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要:1 约伯咒诅自己出生的日子和生命的孕育;13 死亡之安逸;20 他因痛苦而抱怨人生。

 

1 此后,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

 

  “咒诅”译自通用词qala,而不是伯1:5,112:5,9barak(见伯1:5注释)。几个星期的时间显然使约伯从镇定顺服的心态变到深深的绝望。参耶利米用类似的话咒诅自己的生日(耶20:14-18)。

 

2 说: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

 

说。希伯来语是`anah,一般译为“回答”。这里指“在某种场合回应”,“因某种情况而说话”(见申26:5;赛14:10;亚3:4)。本节结束了《约伯记》的散文体引言。

 

3:3-26是第一首诗,分为三个诗节,即:3-1011-19;和20-26。在第一节中,约伯咒诅自己出生的日子和怀胎的那夜;在第二节中,他表示自己希望出生前就死亡;第三节询问为什么上帝在人不想活的时候让人活着?他的咒诅是严肃,深刻而庄重的。这些诗句不讲究精致的表达技巧。约伯不是在展示逻辑艺术,而是在倾吐受苦之心激烈的情感。

 

  愿那日灭没。意思是“但愿我从来就没有出生”。“日”在这里拟人化了。

 

  。也拟人化了。

 

男胎。希伯来语是geber(“男人”),强调键壮,与女人和儿童有别。Geber不同于普通表示男性的词zakarGeber是用于诗体的。正如用拟人化“夜” 表示受胎,这里所表达怀上的胎不是普通的孩子,而将最终成为约伯那样的人。七十士译本说那是指约伯出生之夜,而不是受胎之夜,理由是受胎之夜不大可能知道性别。其实说那夜怀男胎是通过诗歌的想象。

 

3 4 愿那日变为黑暗;愿上帝不从上面寻找他;愿亮光不照于其上。

 

那日。第45节咒诅出生的那日。第6-10节咒诅怀胎的那夜。

 

  黑暗。这是对白天最强烈的咒诅,因为黑暗与白天是相反的。

 

  寻找它。是上帝赐下白天的光。他现在祈求不要降下光明。

 

亮光不照。以重复表示强调。

 

5 愿黑暗和死荫索取那日;愿密云停在其上;愿日蚀恐吓它。

 

  死荫。希伯来语是salmaweth。有些学者改变元音符,把它读为salmuth,译成“幽暗”。Salmuth在希伯来语中,是表达“黑暗”概念最强有力的词语(见伯10:21,2212:2216:1624:1734:22;赛9:2;耶2:6;摩5:8)。其他学者认为没有足够的理由要改变传统的元音符。七十士译本依然译为“死荫”。

 

  索取。希伯来语ga'al,“赎回”、“起亲属的作用”。在本文中可能有“认领”的意思。该词还有“污染”的意思。两种解释都讲得过去。但前者更加形象生动。黑夜是白天的近亲,白天一到就被黑夜领走。关于ga'al的词义,见得2:20注释。

 

  密云。愿乌云密布,罩在上面。这是诗歌强调黑暗的另一种方式。

 

  日蚀。可能指使白天变暗的日食,龙卷风,沙暴等。

 

6 愿那夜被幽暗夺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

 

  那夜。约伯被怀上的那夜(第3节)。

 

  幽暗。希伯来语是'ophel,有时用来指阴间的黑暗(见伯10:22)。

 

  同乐。直译为“欢乐”。 译为“同乐”要改变希伯来动词的元音。这种改变与七十士译本的西马库斯版本一致。但直译也完全合理。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改动它。

 

  不入。约伯要取消自己被怀胎那夜的记录。

 

7 愿那夜没有生育,其间也没有欢乐的声音。

 

  直译是“不育的”,“坚硬的”,“不毛的”。愿那夜毫无益处,就像光秃秃的岩石没有翠绿一样。

 

8 愿那咒诅日子且能惹动鳄鱼的咒诅那夜

 

  愿那咒诅日子。这句话比较难解。许多注释家认为约伯是在求助于巫师,即“咒诅日子”的人。他们自称能咒诅某些日子。即使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说明约伯相信这些巫师。他只是承认他们的存在,并用诗歌的语言希望他们以真实或想象的灾祸咒诅自己被怀胎的那一夜。克拉克认为“咒诅日子”者是那些憎恨白天,厌恶亮光的人,如奸淫者,凶手,盗窃者,抢劫者。他们的行为更适于在夜间进行。

 

  鳄鱼。直译是“利维坦(海中怪兽)”。那些认为本节第一行是指巫师的人,从第二行看到巫师们惹动利维坦的能力。在古代的神话中,有一个巨龙与太阳和月亮为敌,据认为有造成日食的能力。约伯不会相信这种能力。他提到神话,只是为了使诗歌的语言显得生动而已。

 

9 愿那夜黎明的星宿变为黑暗,盼亮却不亮,也不见早晨的光线(原文作眼皮);

 

  黎明的星宿。原文既可以指暮色,也可以指曙光;本节是指曙光。

 

  早晨的光。直译是“黎明的眼皮”。

 

10 因没有把怀我胎的门关闭,也没有将患难对我的眼隐藏。

 

  胎。即怀我的子宫。这里说夜晚能防止怀胎。

 

11 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绝气?

