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三课

上一篇   下一篇

题示:重读七至十三章,再注意有关尼希米这个人性格的描写。

 

 

       今天进化论的影响深入那些所谓批评家的脑子里,以至他们完全不理会历史的事实。不管这理论怎样解释这个物质的世界,对于人这一方面,它就完全哑口无言。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进步的,但也是退化的。当道德与属灵这两个因素衰落时,文化本身就趋于崩溃以至消灭,但按进化论的观念来说,人类是自野蛮一直进化至现今的地步,这是忽略了旧约时代的知识与文化,以为那时代完全是原始和落后的,就如以为昔日以色列人是文盲的之类。现在考古学的发现告诉我们,自摩西时代起,希伯来人就有了许多文字表达的意念记录,而其程度远比他们那一代的民族还要高呢!

 

 

                                               ——马士顿爵士

 

 

 

作省长的尼希米(七至十三章)

 

    最后,我们要看作省长的尼希米是怎个样子的了。他是在波斯王之下,管理重建之耶路撒冷城和犹大地;其事迹记载在七至十三章里面,

    很多人应付危机时,沉着冷静,但要他作善后栽培或牧养,可能就耐不着性子了。尼希米不是这样的人,尤其如此,这一部分的圣经就更要小心看。

    整本尼希米记,你可以看见一个刚毅正直、坦诚无私的巨人,勇然站在每一个仇敌,每一危机面前。不管你赞不赞成他的做法,那不是最重要,要紧的是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现他待人处事之动机,都是一样光明磊落,这是其伟大光芒之处。现在请特别留意他性格中四个特点:

       1)洞察秋毫

       2)坦言无讳

       3)刚毅果断

       4)归荣给神

    现在看这几章圣经怎样描写他的为人。

 

安全措施(七1~3)

    尼希米制定了城门的保安规则,然后派利未人看守,这个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我们要知道,当时利未的人数差不多占了居民之一半,这个安排就非常有力(参十一章,并代上九1019)。然后他派了他的弟兄哈拿尼和宰官哈拿尼亚作他们的长官,管理城门一切之安全事宜。

 

人口问题(七4~73,并十一章)

    跟着尼希米要处理地广人稀的人口分配问题(第4节),他先来一次人口登记(第5节),他「找着第一次上来之人的家谱」(那是九十年前的记录了),第七章就是记载上一次的人口登记记录,可参以斯拉记第二章注释,这里不再述了。

    人口稀少的情形可在十一章看到(十一章是指着第七章的),他用抽签的方法,每十个住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人,有一个要搬进城内居住。

    请注意,第五节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这样小心保存出生之记录,完全是出于神的心意的,为要叫大卫的后裔不至失落。犹太人心中有数,自这家族中,一定有许多伟人出来为他们的民族国家作大事的。他们没有落空,自大卫而出的有:所罗巴伯——把他们带回耶路撒冷;以斯拉——整理律法书;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赛五十四1112;亚六1213;耶卅一33;诗四十八1213;赛六十等)

 

「重归圣经」运动(八至十章)

    八、九、十章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重归圣经」运动的记载,这是最感人的培灵大会了。民众要求以斯拉读律法书(八1)。以斯拉便把律法书详细地向他们解释。他们又守住棚节,以色列众人均禁食认罪,那时他们才看出神怎样一直忍耐着他们的硬心(九章),他们便甘愿与神立约,誓守摩西所传之律法(十章)。

 

新的人口登记(十一章)

    十一章告诉我们尼希米新的人口登记之结果是怎样。三至十九节是住在耶路撒冷城之人,二十至三十六节是住在其他犹大城邑的人。换句话说,第一次人口登记只是告诉我们返国之犹大人;之后九十年,城墙落成了,尼希米用抽签之法,每十人中有一人要入城居住,分配之后,就要再作人口登记,好知人口之分布情形。

    注意第二节,「凡甘心乐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为他们祝福」,这节圣经显示他们是乐意如此的。当时迁入城内居住,便表明要放弃城外已有基础之生计,那可能是职位、田地、舒服的生活等,而回到一个什么都待开发的地方,重新建立其家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乐意」去作的事。(我们得在这里提一笔,重新安排人口之分布,在古代十分普遍,因为当时一个城是否具有实力,常是看人口之多寡而定的。)

 

奉献城墙(十二27~47)

    十二章之前其实不大须要解释,但到十二章始,我们就得稍为注意一下。很多人以为十二章二十七至四十七节这一段,是紧接而来的,其实不是,前二十六节之人口登记,与二十七节之后的奉献城墙,中间相隔了十二年的时间。

    我们可从下面三点看出:

   1)倘若城墙之竣工与奉献是连接的话,圣经作者不会把它们分开记述(中间插入五章半的圣经)。

   2)十一章末和十二章二十七节之间(一般学者均承认此段不是出于尼希米之手笔),加插了大祭司之族谱,是自耶书亚(早于尼希米九十年)到押杜亚(后于尼希米九十年),显明第六章之竣工与十二章之献城墙,中间是有分隔的。

