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 |
先知落難 |
作為先知,或是傳福音的上帝僕人,最為苦悶的事就是當上帝要他傳信息,而這些信息卻不是一般人所喜愛的,甚至是所要傳達的信息剛好是民眾最討厭聽到的,這時候,傳達信息的先知一定會很難過,嚴重的話,還可能遭到聽眾的攻擊。我們從馬偕牧師的傳記中看到這樣的記載: 時間是一八七三年元月廿四日。 我(馬偕牧師)和學生到「和尚洲」(今天的蘆洲)去,一大群人跟在我們後面,用污穢的字眼辱罵,拾起石頭投擲,又有人向我們潑糞,有些人甚至把豬糞覆蓋在我們頭頂上,另一些人則爬上屋頂或樹上,用上述的污穢向我們投擲,極盡污穢之能事。但我們並不退縮,勇往直前到廟前廣場上,在那裡唱詩、傳教,此刻有不少人聆聽,晚上我們又回到五股坑。 翌日,我們到達八里坌,在路上、人家,到處佈道。有些人感到厭煩,有些人卻很有禮貌,這是因為他們曾到淡水來拿過藥,聽過道的緣故。我們在一個小茅屋裡過夜,有一位善良的村民煮了東西來給我們吃。 我們到處佈道時發現有許多佈告貼在樹上,或牆壁上寫了許多難聽的話對我們亂加毀謗,說我拿刀挖人的眼睛,此外又有許多捕風捉影褻瀆的話,我們撕下了好幾張。 再過一天,我們到艋舺、大稻埕、八芝蘭,在路旁、民房、廟前佈道,到處都受人家的污辱,而且到處都貼了煽動眾人的佈告說:「漢民族當群策群力把外國鬼子趕出台灣,無論他們走到哪裡去,街上或鄉下都要把他們趕走,不得讓他們停留,不要讓他們講道。如果有人聽他們講道就把他逐出本村。」又說:「孔子的教訓已經夠好的了,是完全的,台灣人不需要洋教的道理。」他們所寫的佈告,煽動的話實在太多了。 在台南縣白河鎮的白水溪教會門口有一座紀念碑,那是一九五五年一月廿九日,嘉義中會為紀念甘牧師遭遇災難八十週年而設立的,也就是發生於一八七五年的事件。紀念碑上面寫著關於宣教師甘為霖牧師遭遇的的情形: 「……被士豪吳墻率其黨徒包圍拜堂後方放火前面烈見勢甚危迫幸得聖神啟示以毛毯擲出庭前群眾以為牧師跌倒齊舉刀槍然牧師由兇徒背後乘隙而出夤夜、跋涉崎嶇奔走了千里臨到嘉義黎明入縣求救此非上主庇護安能脫險……」。 從上述的記載可知,上帝忠實福音的僕人往往會受到迫害,這樣的例子在每個時代都會發生,古代更是。在列王紀上就記載一位名叫米該雅的先知,因為講了國王亞哈不喜歡聽的話,而被關進監獄裡,但先知的話卻應驗了。我們現在所讀的耶利米書第三十八章,記載先知耶利米因為要當時的猶大人向巴比倫帝國投降,結果被認為是叛國者而逮捕關在監獄裡受苦。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六節: 1馬坦的兒子示法提雅、巴施戶珥的兒子基大利、示利米雅的兒子猶甲、瑪基雅的兒子巴施戶珥聽見我向群眾轉達2上主的話說:「誰留在這城,誰就死於刀劍、饑荒、瘟疫。但是,誰向巴比倫人投降,誰就不至於被殺,性命得以保全。」3我又告訴他們上主這樣說:「我一定要把這城交給巴比倫的軍隊;他們要來佔領。」 4於是官員們去見王,對他說:「求你處死這個人;因為他教唆在城裏的兵士和人民投降,使士氣低沉。他不是為人民的利益著想,只想害他們。」 5西底家王回答:「好啦,他在你們手中,無論你們怎樣處理,我不反對。」6於是他們抓住我,用繩子把我墜入瑪基雅太子的井裏。這口井在宮廷的監獄裏,井裏沒有水,只有淤泥,我就陷在淤泥中。 第三十七章與第三十八章都是記載有關先知耶利米被關在監獄裡的事件;這兩章記載他被關在監獄裡的原因都是與他對國家前途的看法與當時執政當局有很大差異有關,甚至在當時執政者看來,是背叛國家的。在第三十七章六至十節就記載先知耶利米對猶大王說這樣的話: 「從埃及開來的支援你的軍隊要中途折返。