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篇 大卫的主
诗篇没有一篇像本篇,如此倚重大卫的诗此一耳热能详的标题,也没有另一篇诗像这里,其作者在其他经文中如此被强调、肯定。若将这几个开头的字去除507,或认为它与本篇实际的作者无关,就与新约不符,因新约认为,大卫王承认他的“主”,意义非常深刻508。虽然其他诗篇也与本篇同样使用崇高的言词,来形容超越现今之王的弥赛亚,但惟有本篇,这位王向那一位敬拜,因此就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那位完美的王是否指将于未来出现的一位,还是指现今领袖的理想形象?以及:未来的那位王是否只是一个伟大的人,还是不仅如此?
主耶稣完全支持大卫为作者的看法,认为这是大卫的话;祂两次以“大卫自己”一语,来强调前者,而以他“被圣灵感动”说话的论点,来强调后者(可十二36、37),又坚称,他的用语对时下流行的弥赛亚观构成挑战,必须认真考虑。五旬节那天,彼得也强调在本诗中,大卫把“他自己”和他的“主”区分出来,那一位已“升到天上”,“高举在神的右边”(徒二33~35)。
因此,大卫在本诗中是以先知的身分说话,向弥赛亚王以优美的词藻讲述其登基的神谕,就像其他君王在受膏或加冕时,有神谕临到一样(参撒上十l、2;王下十一12)。有些人反对大卫为本诗作者,所持理由为:本篇读来像登基的神谕,这些人竟会不明白这一点,真是奇怪。本诗正是这样的神谕。其特殊之处则为,说话者是王,而他的对象则为超乎王的一位。
这个神谕的内容,必然构成使徒教训的根基,即基督的高举、在天上的地位、君王兼大祭司的身分等教导。这是诗篇中最常被引用的一篇。
{\Section:TopicID=667}王(一一○1~3)
在标题之后的第一行,直译为:“耶和华对我主的神谕”509。这句开头的话为下文盖上印,证明是神直接对祂的王所说的话,第2、3节则为从圣灵感动而得的内容。第二段话记在第4节,但第5~7节则是将前文予以发挥。
大卫称呼这位王为我主(参 Knox 的自由翻译:“我服事的主人”),这是件令人惊异的事。正如前面所提,基督特别指出这一点,让听众去思考其含义,而后来祂的使徒则清楚讲明。约书亚曾将指挥权交出,说:“我主有什么话吩咐仆人?”大卫在此(也似乎)俯伏在地,敬拜那位站在他面前的“人”(参书五14)。以下便是神对大卫的主所说的话。
祢坐在我的右边。这个吩咐所赋与的权柄与能力,可从本诗下文中看出,但惟有新约才足能阐明其意。
a. 祂不仅比大卫更大(徒二34;“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也比天使更大(来一13:“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那一个说:‘祢坐在我的右边……’?”);
b. 人拒绝祂,但神却特别高举祂(徒五30、31:“你们……杀害的耶稣,……神已经……用右手将祂高举”);
c. 祂以救主与代祷者的身分作王(徒五31;罗八34:“基督……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d. (“坐……”):祂坐下的举动,表示已大功告成(来十11、12:“凡祭司天天站着……屡次献上……但基督……在神的右边坐下了”);
e. (“等……”):祂在等候最后一个人降服(来十13:“等候祂仇敌成了祂的脚凳”;亦参林前十五25、26)。
由此可见,这一节将基督的神性、能力,与前瞻,都充分展示了出来。新约大部分对祂祭司/君王荣耀身分的教导,都根据本节与第4节。
2. 请注意,耶和华与这位王何等合一。伸出令牌的是耶和华,受嘱咐要去治理的是王──这种合作不会减低人的权柄,反会增强。译为掌权的字含有严厉的意味,而本节是强迫敌人服从,下节则为甘心顺服者的响应,这种对比与这样的口气也很相配。启示录十七14等处,也有类似的对比。
3. 这节的每一个字,在不同的译本中都有不同的译法,但是大致的图画(除非修改经文)为:一大群志愿军,前去投效领袖,从事圣战。第一行似有底波拉之歌的影子:“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士五2);但这里的用词更勇敢,直译为:“你的民(将要)甘心情愿献祭”510,这个说法影响到后来保罗所用的譬喻:“活祭”,或生命“像奠祭”一般倾倒出来(罗十二1;腓二17;参林后八3、5)。
你率领全军的日子也可以指“你掌权的日子”;这个字常用作“能力”511或“军队”(如四6),它与第5节的“祂发怒的日子”相互呼应。
在圣山上是一些抄本与辛马库(Symmachus,教宗,主后498~514)与耶柔米(Jerome,约主后347~420)的看法,但标准的希伯来经文为:“在圣洁的美丽(或,光辉)中”,有七十士译本,及武加大译本支持。至于这词汇的含义,请见二十九2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56,Name= 天上的敬拜(二十九 l、2)}(对“圣洁的妆饰”的说明)。
