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九章

提要: 1 但以理想到被掳的年数,3 就认罪,16 并为耶路撒冷的复兴祈祷。20 加百列告诉他七十个七的预言。

1 玛代族亚哈随鲁的儿子大利乌立为迦勒底国的王元年,

  关于玛代人大利乌的身份和年代,见第六章补充注释。一个被征服国家的首相被征服者任命为高官是很罕见的。但以理却是这样的例外。由于他的能力和正直,波斯人非但没有处死他,反而让他身居高位。

2 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

  从书上得知。尽管国务繁忙,先知并没有停止研究上帝的圣言。但以理显然不知道如何把他在但8章所见的异象与不久后将要发生的事,就是犹太人在七十年结束时的回归联系起来(耶29:10)。见但9:21注释。

  七十年。关于这个年份的确定,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96,97页。这个时期快要满了。难怪但以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时间的预言上。他担心耶和华会推迟解放祂被掳的子民。

3 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上帝祈祷恳求。

  虽然耶和华已应许到了指定的时候会解救祂的子民,可是但以理知道上帝的许多应许都是有条件的(见耶18:7-10)。他可能担心他同胞的不悔改会推迟应许的应验(见《成圣的人生》第48页)。另外,上一章的异象预言了圣所和圣城进一步遭到毁坏。他对“二千三百日的异象”(第26节)的不解一定使他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4 我向耶和华我的上帝祈祷、认罪,说:“主啊,大而可畏的上帝,向爱主、守主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我向耶和华我的上帝祈祷。第4-19节记录了《旧约》最出色的祈祷之一。着是一个真诚的祈祷者为上帝的子民恳求。

  大而可畏的上帝。参尼1:59:32。“可畏的”的希伯来语是nora'。见诗111:9注释。

  守约。但以理在祈祷的一开始承认上帝的信实。上帝从来不失约。祂是一位守约的上帝,会履行自己在约中的义务。如果约没有实现,责任乃在于人(见来8:8)。

  爱主。爱上帝和守祂的诫命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圣经劝爱上帝的人要用遵守祂的诫命来证明他们爱(约14:15)。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对上帝的爱会导致甘心乐意的顺从。末日的真教会将藉着其遵守诫命而被识别出来(启12:17)。

5 我们犯罪作孽,行恶叛逆,偏离你的诫命典章,

  参王上8:47;诗106:6。但以理把自己与他的同胞埘为一体。他的祈祷中没有自以为义。

6 没有听从你仆人众先知奉你名向我们君王、首领、列祖,和国中一切百姓所说的话。

  众先知的责任就是提醒百姓对上帝训言的疏忽,并在当前的危机中给予指导。但这种出于仁爱的指导几乎被完全忽视了。百姓的罪不是因为无知,而是故意的悖逆。

7 主啊,你是公义的,我们是脸上蒙羞的;因我们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并以色列众人,或在近处,或在远处,被你赶到各国的人,都得罪了你,正如今日一样。

  但以理将上帝的公义与以色列人的不义进行对比。上帝在对待全人类,特别是以色列人的事上,始终表现出公义。

8 主啊,我们和我们的君王、首领、列祖因得罪了你,就都脸上蒙羞。

9 主我们的上帝是怜悯饶恕人的,我们却违背了他,

  虽然以色列人叛逆堕落,但以理仍坚信耶和华愿意凭着祂的大怜悯宽恕那些怀着痛悔的心来到祂面前的人。出于这种信念,但以理为以色列民向上帝恳求。他提出了上帝的怜悯,与百姓的罪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 也没有听从耶和华我们上帝的话,没有遵行他藉仆人众先知向我们所陈明的律法。

11 以色列众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听从你的话;因此,在你仆人摩西律法上所写的咒诅和誓言都倾在我们身上,因我们得罪了上帝。

  倾在。摩西曾预言将有咒诅临到故意悖逆上帝律法的人身上(利26:14-41;申28:15-68)。这是他们罪有应得的。

  你仆人。摩西在申34:5和书1:13中有这样的称呼。

12 他使大灾祸临到我们,成就了警戒我们和审判我们官长的话;原来在普天之下未曾行过象在耶路撒冷所行的。

13 这一切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我们却没有求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恩典,使我们回头离开罪孽,明白你的真理。

