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卷名

  该卷名希伯来原文意为“传道者”。作者在传1:12中用到自己身上。该词可以指会议的召集人或正式发言人。希伯来文圣经中该词采用阴性,并在7:27中与阴性动词搭配,这表明在《传道书》中,这词不仅指所罗门,而且指通过他说话的上帝智慧。在寓意上,智慧对人说话。所以“传道者”既表示传递上帝智慧的代言人,又表示人格化了的智慧。

 

  “智慧人的言语,好象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象钉稳的钉子”(传12:11)。在传12:9中说:“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在王上4:32,33中,“讲论”词用了三次。这不但是指书面的文字,而且指在专门召集的大会上所发表的演辞。圣灵要人知道所罗门的训诲是赐给“大会”的,也就是各时代各处上帝的教会(见诗22:25;诗49:1-4)。

 

  本卷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卷名,可以断定是译自原文,意思也相近:希伯来原文来自动词“召集大会”,其名词形式意为“集会”。希腊语“集会”的动词词根意为“召集”,名词形式意为“教会”。英语中“教士”(ecclesiastic),“教士的”(ecclesiastical)等词均由希腊语“教会”(ekkle-sia)派生而来。

 

二、作者

  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普遍认为所罗门王是《传道书》的作者(见《先知与君王》85页)。希伯来圣经中所说“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已足以证明所罗门的作者身份(传1:1)。马丁路德在他的《桌边谈话》中第一个对所罗门的作者身份表示怀疑。

 

  从古到马丁路德,所有讲论过《传道书》的作者,均认为《箴言》、《传道书》和《雅歌》是一位作者所写。但是我们已经指出,它们的文体有差异。不过《传道书》和《箴言》,《雅歌》在文体上的差异,我们很容易看出是由于题材不同,以及所罗门在晚年人生观更趋成熟。《雅歌》可能写于所罗门早年爱主的时代,《箴言》迟一些,《传道书》写于晚年。

 

  如果象大多数现代作家那样,放弃对所罗门作者身份的信念,就完全弄不清楚《传道书》系何人所写了。要确定任何其他的人作为作者都是没有理由的。如果那样想,传1:1中的传道者必是一位有着所罗门王的“心志能力”的文学人物了(见路1:17)。

 

  要确定《传道书》准确的写作时间是不可能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可是,所罗门王死于公元前931/930年。如果说他是作者,那么写《传道书》一定是稍早于那一年。

 

  《传道书》在希伯来正典中的位置可能帮助我们大致弄清楚该卷列入正典的年代。首先,《传道书》包括在五卷“杂卷”之内──即《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其次,《传道书》位于希伯来正典的最后五卷之中──即《传道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尼希米记》和《历代志》。按这两种排列,《传道书》均列于《以斯帖记》之前,由此可见这两卷书大约在同一时候列入正典之中(见本注释卷一36-38页)。这卷《传道书》在列入正典之前完全有可能已流行了数百年。

 

三、历史背景

  本卷圣经里已清楚说明其历史背景。在头十一节的序言之后,所罗门扼要地说“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传1:12)。希伯来文中“我在”是完成时,说明这是所罗门在年老时召集的大会上所说的话。他仍为一国之君,所说的是他个人的经验,其中历史谈得不多,因为听众对此肯定是很熟悉的,他主要谈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四、主题

  虽然所罗门在希伯来的列王中,无论从智慧还是从属世的荣华上说,都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他说这一切优越性都不能带来真正持久的幸福。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只有同创造主合作,认识上帝创造他的旨意。

 

  传道者回顾了人世幸福的漂浮不定之后,转而探究世界上所充满的不幸。“智慧人”并没有为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设想一个“福利国家”,作为解决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的办法。最后作为总结,传道者提出了一系列实际的建议。就个人而论,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帮助贫穷和受苦的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的心和情感献给上帝,顺服祂,为最后的审判作好准备。传道者就这样提供了有关人生,人存在的目的及其责任和命运的正确哲理。

 

  所罗门设法用自己的经历引导别人走上信靠上帝的道路。他述说了世界上的暴行,不公正以及种种动摇人对创造主信心的事情,但是报应的日子一定会按时来到。不公正的事虽然猖獗一时,但往往有惩戒性的措施予以应付,所以人类的责任和最后幸福在于有决心去面对生活,抓住机会予以充分的利用。上帝会照管着我们的明天。

  在《传道书》中,上帝的子民不是作为一个被造的民族,而是在传道者召集之下的一次个人集会。在大会上所讲论的是个人作为一个团体成员,要直接亲自对上帝负责的种种问题。,《传道书》就这样适时地把对象从肉身的以色列人转到属灵的以色列人身上。以色列王所罗门的名字是“平安”的意思,可是他一直到晚年都还没有得到这种平安。犹太人很适宜地把他的讲章编排在旧约的最后部分。上帝在古时与祂子民交往所体现的哲理,在此达到了高潮。

 

  当所罗门忘记了上帝所惠赐与他的智慧,荣耀和能力的泉源时,天然的倾向就占了理智的上风。对上帝和祂引导的信靠,不知不觉地让位给日益增长的自信和追随自己所选择的道路。随着理智逐渐屈服于天然的倾向,他的道德观念迟纯了,良心麻木了,见解扭曲了。对上帝的疑惑和不信压在他的心头,削弱了他道德的原则,败坏了他的生活,最后使他完全地背道了。多年以来,他一直担心自己摆脱不了愚忘的行为,至终完全灭亡(见《先知与君王》51-77页)。

 

