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第十二课

上一篇   下一篇

上行诗 (一)

诗120至134篇是上行之诗,很像歌,是按照一定的次序;都是在节期中,希伯来人上耶路撒冷朝圣,参加崇拜时所唱的诗歌。

一. 上行诗的特性
1. 上行诗的定义:
 “上行”一词包含了台阶、阶段、等级、上升、登上、爬上的意思。我们从诗本身的结构中,可察觉出其逐渐加强或向上升的情形。希伯来的朝圣者纷纷离开平日的家居生活,从城镇、乡村、农村、都市启程,一边唱着这15首诗歌,一边前往耶路撒冷。
2. 上行诗的结构:
 诗120至134篇属旅人诗集,诗的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在诗的前后常用重复的字句,是一种属希伯来诗特殊的体裁,它便于记忆,可作为互相唱和之用。
3. 上行诗的背景:
 从出23:14-17和申命记的记载,根据律法,所有以色列男丁必须一年3次朝见耶和华,即无酵节、收割节和在犹太历末了的收藏节。无论他们住在哪里,都必须离开自己的家园,前往耶路撒冷去朝见神。
    结40章记载有关耶和华殿的异象,要到外院有7阶,接着又有8阶上内院,总共15阶,可能在百姓上来敬拜耶和华的时候,供职的祭司每上一阶就唱一首诗,有人说,上行之诗是以色列馀民,从被掳之地归回时唱的。当这批馀民从70年的被掳中归回耶路撒冷时,他们一路上唱这些诗。总之,这些诗领我们从某一阶走向另一阶,直至我们与神合一地生活为止。

二. 诗篇第120篇
  这是第一篇上行之诗。
1. 结构:
 1-2节是讲述神垂听作者的祷告,3-4节是讲述恶人所受的报应,5-7节是描述作者当时的处境,他住在米设与基达,一个属神的人竟在应许之地以外,与不敬畏神的人居住,过着漂流寄居的生活,内心充满痛苦。本诗前后两段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情绪,前段描述作者正受非病痛的灾害,乃是说谎的嘴唇、诡诈的舌头;后段则着重描述作者受尽环境与住处的苦,虽然作者落在苦难中,但仍有所依赖。
2. 解释:
A. 米设是雅弗的后代,他的后裔住在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地区;基达是以实玛利的后代,基达位于阿拉伯的旷野。诗人说:“我长久住在米设,应许之地以北,住在基达帐篷之中,应许之地以南。”诗人想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或感情,他发现自己依旧在应许之地以外。
B. 诗人感觉最尖锐的是“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为什么他以“勇士的利箭”和“罗腾木的炭火”来形容诡诈的舌头呢?箭一射出去,就朝着目标而去,不能收回;在沙漠可以看见罗腾树或杜松树,这些树容易燃点成大火,而且很慢才能熄灭。这里的意思是谎言和诡诈的话虽迅速散播,恶效持久,但神的审判同样是快速和持久。
3. 结语:
 一个人只有了解世界是不能满足他,才会开始对恩典感到兴趣,基督徒对世界的不满足,正是踏上圣徒操练旅程的前奏。

三. 诗篇第121篇
1. 主题:
 朝圣者已望见环绕耶路撒冷的众山,这首诗说明耶和华要保护朝圣者,指示他们应走的路,救他们脱离路上一切的危险。诗人在1、2节中自问:“谁是他的帮助者?”“山”象征世上伟大崇高、不能动摇的事物,但这些东西不能作靠山,只有耶和华才能帮助他。3-8节则指出神的帮助与保护是周全可靠的。全诗用了“保护”6次,“帮助”2次,“必不”4次,可知道神必帮助我们,所以我们行走人生的路就不会惧怕。
2. 解释:
A. 朝圣者发现了3种危险:
a.攀登时若失脚,即使不死,也会受伤;
b.当夜晚来临,在露天中搭棚,可能会遇见野兽或盗贼;
c.在白日太阳可能会晒伤皮肤,什至朦胧之月光也会造成旅客的伤害。
  但神能保守我们不致跌落失脚,使我们在活人之地,发辉生命之光。
B. 在诗121篇中,有5次是亲切地提起他的名为“耶和华”;6次称神为“保护者”;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即使是魔鬼安置的绊脚石,太阳凶猛的攻击,或月光的邪恶影响,都不能将我们与神的呼召和旨意分离。
C. 山代表帮助倚靠,也代表拦阻与困难,山暗示我们要向更高之处,受造天地的耶和华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