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
一、 异象的内容 (v.1-14)
「巴比伦王伯沙撒元年,但以理在上做梦,见了脑中的异象,就记录这梦,述说其中的大意。但以理说:我夜里见异象,看见天的四风陡起,刮在大海之上。有四个大兽从海中上来,形状各有不同:头一个像狮子,有鹰的翅膀;我正观看的时候,兽的翅膀被拔去,兽从地上得立起来,用两脚站立,像人一样,又得了人心。又有一兽如熊,就是第二兽,旁跨而坐,口齿内衔三根肋骨。有吩咐这兽的说:「起来吞吃多肉。」此后我观看,又有一兽如豹,背上有鸟的四个翅膀;这兽有四个头,又得了权柄。其后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第四兽甚是可怕,极其强壮,大有力量,有大铁牙,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脚践踏。这兽与前三兽大不相同,头有十角。我正观看这些角,见其中又长起一个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这角前,连根被牠拔出来。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说夸大的话。我观看,见有宝座设立,上头坐亘古常在者。他的衣服洁白如雪,头发如纯净的羊毛。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从他面前有火,像河发出;事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万万;他坐要行审判,案卷都展开了。那时我观看,见那兽因小角说夸大话的声音被杀,身体损坏,扔在火中焚烧。其余的兽,权柄都被夺去,生命却仍存留,直到所定的时候和日期。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1. 「伯沙撒元年」:约主前五五三或五五二年。
a. 尼布甲尼撒于主前五六二年过世。
b. 儿子以未米罗达即位仅两年,主前五六二至五六○年,被亲戚尼甲沙利薛篡位。
c. 尼甲沙利薛作王四年,主前五六○至五五六年,被拿波尼度得着王位。
d. 拿波尼度长年驻留在亚拉伯的提玛,由儿子伯沙撒摄政。
2. 第一节,是第七章整个异象记载的序言,强调是但以理个人确实的经历,并且经过严谨的纪录。
3. 「述说其中的大意」:或做「以下是此异象的开首」,洽与第廿八节的「此事到此完毕」相呼应。
4. 「天的四风」:象征神的能力。
5. 「大海」:
a. 指「无底的深渊」。[1]
b. 地中海。[2]
c. 世上列邦。[3]
d. 指世界。[4]
6. 「有四个大兽」:
a. 体积的庞大。
b. 兽没有人性。
c. 圣经时常用野兽或是怪兽比喻外邦国家 (诗六十八31、七十四13、八十14、赛廿七1、结廿九3)
7. 「从海中上来」:指这些帝国的陆续出现,并且是站上国际的舞台。
8. 「头一个像狮子,有鹰的翅膀。」:
a. 狮子,是百兽之王。
b. 鹰,是飞禽类的霸主。
c. 在考古发现中,巴比伦帝国许多地方,例如皇宫或是城门,都有这个图形做装饰。
d. 圣经里多处用狮子或是鹰比喻尼布甲尼撒 (耶四7、四十九19、五十17、哀四19、结十七3、哈一8)。
9. 「我正观看的时候」:或作「我继续凝神观看」。
10. 「兽的翅膀被拔去」:指尼布甲尼撒王被神管教。
11. 「兽从地上得立起来,用两脚站立,像人一样,又得了人心。」:
a. 指尼布甲尼撒王的悔改 (参四16)。
b. 同时,说明尼布甲尼撒经过管教以后,有了人性。
12. 「又有一兽如熊,就是第二兽,旁跨而坐」:
a. 指波斯玛代国对以色列民的善待,没有迫害他们。[5]
b. 指波斯玛代帝国是两个民族的结合,但是势力不均的情形。[6]
c. 指这个兽像熊一般蓄势待发的样子,但以理见异象的时候是在伯沙撒王元年,波斯和玛代的国势尚在酝酿当中,还未取代巴比伦帝国。
13. 「口齿内衔着三根肋骨」:
a. 指玛代波斯所并吞的三个国家,即埃及、吕底亚、[7]和巴比伦。
b. 指玛代、波斯、和巴比伦。[8]
c. 指一个象征数字,指她占领许多地方。
d. 指巴比伦的三个王:尼布甲尼撒、以未米罗达和伯沙撒。[9]
e. 也有人将「肋骨」按亚拉伯文翻译作「利牙」,象征这只熊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f. 指玛代、波斯、和吕底亚,为古列起初占有的领地,然后才向尼尼微和巴比伦发动攻击。儿子甘拜西斯作王的时候,并吞埃及、利比亚和衣索比亚。
g. 启示文体的笔法通常都是从已知的历史推向未来的发展。
