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亚古珥的真言 三十1~33
解经家有困难来认明这段真实的作者为何许人。他们可能是外邦人,也有人认为是所罗门王或其他以色列人的象征名字;然而, 神使用一些非以色列人来提供一小部分的圣经数据源,并非绝对不可能。 神是万邦的 神,凡以信心到祂面前的人祂都接受。外邦人的基督徒应该欢欣鼓舞,如果 神真的使用外邦人来协助写成旧约的一部分圣经的话。
一 对话:个人的观察 三十1~9
有关雅基和亚古珥的名字,实在是“名不见经传”,在圣经的其他地方从未出现过。他们不是以色列的名字,但看起来似乎是出自亚拉伯文。本书绪论曾提到外邦文化对以色列智慧运动的影响,考其时期始自摩西的时代(出十八13~26)。以后所罗门的智慧成为周围国家羡慕的对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此“四夷来朝”,络绎不绝(王上四29~34)。亚古珥可能是来自近邻国家的智慧师,移樽就教,想从所罗门及其他以色列诸贤得到震古烁今的亮光。可能在这一段过程中,他归依相信以色列的 神为真神;然后 神适时使用他写出这些感动的话语。以色列的智慧人认定他的一家之言,来自 神的启示,并将之收纳在受默示的箴言书里。
一至四节为诚实的怀疑者之挑战,被正统的希伯来信徒答之于五至六节;七至九节为附录,乃向耶和华的祷词,勿使自己受试探亵渎否认 神。其写作风格的用字和主题,颇近似于约伯记。
{\Section:TopicID=677}三十1
真言 原文作 hammassa,有译作:“玛撒人的言语”,因为玛撒人也是以智慧著称,属于北阿拉伯的以实玛利人之一支(参创廿五13~14)。
另译为:“先知的言语”,意指从 神而来的默示所“看见”的信息,和以 神的大能所宣告或传扬的话语(见二1~9)。先知和智慧师都敬拜同一位 神,将他们的教训筑基于同样灵感的作品,并应许其结果将被同一位大能的 神所决定。其实智慧师与先知并不如许多人所以为的那么不同,虽然智慧师侧重日常生活脚踏实地的教训,而先知侧重日常生活 神的审判。其间的差别是有的,但却很难区别;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很难画分清楚,他们的功能或有重复。
以铁和乌甲 不知为何许人,很可能是亚古珥的学生。在亚拉伯地带,一个相信以色列真神的智慧师,可能不会太受欢迎,他的学生更是寥寥可数,在极少数的从人当中可能有这两位聊胜于无。以铁(laitayel)是亚兰文(参但三29)相同于希伯来文的 en elohim(诗十四1;比较但二10),可另译为:“我不是 神”;但上下文看来则是:“没有 神!没有 神!”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以下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箴言: 神不跟我同在; 神不跟我同在,我得不着帮助”。
{\Section:TopicID=678}三十2~4
诚实的怀疑者语带讽刺,仿如约伯在伯十二2的说法。
至圣者 原文为 Qedoshim,乃像 Elohim 的众数一样,是加强意语的复数附有单数的意义,仿如九10一样;不是多神的意思,乃最崇高最显贵之意。
此处提到智慧师两方面的自我分析:
(一)他讽刺地说自己资质平庸,低于一般人,他对自己身体的和兽性的本质,比头脑和灵性的修养更为清楚(二节及三节上)。
(二)他了然他的生也有涯,无法明白 神无涯的概念和位格(三节下、四节)。
他的疑问回应约伯记卅八章,以及每一个诚实的怀疑者的告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每当他询及:谁?就是面对自己的人性本相。因为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就是 神!因为作者所提的乃是只有上主才能做的事。另参赛四十12以下。
他名叫甚么?他儿子名叫甚么?你知道么?这是语带讥讽而没有答案的问题,可能是修辞学的重复,既然对于以上疑问的答案是 神,则任何人和其子的名字就不可能适合上述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或男孩能与 神相提并论!(参创卅二29;出三13;赛五十二6)。他儿子指天上天军;参诗八十二6;伯卅八7。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我像畜类,不像人;我没有人所具有的智能。我从来没有学得智慧;我对有关 神的事毫无所知。有谁把握着天上的知识?有谁用手捕风?有谁用布包水?有谁为大地立定边界?他是谁?你知道吗?他的儿子名叫甚么?”
