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八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

第一章讲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第二章讲寻求智慧使人明白敬畏神;第三章讲智慧的法则;第四章讲延年益寿的法则;第五章-第七章讲远离恶事,特别是远离淫妇的事:五章从享受自己婚姻的角度来讲;六章从人所施报复的角度来讲;七章从淫妇诱惑的角度来讲。第八章的重点在乎讲智慧本身。

二、 分段与主要内容:

可分为三大段。1-21节讲智慧对于现今的功用和宝贵;22-31节讲智慧从亘古就有,并参与天地的创造;32-36节劝戒人要得智慧。1-21节又可细分为三段:1-5节讲智慧在呼唤;6-11节讲智慧的好德行;12-21节讲智慧使人得丰富、尊荣、能力。22-31节又可细分为两段:22-26节讲智慧在天地被造以前,从亘古就有;27-31讲智慧在创造天地上的参与。

三、 启发性问题:

1, 对照1-3节,思索在何处可寻到智慧?
人若有心寻找智慧,便会发现这智慧离你不远。在你所行的路上,每一步只要你留心,都能听到智慧的呼唤-无论在道旁,在十字路口,在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智慧都在那里说话。正如保罗在罗马书10:8所说的,“‘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智慧对“众人”呼叫,向“世人”发声。对于愚蒙人(the simple),智慧要他们“会悟灵明”,能对事物有清醒觉悟的认识;对于愚昧人(the fool, 乃蔑视智慧的人),智慧要他们“心里明白”(gain understanding),能认识自己,晓得智慧。

2, 智慧呼唤人当如何作?缘由是什么?(6-11节)?
A) 当听:因智慧说“极美的话”,“正直的事”,“发出真理”,“都是公义”。“憎恶邪恶”,“并无弯曲乖僻”。有聪明、得知识的人能有清楚的分辨,“以为明显、正直”。人不明白神的话,问题不在乎神的话本身,而在乎人自己。“有聪明的以为明显,得知识的以为正直”。
B) 当受:在这里智慧与白银和黄金相比,人要受智慧,不受白银;宁得知识,胜过黄金。11节说,“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若人对智慧有这样领受的心,那他就是一个蒙福之人了。“听”是用耳,“受”是用心。智慧对你而言,真是比珍珠更美吗?是否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呢?你是一个愿意放弃一切来常常寻求智慧的人吗?主在太13:44-46讲到人寻得宝贝和珠子的心志, “天国好象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象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智慧就是这宝贝和珠子,你能“变卖一切所有的”来买这宝贝和珠子吗?

3, 什么是“智慧以灵明为居所”(12节)?
智慧在道旁、在十字路口站立,在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呼叫。智慧在这些地方出现,但她真正要居住的地方却不在这里,而是在人的心里。她乃是向人呼叫“众人哪!”。智慧也不是随便住在人的心里,她只能与“灵明”的人居住。灵明(prudence)是一种审慎心志,既开放,又警醒,用考察的心来衡量所听到的一切。这种人不是“是话就信”,也不是什么也不信。

4,如何理解“敬畏耶和华,在乎恨恶邪恶”(13节)?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恨恶邪恶则是敬畏耶和华最直接的表现。人若对罪妥协,不下手对付罪,不可能得真正的智慧,也更谈不上敬畏神。我们是一个恨恶罪恶的人吗?或是一个虽然大罪不犯,却是小罪不断的人?我们是否常常用“我软弱”为借口,纵容自己活在罪中?神所恨恶的有“骄傲,狂妄并恶道,以及乖谬的口”。骄傲和狂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骄傲是人自负的一种内里的心志;狂妄是骄傲之人在他人面前的一种自我膨胀的表现。恶道是指一切邪恶的作为,乖谬的口是指言语上的乖僻。

5,智慧的果效有哪些(14-21节)?
有两个方面。外在方面:帝王、君王、王子和首领借着智慧坐国位、定公平,及掌权;恒久的财乃出于智慧。注意这里的“恒久”。真正的财宝乃是出于主,它既长久,也是丰富,“充满他们的府库”(21节)。人若寻求智慧,什么好处也不缺;人若寻求好处,什么麻烦都可能惹上。内在方面:公义的道和公平的路都在智慧这里。公义是指自己所作的要对;公平是指对别人所作的要客观。世上的人所看重的乃是外在方面的权力和财富,但神所看重的,乃是里外的结合,惟有智慧能同时带出这两种果效。17节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人能否得智慧,在乎你怎样对待智慧。爱她的,也必蒙她爱;恳切寻求她的,必得寻见。19节用“我的果实”来说明智慧的果效。当人寻求智慧时,自然结出果子来,而这个果子比黄金、精金、高银都强。因为不仅是物质上,更还有心灵、伦理、道德上的。

6, 体会22-31节中智慧的起源及创造性。
在时间上:在万物被造以先,就有了智慧;在世界未有以前,智慧也就有了。从亘古、从太初智慧就在那里。在创造上:智慧为工师(工匠),为神所喜爱,在他面前踊跃。无论在神立高天、穹苍、渊源、沧海、大地之时,智慧均在那里。
29节特别告诉我们说,“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水是伏在神的命令之下。无论在旧约中,如以色列人过红海,或约旦河,或是约拿在大海中,或是在新约里,主耶稣几次平静风浪,我们均看见沧海的界限在神的命令之下。
智慧“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31节)。按理说,是我们这些出于尘土的人,见了智慧,该踊跃及喜悦才对。但是圣经告诉我们说,是神的智慧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是她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7, 对照32-36节,什么样的人为有福之人?
32节及34节两次提到“便为有福”,都与“听从”有关。我们的耳朵愿意听什么,差不多就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得了智慧的人,就得了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34节特别提到“日日在我门口仰望”。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我们是天天读经,日日到主面前来有领受的人吗?在徒17:11中提到庇哩亚人,“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你有天天读经的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