巴比倫的軍隊要回來攻城;他們要佔領這城,放火燒毀。我—上主警告你,不要欺騙自己,以為巴比倫人不回來;其實他們一定回來。即使你擊敗巴比倫全軍,只剩下一些躺在營裡的傷兵,他們還是會起來,放火燒毀這城。」 這段話已經非常清楚地指出猶大國已經完全沒有希望,唯一的希望就是向巴比倫投降而已。這和當時猶大國期盼埃及來援助的政策,以及整個國家、社會的安定相違背。因此,當先知耶利米準備離開耶路撒冷到便雅憫去辦理他購買的產業時(參考第三十二章),耶路撒冷城守衛隊的隊長伊利雅逮捕了他,並且指控他是「想向巴比倫人投降」(三十七:13)。這樣的指控在當時可以用「叛國罪」處死刑。很可能因為先知耶利米是一位很有份量的先知,因此,沒有國王的同意之前,沒有人敢隨便將他處死。第三十七章十七節就記載猶大王西底家還派人將他從監獄中提出來,並且當面問他「有上主的信息沒有」。先知耶利米的回答還是一樣,堅定地告訴猶大王西底家,說上帝的信息就是:不投降的話,猶大國將會被交在巴比倫帝國手中。 現在我們讀第三十八章,也是記載先知耶利米被關在監獄裡,以及猶大人民的領袖們對他所提出的言論極度反感之情形。有些版本(例如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出版)將這一章的第廿四至廿八節編輯在這一章的開頭,這樣從第三十七章二十節之後接續讀起來就感到比較順。 在第一節所提到的這些人的名字,都是當時政府的重要官員,他們聽到先知耶利米的話大感不滿,認為這是一種「亡國論」的態度,特別是在國家面臨強敵壓境的時候,這樣的言論對一個國家的穩定和人民的信心會造成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先知耶利米並非一般人,他是一位重要的先知,其影響力更大。第三十八章並沒有交代先知耶利米本來被關在宮廷書記約拿單的屋裡(這是一座原本用來當作蓄水池的地方,可能因為池水已經乾涸了,才改作監獄之用),是在甚麼時候被釋放出來的,並沒有說明。也有另一個可能就是他是被移送到「宮殿的監獄」,而這個監獄比較開放,可以有機會與人民接觸。若是這樣的監獄,就好像使徒行傳第廿八章十六至三十節所記載的,使徒保羅被移送到羅馬監獄的時候,還可以接待訪客,也可以與一般民眾談論福音的信息,這就像在台灣的「外役監獄」一樣,可以在外面工作,就有機會接觸到一般人民。是否這樣,我們不太清楚。不過,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還是和過去傳達出來的信息一樣,認為猶大人民唯有的一條生路,就是向巴比倫軍隊投降,這樣的態度乃是先知應該有的堅持,因為先知是對上帝負責;上帝要他傳出甚麼信息,他就應該傳出甚麼信息,不能隨著自己的意思說話(參考列王紀上廿二:14)。他雖然被釋放出來,還是公開對耶路撒冷的人民轉達上帝要他傳遞的信息,要猶大國的人民向巴比倫投降。其實,先知耶利米也很清楚知道,他就是因為說這樣的話才被關在地牢中。如今被釋放出來,還是一樣堅持說同樣的話,並沒有改變。不但如此,他還更具體地指出:拒絕投降將會面臨「刀劍、饑荒、瘟疫」的威脅。 「刀劍、饑荒、瘟疫」等這三項災難乃是先知耶利米信息的中心主題之一;刀劍,指的是戰爭。而戰爭所帶來的後果往往就是饑荒,因為田地會遭遇到破壞,人民也因為戰爭的緣故無法耕作,農作物欠收,饑荒就會緊接著在戰爭之後而來。戰爭也會因為死亡慘重,導致屍體無法埋葬而棄屍荒郊野外,傳染病就會出現,這是導致瘟疫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說「刀劍、饑荒、瘟疫」這三項,其實就是一項:戰敗與慘痛的死亡。