14. 「有吩咐这兽的,说:起来,吞吃多肉。」:这个国家的兴起与并吞多国是出于神的授权和呼召。
15. 「又有一兽如豹,背上有鸟的四个翅膀」:
a. 豹是形容速度的敏捷。[10]
b. 翅膀也是强调牠的速度。
c. 「四个」:可能只是象征地上方向完全的数字,或是与后面四个头有关。
d. 希腊亚历山大征服近东地方的速度是很快的。
16. 「这兽有四个头,又得了权柄。」:
a. 四个头,指亚历山大死后国家分裂为四个国家。
b. 四个头,指希腊帝国版图的扩张相当广大。
c. 「又得了权柄」:世界的统治权在帝国彼此之间的兴替间轮替,但是权柄的得着,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势力,而是出于至高神的交付。
17. 「其后,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第四兽甚是可怕,极其强壮。」:
a. 真正的主角是第四兽,但以理用更多的篇幅做描述,并且这第四兽给他的印象格外深刻,特别是感觉到可怕与强壮。
b. 第四兽并没有相似于地上的某种走兽。
c. 指罗马帝国。
18. 「大有力量,有大铁牙,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脚践踏。」:形容第四兽具备超强的摧毁性,与刻意带来完全彻底的破坏。
19. 「这兽与前三兽大不相同,头有十角。」:
a. 「角」,象征攻击武力。
b. 「角」,
i. 指将要兴起的十个君王。
ii. 指罗马帝国最后的十个王。
iii. 指罗马帝国灭亡后,再复国后的十个王。
iv. 指主耶稣基督再临前,在罗马帝国版图所在所兴起来的十个王。
c. 「十」,象征地上的完全。
d. 「头有十角」,象征此兽武力的强大。
20. 「我正观看这些角,见其中又长起一个小角。」:
a. 但以理的注意力从第四兽的特征与行径上,再转移专注在这一个小角上。
b. 小,有轻蔑之意。
c. 「小角」
i. 指安提阿古四世。[11]
ii. 指敌基督。
21. 「先前的角中,有三个角在这角前,连根被他拔出来。」:显然这个小角,在同侪当中行夺权斗争。
22. 「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说夸大的话。」:
a. 「眼」,表示具备洞察力。
b. 「说夸大的话」:这是这个小角在言语上的特征,向神说出亵渎的话。[12]
23. 「我观看,见有宝座设立,上头坐着亘古常在者;」:
a. 但以理所见异象的主题接着又从一个卑劣的人物,转换到神的身上。
b. 「宝座设立」,表示神依然在治理全地。
c. 「宝座」:原文为复数形。
i. 指有多个宝座。
ii. 指神与众天使一同行审判。[13](参四14、诗八十九7-8)
iii. 强调宝座的超越与荣美。[14]
d. 「亘古常在者」,
i. 在创世记廿四1,用相同的字汇描写亚伯拉罕年纪老迈。
ii. 说明神的永存,与神权柄的永存。[15]
iii. 因着年长,经历与智慧的丰富,更显施行审判的公正性。
24. 「祂的衣服洁白如雪,头发如纯净的羊毛。」:这位至高神的形象。
a. 「衣服洁白如雪」:表示圣洁。
b. 「头发如纯净的羊毛」,表年纪与智慧。
25. 「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
a. 火焰,象征审判与威严。
b. 轮,参以西结先知所见的异象,表可移动。[16]
26. 「在祂面前有火像河发出」:审判也是从神的宝座出来,或者如同火山熔岩流动的光景。
27. 「事奉祂的有千千,在祂面前侍立的有万万。」:表示在神面前的众「文武百官」无可胜数。神国度之庞大与复杂,并且人才之多远超过地上的国度。
28. 「祂坐着要行审判,案卷都展开了。」:神在末后要按着生命册,以及在我们生活中的言行记载来行审判。
29. 「那时,我观看,见那兽因小角说夸大话的声音被杀,身体损毁,扔在火中焚烧。」:指第四兽这个国家因为小角的骄傲而遭致审判。[17]
30. 「其余的兽,权柄都被夺去,生命却仍存留,直到所定的时候和日期。」:显然前三个帝国虽然不能再称霸世界,但是得以继续存留在列国当中。「所定的时候和日期」,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
31. 「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
a. 最后出现的,不再是兽,而是人的形象和样式。
b. 「人子」,即指人类。
c. 「像人子的」,不是人类,但是形状相似。
d. 「驾着天云而来」,只有神才以云雾为祂的「飞行器」(参出十六10、十九9、太十六27、启一7)。
e. 「被领在亘古常在者面前」,好像在地位上略低于至高神。
f. 「一位像人子的」是谁?
