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第五篇

耶利米的呼声——两个书卷

 

耶三十六章「他们不认识基督,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读众先知的呼声……」(徒十三27另译)。

当使徒保罗对他们题到众先知时,他是对先知时代七百多年后的人说,他们的职事仍然具有崭新的意义。这说明那些「呼声」所具有的意义,历久不变。这节圣经的上下文也向我们指出:圣经中有「呼声」,圣经不独只是话语。那些话语他们「每安息日」都听见,但他们听不见其中的呼声。这是控诉、定罪,也是一个警告。

我们已经看过,耶利米藉几组彼此相对的事,所传的信息。现在我们要思想的,不是两件事物的对比,是复制的书卷。这个故事是犹大王约雅敬,用文士的刀将预言的书卷割破,并且将它扔在火盆中付之一炬。

就我们所知,长久以来,这件事是具有破坏性的批判主义之据点,也是保守派与自由派、神学家或释经学者之间的战场。关于圣经权威者的争论,所题出的论据自然是第一流的;但我们无意介入论争,也不采用这些论据。我们若单单注意这些事,很可能我们将失去,具有属灵意义的信息与「呼声」,这呼声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第二个书卷与此关连更多。

从神对那干犯者的审判,我们可以看出这信息的严重性。约雅敬这么作时,百姓未置一词;但将他的尸体抛给城外入侵者的,就是这一班百姓,正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虽然在预言应验之前,还有一段时间;这是为了要显明像他这样的举动,至终必带来灾祸与报应;无论就耽延多久,羞耻的结局和当得的刑罚是一定的。

那么,这两个书卷的信息或「呼声」是甚么呢?第一个书卷被人残暴地毁坏并丢弃。先知耶利米或是他的文士巴录,他们并没有保留副本,因为当时的档都没有复制副本。重写的一卷必须和第一卷一样,是由神直接启示而得。神要把同样的话再说一遍(第二次还多了些补充)。在此的重点是,神的确照着先前说过的,重述了一次。我们纵然竭尽所能,断然拒受神所启示的话语,或者是忽略它、漠视它,甚至像约雅敬那样,残暴地将它付之一炬;但是神所已经说了的话,必会一字不漏地再出现一次,并要用来定夺所有人的命运。这事实在圣经中一再地出现。耶稣基督与在亚细亚的七个教会,是两个很突出的例子。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时,大数人扫罗到底有没有实际参与?即或他不在场,从属灵方面来说,他的确参与了,而且还相信这个领袖既已被除灭,他还要继续致力将跟从他的人置于死地。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当耶稣被杀的时候,扫罗的想法是:祂已经永远被除掉了,这是他应得的下场,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把一切与祂有关的人,加以彻底的清除。就算我们有最活泼生动的想象力,也永远无法体会,在往大马色的路上,拿撒勒人耶稣遇见扫罗这个人时,他那种惊讶、战兢、挫败的狼狈相;那时,耶稣向扫罗宣告他是谁——「我就是耶稣」。我们可以这么说:第二个书卷向他打开了,展示在扫罗的面前。扫罗曾使用他的小刀,将拿撒勒人耶稣扔入火中,而且将这个工作,延伸到司提反身上。现在他竟然与耶稣自己相会,而且超过只是相遇。如果大数人扫罗像约雅敬那样顽梗悖逆,我们真是无法想象,将有甚么样的灾祸临到他身上!

保罗从监牢中写信,说:「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提后一15),这话也许语带呜咽。除了神以外,亚西亚人最该感谢的就是保罗,而他们最后竟离弃他,他们或许也断然拒绝,从保罗接受  「神全备旨意的职事」。那么,事情就如此结束了么?不!过了大约三十年左右,我们在启示录第一章,看见了对保罗的主所作,那无以伦比的介绍和描述。那介绍和描述,必须从保罗的被离弃,以及随后那三十年的发展来思想。启示录以那么详尽、象征性的介绍,向亚西亚的众教会挑战、质问,并审判,同时也说明,他们的命运决定于他们对耶稣,以及保罗的「呼声」之回应。第二个书卷揭开了,它将决定一切。

这些例子强烈的说明了这一个原则。无论我们现在的态度如何,我们最后绝不能逃脱,神所指示我们的每一件事,它还会再出现,我们永远的定命,就取决于它。这个原则当然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

在使徒行传十三章中,保罗指出以色列人的悲剧(持续了多少个世纪),是因他们认为,他们的轻忽、暴戾,在审判时不会报应在他们身上。但如今第二个书卷向他们发出呼声:「你们今日若听祂的呼声,就不可硬着心」(来三7815,四7另译)。── 史百克先知的职事和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