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9·

上一篇   下一篇

                                                         長大成熟

歷代志下24:1-27

 

有很多人把農曆新年做為年紀的分界點,也常把年齡當成成熟度的判斷。不過在升學壓力之下,有一些父母不認為自己孩子多了一歲,就會好好把握時間唸書,所以有些補習班開了類似魔鬼訓練營的特別班,用非常嚴格的管理方式,讓將要面臨考試的孩子在春節假期中不停止唸書。這樣的方式,也許能夠很有效的約束小孩的行動,但是不是可以讓他們把書讀得更好,大概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最近教育部進行一項大學生時間運用的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部分學生每天花在課業的時間不算短,但真正喜歡上學、會主動學習的學生卻不多。為了要讓學生乖乖上學,越來越多大學採取比較嚴厲的點名措施、多學業表現的要求也提高了,但在結果中發現,大學生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上學、準備功課,喜歡上學的比例卻沒有同步提高。從這些現象看來,台灣的學生似乎沒有隨著年紀和考上大學而長大成熟。

 

我們今天要從一個先盛後衰的王,思想不能長大成熟的原因是什麼。

 

歷代志是猶太人的正式歷史記錄,猶太人深信他們是神揀選的民族,從歷代志的記載內容中可以看見,這是一部用神的眼光來評斷的歷史書。一個王好不好不能從他的政績看出來,而是根據這個王與神的關係來做評價。歷代志記錄的王包括,猶太人分裂之後的南北兩國的王,北國一共有十九個王,南國也同樣有十九個王。按照歷代志的評價標準,北國的十九個王沒有一個是好的,南國有八個被算做是好王,這八個好王的紀錄一開始都有同樣的一句話說,某某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約阿施是猶大國的第七任的王,在他前面的兩個好王,一個叫亞撒,另一個是約沙法,約沙法跟北國以色列的王亞哈結親,並且進行一個沒有上帝祝福的合作。

 

約沙法跟亞哈結親的後遺症是,使猶大國的國勢從強盛變為衰弱。亞哈的女兒引誘約沙法的兒子拜偶像,等到約沙法的兒子做王時,猶大國的百姓又開始犯罪了,原本向猶大國進貢的國家也叛變了,甚至猶大國王宮中的財物被洗劫,王室貴族被俘虜。後來約沙法的孫子亞哈謝作王,一樣拜偶像犯罪,下場是被謀殺死了,猶大國的王室陷入一片混亂。當年從以色列嫁給約沙法兒子的女人,趁機把猶大國剩下的皇親貴族殺光,乾脆自己當起女王來了。這時候的約阿施只有一歲,他跟他的奶媽被祭司的太太救出來,一直養在王宮中。

 

祭司耶何耶大用六年的時間預備,把竄位的女王推翻,然後將已經七歲的約阿施扶起來做王,並且幫助約阿施治理國家。歷代志下二十四章中告訴我們,約阿施最大的政績是重修聖殿,重修聖殿具有兩種意義,一個是代表猶太百姓回轉到神面前,另一個是他們國家再一次從衰弱中振作起來。聖殿在猶太人的信仰生活中,具有至高無比的地位,他們拜偶像時不會關心聖殿是不是破壞了,但他們回到神面前時,把敬拜神的聖殿重新建造好。重建聖殿需要非常多的金錢,國家處在戰爭狀態時,不但國庫沒有錢,老百姓為了應付緊急狀況,也不會把前拿出來。聖殿能夠修造完成,代表猶大國已經重新強盛了,別的國家不再來攻打他們,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穩定。

 

一個一歲時家破人亡,七歲就登基做王的約阿施,怎麼可能把一個國家帶領得這麼好呢?原因是他有一個人輔佐他,這個人跟他太太撫養約阿施,幫助他得回王位。在聖經裡兩次提到這個人說,『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眾人常在耶和華殿裡獻燔祭』。對約阿施來說,祭司耶何耶大的身份是臣僕,但也具有義父的角色,就成長過程來說,也是他的老師,約阿施在耶何耶大的保護及輔佐之下,把猶大國治理得很好。在老百姓的眼中,約阿施是一個有作為的國王,在鄰近國家的看法上,約阿施不是一個好欺侮的對象。

 

不過在耶何耶大過世以後,約阿施真正是怎樣的一個人,很快顯露出來。在十七節說:『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約阿施是一個沒有長大的王,他的個性就像小孩子一樣,被哄一哄就跟著人家走了。耶何耶大在世的年日,約阿施像小孩子一樣,有人保護他、幫助他、為他承擔所有的責任,給他出正確的主意。很可惜的,約阿施獨立面對自己的責任時,我們發現他竟然還是一個小孩子。

