼歷代志是這樣寫,但有的時候看起來好像南國更糟糕,起碼像以西結書就這樣講:「撒瑪利亞的罪惡沒有你一半」,猶大更壞,猶大是帶著敬拜耶和華的外表,而容許了很多偶像。跟以色列差不多,以色列只是更公然而已。就是我們還真不太容易判斷,希望我們繼續學習,繼續信靠主。

我講這些其實都是希望我們在生活中應用得好,能夠自由一點,又謙卑一點。包括我們的父母吵架,或教會的兩個弟兄吵架,我們不一定一定要說站在哪一邊,也不一定說一定要作和事佬,也不一定要說一定要怎麼樣我們才對,這我覺得你要有個信靠神的心。我覺得我們在處理這些事情時,常常沒有把神擺在前面,我們想到的是對自己的利益、面子,對他的面子,或整個教會所謂的大局,我們都不太去多想到神。這當然也難免,因為我們活在肉身中,不會多想到。

國家分裂,如果照現在的歷史學家、政治學家來講,恐怕都會想到很多。就是國家分裂對其他虎視眈眈的國家(亞述、亞蘭等)是怎麼樣,是為了不讓強權侵略,所以我們不應該分裂,或者如果分裂了,雙方有良性的競爭會不會更好?這我覺得都可能有道理,我們希望我們在敬畏神的情形下來想。

從歷代志簡單看這兩個地方我們就看到,在分裂國家這事上,歷代志的筆法不一定是同情那分裂的人。而列王記並沒有違反這個事情,列王記其實跟歷代志、整個聖經有個共同的就是,你一定要堅定的信靠神。耶羅波安是被揀選,沒錯,神揀選他,但當他在信仰上錯誤的時候,他在人道精神或正義要求上的正確,就走偏了。事實上你離開了上帝,遲早也就沒有正義和人道了。

回到歷代志第11章。羅波安要去打的時候,示瑪雅說不要打,於是眾人就不去打了。然後羅波安就作一些修築的工事,修築堅固城。第512節對羅波安有很多的稱讚,說他在國家分裂後,第一個修築海上長城、金馬台澎,免得共匪要來侵略,然後有第七艦隊來護航。(我這只是就現在的狀況來讓各位想想)然後不但有國防也有很強的經濟發展、經濟奇蹟,預備糧食,油、酒、還有其他東西,「猶大和便雅憫都歸了他」。

祭司利未人來歸南國猶大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13節以後講到的,祭司和利未人來了。這意義非常重大,比十個支派都來投效他更有意義,因為祭司和利未人起碼在形式上表示羅波安還是尊耶和華為聖。

又想到這是照人來看理所當然或無可厚非的一件事,耶羅波安的動機裡可能有自私的,可能有不服執政掌權的,也許聖經講他的是不對的,他可能有正確的主持正義和人道,但不管怎麼樣,神要你考慮的最重要還是敬畏上帝。請千萬不要誤會,不要以為我在說一個信靠神的人道德不好沒有關係。不,這完全錯誤,我的意思不但不是說我們不看重道德,是只有信靠神,道德才有一個穩固的基礎。一定要信靠神。

耶羅波安就位了以後,應該比猶大強大。就是這兩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建設、人道各方面,哪個強哪個弱,我剛好想到海峽兩岸的分割也有點類似的情形,看兩邊的宣傳覺得很好玩。這我們也想到一件事,耶羅波安也知道整個國家的民意,最少有十二分之十是歸向他的。當然這也很難算,因為到底有幾個支派歸向南國?猶大支派一定是,我們常常會有錯誤的理解,以為便雅憫支派也是,其實便雅憫支派在兩邊都有。歸向猶大的另外一個支派,正確的說應該是西緬支派,但那是一個很渺小的支派,不太重要。所以猶大這邊有猶大支派、西緬支派還有半個便雅憫支派,就是兩個半支派,其實還有一個支派歸向他,就是利未支派。利未支派原來是沒有土地,分散在整個以色列各地,現在通通歸向羅波安、南國。

當利未人歸向南國時,就叫北國耶羅波安非常不安,因為以色列人看到牧師通通去了,如果他們敬虔,他們也會去。當然到底利未人和祭司敬不敬虔,那是另外一件事,你在士師記最後幾章看到他們非常不敬虔。

耶羅波安在軍事、政治、能力上當然遠遠勝過羅波安,這他不怕,但宗教上他就怕,怕百姓會過去。看列王記上1225。北國這時候的首都還不是撒瑪利亞,撒瑪利亞是後來的,這時候還是示劍,理由很簡單。示劍是耶羅波安成為國王的地方,他當然很看重。然後又去建了毘努伊勒,這是聰明人。

王上1226-27,「26耶羅波安心裡說: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27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

照摩西的律法,每年他們還要回耶路撒冷一趟,那怎麼辦?百姓一回去不就被污染?所以要怎麼樣?要修柏林圍牆,不能讓我的百姓過去。就是隔離政策,所有的獨裁都一定是隔離政策,但他比所有獨裁者都聰明,他不用隔離政策,他太瞭解以色列人,多蓋一個廟,告訴以色列人說這就是你敬拜的耶和華,不就好了?耶羅波安就造了兩個金牛犢,說,你們去耶路撒冷路途太遙遠,「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王上1228

這就像如果我是一個有野心的回教徒,要勾引阿拉伯那些石油大亨把錢給我,我也會說類似的話(當然這要看我多有魅力):「麥加,已經被那些異教徒污染了,我們不要去那裡,我們在這裡建立一個純正的敬拜中心。你們去麥加朝聖太遠了,其實阿拉已經給我啟示(跟史密斯約瑟一樣),在這個地方就有。然後他就請我作代言人」。各位,你只要能言善道、會騙,宗教上的欺騙不太困難,什麼詐騙集團都沒有宗教的欺騙那麼容易。

耶羅波安造兩個金牛犢在那裡,居然整個以色列都歸向他,不去耶路撒冷了,所有摩西講的話通通沒有用了。在申命記裡就有講:「你們進到迦南地,不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敬拜上帝,只能到耶和華指定的地方。」就是怕這個。現在耶羅波安造了兩個金牛犢,而且他並沒有說是拜其他神,28節,「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

這個傳統其實在出埃及記就有,亞倫作一個金牛犢,說這就是耶和華。你看人多麼好騙?所以要好好讀神的話,認識上帝。在中國大陸也好,台灣也好,異端很容易用各種不同方法侵入,對熱心的,有熱心的辦法,對懶惰,有懶惰的辦法。在台灣的大概一定會說:「耶和華會賜福給你們,讓你們大大發財」。大概是用這個辦法,我們很貪錢的人就都上當了。所以這對我們都是很多教訓、提醒。

回到歷代志下11章,祭司利未人都歸向了羅波安,而北國就是在做那金牛犢。1115「耶羅波安為邱壇、為鬼魔【原文作公山羊】、為自己所鑄造的牛犢設立祭司。」你看那「鬼魔」原文就是公山羊。這很奇怪,為羊作一個牛犢,這什麼意思?的確牛和羊都常常成為以色列人拜偶像的一個對象。可能牛一直是這種生殖、力量崇拜的對象,就像台灣是海島國家,以前很多人打魚,海上風浪難測,媽祖就很容易成為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