i. 天使米迦勒。[18]
ii. 摩西 (参申卅二2-4)。
iii. 犹大马加比。
iv. 但以理自己。[19]
v. 忠于神的的选民 (见后18、27)。
vi. 弥赛亚。
32. 「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祂。」:这一位「像人子的」同样得着只有至高神配得的权柄、荣耀、与国度。
33. 「祂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祂的国度必不败坏。」:这一位像人子的,具备与至高者相同的本质,永恒。
二、 异象的解释 (v.15-28)
「至于我─但以理,我的灵在我里面愁烦,我脑中的异象使我惊惶。我就近一位侍立者,问他这一切的真情。他就告诉我,将那事的讲解给我说明:这四个大兽就是四王将要在世上兴起。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
1. 「至于我但以理,我的灵在我里面愁烦,我脑中的异象使我惊惶。」:
a. 作者刻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里面,以做确认。
b. 但以理记载自己当看见这个异象后的心情。
c. 「灵」,指内心。
2. 「侍立者」:亘古常在者前的一位天使。
3. 「真情」,原意是「肯定」。
4. 「他就告诉我,将那事的讲解给我说明。」:但以理透过天使的媒介,领受异象的真义。
5. 「这四个大兽就是四王将要在世上兴起。」:
a. 「四王」,国家的兴起,必然是透过领袖的成就。
b. 「将要」,是指「必要」。
6. 「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
a. 「至高者」:指耶和华神。
b. 「圣民」,直译是「圣者」,这里是指以色列民。[20]
「那时我愿知道第四兽的真情,牠为何与那三兽的真情大不相同,甚是可怕,有铁牙铜爪,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脚践踏;头有十角和那另长的一角,在这角前有三角被牠打落。这角有眼,有说夸大话的口,形状强横,过于牠的同类。我观看,见这角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直到亘古常在者来给至高者的圣民伸冤,圣民得国的时候就到了。那侍立者这样说:第四兽就是世上必有的第四国,与一切国大不相同,必吞吃全地,并且践踏嚼碎。至于那十角,就是从这国中必兴起的十王,后来又兴起一王,与先前的不同;他必制伏三王。他必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然而,审判者必坐着行审判;他的权柄必被夺去,毁坏,灭绝,一直到底。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他的国是永远的;一切掌权的都必事奉他,顺从他。那事至此完毕。至于我─但以理,心中甚是惊惶,脸色也改变了,却将那事存记在心。」
7. 「那时我愿知道第四兽的真情」:但以理对第四兽期望有更深刻的了解。显然这个兽的形状和行径,超过他过去的经验所能揣摩的。
8. 「这角有眼,有说夸大话的口,形状强横,过于他的同类。」:这个小角比他的同侪有过之而无不及。
9. 「我观看,见这角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开始透漏将来以色列民将遭遇到的逼迫。
「圣民」
a. 以色列民。
b. 基督徒。
10. 「直到亘古常在者来给至高者的圣民伸冤」:
a. 以色列民所遭受的逼迫,神必纪念,也必报复。
b. 「给至高者的圣民伸冤」另有解释作「把审判的权柄赐给至高者的圣民」(参太十九28、林前六2)。
11. 「圣民得国的时候就到了」:神为祂百姓伸冤的行动与以色列民复兴的时间的连贯与相关的。
12. 「第四兽就是世上必有的第四国,与一切国大不相同,必吞吃全地,并且践踏嚼碎。」:指第四个帝国所造成全面与彻底的毁灭。
13. 「后来又兴起一王,与先前的不同;他必制伏三王。」:小角要从其中出现,并要击败其它的政敌。
