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2

上一篇   下一篇

被神丢弃了?(二十二111

  这篇诗可以说是一首预言十字架,描绘在十字架上被悬挂着的主耶稣的诗篇,因诗人的景况正像主耶稣的遭遇。内里很多的经文在耶稣的受苦上得到了具体的应验。诗人先是经历被神丢弃的痛苦(111),继而是被羞辱和攻击(1218),最终神垂听其哀求(1921)。因着这个蒙拯救的体验,诗人的哀痛变为赞美(2231),这与主耶稣十架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没有垂顾(15

  在短短的两节里(12),诗人三次呼叫神,因祂“不救、不听、不应允”,这显示问题的紧急性,因为神撇弃了诗人。由于处境危急、却是无助(11),所以诗人不断的(白日……夜间之意)呼喊神。诗人远溯神对先祖们信实的拯救,但自己却被撇弃(35),他思想到神的圣洁高超,居于属祂的子民之赞美中,更显得自己像虫(6上,卑微、软弱、不重要的表征),不能与神相比。

 ·人却在攻击(68

  众人不断地在侮辱、藐视、嘲弄正处孤单的诗人,甚至轻看他一向所信靠的神。虽是如此,却不见神有任何行动干涉。

 ·但祢是我的神啊(911

  这是诗人所肯定的,因他的生命完全出于神,且他自幼(“在母怀里”、“出母胎”、“从我母亲生我”都是指着这个意思)就已委身于神。

  最后诗人既以呼求开始,亦以呼求结束此段。

祈祷 神啊,在危难中我常会怀疑祢的慈爱,今天求祢教导我认定祢的爱,无论在逆或顺的环境中,绝不怀疑。

祂不会弃我于绝境(二十二1221

  这是一段充满着恐惧、痛苦、死亡、凶恶、丑陋、义人受逼迫、恶势力嚣张的哀悼诗。然最终因着受害者对神忠心至死的信靠而见到了曙光,因为神应允了他的呼求。

 ·濒临绝境(1215

  此处出现两个强烈的对比:“许多”的敌人相对孤单的“我”;强壮、勇猛、凶残相对软弱、惊惧、无助。巴珊地出产强而有力的公牛,诗人就以这些公牛、狮子和狗(16)来形容敌人,他自己受压,生命如水般被倾倒出去,不能自立,完全无助(“骨头都脱了节”之意),恐惧绝望(“如蜡镕化”之意),疲乏干涸不堪,恍似瓦片、似干舌,又如在干土的坟墓里。

 ·所受的欺凌(1618

  诗人被刺而受伤,身体消瘦至连骨头也可以准确地被数算,甚至蔽体的衣服都为敌人夺去占为己有,这是一个极尽羞耻、罪恶丑陋的描写。然而主耶稣却愿意为我们承担一切(参可十五2329)。

 ·宝贵的曙光(1921

  神的迟迟不干预,并没有叫诗人失去倚靠祂的心志,祂是离他不远的,祂必定会帮助、拯救、应允那至死忠心的呼求。“祢已经应允我”就是那线宝贵的曙光,“已经应允”是表达一个基于信心角度来说“拯救已经开始了”的意义。

默想 曾几何时,你正落在一个这样叫人绝望的景况中?感谢神,是祂给我们曙光,否则有谁可以在这等绝境中站起来呢?

哀求转为赞美(二十二2231

  神听了诗人的哀求,拯救他脱离危难,因而诗人的悲痛转为喜乐,哀求转为赞美。

 ·全以色列当赞美神(2226

  诗人愿意以自己的见证,激发多人向神发出赞美,所以他在众弟兄面前,在大会中赞美神。诗人愿全以色列民都参与这个赞美,神虽是大而可畏,然祂亦是仁爱的,愿意亲近卑微、软弱、受欺压的人。神聆听那些认识自己不足(肉体及灵性),知道不能单凭己力成事的人(“谦卑”或应作“贫乏”)。这样的人结果是身心灵从神那儿得着满足(必吃得饱足),并归荣耀给神,且能得着永生,这是诗人的见证。

 ·普世当赞美神(2731

  这段经文的钥节是第28节,耶和华为万国的主,因此,所有对自己的生命不能掌管的人,包括“丰肥”的人(29)及“谦卑”(26)的人(即指到世上所有的人),不再分任何阶级种族,全当敬拜神。这样普世的敬拜才是神的旨意,因而亦是存到永远的(3031)。神这个永远的旨意,藉着主耶稣基督的救恩实验了。祂的救恩临到万民,万民理当齐来敬拜祂。

  我们用三次的篇幅,分段思想这篇极具意义的诗篇,目的是希望让读者再一次透过旧约对主受苦的预言,思索神的伟大与奇妙及主耶稣对我们的大爱,从而使我们更爱祂,更愿意一生事奉祂。

默想 我的神啊,多谢祢让我知道要先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在祢那里得着完全的满足。──《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