先知耶利米就是在警告猶大人民,當巴比倫軍隊來臨時,他們根本無法贏得這場戰爭,只會戰敗與死亡,他說上帝給他的信息就是要把耶路撒冷城交給巴比倫帝國的軍隊(三節)。 第四節就是當時執政當局官員的反應,說明了整個政府決策當局的態度—堅信埃及的軍隊一定會來救援猶大,且一定可以抵抗當時的巴比倫大軍。因此,唯一可以聽的言論是:奮戰到底,必定會勝利。如果有人散播與這樣的論調相反的說法,就會被當作通敵者、叛國者。我們看到這些官員去見國王西底家,就是控告先知耶利米的言論已經造成「士氣低沉」,認為他的言論已經「不是為人民的利益著想」,而是想要陷害人民。 第五節讓我們看到猶大王西底家乃是一個懦弱的國王,雖然他曾私下詢問過先知耶利米有關上帝的信息,而先知耶利米也曾據實地告訴他說:上帝會將他「交在巴比倫王手中」(三十七:17b),但他好像沒有聽進去的樣子,要不然就是他雖然聽了,卻懼怕圍繞在他四周的官員、幕僚。這可從本章第廿四至廿八節看出來。因此,他不但無法保護先知耶利米,面對這些怒氣沖沖的政府官員,他的態度就是讓這些人隨意去處理。 第六節說這些控告者就將先知耶利米關在一口沒有水但卻是潮濕、淤泥的井裡。請注意,這口在宮廷中的井沒有水,就是一個嚴重的警訊,表明這場戰爭不可能持久,因為連宮廷的井都已經沒有水,一般民眾使用的井就必然乾涸更加嚴重,這也在表示乾旱的日子已經逼近,不但已經影響到耕種,且可能已經有饑荒的現象出現了,這也就是先知耶利米一再提起的「饑荒」(參考第九節)。先知耶利米被關在這樣的監獄裡,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沒有將上帝的僕人處死,但即使是最健康、強壯的人,關在這樣的監獄中,不用多久也會因為潮濕的侵襲身體導致病死。 第七至十三節: 7那時,王在便雅憫門開庭。宮廷太監,古實人以伯?米勒聽到他們把我墜入井裏的消息,8就到王宮向王陳情說:9「陛下,這些人這樣待先知耶利米很可惡。他們把他墜入井裏,他一定會餓死在那裏,因為城裏已經絕糧了。」10於是王命令以伯?米勒帶三個人來,在我沒死以前把我救出來。11以伯?米勒就帶這些人到宮廷的倉庫去找些破布爛衣,用繩子墜入井裏,12叫我把這些破布爛衣放在腋下,免得繩子擦傷了我。我照他的話做了,13他們從井裏把我拉出來。這以後,他們仍然把我關在監獄裏。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那些政府官員一樣虐待上帝的僕人,還是有些人尚存著信仰良知,知道上帝忠實僕人的話是需要聽,上帝忠實的僕人需要保護,這段經文就是記載古實人以伯?米勒聽到先知耶利米被下在潮濕的井裡關著,表示著他高度的關心。他是朝廷太監,他把握機會向國王西底家王提醒這樣對待上帝僕人是錯誤的。他提出兩點:一是用這種方式對待先知耶利米是很可惡的做法;二是耶路撒冷城已經絕糧。換句話說,先知耶利米被關在這樣潮濕的井中,即使沒有其它病症,也會因為飢餓死去。 第七節提到「便雅憫門」,這是耶路撒冷城的一個城門之一,古時候的城門口往往是人民向政府官員申訴或辦理法律事務的地方,因為城門口有如現今的海關一樣,包括外國人要進入都要先辦理身份驗證,也可以在城門口從事商業外貿事務。太監以伯?米勒就是利用國王在這地方處理國內事務時提出這件申訴案。他這樣的「獨排眾議」之建議,其實也很危險,因為大多數的重要官員都是主張將先知耶利米關進監牢,好讓人民聽不到真實的聲音,他卻勇敢地指出這樣的態度乃是「很可惡」的舉止。 猶大王西底家也接受太監以伯?米勒的建議,派人將先知耶利米從淤泥的井中救出來,轉換到另一個監獄裡。也因為以伯?