按亚古珥人文主义的思想包含许多的项目,他的文学火花展现在他经常引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有一宗人”(十一至十四节)和“有三样……共有四样”(十五、十八、廿一、廿九节)。三十1的题目可能不适用于整章,因为还有其他一些部分可能出于其他人的手笔。
{\Section:TopicID=679}三十5~6
这是正统信仰者对于怀疑者挑战的回答: 神在祂话语中的自我启示,印证在敬虔人的宗教体验中。文字是通俗的小品文,很像是引自经典的散文。参诗十八30;申四2;伯十三10,廿四25。
神启示的目的不是信息的供给,而是信靠的关系。 神的奥秘不会妨碍信靠;事实上,会使得我们的信靠更加兴奋和有益。信靠祂的话很快导致信靠那位启示话语的位格(第五节)。
第六节的律例告诉人要尊重 神启示的话语,避免增添或更改。十诫需要代代相传,完整无缺,增添或删减都为不宜。上主在西乃山上所颁布的话语是完全和有恒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或教会被许可改变 神的话,则其他任何人都有权改变它来符合自己的目的。
律例和典章也必须保护,以免伪造、增添、删减、及不必要地窜改,俾使律法所含的真理能够保持完整。回教徒、犹太教徒和东方正教徒绝不敢更改经典的一个字母,或是一个部分;或加减一个单字;这是因为他们看到西方基督徒由于修正和故意窜改经文,造成许多的争辩分裂,和虚假的神学教义。在近东抄写经典或圣经的时候,每个字都与原文对照,甚至计算字母,免得圣经发生谬误。
“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 神的命令”(申四2)。“凡我所吩咐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申十二32)。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甚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启廿二18~19)。
{\Section:TopicID=680}三十7~9
这些经文是一个非常敬虔的人的祷词,比较参阅约伯在挣扎中的祈求(伯十三20~21)。他晓得贫富的极端所带来的一些试探,因此他祈祷免于下列的试探:
(一)富足,令人觉得自满而忘记 神;
(二)贫穷,令人自作主张也忘记 神,使之偷窃而不信靠 神,导致 神的名字受羞辱。
赐给我需要的饮食 这样的祷告是知足的祷告,智慧人承认在每日的生活情景不断需要 神的帮助。参阅主祷文:“我们日用的饮食”(太六11)。
耶和华是谁呢 参阅申八12~17;赛五19,廿九15~16;番一12。
祷词的内容为两件事:
(一)远离虚假的谎言,因为诚实是最好的原则。
(二)祈求中产阶级的生活,经济过犹不及都令人犯罪。
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古人之所贤也;贫而无骄,富而无谄,今人之所少也;足以知世风之降矣。或虚谋或骄傲,问题不在贫富,而在自身之品格修养。因贫富并无定值,谄骄却有定评。无论贫富,均宜不卑不亢,中庸适度也。曹丕典论论文说:“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戴之功。”可为世人的警惕!
二 警告:数目的箴言 三十10~33
这一段的箴言,自成一格,里面还包含有许多与数目有关的箴言。
{\Section:TopicID=682}三十10
此处很像俗语所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干涉别人家务的,为其主人与仆人所共忌。所谓的咒诅可能出自于主仆其中任何一个,如此真是两面不讨好,何苦来哉?何况如果所言不实,咒诅就会生效(见廿六2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586,Name=廿六2})。另参罗十四4。
{\Section:TopicID=683}三十11~14
有关数目的箴言可参阅六1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2,Name=六1~19}。此处的形式,却不同于从前的始以双韵对句出现,按着“X,X十1”同的方式,附带说明该X项目的共同特征。也可能是抄写的意外,故夹杂有第十节完全孤立的经文在其前面。如果这种臆测成立的话,仿照六16的方式,可能改变为:“三样……连X共有四样”。
