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总  论


    传道书是诗歌中的第四卷,它的地位是在箴言以后。按照信徒灵性的经验说,大概都是先由约伯记的试炼,而有诗篇的祷告;再由诗的祷告,始得有箴言的智慧;既有箴言的智慧,方可有传道书胜世的眼光。我们今日得有机会读传道书,实是极荣幸的事。因本书是所罗门悔改以后,在圣灵启示中回头看他过去的人生面有的体验与感悟。虚空的虚空,皆是因为是为己不为神,为我不为人;若凡事是为求神的荣耀,并为求群众的利益去劳动,就不虚空了。我们今日藉着研究消极的人生问题,从而追求积极的、正确的,具有永久价值的人生观;想这也是智慧的所罗门,于看透万事万物以后,著作本书的目的。
   
一、名称  按“传道”二字,是从拉丁文引出,表明本书是一种真理的宣传,或在大会中之讲演。按希伯来文为一特别字,是有格位化的,与“智慧”二字相符合。以“智慧”二字圣经常用为格位化的(箴1:20,8:1,太11:19,加7:35,11:49),其原意即演讲会员,或大会召集人,正如所罗门曾召集大会(王上8:1,2,5)。此传道名称,本书内共用七次:三次在书之开端(1:1,2,12),三次在书之末尾(12:8,9,l0),一次在书之中间(7:27)。
   
二、著者  自己明明说到,他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大卫的儿子(1:l),且是作全以色列族的王(l:12)。大概除了少数人以外,少有人疑惑,不是所罗门所写,因大卫的儿子中,只有所罗门是全以色列族的王。所罗门王曾有一度,被外邦妃嫔诱惑,失脚跌倒,不专心事奉耶和华(王上11:1-8);所幸终蒙神恩,痛悔前非,于其归正以后,即本其经历,笔之于书,贡献于历世历代的教会。或有人以为此书不过是一种哲学的讨论,是著者凭其哲学眼光所发之言,决不得视为灵感而来的圣经;而且其中所言,亦未免有与科学冲突之点;殊不知所罗门的智慧,是由神所赐(王上3:5-13,4:29-34),即从上面而来的智慧(雅3:17)。当他写此书时,此“智慧仍然存留”(2:9)。其写此书时,既远在耶稣千年之前,当然也在耶稣与信徒所承认的圣经之中。(太22:29,提后3:16)
   
三、内容  书之内容,深带哲学家之人生观的色彩,表明人生的究竟。这是所罗门悔改以后由启示的眼光,阐述他以往的经过,历言曰光之下的万事,无非是虚而又虚空而又空。比较起来说,与其劳碌终身,捕风捉影,倒不如“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份。……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5:18-19)。人能随时知足,安享福乐,此为较高的人生。在书中极力说明此意,且是说了再说。但本书的中心意义,是叫人脱离虚空的、无谓的劳苦,把虚浮的悲观的人生,化为积极的、快乐的,对于神有荣耀,对于社会有贡献的荣美的人生。要用日光之下的时间,作日光之上的事工;日光照得愈亮,万事万物看得愈明。若能把日光之下虚空的劳碌,都化为于教会并于群众有益的劳动;把俗事俗务,皆化为圣事圣工;这样的人生即有价值,即不虚空了。
   
四、钥节(12:13)
   
五、钥字  “虚空”或“日光之下”,二者在全书内各超过25次以上。
  
六、分段
    (一)一种分法
    1、引端(1:1)
    2、日光下究无最美之事(1:2-6:9)
    3.日光下何为最美之事(6:10-l2:12) 
    4.结论(12:13—14)
    (二)二种分法
    1、要题(1:1-11)
    2、证明(1:12-8章)
    (1)个人之阅历(1:12-2章)
    (2)万事之观察(3-8章)
    3、效感(9章-11:8)
    (1)智慧之可贵(9:1-l6)   
    (2)智慧之申明(9:17-11:8)
    4、规劝(11:9-12章)
    (1)劝勉(11,9-10)
    (2)激励(12:1-12)
    (3)总结(12:13-l4)
  (三)三种分法
    1、标题——万事皆空(1:1-3)
    2、万事虚空之征验(1:4-3:22)
    3、万事虚空之显然(4:1-10:20)
    4、世人愚昧之眼光(11:l-12:12)最美之事已在世人眼前隐藏。
    5、神民最要之观念(12:13-14)在律法下之人以何事为美。
   