米勒這樣的建議,救了先知耶利米的生命,上帝報償他,在第四十章十八節記載:上帝要在耶路撒冷城遭到毀滅的時候,保護他的生命,沒有讓巴比倫軍隊殺害他。這也讓我們看到保護上帝忠實的僕人,上帝必定會有美好的回應和賞賜。 第十四至廿三節: 14後來,西底家王叫人提我到聖殿的第三道進口處見他。他對我說:「我問你一個問題;我要你老老實實回答。」 15我說:「如果我說實話,你一定殺我;如果我提出建議,你也不聽。」 16於是西底家私下對我發誓:「我指著永生上主—創造我們生命的上帝發誓,我絕不殺你,也不把你交給想殺害你的人。」 17我就告訴西底家,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如果你向巴比倫的將軍投降,你就不至於死;這城也不會被燒毀。你和你全家的人都不至於死。18如果你不肯投降,這城要落在巴比倫人手中。他們要放火燒城,你無法逃脫他們的手。」 19但是王回答:「我害怕那些向巴比倫投降的猶大人。巴比倫人可能把我交給他們,讓我受盡折磨。」 20我說:「巴比倫人不會把你交給他們。我求你聽從上主要我轉告你的話,你就會事事順利,不至於死。21上主已經指示我,你若不投降,22留在猶大宮殿的宮女將被帶到巴比倫的將軍面前。她們邊走邊說: 王被親信欺騙了; 他們支配了他。 現在他雙腳陷入泥沼; 親信都離棄了他。」 23我又說:「你的后妃、兒女都要被帶到巴比倫;你自己也無法逃脫。你將作巴比倫王的俘虜;這城將被燒毀。」 這段經文再次讓我們看到猶大王西底家的懦弱、無能,他身為國王,卻無法勇敢地接受先知的建議,反而是害怕人民對他報復。在一個動亂不安的世代,統治者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心,如果沒有堅定的毅力,很容易加速國家、社會的沉淪、瓦解。猶大國之最後會導致滅亡,跟西底家王這樣懦弱的態度有必然的關係。 雖然已經詢問過先知耶利米一次,想要知道到底上帝傳遞的信息是甚麼,而先知耶利米也已經照實說了,但西底家王並沒有聽進去。現在他又再一次私下秘密地會見先知耶利米,並且要他「老老實實回答」。先知耶利米也明確地指出西底家王並沒有能力保護說實話的人,也不會聽。真的會聽先知信息的人,不會一次又一次聽同樣的論調、言論之後,還要再問同樣的問題。 第十七至十八節讓我們看到真先知與假先知的差別;假先知會看人的眼色、利益說話。他們的話經常在變換,前後不會一致。就像台灣俗語所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真先知不是這樣;真正的先知是依據上帝的啟示說話,上帝要他說甚麼,他就說甚麼(列王紀上廿二:14)。真先知說話並不是要討人喜歡,也不求人給予獎賞。他說話必定前後都一致,不會因有利益當頭,就改變應該說的話,因為他要對上帝負責。先知耶利米就是一位這樣的先知,他還是一樣,將上帝給他的信息再次據實地告訴西底家王,要他帶猶大國向巴比倫帝國的軍隊投降,這才是唯一的生路。 第十九節說明了西底家王真正的問題所在—害怕那些已經投降巴比倫的猶大人報復。這也讓我們看到在當時猶大人也分成兩派;其一是主張尋求埃及援助,抵抗巴比倫的人,另一派是主張向巴比倫投降的。而前者顯然在當時的社會中佔多數,且遭受到許多嚴厲的懲罰。這也是為甚麼西底家王害怕的原因,怕這些人知道他也同意投降之後,採取報復行動,因為他們先前用相同的主張,卻遭遇到懲罰。 第十九至廿三節是先知耶利米的回答,他向西底家王保證安全。我們可以明白先知耶利米的回答就是代表上帝回答西底家王。他讓西底家王知道上帝既然要他們投降,就會保護他們的性命。第廿二節可以說是先知耶利米提供給西底家王一個重要的「異象」,為要讓他明白堅持抵抗巴比倫會帶來的後果,就是淪亡,且所有的親信都將離棄國王他去。 