  见申29:21,27

14 所以耶和华留意使这灾祸临到我们身上,因为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义;我们并没有听从他的话。

  留意。希伯来语是shaqad,意思是“警惕”,“警觉”。

15 主我们的上帝啊,你曾用大能的手领你的子民出埃及地,使自己得了名,正如今日一样。我们犯了罪,作了恶。

  但以理提到古时以色列人摆脱埃及奴役的伟大拯救,并以耶和华在他们出埃及时所施行的伟大怜悯作为他恳求的理由。

16 主啊,求你按你的大仁大义,使你的怒气和忿怒转离你的城耶路撒冷,就是你的圣山。耶路撒冷和你的子民,因我们的罪恶和我们列祖的罪孽被四围的人羞辱。

  大仁大义。该词的原文是复数形式,无疑暗示上帝为祂子民所行的许多公义作为。但以理并没有提出同胞的任何善行作为恳求的理由。他只提耶和华过去对待以色列人的多次仁慈之举作为依据。

  你的圣山。以色列人本应成为照亮全世界的光(见撒下22:44,50;王上8:43;王下23:27注释),但由于顽固地悖逆,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人现在成为列国的笑柄和耻辱。

17 我们的上帝啊,现在求你垂听仆人的祈祷恳求,为自己使脸光照你荒凉的圣所。

  使脸光照。表示“赞赏”(见民6:25)。

  圣所。但以理的思想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圣所。在被掳的漫长岁月中,圣城和圣所一直荒废着,现在很快就要重建了。

18 我的上帝啊,求你侧耳而听,睁眼而看,眷顾我们荒凉之地和称为你名下的城。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

19 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为你自己不要迟延。我的上帝啊,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你名下的。”

  迟延。希伯来语为'achar。但以理渴望所应许的拯救不再拖延。耶和华喜欢我们这样向祂恳求,请祂加快祂所应许的救赎。

20 我说话,祷告,承认我的罪和本国之民以色列的罪,为我上帝的圣山,在耶和华我上帝面前恳求。

21 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

  加百列。见但8:15,16。就是这位天使曾解释了《但以理书》第8章异象的前三部分。现在他回来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

  有些注释家没有注意到《但以理书》第8章和第9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忽视了《但以理书》第8章的“二千三百日”与《但以理书》第9章的“七十个七”之间的关系。然而上下文却明确要求把它们联系起来,正如以下事实所证明的:

  一.但8:2-14异象的所有表号都已在第15-26得到了充分的解释,只有第1314节的“二千三百日”除外(见《善恶之争》第325页)。事实上,第2425节已从整体上对第1314节进行了解释,除了所涉及的时间因素以外。在第26节中,加百列提到了时间因素,但还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就中断了(见以下的第3点)。

  二.但以理知道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被掳时期将要结束了(但9:2;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90-92,94-97页;见耶25:11注释)。

  三.但以理没有理解二千三百日的含义。这是异象中唯一尚未解释的部分(但8:27;见以上第1点)。他显然担心这是指延长被掳的时间,致使圣所继续荒凉(见但9:19)。他知道复兴的应许是以以色列人的真心悔改为条件的(《成圣的人生》第48页;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4页)。

  四.年迈的但以理受不了“二千三百日”中可怕逼迫的画面(但8:10-13,23-25),以致 “昏迷不醒,病了数日”(但8:27 《善恶之争》第325页)。所以天使中断了对异象的解释。

  五.在天使回来以前的这段时间里(但9:21),但以理研究耶利米的预言,以求更清楚地理解上帝在以色列人被掳中的旨意(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1页),特别是有关七十年的预言(但9:2)。

  六.但以理认为七十年时间的延长显然是因为以色列民族的罪过(见以上第3点),于是他恳求上帝赦罪,使被掳的人回归,荒凉的耶路撒冷圣所得到复兴(见但9:3-19)。他在祈祷的最后再次求上帝“赦免”百姓的罪,“不要迟延”复兴应许的的实现(第19节)。