有一宗 指有一“种”,“群”或“圈子”。
咒诅……不给祝福 这两个动词相反相成,表达相同的真理。不给祝福是象征性的说法,以相反词表之。不给父母祝福,即是咒诅他们。咒诅父母其中一种方式,即是公开反抗和抵毁他们。其他咒诅父母的方式包括拒绝他们的教导,以犯罪的生活带给父母忧伤和羞辱。
清洁 分为宗教性的(利十五1~15)和道德性的(十五26,二十9;赛一16)两种。
牙如剑,齿如刀 在东方直到近代才使用刀叉吃饭,人们使用前排的牙齿如同刀来割开食物。此处隐射那些剥削穷苦人的,好像食人肉喝人血一样。在美国的俚语称趁火打劫,压榨穷人的为“鲨鱼”,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诗十四4,五十七4;弥三2~3;伯廿九17;太廿三14小字。
这是描写社会中的一群人的光景,可以说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每一个世代共同的现象:
(一)为不孝敬父母的人,智慧人一再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这是人一生当中正义的象征。在孩提时代,听从父母的命令是孝顺的表现;在青年时代,着重拒绝反叛父母的权柄或视他们的供应为理所当然;在成年时代,应以光宗耀祖,显扬父母为己任。任何一个世代不孝敬父母即是一个邪恶的世代。
(二)为自以为义或高人一等的人,可以从他们的叙述中,看到蛛丝马迹:义行并非可以赚得或自取,义人应是最后一位考虑自己为“自制”的义人。他知道只有 神是真正的公义,我们无论有甚么义行都是由于 神的恩惠有以致之。参十六2;太十五16~20;赛六十四6。
(三)为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的傲慢人,他们怀有严重的自卑感,乃强烈的不足和不安全的感觉,影响着一个人的整个适应力。对普通人常不屑一顾,对自己却倾向太注意或过分重视,常怀着不配和罪恶的感觉。自卑感的结果,便产生补偿作用,这样的人,常会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野心,或“优越感”以掩饰他的自卑。
(四)为巧取豪夺、鱼肉乡民的人,他们是一群偏离主道,任意妄为的达官贵人。在东方,这样的人被称为:“他们吞灭了穷人和弱者”。他们目中无 神,腐化了社会公义,使民不聊生,像吼叫的狮子撕裂了他们的猎物,并吞吃了他们。
这“四大恶人”乃一切邪恶的象征,他们通常蔑视权威,自以为义,旁若无人,并且残忍成性。这些都是不敬畏 神,不认识智能者的记号。
{\Section:TopicID=684}三十15~16
十五节上是一句独立的句子,应该由本段中分开。这是趣味性的寓言,语含讽刺,半带幽默,可能是对贪得无厌的人的一句回嘴。
蚂蟥 就是水蛭,潜伏水中,一附人体,便吸取人血,永不放开。另一解为此原文是aluqah,在圣经中只用一次,可能是人的名字,如同上述的以铁和乌甲一样,他的两个女儿,一名贪心,一名奢望。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水蛭有两个女儿,都名叫‘给我’!”
十五节下与十六节为典型的“计算”箴言,数目字是累进的结果。有时只是诗的用语,如此处;其他时意为“很多”或“无数次”(见摩一、二章,为先知书中仅见)。此处有二、三、四的数目,整段的意思是智慧人指出人生中有四样(甚至五样)东西永远不满足:阴间、石胎、土地并火(加上水蛭!)似乎终点都指向人生不可避免的死亡。
阴间 指冥府,乃死人的所在,灭亡的地方。自从有人类堕落以来,地就开了口,每时每刻都有人死亡。参廿七20。
石胎 反映古时类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概念,不能生育的妇女,朝思梦想的期待就是生孩子(参创二十18,或如哈拿的例子,见撒上一5以下)。
浸水不足的地 原文为土地,土地吸水,多多益善,干渴欲裂之状。
火 指野火烧不尽的意思,表人的欲火,永无满足之日。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从来不曾说‘够了’的有四:就是阴间;没有儿女的妇人;干旱缺雨的土地;蔓延不息的火。”