第廿二節是一首短詩,說到西底家王的失敗乃是因為被親信所欺騙。這也讓我們知道:一個聰明有智慧的國王,知道怎樣納聘忠實的策士、幕僚,只有昏庸的君王才會只聽諂媚、好聽卻不是實在的話。「雙腳陷入泥沼;親信都離棄了他」,正好與先知耶利米的際遇成對照;先知耶利米是被人陷害而身陷滿是淤泥的井中,但上帝卻差遣以伯?米勒來救他。可是現在西底家王是被陷入在泥沼中,所有的親信都離棄了。沒有人願意出來救他、陪伴他,那些原本信誓旦旦說了許多要忠心拼命、好聽的話的人,其實都已經逃之夭夭了。因為不聽上帝的話,所以也不會得到上帝的救助。 第廿三節則更清楚地指出猶大國會淪亡的慘痛景況;包括國王和自己的家人都無法倖免,會遭到俘虜,且耶路撒冷城會被燒毀。對於最後關於聖城耶路撒冷會被燒毀的事,這是相當讓猶大人民無法接受的事實,因為在他們的看法中,該城乃是所謂「上帝的城」,必定有上帝的保護,因為上帝就居住在聖殿中,而聖殿就在聖城裡。假先知就曾這樣告訴人民的,他們說:「我們很安全,這是上主的聖殿;這是上主的聖殿;這是上主的聖殿!」(七:4)意思就是上帝必定會為了自己的面子緣故,會保護自己的聖殿。這就是假先知的話。先知耶利米就曾指出這些假先知乃是將上帝的聖殿當作賊窩(七:11),只會欺騙,沒有誠實的心敬拜上帝,上帝當然早就已經離棄了聖殿! 第廿四至廿八節: 24西底家王回答:「不要讓人家知道我們的談話,你的命才能保住。25如果有官員知道我跟你談過話,他們一定來找你,查問我們談話的內容。他們會對你說:『如果你坦白地把實情告訴我們,我們就不殺你。』26但是,你要告訴他們,『我是向王請求不要把我送回監獄,死在那裏。』」27後來,所有的官員果然都來查問我,我就按照王命令我說的話回答他們。他們無話可說,因為王跟我談話的內容沒有人聽到。28這樣,我被關在王宮的監獄裏,一直到耶路撒冷淪陷那一天。 從第廿四至廿六節,我們就明白此時的猶大王西底家已經無法駕馭這些圍繞在四周的幕僚官員,他深知這些人對他的態度,是不准他採取投降巴比倫的,這些幕僚乃是堅持與埃及聯盟抵抗巴比倫的官員。他也清楚如果讓這些人知道有過這場私下會見先知耶利米的動作,且所談的是關於投降巴比倫的內容,將會對先知耶利米生命造成危險。雖然他在第十六節已經向先知耶利米保證不會使他的性命受到威脅。但他也知道如果真的暴露了此次會面的實際內容,就算是要保護先知耶利米性命免受威脅,恐怕也難。因此,西底家王要求先知耶利米不要全部都說出來,只要說出其中的一半就好。而先知耶利米依照西底家王的建議。這也讓我們看到,雖然這次的會面是秘密的行動,但卻有人會傳出去。換句話說,西底家王的行動已經被控制,他跟誰會面,都會有人監視著他。這就是他提醒先知耶利米怎樣應付這些人的原因。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章經文帶給我們信息: 一、 真實的先知會據實傳遞上帝的信息,即使面臨生命的危險也不會改變。 在這一章經文中,我們連續看到兩次先知耶利米都很清楚地向人民和猶大王西底家提出必須向巴比倫軍隊投降的信息。雖然他曾在先前因為向人民提出這樣的信息而遭受到迫害,關在監獄中,且是在一個充滿濕氣、泥沼的監獄裡,但他並沒有因為後來被救援出來,就改變這樣的信息。反而是更清楚地告訴西底家王,不投降的後果就是連他和他的家屬都將被巴比倫軍隊俘虜,甚至被宮女譏笑,那些欺騙他的幕僚、策士都將離棄他而去。這就是真實先知應該有的態度,因為他知道忠實於上帝的使命,遠比聽從人的話、看人的臉色更為重要。 