七、要训  本书内有四个紧要的短句,包括了全书的教训,即:“日光之下”,“虚空”,“我见”,“我心里说”
    (一)日光之下  “日光之下”一语,是全书内最注重的一种说法。也可说是全书的要义,皆在“日光之下”四字显出来,以书内所论,无非要藉日光之下的事理,提醒日光之下的人,要趁在日光之下的时间,度超日光之上的生活,作日光之上的工作。
    (二)虚空  所论一切,既是日光之下的事,当然凡日光之下的事,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其万事之所以虚空,莫非是因为在日光之下的缘故。但究其实际,其所以虚空,乃因虽在日光之下,仍未藉着朗照的日光看明万事的真相。在神所造的美丽世界中,闭着眼睛,未能趁时间乘机会,利用日光之下的万事万物,成功胜利的人生。
    (三)我见  可怪啊!日光之下的万事万物岂皆虚空的虚空么?无奈日光之下的人,总看不出其中虚空的原因,都是无目的的劳劳苦苦,一生在日光之下,闭着眼睛,费尽了精神力量,去奔波寻求。其最大失败,就是不肯用他的眼睛去观察。著者所以有智慧,下作日光之下的瞽者,正是因为他在诸事上专心留意地观察说:“我看,”“我查考,”“我见,”书内用“我见”二字二十多次。
    (四)我心里说  既是看出万物的虚空,真看见了就有彻底的觉悟,因而“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我转念……都是捕风”。“又默想……又陈说许多箴言。”(12:9)我要把人所看为不虚空的,而透视到他的虚空,再把人看为虚空的,透视到他的不虚空;利用这些不盧空而虚空,虚空而不虚空的事物,作成真实不朽的事业。
  这四样是紧相连的,凡“日光之下”的事,皆是“虚空”;既是虚空的,我不可不用智慧属灵的眼光,把万物的虚空看透了;如果已经看透,我心里有什么话说呢?
    但我所要说的并非叫人脱离现实,脱离群众,去避世自修,乃是要觉悟人生的真谛,求在物质生活里,度灵性生活;作一个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的人;要把超世的能力,运用在入世的生活中,而为世光世盐,因我们所事奉的神,是“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的。(弗4:6)
 
八、提醒  本书要义是为提醒一般人,要度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切勿误会作者是叫人脱离现实的一种超世的人生观;可惜多人仅用肤浅的眼光,不清楚的头脑,在灵道上欠经验的思想,即把作者的原意偏解了。须知本书是所罗门于饱尝世味以后,即猛然醒悟,感觉世界之空幻;但他所说的世界,并非指着大自然,乃是如使徒约翰所说,“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约壹2:16)。所以在圣灵启示中即藉着他过去的经历笔之于书,以作会众的警告;(1)要眼光中有眼光——看万事万物,眼光不得模糊;不但要有清楚的眼光,也要有透视的眼光,属灵的眼光,有望远镜的眼光。(2)生活中有生活——不仅在物质生活里面生活,要在物质生活里度属灵生活;在暂时生活里度永远生活。(3)工作中有工作——不仅力可见的工作而工作,要在可见的工作里作不可见的工作,藉着俗事俗务,作圣事圣工;为广大人民的利益,积极的努力工作,便可在你的人生里显出神的荣耀来。(4)目的中有目的——要有双重的目的,并远大的目的,决不可作近视眼的人。要藉着济人之身,而济人之灵;藉着服事人,而服事神。(5)效果中有效果——万事万物之所以虚空,是因为所得成果不过是暂时的、自利的,没有永久的价值。若能藉着这可见的、暂时的、属世的事物,得到那不可见的、永存的、属灵的、真实的,为神而不为己,为人而不为我的成果,即可表现本书的真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