   3)这是最重要的:尼希米对时间之清楚记录,就把问题解决了:十三章六节说当狡猾之祭司以利亚实在圣殿中为多比雅预备一房间时,「那时,我(尼希米)不在耶路撒冷」,因为波斯王召了他回去。那么以利亚实是在什么时候为多比雅在圣殿中预备房子的呢?十三章第四节说:「在此之前(中译作「先是」,其意不明)……」,在什么之前,当然是在十三章一至三节那件事——即他们从律法书上得知亚扪、摩押人等不得入神的殿。好了,那件事(十三13)又是发生于什么时候?是「当日」(十三1),亦即是十三章之前(十二4447),而十二章四十四节显示出那「当日」即是献城墙之日(比较十二27304447)。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献城墙之礼是在尼希米重回耶路撒冷和对付以利亚实事件之后的,只要找出尼希米离开耶路撒冷多久,便知城墙从峻工到奉献一共相隔了多少时间。比较二章一节和十三章六节,我们就知道他一共离开了十二年,那就说明城墙完成后十二年,他们才行奉献之礼。

    十二年之久没有叫尼希米忘记祖国的城墙,他真有资格带领这些「专心工作」的百姓(四6),同时,当他看见百姓在献城墙时所得之复兴,他心中该有多大的感动,这是早期代价的报偿,是十字架后之荣耀。

    奉献典礼共分三大程序:

   1)两大队歌诗班赞美神。

   2)宣读律法。

   3)把外邦女子(混婚者)分别出来。

    那日的情况怎样?「那日众人献大祭而欢乐,因为神使他们大大欢乐,连妇女带孩童也都欢乐,甚至耶路撒冷的欢声听到远处。」(十二43

 

总括尼希米这个人(十三)

    我们再看当尼希米不在耶路撒冷之时,妥协之罪怎样为害神的殿,而尼希米又怎样对付罪恶。

    尼希米对神之热诚是始终如一的,他一回到耶路撒冷,眼见罪恶之渗入圣殿,他就不能容忍了。他不能容忍多比雅之家具占了圣器皿之位置(49);他不能容忍人利用神之金钱来遂私人之欲望(1014);他不能容忍安息日被沾污(1522):他更不能容忍以色列人与异族通婚(2328)。

    何等的刚毅果断,很多时候勇敢与坚决这比外交途径来得有效的,他不会计较「恶名美名」,他在神面前无愧的良心,及为圣殿心里的火热,使他有无比的自信与力量,对付罪恶的就是这等人。当我们看见尼希米把多比雅所有的家具全飞掷出门外(第8节),或拔那些与外邦人混婚的人之头发,刮他们的耳光(第25节),或把参巴拉的女婿驱逐出境时,我们想到这些场面就会忍不住发笑,但之后,我们都会知道:他曾为此付上巨大的代价的。

 

尼希米政迹之撮要

    重温他一生的成就,会叫我们大得鼓舞。

   1)分配耶京之人口(十一1

   2)释放犹太人之奴隶(五8

   3)严禁高利贷(五章)

   4)重颁安息日及安息年之命令(十31,十三1522

   5)规定为圣殿输献之例(十32

   6)定献祭坛之柴的例(十34

   7)洁净圣殿(十三49

   8)严订十一奉献(十37,十三1013

   9)离弃异族之夫或妻(十三132328

   10)其他如城门开关之例等(十三1922

    从一方面说,尼希米之洞察秋毫、坦言无讳、刚毅果断,与及归荣于神等性格与动机,是他成功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略他无论作什么事,都多数遭到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所反对,然而他还是胜过了,这对我们今天作神儿女的,特别是那些作神工人的,不是一个顶大的榜样和挑战吗?

    我们当然不能尽录这一代伟人的事迹,但有一点却不能不提,即是他祷告的生活。全书一共有八次记录(二4,四459,五19,六14,十三142229),这是使他成为伟大的主因,这八次记录均显出他所认识的神,是:

     1)每时每刻皆管理万物。

     2)他存在于任何地方。

     3)垂听一切突发又危急之呼求。

    这种随时随地的祷告习惯是奇妙的,它会叫我们经历到神不断的同在,他知道我们每一点向神之心,引导我们,帮助我们,赐力量给我们。我们又岂能使这条「热线」空置呢!随时随地祷告能使我们永远保持冷静与平安,忍耐与喜乐,它使我们永远怀抱着这一代人认为是奢侈的理想,叫我们渐渐更似他,亦会使我们成为千万人蒙恩之媒介。

    我们曾说过,本书是分成两部分的:

      重建城墙(一至六章)

      重建百姓(七至十三章)

    每部分均有它约高潮,第一部分是城墙之完工,第二部分是城墙之奉献。求神兴起这一代的尼希米,更求神使「我」成为尼希米,在最后的时间(亦是最需要的时间)来加入建造的行列,直到新耶路撒冷城降在地上的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