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描述使徒彼得和約翰等人因為傳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而遭遇到被下入監獄,後來被猶太最高議會的議員警告「不得再藉耶穌的名發表言論或教導人」,彼得和約翰卻很勇敢地在這些最高議會議員的面前說:「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到的,不能不說出來。」(使徒行傳四:18—20)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就是在使徒們堅定的信心之下傳遞出來的,並且因為使徒保羅等人,以及歷代忠實的福音使者之見證,且是拼命的傳述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我們這一代的世人才有機會得到福音的信息。而這些福音工作者當中,有許許多多人就是因為忠實於福音的信息,在他們生活的世代裡遭遇到迫害,就像我在開始之時所提起的馬偕牧師、甘為霖牧師一樣,甚至有的人是喪失了生命。但我們知道,真正的福音是上帝拯救的信息,上帝的信息不是用人的力量可以阻擋得住,也不是用死就可以威脅止住得了。不,這是不可能的。相反的,當人用死來脅迫、阻止福音的信息時,福音卻反而因此而大行其道。今天基督教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見證。如果人用死的方式可以阻止福音廣傳,就不會有今天的基督教會存在。 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假先知只會說好聽、討人喜歡的諂媚話語,這些聽起來動人心弦、令人興奮的話,並不見得是真實的。特別是在一個動亂不安的世代裡,更是如此。看看咱台灣社會,特別是那些政治人物,真的是謊言一大堆,為了騙取人民的選票,所有好聽、動人心弦的話都會隨即出口。他們總是在人民面前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更令我們擔心的是:許多宗教人物也跟著這些政治人物的話起舞,沒有很實在的依照聖經教訓告訴這些政治人物應該聽的信息,這才是真實的禍患啊!如果連宗教人都無法說出真實的信息,又怎能帶領人民順服上帝的旨意呢?很難!一個社會如果宗教人只知道博取政治領袖的喜歡,甚至以此方式謀取高官爵祿,這樣的社會、宗教信仰不會是真實的,只會加速人民心靈的敗壞而已。這也就是今天我們台灣社會最可憐的地方,我們無法看到人民有真實的宗教心,只會看到政治人物,以及達官顯要、仕紳名流經常利用宗教信仰欺騙人民。 我想起一九三三年有一群約四百名忠心的德國教會領袖所發表的「巴門宣言」(Barmen Decoration)中所說的: 「聖經是唯一上帝的話,不論是生、死,我將永遠順從。」(第一條) 「教會沒有義務為政府宣揚政策,但有義務和責任宣揚聖經的教訓和耶穌基督的主權。」(第五條) 這樣的宣言擺明了就是反對希特勒想要逼迫教會以他為首,順從他的指揮。這些忠心的教會領袖也因為發表這宣言遭受到希特勒納粹政府的迫害,有人被處死刑或終身監禁。但今天我們看到他們所說的都是實在的,且是應該的。今天在德國「巴門」這個小鎮中,就豎立了一座紀念碑在感念這些信仰的前輩所留下來的信仰典範。 為了使我們教會學習當年起草且簽署德國「巴門宣言」這些信仰者,使我們教會清楚聖經上帝的話語乃是教會存在的根基,我一再警告大家不要把政治人物當作教會的上賓,而要將他們看作和一般人一樣的原因就是在此。因為沒有謙卑的心,沒有真實的信仰態度,就無法聽到上帝的呼聲,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弄清楚的。