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绪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简介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注释的作者麦康威博士,在爱尔兰出生并受教育。曾在剑桥大学研究现代语言学,特别精通旧约。其后来又在贝尔发斯特的皇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布里斯托的圣三一学院的旧约讲师。

 

年代表

主前    五三九      古列在巴比伦掌权

    五三八      古列的上谕;在所罗巴伯领导下,
                首次回归耶路撒冷

    五三○      坎拜栖兹登基

    五二二      大利乌登基

    五一六      圣殿完成

    四八六      薛西斯登基

  约四八六至四八○    以斯帖记事迹

    四六五      亚达薛西登基

    四五八      以斯拉抵耶路撒冷

    四四五      尼希米抵耶路撒冷

    四四四      耶路撒冷城墙完成

    四三三      尼希米返巴比伦

              尼希米以后再度往耶路撒冷

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绪论

{\Section:TopicID=104}历史背景

历史志上下就在以斯拉─尼希米记的前面,其最后一段叙述犹大人民,因为不顺服 神,遍地荒芜,耶路撒冷及其圣殿,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毁灭(主前五八七年),人民流亡国外。经过了一段时间,应验耶利米所言 神的话(廿五1112),在美索不达米亚,兴起了一位新的王权,他看到时间成熟,适于让流亡在外的犹太人,返归故土,那时是在主前五三八年(代下卅六)。以斯拉─尼希米记明显地表明它们得自历代志下的提示,几乎一字不改复述代下最后两节的话(拉一13)。如果历代志下最后一章告诉我们 神的怜悯,重新建立祂的百姓犹大,以斯拉─尼希米记显示给我们知道他们怎样归回,怎样在他们自己的本土获得新的机会作 神的子民。

在以斯拉─尼希米记史迹后面,那时犹大遭遇到的事,在神学上有重要性的,与一般历史有关,因此有好多涉及非圣经的资料。我们知道在近东,主前一千年的一段时间内,朝代的兴替,接着巴比伦的是波斯。巴比伦最后一位性情怪癖的拿波尼度(Nabonidus)与波斯在政治上狡黠多智的古列之间,有局促不安,互不信任的结盟关系。古列利用拿波尼度上演的一场未能成功的似乎非流血政变,令自己成为广大的巴比伦土地唯一的继承者。大约十年左右以后,古列继任者坎拜栖兹(Cambyses)征服埃及。这样说来,我们所谈的事迹大多是在波斯帝国时代,它是世界上我们所见最大的帝国之一。

在我们所讲的事迹中,古列是在波斯国王中,最重要的人物。这是因为圣经所描述的以色列民,应验先知的话,回归本土,以及相应的历史事实。古列对臣属的各国人民,采取的政策,和以前巴比伦的政策相反。他的‘古列圆柱’(见以后拉一章的叙述)宣告他让各国人民返归本土,且将他们的神复安置在他们的庙宇中。就在巴比伦,他把拿波尼度一向忽略的马尔杜克(Marduk)神,恢复他首要的地位。在波斯帝国各处,古列以传统的宗教情操,博取大众的支持。从历史来说,犹大从这政策,获益不少。

不过事实上,当时君王和现代政府一样,所做的很难使所有人都一样欢喜高兴。犹太人要在故土上获得安置,必然威胁到巴勒斯坦其他人的权势地位。这场景是这样设定的,先是所罗巴伯遭遇本土的冲突,接着是尼希米。波斯国王所采取的政策,很明显的并非一贯护卫犹太人(参阅拉四2324,亚达薛西王站在敌对犹大的一方),表示他们最终是为着本国的安全和利益着想。

{\Section:TopicID=105}以斯拉和尼希米的事工

主前五三八年,对于我们的两卷书,是紧要关头,它们的影响延伸至百年以上的历史。我们书名上的角色,到第五世纪中叶,方才出现。很久以前,有重建圣殿的挣扎,中间数十年掺杂着敌人的冲击,历史上几乎没有记录。