你的少年将如甘露临到你,这译文将少年视为集合名词(参 TEV),并假定在一个以 k 为结尾的字(“临到你”)后面那一个字,少写了一个 k(等于“如”),这是很常见的抄写错误。这句话描写一支强盛的大军突然间形成,且静悄悄地出动。但是希伯来文本身也可解释得通,即,“你有你少年的甘露”(参 AV、RV),换言之,这位王永远保持生命的青春活力,不像那些爱心短暂之辈,“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何六4)512。
总结而言:这一节(我认为)是形容弥赛亚充满元气、圣洁、荣耀地率领全军而出,这群军队就像早期的以色列勇土,“拚命敢死”(士五18)。基督徒可将这军队与启示录十二11的得胜者认同,但却很少会想到,自己及教会的弟兄姊妹也是这两群队伍中的一员。
{\Section:TopicID=668}祭司(一一○4)
这是两句神谕中的第二句,RSV 的标点很正确(参1节),把神的话,与本诗中第三者论神与弥赛亚的话,区分出来。
这是神的誓言,因此似乎比一般的神谕更强(参,来六17、18,七20以下),而神决不后悔的承诺,使这句话更加坚定。此处或许是回头一瞥神对以利的应许,后来遭到撤回(撒上二30)。这位祭司绝不会耽误职守,而这个祭司体制比利未家的体制更古老、更完备(正如新约所示)。
解释这段神喻的根据,是创世记十四18~20,希伯来书五5~10与六19~七28。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麦基洗德之名(公义王),与他为撒冷王(即耶路撒冷的王,这个城名的缩写,带出“平安”的意思)的这两件事,使他成为将要来的那一位最恰当的指标(来七2);而那个故事对他其余方面毫未提及,亦使他成为那一位“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七3)的适切象征;此外,他站在神那边,为亚伯拉罕祝福,给他礼物,并从他收受十分之一,这一切都证明他优于所有属亚伯拉罕的人,特别超越利未的祭司制(来七4~19)。还可补充一点,麦基洗德集祭司与君王于一身,正好像基督一样。参希伯来书前几章强调基督是王,后几章强调祂是祭司,正如本篇这几节一样。
附加的永远一词,可能是最重要的词组。这是我们盼望的保证。这个词在希伯来书首次出现于五6,以后就成为该卷书信的重要题目,因这位永远的祭司能提供永远的救恩(来五9),不像那些短暂作祭司的,其努力并未带来圆满的结果。
{\Section:TopicID=669}战士(一一○5~7)
本诗是以凶猛战事、全力的追击作结尾,这是很实际的事,因为这位祭司/君王的即位,并不是剧终,而是赢得全世界的序幕。诗篇第二篇的顺序也与此相同。
此处耶和华与祂的王行动如一513,而第3节的那一大批志愿军,则不在此幅图中。这是耶和华的争战,然而祂与祂的王紧密合一,以致第7节清楚显示,在前线的那位,是与神合作的“人”。按新约而言,这里等于由希伯来书进到了启示录,该卷描绘审判与胜利的图画,可怕的程度不亚于第6节(参,如:启十九11~21)。
本诗的形式提醒我们,这是不断进行中的情形。最后一幅图为:那位战士在乘胜追击,就像基甸和他的三百人在约但河边一样,“虽然疲乏,还是追赶”(十八4),只稍停下来提神一下,就继续上路,直到克竟全功。我们知道,那位呼召我们来跟随的,正是这位领袖。
507 希伯来经文的这几个字,和我们通常印为第一行的字之间,并没有分隔。我们习惯将标题置于全诗之上,而不视为第一节的一部分,是为了方便,但并没有改变它为经文之一部分的地位。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17,Name= Ⅵ 標題與術語},44~45页以下。
508 在昆兰古卷发现之前,早期的批判学者多半将本诗定在马喀比时期(主前第二世纪),甚至在开头几节的头几个字母中,稍经安排,便可凑出西门的名字(即那位马喀比大祭司,政治领袖)。H. H. Rowley(Festschrift fu/r Alfred Bertholet, J.C.B. Mothr, 1950, 464页以下)也以同样的创意,在第4节中看出大卫对一位耶布斯人撒督的神谕,认他为以色列的大祭司,而其余经节则为大卫初于耶路撒冷登基时,撒督向他说的话。现代大部分批判学者,对于新约的看法虽不同意,但较温和,认为这是为大卫或其后人登基的神谕,由一不知名的仪式官员向王说出。这种看法不承认主耶稣和使徒的解释。
509 希伯来经文的三十六2(英文,1节)也有这类讽刺诗句。见三十六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87,Name= 惡人被棄絕(三十六1~4)}。
510 七十士译本用不同的元音(immka ndibot),作“在你(将有)全权”。但就这个字而言,“如王的礼物”(NEB),或像以赛亚书三十二8“尊贵的事”,其意思都比“全权”更可能。
511 在此 NEB(参 JB)用一个“出生”的字取代它。这是出于猜测,其惟一的支持,是本节最后两行的比喻。
512 七十士译本等,将你的青年(yalduteyka)之子音与其他元音结合,成为“我生了你”(yladtika)。
513 这里不需要考虑第l节耶和华的“右边”与第5节王的右边如何协调。因画面已从宝座转到战场,故为新的合作关系。──《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