我們的教會是以上帝的話建造起來的信仰團契,我們要聽上帝的話,不是政治人物的社會地位,也不是因為有人讚美我們,我們才肯定自己的信仰內涵,不是這樣。我們必須清楚上帝在聖經中對我們說出甚麼信息,特別是在這個時代中,上帝的話要我們做的事,我們要堅持依據上帝的話行事,即使因此而面臨生命的危險也在所不惜,因為我們知道上帝的話才是我們生命的泉源,才是永遠的。 二、善待上帝忠實的僕人,保護他們,等於是在替上帝做工,上帝一定會有賞賜。 當先知耶利米被人陷害關在充滿濕氣的泥沼監獄時,太監以伯?米勒不顧性命危險,勇敢地向猶大王西底家要求,將先知耶利米改換到一個比較沒有生命危險的監獄裡。這對以伯?米勒來說,是很危險的舉動,因為他可能因此而被朝廷宦官們孤立起來,甚至被暗殺作掉。可是他沒有因此就懼怕、退縮。我們看到他勇敢地向西底家王提出警告,說:「這些人這樣待先知耶利米很可惡。他們把他墜入井裡,他一定會餓死在那裡,因為城裡已經絕糧了。」他簡單的幾句話,說出整個國家、社會的真實面貌;一是耶利米乃是真正的先知,所說的話是真實的,因此,這樣對待上帝忠實僕人,只會惹起上帝的憤怒、生氣,對整個國家、社會並沒有幫助。二是他也點出了當時社會的實況—缺糧、饑荒。也許宮中還有許多存糧可食用,但是城裡已經絕糧,正好說出整個耶路撒冷城確實是保不住了。他就是要提醒西底家王,不要再聽信那些「埃及派」的策士的言論,應該要聽先知耶利米的話才對。我們知道在主前五八八年,巴比倫帝國的軍隊圍困耶路撒冷城長達一年半,後來城門不用軍隊攻打就主動開了,巴比倫軍隊進入耶路撒冷城內時,腳踩到的地上,都是屍體。原因是飢餓使人民死的死,病的病,所剩無幾。如果我們讀耶利米哀歌第二章十二節、二十節,以及第四章十節等經文,就會看到詩人在描述當時耶路撒冷城內的猶大人民幾乎是活活餓死,更慘的情況是有些父母是烹煮自己的嬰兒充飢,這種慘絕人寰的景象是我們今天的人所無法想像得到的。 可惜的是:先知耶利米雖然曾提出這樣的警告,可是猶大的人民聽不下。而這種殘酷的景況好像居住在宮廷中的高官顯要、國王都不知道的樣子,他們是一群不知民間疾苦的貴族!而現在這位宮廷太監以伯?米勒將實情說出來,他讓西底家王知道城裡已經絕糧了,他就是讓國王知道實際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且危險,國家存亡就在旦夕之間而已。他當然知道在公開場合講這樣的話,會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講了,為的就是要救先知耶利米,也期盼國王能聽從先知耶利米的話,他必須說出實況。 對這樣熱心、用生命力量來保護祂忠實的僕人的人,上帝絕不會讓這樣的人空手回去,特別是在遭遇災難的日子,上帝不會讓這樣的人也受到與一般人同樣的對待。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回應了以伯?米勒,讓他知道在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攻陷的時候,他將會得到上帝的庇護,免於死亡,保全生命。 這讓我們學習到一點非常重要的信息:保護上帝忠實的僕人,必定會得到上帝親自的獎賞,這獎賞是別人無法得到或換取得到的。同樣的,如果以惡劣的態度對待上帝忠實僕人,也會受到上帝嚴厲的懲罰,這也是耶穌基督在譴責他那時代的宗教領袖所說的話(參考馬太福音廿三:29—36)。 (二○○一年八月廿五日講於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