{\Section:TopicID=685}三十17
本节经文强调不孝敬父母者的刑罚,包含描绘的字眼,和多彩多姿的修辞,与本章中其他诗的用语,和象征文字并列,美仑美奂。
对父母嘲笑讥讽的眼睛,乃描述那些不孝子的眼神。眼晴不会单独作用,总是表达心中的感觉和态度,展现人的本质和念头。所以嘲笑的眼睛适用于嘲笑的人。同样,毁灭眼晴,等于毁灭整个身体。
乌鸦 为专门吃死尸的鸟。
鹰雏 为另一种专吃死尸的鸟,应译为秃鹰。当秃鹰啄出眼珠子,整个身体就死亡,而暴尸当场。所以秃鹰啄出眼睛,象征身体已死无人埋葬,因为无人在场加以关照。并非所有不孝子的下场都这么凄惨,但结局失败悲伤,在所难免。
藐视父母的,要单独面对这冷酷的世界;他们不但逃避父母的教训,并且失去他们的引导,至终就发现自己无力应付现世的凄风苦雨。这个世界冷酷、无情、大而无当、满怀敌意。没有父母和家庭的支持,个人注定要被世界推翻。到头来死路一条,倒在所贪爱的世界中,而非父母的怀中。
{\Section:TopicID=686}三十18~20
在这种数目的箴言,如同廿九至卅一节当中,高潮式的第四行指出人道与外面世界相同的方面。有关这项箴言的意义有许多争辩,似乎每种道都令人不可捉摸,匪夷所思。或说这些东西都缺少看得见的推动器,而有自动自发的作为;然而用在人的情况上总是困难重重,不易解释。许多人认为最后一项是指人类交配的奥秘(参考得四13的词组“他走进了她”"he went into her" 中译为“同房”);当然附带还可指一般两性相吸的奥秘,以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
按鹰飞空中,无迹可寻;蛇行盘石,蜿蜒反复;船行海中,乘风破浪;以及两情相悦,男女交合;这些都是令人回味无穷,不可思议的事。
最后一项在东方古版本译为:“并男人在其青年的道”。按青年的原文 balemothey 与少女 alemtha 一词相混。在东方的社会,一直到近代才有男女公开交往,从前一直是“男女授受不亲”的,甚至今日某些地区这种古风仍然盛行。婚姻是由两家的父母安排议定的。年轻人很难下决定要作这,要作那,必须很长的一段时期等候年轻人可以自动自发。在东方,提到年轻人总说:“他们掉在半空中”,意即他们尚不知何去何从,或他们尚不能分辨头尾轻重(参考俗语:“嘴巴无毛,作事不牢”)。这就是为甚么在东方三十岁以前不许他们在议会中发表意见。耶稣一直等到三十岁,才开始出来布道和教导,难怪我们对于他三十岁以前的早年生活知道得甚少。
二十节为一散文式的议论,放在这里显然是因为一个道字,与前面四种道遥相呼应。以吃东西隐喻为性交,可参见六2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6,Name=六20~七27}。此处附加一淫妇的道,使原本复杂的道,更加难解,每下愈况。谁能解释这种擦干痕迹的淫秽之道,事过境迁之后不认账,好像若无其事的样子?然而事实的确发生了,唯一的解释是当事人的盲目及罪的盲目力量,导致一切道德和灵性敏感的麻木不仁。开始只是一个不受控制的念头与行动,偶然一失足之后,周而复始,使得良心的内疚与道德的敏感逐渐减弱,直到良心似乎死亡为止。
道(derek),有关人间的道,古今中外讲得最透澈淋漓的,要数老子道德经,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意义:
(一)构成世界的实体。
(二)创造宇宙的动力。
(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的来说,道德经上所说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基督信仰所说的“太初有道(Logos)”(约一1),“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约壹一1),则直指基督本身(“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约一1)。
三十21~23
这是指社会价值秩序不平衡的例子。四种状况都不适合这四种人。他们喧宝夺主,鸠占鹊巢,以下犯上,使得天下大乱。
震动 原文指不安稳的意思。
仆人篡位,自立为王;愚人暴发,饱食终日。
丑女 并非长得不好看,原文为“被恨的”女子。这个词以后变成专有名词,指被丈夫冷落的妻妾(参创廿九30~31;申廿一15~17)。此处指丑女多作怪,虽然未来的丈夫不爱她,硬是要她嫁,结局当然是家庭不和睦,闹得鸡犬不宁,令人坐立不安。似应译为怨女,或讨人厌的女子。
