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伤时乃信徒本分(七十九1~13)
本诗与七十四篇相似,都是为国遭难的祷告。祷告中诗人向神倾诉仇敌攻占圣城耶路撒冷,玷污圣殿的情景。犹太人为了纪念耶路撒冷两次被毁,常诵念这两篇诗。本诗再一次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忧国之情,和爱神之心。
儒家渴求忠恕仁义的至善境界,必须出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神的基督徒也应本乎耶稣的精神,投入历史,对生命有所承担,而不应只尚空谈,听道而不行道,研道而不以身证道。诗人感到神爱整个以色列民族,因此祂自己生命虽然未受威胁,但对同胞的苦难却有切肤之痛,禁不住为他们代求:“他们拿祢子民的尸首喂秃鹰”(2,现代中文译本),“他们使祢的子民血流成河”(3,现代中文译本),“求祢快快怜悯我们,因为我们已经丧失了一切希望。神啊,求祢帮助我们,拯救我们。”(8~9,现代中文译本)
这分有如骨肉之亲的民族情感对诗人来说是千真万确的。因此,他向神祈求的时候是用“我们”而不用“他们”,这表示他虽然认识到自己的国族和同胞罪孽深重,然而,他也不愿意离弃他们。另一方面,他也深深认识到罪必须获得赦免,才有生机:“神啊,求祢……搭救我们,赦免我们的罪。”(9)
诗人向神寻求拯救和援助,固然是为了要让同胞脱离困境。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不愿意神受到嘲弄:“为甚么列国发问:‘你们的神在哪里呢?’”(10,现代中文译本)他盼求神施展大能,警恶惩奸,这样,作为祂子民的人,将会向祂献上赞美和感谢。“这样,作为祢子民和羊群的我们,要永远感谢祢;要颂赞祢,直到万代!”(13,现代中文译本)
思想 不爱所看见的邻舍同胞,就不能爱看不见的神。没有爱国的情,就不能显出对神的爱。──《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