  但他到了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良心终于醒悟,开始认识到愚行的真面目,象上帝看他那样看待自己是一个“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传4:13)。他必死的时候快要到了。他反省自己浪费了的人生,发现并没有什么快乐(12:1)。他的身体和心灵均因放纵而衰弱(传12:2-5;《先知与君王》77页)。他怀着真诚的悔意,设法从原路返回。他深深自责,又倦又渴,从地上的破池塘转向生命的泉源取饮。

 

  他虽然已经重得上帝的悦纳,但他往年所耗费了的精力和体力却无法奇迹般地恢复了(见《服务真诠》169页)。“因着罪,整个人体组织扰乱了,心智败坏了,思维能力腐化了”(《服务真诠》451页)。所罗门的悔改“无法阻止他播撒的罪恶所带来的后果”(《教育论》49页)。他绝没有希望躲避罪恶毁灭性的后果(《先知与君王》78页)。但所罗门多少还是恢复了一点他在追求愚妄时漠然抛弃的智慧。他通过痛苦的经历“领略到从属世的事物中寻求最高的乐趣,这样的人生实在是空虚”(《先知与君王》76页)。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可恶,设法发出警告的声音,挽救别人避开他自己所走过的痛苦经历,从而尽可能地抵制他的愚妄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先知与君王》80-82,85页)。

 

  于是在圣灵的感动下,所罗门为后代的人记录了他浪费光阴的历史,以及其中的警戒(《先知与君王》79页)。《传道书》是“他愚妄和悔改的记录”,描述了“那些导致他白白浪费天国最宝贵礼物的错误”(《先知与君王》80页),里面“充满了警告”(《先知与君王》82页)和许多被圣灵用来作为后世警戒,而不是作为仿效榜样的事例。它生动地描写了他如何追求享乐,名望,财富和权力;但是贯穿于他不幸故事的一条线索乃是他对自己败坏的思维过程所属作坦率的剖析。他曾以这种思维过程认定自己违命的行径是有理的。《传道书》中叙述和推论他早年背道行为的部分并不代表圣灵的意思。但是这些部分也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记述了那段时期他的真实思想和行为(见《先知与君王》79页),从而对邪恶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警告的效应。例如在传2:17;传4:2;传7:1,28等处所表现出来玩世不恭的态度,决不能作为基督徒的楷模(见传1:17;传2:1,3,12)。决不能对这些段落断章取义去发挥圣灵从来没有意思让它们去发挥的所谓真理。

 

  故在研究《传道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所罗门原来所采用复杂而又扭曲了的思维方式,同他悔改后比较清晰的见地区别开来。所罗门究竟是指早年错误的思维方式,还是指悔改以后冷静的反思,可以从上下文中看得出来。他往往用“我见”,“我心里议论说”,“我说”等词语来描述他以前扭曲了的思维和态度(见传1:13-2:26),而用“我知道”,“我所见”等来引出他由经验而得的冷静的结论(传3:10-14;传5:13,18)。此外,玩世不恭,游移不定的语气一般指的是以前的思想(见传1:18;传2:11,14-20;传4:23;传6:12;传7:1-3,27,28;传9:11),而反映他以后生活中深思熟虑之判断的结论性话语,则是带着肯定的语气(见传5:1,10;传9:11;传11:1;传12:1),其中所阐明的原则(见传6:7;传8:11;传11:9;传12:7,13,14)在圣经其他地方可以得到证实。

 

  必须注意,所罗门有时用“智慧”指属世的智慧(传1:18;传7:12等),有时指真智慧(传7:19;传8:1;传10:1等)。他追求享乐和愚行,原是想享受一切罪中之乐,同时又保持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清晰的判断力(传2:3)。他在愚妄之中自以为聪明(传2:9),可是他根本没有认识到他那致命的自欺。就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来他象浪子一样(路15:17)醒悟过来,变得更为忧伤但也更聪明了(传7:23)。罪的欺骗性就是这样,就象夏娃在后悔和痛苦的失望中所发现的那样(见创3:5-7)。

 

五、纲要

(一)前言: 人生的空虚 传1:1-11

  1、一代一代过去,似乎都是徒然传1:1-4

  2、自然的循环似乎没有止境也没有目的 传1:5-8

  3、有没有“新”的事物, 有没有生存的大目标传1:9-11

 

(二)所罗门追求幸福 传1:12-2:26

  1、知识越多,失望忧伤也就越多 传1:12-18

  2、娱乐,享受和物质财富都是空虚 传2:1-11

  3、智慧人死亡,愚昧人无异 传2:12-17

  4、智慧人不满足于他劳碌的成果 传2:18-23

  5、满足只有从上帝而来 传2:24-26

 

(三)万事的定时 传3:1-4:8

  1、各种人类活动的定时 传3:1-15

  2、上帝审判的定时 传3:16-22

  3、人间不公正事情的定时 传4:1-8

 

(四)四个理想 传4:9-5:9

  1、友谊的价值 传4:9-12

  2、智慧的价值 传4:13-16

  3、敬畏的价值 传5:1-7

  4、公义的价值 传5:8,9

 

(五)人生之愚妄 传5:10-6:12

  1、追求物质之愚妄 传5:10-12

  2、痛苦难以始料 传5:13-17

  3、徒然的劳碌 传5:18-6:12

 

(六)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传7:1-22

  1、声誉和品格的形成 传7:1-10

  2、理解上帝作为的智慧 传7:11-14

  3、对人生中肯的看法 传7:15-18

  4、没有人是完全的 传7:19-22

 

(七)寻求智慧 传7:23-12:7

  1、追求之失望 传7:23-29

  2、解决其矛盾 传8:1-15

  3、上帝不可思议的作为 传8:16-9:6

  4、人生变迁之中的满足 传9:7-10:6

  5、一切行为都会有报应 传10:7-11:10

  6、人生的结束 传12:1-7

 

(八)结语:上帝对人类的期望 传1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