14. 「他必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这个小角对神的亵渎与不敬。
15. 「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神的百姓必将因他遭遇逼迫。「折磨」,参代上十七9「扰害」。
16. 「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这逼迫必包含在信仰上的逼迫。
17. 「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
a. 神百姓的遭遇逼迫,是因为神的允许。
b. 「载」,原文为「期」。
c. 「一载、二载、半载。」:
i. 正好是三年半。[21]
ii. 一个时期、两个时期、再加上半个时期。[22]
iii. 一个时期、多个时期、再加上半个时期。[23]
d. 指时间的短暂。
e. 指时间的被限制。
18. 「然而审判者必坐着行审判,他的权柄必被夺去,毁坏、灭绝,一直到底。」:这个小角对神百姓的逼迫是暂时的,但是神对他的审判却是永远的。
19. 「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
a. 「圣民」原文是「圣洁的人民」与廿一、廿二、廿五节「圣者」不同,却是可以作为说明。
b. 指以色列国的复兴;
c. 指千禧年国度,基督和祂的圣徒在地上做王一千年;
d. 指新天新地的永恒国度。
20. 「祂的国是永远的,一切掌权的都必事奉祂,顺从祂。」:从多数的形容又回复为单数。
21. 「那事至此完毕」:表示见异象的经过暂告一个段落。
22. 「至于我但以理,心中甚是惊惶,脸色也改变了。」:但以理表达这个异象,和其中的内容所带给他的震撼。
23. 「却将这事存记在心」:显然这个记载是一个回忆,可能是但以理在经过后来其它的异象与异梦后,连贯起来的编写。
小结
1. 世界会相继兴起强大的帝国与统治者。
2. 有一个强大的国度会在世界崛起,并且是神国度来临前最后的一个国度。
3. 从本章开始,有一个在未来会大大逼迫神百姓的人物开始被引介出来。
4. 这位人物的出现与灭亡,与神最终的审判,神国度的完全降临相关。
[1] 创七11、赛五一10、摩七4。
[2] G. H. Lang, The Histories and Prophecies of Daniel (Oliphants, 1942), pp. 86-89.
[3] 赛十七12;耶四六7。
[4] 但七17。
[5] 耶柔米。参邝炳钊,二○四页。
[6] Young, p.145.
[7] 即现今小亚细亚地方。
[8] Walvoord, p. 156; Jerome, p. 74.
[9] Lacocque, p. 140。
[10] 耶五6;何十三7。
[11] 这些学者主张,第四兽是指希腊。
[12] 但七25、十一36;马加比壹书一24。
[13] Young, p. 151.
[14] Montgomery, p. 297.
[15] 诗九8、二九10、九十2。
[16] 结一15-21。
[17] 好像尼布甲尼撒王的被管教,和巴比伦帝国因为伯沙撒王的无知与骄傲而被波斯取代。
[18] N. Schmidt, “The Son of Man in the Book of Daniel”, LBL 19: 22-28; J. J. Collins, “The Son of Man and the Saints of the Most High in the Book of Daniel”, JBL 93: 50-66; Barr , p. 597.
[19] 但八17。
[20] 出十九6。
[21] 和合本圣经;Wood, p. 150; Walvoord, p. 175; Lacocque, p. 154。
[22] 思高译本圣经;Young, p. 161; Leupold, p.325.
[23] TWOT, p.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