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本诗被称为路德之歌,因为这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在患难时总是唱这首诗,并据此谱写了《坚固保障歌》(《赞美诗》505版第286首)。这是一首光荣的赞歌,主题是在各国的动乱中,上帝的子民安然无恙。为了表达这个与末日也有特别关系的主题,诗人选择了异常规则的希伯来诗体,三个段落一样长,适当插入了副歌和细拉,展示了鲜明对比的画面:汹涌的水,动荡的山,宁静的河;动乱的各国,大地在上帝的声音中熔化;战争消失,上帝镇静地统治各国。在约沙法的时代里,以色列人在取得了一场显著的胜利以后,唱起了这首歌(见《先知与君王》第201-203页)。诗46,47,48篇在主题上密切相关,可能有着相同的背景。《先知与君王》203页提到是诗46篇的作者是大卫。
据说克伦威尔(英政治家,1599-1658)曾要求人们唱这首诗歌。他说:“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首少有的诗歌。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即使教皇,西班牙人和魔鬼都来与我们作对,我们也会奉上帝的名消灭他们。万军之主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1848年巴黎的革命者,以及在印度受叛军追逼的英国人都高唱诗46篇。在末日的危险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也可以作为上帝子民的赞歌。参照瓦茨的赞美诗《上帝是避难所》(英文版《教会诗歌》第89首)。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书第617,629页(《诗篇》序言)。
可拉后裔的诗歌,交与伶长。调用女音。
1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随时的帮助。直译为“祂是患难中极大的帮助” 。上帝一直证明祂的帮助,所以能够在患难之中依靠祂。
1-3节构成第一段,描写即使地球的根基发生动摇,上帝的子民仍安然无恙。
2 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
所以。即根据大卫在第1节所说的话。
大自然的动荡,移山倒海的地震,咆哮的海浪,洪水的灾难——这些现象以及政治的骚乱和变革,绝不会动摇信靠上帝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上帝都是避难所。
3 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细拉)
细拉。标志着第一段的结束。关于细拉的意义,见本书第629页(《诗篇》序言)。
4 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上帝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
一道河。描写上帝的保护。这里的平静与第3节的狂滔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段(4-7节)描绘上帝之城的安宁。城外则到处是一片混乱。
分汊。可能指流经花园和住所的水渠。上帝的保护通过无数的水渠白白地赐下。水源充足的城市,是众先知所描绘耶路撒冷的理想状况(结47:1-5;珥3:18;亚14:8)。在新耶路撒冷将有活水流淌(启22:1)。
上帝的城。就是耶路撒冷。那里有上帝的住所(见诗48:1)。
圣所。在大卫的时代,象征上帝同在的约柜安放在暂时的居所中(代下1:3,4)。
5 上帝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上帝必帮助这城。
在其中。描述上帝作为帮助者和保护者,在那座城里(见赛12:6)。
必不动摇。见诗15:5;16:8。
到天一亮。就是“在黎明时分”(见出14:24;哀3:22,23)。
6 外邦喧嚷,列国动摇;上帝发声,地便熔化。
外邦。就是“各国”。
地便熔化。这句话语气极强,比喻上帝绝对的力量。言简意赅,不用连词,形象生动。
7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万军之耶和华。见诗24:10注释。第7节是第2段的副歌(见第11节)。这个副歌是全诗的基调。
与我们同在。参诗23:4。
避难所。即“安全的高地”、“退身之处”。派生出该希伯来名词的动词用于诗20:1:“愿名为雅各上帝的高举你”。
细拉。见第3节。
约翰·卫斯里曾从这一节中得到安慰,勇敢地面对死亡的来临。他在临终的前夜引用这节圣经,整夜都在重述其中的应许。
我们的力量不在于自己,也不在与世俗势力的联合,而在于上帝。加尔文说过:“忠心的人可以得知,即使没有任何来自世界的帮助,上帝的恩典仍足够他们所用。……虽然上帝的帮助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涓涓细流,我们仍能享受深深的宁静,胜过全世界的力量都来帮助我们”。
8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
第三段(8-11节)描写上帝的大能。祂控制着各国的变迁,庄严地高居于他们之上。
9 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止息刀兵。原文指持续的行动。
战车(′agaloth)。不是一般的战车,而是运输车辆(见创45:19;46:5;撒上6:7)。
本节所展示的战场,撒满损坏的武器和烧毁的车辆。这是大获全胜。
10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你们要休息。直译是“听任”,“停止”,“放弃”。这句至理名言是上帝亲自说的。本节第一句可以解释为:“安静!不要吵闹,要知道我是上帝”。我们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我们缺乏基督徒的安静和稳定,因为我们在不停地忙碌。摩西曾在米甸度过了四十年(徒7:29,30),保罗曾在沙漠里达三年之久(加1:17,18;《使徒行述》第125-128页),耶稣曾在旷野40天(太4:1,2),为履行上帝所呼召的职责作准备。
要知道。人类通过观察上帝的作为来认识上帝。
我必……被尊崇。这是《诗篇》47篇的主题。
11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细拉。见第3节注释。中文未译出。
本诗给苦难中的上帝子民带来特别的安慰(见《善恶之争》第639页)。在那恐怖的时辰,史无前例的地震着震撼大地,太阳,月亮和星星被挪离本位,崇山峻岭像芦苇一样摇晃,崎岖的山石四处分散,海浪汹涌澎湃,地面支离破碎破碎,山脉下沉,岛屿消失(太24:29,30;路21:25,26;《善恶之争》第637页;《早期著作》第34,41页),众圣徒将得到上帝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