 

我們從兩件事看見他沒有長大成熟。第一、他沒有成熟的判斷力,當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他時,他就跟著他們去拜偶像,又去犯他祖先所犯的罪。人的判斷力被兩個因素影響,第一個是有沒有多方面的常識,第二個是感覺。常識可以從學習中得到,越多常識越能幫助我們做判斷,但感覺對我們的判斷往往會勝過常識的影響。約阿施被一大堆人朝拜之後,起了飄飄然的感覺,在陶醉中把耶何耶大的教導忘記了,也忘記當初他自己是如何熱心的把聖殿重建起來。他把讓他感覺很舒服的人,當成可以相信和接納的人。

 

小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他們要的並不多,只要投其所好,很容易被他們接納。我知道弟兄姊妹都很喜歡林懇,但有的時候他會有所選擇的讓某些人抱,或跟某些人玩,其實他並不是特別喜歡誰或不喜歡誰,而是常常給他糖吃的人,只要兩手一伸說,去買糖,他就會自動投懷送抱。或者懂得用他的方式和他玩的人,他也會有回應。

 

根據列王記下十二章的記載,約阿施做王第二十三年,聖殿重建的工作還沒有開工,那時他的年紀是三十歲。當聖殿整修的工程完成時,耶何耶大過世,按照約阿施的年齡照理來說,他應該是一個成熟的人了。不過從他的這種被哄一哄就被影響的表現來看,他的成熟狀況還處在小孩子的階段裡。

 

約阿施第二個小孩子的表現是,當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對他提出警戒時,竟然被他害死了。約阿施只能從對他有恩的人受教,卻聽不進跟他同輩的人的勸告。約阿施是耶何耶大照顧大的,撒迦利亞是耶何耶大的兒子,約阿施跟耶何耶大是同一個人教養大的,就輩份上來說,他們也算是同輩的人。耶何耶大是一位祭司,照摩西的律法,他的兒子在他過世後繼承了祭司的職份。上帝的靈感動撒迦利亞去給約阿施警戒,約阿施不但不聽,反而鼓動百姓打死撒迦利亞。約阿施就像小孩子一樣。

 

小孩子只要是老師說的話,就百分之一百的聽,父母講的話,就算不情願,也會勉強的聽。但是兄弟姊妹或同學跟他講話,就不見得會聽。小孩子對同輩說的話,有很自我的選擇標準,如果跟他說話的同輩,功課比他好、零用錢比他多、有讓他羨慕或佩服的條件,自然會把這種人的話當一回事,至於那些各方面都比不上他的人,要規勸或責備他,不但不會被接受,還會引起反感。在約阿施的眼裡,撒迦利亞只不過是跟他一起長大的人,他怎麼可以用嚴厲的方式對他講話。約阿施按照輩分階級,決定哪些話該聽,導致他忽視了從神來的警告。

 

約阿施自己完全掌權之後,他用小孩子的心態做王,結果原本從衰弱要轉為強盛的國家又衰弱下來,耶路撒冷的財富再一次被掠奪,聖經說:『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裏、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約阿施的一生遇見兩次叛變,第一次是他一歲的時候,他是一個無知的小嬰孩,第二次叛變發生在他四十七歲的時候,他是一個沒有長大的王。約阿施的王為原本有很好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他聽從耶何耶大的教導,去敬拜耶和華真神,遠離拜偶像的事,可惜他沒有脫離小孩子的生命,最後變成一個被神懲罰的人。

 

希伯來書(5:12-6:1)說:『凡只能喫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纔能喫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

 

神不要我們一直作小孩子,從小就參加教會的人,長大以後不一定是能服事的基督徒,因為他一直讓自己做屬靈的嬰孩,不願意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也有許多人信主多年,還擺脫不掉犯罪的習慣,是因為他不熟練仁義的道理,不清楚神的旨意。

 

約阿施靠耶何耶大的敬虔做好王,耶何耶大一離開他,他就變成壞王。如果他是一個活在現代的基督徒,他的情況可能也是許多人的情況,進教會的時候是遠離罪惡的,因為有牧師傳道人盯著他看,他在教會裡不至於出問題,不過進社會時是遠離真理的,順著本性和多數人的意見生活,常常放縱自己去犯罪。求神幫助我們,做一個長大成人的成熟基督徒,不管在教會裡面或教會外面,都能把神的道『習練得通達,能分辨好歹』,做神喜悅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