使女接续主母 可能是由于主母不能生育,使女却为主人怀孕,以此藐视主母。圣经中女奴夏甲因怀孕就瞧不起主母撒莱的事,可参看创十六1~6。
按仆人篡位,愚人饱食,怨女出嫁,女奴当家。作者所举四事,于情于理,均有未合,故使家庭社会都不安宁,难怪天下大乱,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Section:TopicID=687}三十24~28
类 原文指“人”(参六6)
此处指动物界的智慧足令一最微小的受造物生存于天地之间,自有其道理。体积的大小并不重要,至少不应成为障碍。造物者凭其智能和设计,使万物各从其类,牠们长得虽小,却可成为巨大的人类活生生的教训,使人效法:
(一)蚂蚁微小,懂得未雨绸缪,预备粮食。
(二)沙番软弱,懂得明哲保身,藏在盘石中。
(三)蝗虫无首,懂得团结一致,倾巢而出。
(四)守宫低贱,懂得择处而栖,住在王宫。
有关蚂蚁的智慧在历史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英王查理二世有一次逃难到山洞中,他看见几只小蚁,沿着墙壁,背负一条小虫;因力不足,几次跌倒下来,到第十三次竟然成功;便激起他复国的心。
沙番 为细小的动物,大如兔,性类鼠,色黄似獾,嘴尖,矮足,短尾,常隐身岩穴中(参利十一5;申十四7;诗一○四18)。今译为岩狸、石獾。
分队而出 指列阵出战的形式(参士四14)。以蝗虫象征军队,倾巢而出,席卷一空,在珥二4~9有生动的描写。
守宫 又名“壁虎”,为蜥蜴种类;色灰暗,四足五趾,匿居墙壁高处,以吞食昆虫为活;埃及视为圣物,以其住在王宫。中国古代相传,以器盛守宫,饲以丹砂,满七斤,捣万杵,点在女子的身上,终身不脱,可以分贞操。若有房室之事则灭矣,可以防闲淫逸,故谓之守宫也(见汉书东方朔传师古注)。能用爪抓墙,俗称:“壁虎游墙功”;惟另一解为:“壁虎虽可用人手去捕捉”。
{\Section:TopicID=688}三十29~31
本段经文似乎重在强调君王的龙行虎步,威风凛凛的样子。
狮子 为百兽之王,一呼百应,山摇地动。
猎狗 许多现代译本跟随希腊七十士译本译为“公鸡”。按公元前七世纪就有印地安丛林野雉在巴勒斯坦被驯为家禽,其图像出现在“王的官员贾让尼”的印章上面。以其大摇大摆,自命不凡的样子来展威风。
公山羊 走在羊群前面,以领导者自居。
无人能敌的君王 原文作 melek alqum immo,很可能第四种高视阔步的是另外一种无名的动物,或在经文里无法认知的东西,参廿四至廿八节。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举止昂然之物,共有三样,连威仪赫赫的,共有四样:即兽中称雄的狮子,面临一切从不退缩;独步鸡群中的雄鸡,开头领队的公山羊,和检阅人民的君王”。
{\Section:TopicID=689}三十32~33
此处警告因果的关系,若要免掉麻烦,要先釜底抽薪,除去麻烦的导火线。
怀了恶念 另作“作了粗野的动作”,如扭鼻子。
摇牛奶必成奶油 奶油是摇出来的。酪浆放在三脚架上的山羊皮袋里,由两个女人分别站在三脚架的两旁摇晃皮袋,直到奶油从酪浆中分开来,所需时间约一小时。
扭鼻子必出血 似乎是下一句的变体叙述,形容激动怒的原因。另一种解释认为亚兰文 khetta 应意为“一粒麦子”,故应译为:“用手捏一粒生麦子必榨出汁来;照样,从争吵必受审判。”
摇、扭、激动 三个动词同为希伯来文的miyts,可翻成:搅、打、激发。
激动怒气必起争端 此句较难解,若非批注性的子句,就应是一高潮式的发展结果:“打伤了人家的鼻子,必起争端”。
怒气 为希伯来文的 aph,可译为鼻子、鼻孔、怒气。鼻子似乎最合乎上下文的意义,特别这是含有成对的 appayim。希伯来文中成对的东西通常指身体的器官,如:手、脚、唇、和鼻孔(鼻子)。怒气在此无论就形式或内涵都格格不入。
总的来说,作者在此敦劝世人,若一时胡涂,旁若无人,就当反省!他又把积忿比喻为摇酪浆,怒气会产生力量,到时会如山洪爆发不可收拾;或打伤了人家的鼻子,必定引起争端。
思高圣经学会翻成:“你一时胡涂,高举了自己,当你反省时,应以手掩口;因为搅动乳汁,可出奶油;用力扭鼻,可流鲜血;激起愤怒,必生争端”。──《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