  七.特别注意《但以理书》第8章异象中未被解释的部分曾预言到“圣所与军旅”将被“践踏”(第13,14,24节)“二千三百日”。但以理恳求上帝不要延长被掳的时间(见第16-19节)。仔细对照对《但以理书》第9章的祈祷和《但以理书》第8章的问题(但813),就可以看出但以理在祷告的时候心里所想的。他以为圣所毁坏和上帝的子民遭受迫害的“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暗示了上帝会“迟延”复兴(但9:19)。

  八.为了答复但以理的祈祷,起先奉命解释第8章异象(但8:15-19),但没有解完(见以上第4点)的加百列对他说:“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但9:22)。

  九.但9:24-27的解释显然是上天对但以理祈祷的答复(第23节),也是对他疑问的解答(见以上第6,7点)。请把最初要加百列向但以理解释异象的命令(但8:16),与但以理祷告时加百列所奉新的命令进行对比(但9:23),并将加百列要但以理“明白”和对他的“指示”(但8:17,19)与但9:23的“明白”进行比较。

  十.特别注意要但以理“思想明白这事和异象”(但9:23),就是指他“先前”所见的异象(第21节)。这只能指但8:2-14的异象,因为从那以后没有赐下任何其他的异象。请将“明白这异象”(但8:16)与“思想明白这事和异象”(但9:23)加以比较。

  十一.所以,上下文清楚地说明但9:24-27是对但8:15-26所开始之解释的继续和完成。但9:24-27的解释主要针对异象尚中未解释的部分,就是但8:13,14所提到的“二千三百日”。两次出现的天使都是加百列(但8:169:21)。主题也相同。上下文也表明,这段解释的最后部分是从《但以理书》第8章的中止之处接续讲述的。

  迅速。得知天离地是那么的近,是多么令人安慰啊。不论何时,只要我们需要帮助并祈求帮助,主就马上会派圣天使来帮助我们。

  按手。希伯来语为naga',意为“到达”或“就近”。无法确定这里是指何种含义。

  。希伯来语为minchah。在摩西的律法中,该词通常是指“素祭”。一份特定的素祭要与早晚的燔祭同献(见民28:3-8)。但以理显然是在过去圣殿中献晚祭的时候祈祷的。

22 他指教我说:“但以理啊,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

  这肯定是指但8:26,27所提到“无人能明白”(但8:27)的异象。但以理不理解耶利米所预言七十年的被掳(耶29:10)与二千三百日(年)过后洁净圣所的关系。他在天使告诉他该异象是“关乎许多的日子”时昏过去了(但8:26)。

23 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所以你要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

  思想明白这事和异象。指“二千三百日的异象”(但8:26)。加百列上次来访时最后对但以理说,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所以这位神圣的指示者在但9:24是从但8:26他中止的地方继续讲解。

24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

  七十个七。这句话似乎来得很突然。但天使来的目的就是专门向但以理解释异象的。他是直奔主题。

  “七”的原文shabua`,是指连续的七天(见创29:27;申16:9;但10:2)。在伪经《禧年书》和《密西拿》中,shabua` 是指七年。根据一日顶一年的原则,七十个七显然就是490年(见但7:25注释)。

  已经定了。希伯来语为chathak,该词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本节。它在圣经时代后的希伯来语中表示“扣除”,“剪除”,“断定”或“下令”。七十士译本译为krinō(“决定”,“裁定”)。迪奥多蒂翁译本为suntemnō(“缩短”,“简略”等)。武加大拉丁文译本据此译为abbreviare 。该词在本节中的准确含义须依据上下文来决定。鉴于第9章是解释第8章异象中尚未解释的部分(见但9:3,21-23注释),而尚未解释的部分涉及二千三百日,合乎逻辑的结论是把七十个七或四百九十年从较长的时期中扣除。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可以推定七十个七应从那个时期的开头部分扣除的。考虑到上述因素,把chathak 译为“扣除”似乎比较合适。就四百九十年分给作为上帝选民的犹太人而言,译为“断定”和“下令”也是符合上下文的。