 

  为何?约伯的反复提出的问题与历代所有的受苦人是一样的。约伯不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会受苦,而是问为什么自己不胎死腹中。他主要不是寻找答案,而是表达自己深深地绝望。

 

绝气。直译是“死亡”,“断气”。见创25:8,1749:33;可15:37;徒5:5,10。参太2750

 

12 为何有膝接收我?为何有奶哺养我?

 

  接收。该词原文含有现已废弃的意义“预测”或“先行”(见帖前4:15)。可译为“迎接”,“面对”,“接受”。约伯可能是问:为什么我母亲把我放在她的大腿上?

 

13 不然,我就早已躺卧安睡,

 

  。约伯把死亡描绘成安睡(见诗13:3;约11:11;林前15:51;帖前4:14)。在本节中,他并不指望复活后的永生。他只是把自己目前的痛苦与死亡的长眠进行对比。

 

14 和地上为自己重造荒邱的君王、谋士,

 

  君王。约伯把他目前的惨状与死亡的尊严进行对比。他的想法在布赖恩特(Bryant1794-1878,美国诗人)的《死亡观》里表达得十分透彻:

 

  “你尚未进入你永久的安息之所,

 

   所以将独自歇息,尚不能指望

 

   尊严地靠下。你要与君王同卧,

 

   就是古时的先祖,

 

   地上有权势的人,智者和善人,

 

   体魄俊美的人,远古时代的先知,

 

   同在一个宽阔的墓穴里。”

 

  荒丘。本节过于简洁,使人难以理解。有人认为是指国王重建荒芜的城市,而为自己竖立丰碑(见赛61:4;结36:10,33;玛1:4);有人认为是建造荒废的大楼。还有人认为是讽刺金碧辉煌的殿宇,虽然庄严壮丽,终必倾覆荒芜。

 

15 或与有金子、将银子装满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16 或象隐而未现、不到期而落的胎,归于无有,如同未见光的婴孩。

 

  约伯在前面问过:为什么我不在出生前就死亡?(见第11注释)。

 

17 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

 

  搅扰。直译是“生气”,“激动”。就是恶人所表现内心的不安,焦虑和恼怒。该词词根的意思也是“激动”,“不安”和“颤抖”(见申2:25;箴29:9;赛5:25)。伯3:17-19不是指来生,而只是表达坟墓的安静。焦虑,疲倦和烦恼都被淹没在无梦的睡眠之中。虽然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但基督徒必须透过坟墓遥望复活和永生。约伯后来表达了这个更伟大的盼望(伯14:14,15)。

 

18 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

 

  被囚的人。指被强迫劳动,不断受到“督工”鞭打的人。见出3:75:6,10,13,14

 

19 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

 

  人不论大小,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关于这一点,布赖恩特(Bryant)的《死亡观》描述得非常精彩:

 

“一个接着一个,按部就班

 

聚集在你那里的,

 

是历史长河中各个世代的人类,

 

   有朝气蓬勃的少年,

 

   有充沛精力的壮年、

 

有已婚妇女,也有花季少女、

 

   有不会说话的婴孩,

 

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20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

 

  为何。这是本诗的第三节。约伯刚才想的是死亡的宁静。现在他的思想回到眼前的痛苦。他一再询问 “为何”。本诗节勾画了一个真心求死,却又注定要苟延残喘,继续生存的人。这种情况的现代版本就是癌症患者,在死亡提供最后的解脱以前,要经过长期无奈痛苦的煎熬。现在和那时一样,也常常有人问:为什么?

 

  光。见第16节。光似乎象征着生命。

 

  心中愁苦。希伯来语是mare nephesh。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分别译为“性暴”(士18:25),“心里愁苦”(撒上1:1022:2),“苦恼”(撒上30:6),“心里恼怒”(撒下17:8)。这里是复数。约伯想到是不单是自己的痛苦,也想到别人的痛苦。

 

21 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

 

22 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极其欢喜。

 

23 人的道路既然遮隐,上帝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遮荫。约伯的感觉受到伤害。不知该怎么办。

 

  围困。撒但曾说上帝四面圈上篱笆围护约伯(伯1:10)。现在约伯说上帝给他四面圈上痛苦的篱笆。

 

24 我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我唉哼的声音涌出如水。

 

  未曾吃饭。原意无法确定。有人译为“我不吃饭”,但缺乏依据。也有人译为“代替我日常的食物”,“以吃饭的方式”,“在我开始吃饭时”。有人认为约伯吃饭很痛苦;也有人认为约伯叹息就像他日常饮食一样不断。因本文是诗体,最后一种解释较合理。

 

  唉哼。或“呻吟”,“悲叹”。约伯痛苦的表情就象止不住的流水一样。

 

25 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

 

  有人认为本句暗示约伯在遭遇灾难以前就怀有恐惧。这是没有道理的。约伯所描述的似乎是他灾难开始以后的感受。每一次灾难都增加了他对下一场灾难的恐惧。在每一次灾难以后,都会有更大的痛苦临到。

 

26 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也不得安息,却有患难来到。

 

  患难。见第17节注释。

 

  不能说约伯在第3章中面对灾难的反应是积极的。本诗含有许多抱怨和辛酸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可以原谅的,但不值得赞赏。约伯抱恨自己的命运,比起假定他没有遭遇不幸的情况下更加表现出他的人性。约伯属灵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灰心过,而是他最终找到了摆脱灰心的途径。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位在痛苦下坚忍不拔的完美榜样,就必须仰望耶稣,而不是约伯。约伯在痛苦中咒诅自己出生的日子。耶稣却说:“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约1227)。在这罪恶的世界里,完美的品格只能来自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