对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事工,在日期上,引起很大的争论。依照我们书上的日期,以斯拉在主前四五八年到耶路撒冷,十三年(主前四四五年)之后,尼希米随至。二人合力参与尼希米记八至十章约的更新运动,及奉献新建的城墙(尼十二章)。因着各种不同的理由(其中主要的二人回忆稍有出入,加上在次经里,叙述以斯拉─尼希米记相同事迹的以斯得拉一书(I Esdras),其事迹的次序,显然不同),许多学者认为尼希米在以斯拉之先。两人的事工,也没有重复。这样以斯拉到耶路撒冷的日子是在主前三九八年,他的活动是在亚达薛西二世,不是亚达薛西一世的时候。

本书篇幅有限,且讨论这些问题也非本书的范围和目的。稍一提及已足。作者相信事迹的次序,当以两书中所言为准,因为它获得历史研究的支持;本书的注释,也就依照这两本书了。

{\Section:TopicID=106}资料出处和作者

我们这二本书的主要来源是所谓以斯拉的‘回忆录’(拉七至十章)及尼希米的‘回忆录’(尼一至七章的大部分,十二至十三章的散片)。此外还有其他资料,大部分为帝国中心与外面省份的(犹大和撒玛利亚)书札往来,官府的名录及清单。这些在以后释经时,当再提及。以斯拉和尼希米明显地有条件接触到官方的文件(这是毫不希奇的,因为他们在政府中,有崇高的地位)。两书的最后作者,也可能自己可以取用官方的文件(特别是拉一至六章)。取用官方文件的明显影响是以斯拉记里部分内容用了亚兰文来写──波斯外交上官方文字(拉四818;七1226),不是如这两本书大部分及旧约一般书卷之用希伯来文。

以斯拉─尼希米记最后那一位作者是谁,不得而知。许多学者认为不是别人,就是历代志的作者,称他‘记历代志者’!不过反对这种说法的人──认为不能确定两位作者为谁──大有人在,且其势力日益增强。我们释经所采的立场,并不假定两书为同一作者。不过读者必须留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由一位编者造成的(代下卅六2223;拉一13),就是以斯拉─尼希米记乃接续历代志的合理性,并且他们之间,有好几点相同的主题(例如,建造圣殿对以色列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Section:TopicID=107}神学

我们这两卷书主要的信息,是 神的百归回长久以前已应许给他们的土地(参照出廿三23以下),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这社体有甚么新的成就(圣殿的重建,城墙的建造、奉献,以及对仇敌的胜利),都以感谢崇拜庆祝,来彰显 神为其子民的行动。在被掳带来了一切怀疑之后,犹大的社体再被建立起立约子民的关系,重得历史上的土地──至少包括耶路撒冷的土地,作为恢复地位的印记。像在尼九至十章里更新约的仪式(重述 神与百姓之间约的关系、再行奉献礼),古已有之,尼希米所行的,不过是最近发生的事。(参照书廿四;王下廿二至廿三)不但如此,而且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在被掳期间造成的沮丧, 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似乎断绝了。尼希米记的喜乐,在于恢复了对 神应许的信心,使得国家命运好转,不论何事均锋芒毕露。被掳的影响,深深烙印在整体工作上,从一贯把犹大社体与苟拉Gola)或‘被掳’的词汇混为一谈可知。这词汇立刻引人注意一项事实,即 神的子民现在正遭遇磨练,他们更须宣誓对 神忠信,依赖祂的怜悯,继续与祂的子民交往,纵使他们从前背逆,约的关系是被确定了的。

这两书给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神和祂百姓应有的关系,没有完全恢复。然而 神帮助犹大从巴比伦手中获得拯救的伟大并未削弱,或者它证实了 神对犹大的承担。以色列社体,虽然受到磨炼,仍然一再犯罪(参阅拉九至十)。在所罗巴伯引导下,发生的事迹,并非 神最终的话。‘重建’并非已经重建好了,可以休息了;它乃是从圣经神学更广阔的层面去推敲,它是为着 神更大的行动作踏脚石,在这行动中 神寻找遵守约而行的人,这心愿至终由拿撒勒人耶稣所成就。他是 神自己,但就人性而言,他代表‘以色列民’。

正是这被掳后重建的中间阶段情况,使基督徒(他们对犹太圣殿、城墙、或就视为一个国家的身分而言,并无多大兴趣)从这两卷书中得着莫大的帮助。它们真正的重要性,并不在乎看得见的砖石和灰泥,乃是在乎 神已经为祂的子民再次采取行动,并且还要为祂的子民,采取更多的行动。──《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