  你本国之民。四百九十年时间是特别属于犹太民族的。

  要止住。希伯来语为lekalle',源于词根kela'(“抑制”)。本段可能是指上帝在指定给犹太人的时期中将对邪恶的势力进行抑制。但在四十多份希伯来语文稿中该词均为lekalleh,显然源于kalah(“完成”之意)。如果kalah 是词根的话,那么本段显然就是在这段时期里犹太人将恶贯满盈。上帝长期忍耐了以色列人。他们却继续让祂失望(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32,33页)。

  除净罪恶。与上一句“止住罪过”相对应。有些解经家注意到这里“罪恶”一词的原文(据一些抄本和马所拉文本,为chatta'oth,或chatta'th)既可指“罪恶”,也可指“赎罪祭”。该词在《旧约》中使用了290次,有155次表示“罪恶”,有135次表示“赎罪祭”。本节如果是指“赎罪祭”的话,就可以解释为当基督在髑髅地应验了圣所崇祀的预表时,罪人就不再需要献赎罪祭了(见约1:29)。然而复数形式chatta'oth 几乎都是指“罪恶”,只有一次例外,表示赎罪祭(尼10:33)。

  赎尽。希伯来语是kaphar,通常被译为“赎罪”(见出30:10;利4:20等)。基督借着祂在髑髅地的受死为所有接受祂牺牲的人提供救赎。

  永义。基督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罪恶。祂来是要使人与上帝和好。祂要把祂的义赐给悔改的罪人。当人接受祂的时候,祂就把祂的义袍赐给他们,使他们站在上帝面前就像从未犯过罪一样(见《喜乐的泉源》第62页)。上帝爱悔改相信的人,就如祂爱祂的独生子一样,并因基督的缘故把他们接进祂的家。基督藉着祂的生、死与复活,使亚当的每个儿女只要凭着信心都能接受永义。

  封住。显然不是指“封闭”,而是指“确认”或“批准”。与弥赛亚第一次降临有关的部分,在预言指定的时辰应验,保证了预言的其他内容,特别是二千三百日的预言,也将准确地应验。

  至圣者。希伯来语为qodesh qodashim。“至圣之物”或“至圣之人”。这个词曾用来指祭坛(出29:3740:10),帐幕的其他器皿和器具(出30:29),圣香(出30:36),特定的素祭(利2:3,106:1710:12),赎愆祭(利7:1,6),陈设饼(利24:5-9),永献之物(利27:28),神圣的区域(民18:10;结43:12)和至圣所(出26:33,34)。没有用来指人,除了有人认为在本节和代上23:13中。代上23:13也可译为:“亚伦分出来,好膏他为至圣者。”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许多注释家认为本节的至圣者是指弥赛亚。

  鉴于这个希伯来词语未能证实是指其他的人,又鉴于异象是从广义上论及天上的圣所(见但8:14注释),我们有理由认为但以理在这里所说的是基督就任大祭司之前在天上圣所的受膏。

25 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出令。但以理见这个异象的时候,耶路撒冷和圣殿仍然是一片废墟。上天宣称将有重建和复兴的命令颁布。从那时起到久已盼望的弥赛亚来到,将有明确的年数。

  《以斯拉记》记载了三道与犹太人回国有关的法令。第一道是在居鲁士元年,约于公元前537年(拉1:1-4)。第二道是在大利乌一世在位期间,公元前520年之后不久(拉6:1-12)。第三道是在亚达薛西第七年,即公元前458457年(拉7:1-26)。另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97-104页。

  虽然但以理的预言承诺了宗教和民事政权的复兴,居鲁士和大利乌的法令都没有就民事政权的恢复作出具体的规定。亚达薛西第七年的法令是波斯帝国治下第一个让犹太民族获得完全自治权的法令。

  最近发表的一份迦勒底吾珥的楔形文献,提到了薛西斯去世的年份。还有一份在埃利潘蒂尼发现的草纸文献,称亚达薛西即位是在公元前46512月。根据犹太人的算法,他的“即位年”(见《SDA圣经注释》本卷二第138,139页)是从公元前465年的12月起,到下一个犹太历的新年,即公元前464年的秋天。因此他的“元年”,即他第一个完整的在位年度,将是从公元前464年秋天到公元前463年秋天。所以亚达薛西第七年是从公元前458年秋到公元前457年秋。这条法令的具体内容是在以斯拉从巴比伦回来之后才得到执行的。那是在公元前457年的夏末或秋初。关于《以斯拉书》第7章和公元前457年作为亚达薛西第七年的历史正确性,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100-104页。关于这个题目,详见S·H·霍恩和L·H·伍德,《以斯拉第七章的年代》。

  受膏君。希伯来语为mashiach,源于动词mashach(“膏”)。意为“受膏者”,如大祭司(利4:3,5,16),以色列国王(撒上24:6,10;撒下19:21),居鲁士(赛45:1)等。迪奥多蒂安的希腊语译本把mashiach 直译为christos。该词源于动词chriō(“膏”),故意为“受膏者”。Christos 的音译是“基督”。在犹太人后来的历史中,mashiach 指所盼望要来的拯救者(见约1:414:25,26)。

  但以理预言久已盼望的大君弥赛亚将在特定的时刻出现。耶稣所宣布“日期满了”,就是指这个时候(可1:15;《历代愿望》第233页)。耶稣在公元27年秋受洗时被膏(见路3:21,22;徒10:38;参路4:18)。

  。见但11:22注释。

  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这两段时间是连在一起的。即六十二个七是在七个七结束时开始的。这些时期是第24节七十个七的组成部分,因此7+62+1=70。关于“一七”,见第27节注释。

  从法令生效的公元前457年秋开始,经过六十九个预言周,即四百八十三年,就到了公元27年耶稣受洗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四百八十三年是从公元前457年初开始计算的话,就会延续到公元26年末,因为四百八十三年包括公元前四百五十七个整年和公元二十六个整年。由于这段时期是从公元前457年初经过好多月才开始的,所以要到公元26年底过后好多月才结束。那就到了27年。这是因为历史学家不象天文学家。他们从不计算零年(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78页)。有人对基督在公元27年开始工作感到困惑。因为圣经说祂开始公开传道时约三十岁(路3:23)。这是因为第一次计算基督教年代时,发生了大约四年的误差。基督不是公元元年出生的。因为祂降生的时候大希律还活着。希律死于公元前4年(见太2:13-20)。

  一些现代解经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他们把受膏君分别解释为居鲁士,所罗巴伯和大祭司约书亚(见拉3:23:1,36:11-13)。他们说“出令重新建造”是指藉着耶利米所发布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见耶29:10)。他们认为这个“令”是在公元前586年,就是耶路撒冷毁灭的那一年生效的,而“七个七”即四十九年则大体上延伸到居鲁士的法令。这些解经家还认为六十二个七即四百三十四年延伸到马加比的时代。他们把第七十个七的盟约解释为安条克与背教的犹太人结交。他们把“一七之半”(见但9:27注释)解释为安条克公元前168年至165年对圣殿的亵渎(见《马加比上》1:544:52,53)。这样解释的翻译家是用另一种方法为但9:25标点,以适应他们的观点(见英文RSV版;RV版;ASV版旁注)。

  如上所述,这些解经家只有歪曲年代的数据,才能使他们所推定的事件符合预言的要求。但如果把这些年份用在基督,祂的传道与受死,以及向犹太人传福音上,就十分合理了。另见但8:25注释。

  艰难的时候。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简介,见《SAD圣经注释》卷三册第73-79页。

  。希伯来语为rechob(“宽阔处”)。

  。希伯来语为charus。在《旧约》中只有这里表示该义。在密西拿希伯来语中,它的意思也是“濠”。在亚喀德语中,该词意为“护城河”。迪奥多蒂安的希腊语译本,武加大拉丁文译本和英文KJV版均译为“墙”。

  都必重新建造。有些注释者强调“七个七”即四十九年是指建造街濠所化的时间。但关于这段历史时期的信息极少。我们不了解从亚达薛西到亚历山大时期耶路撒冷的状况。圣经和历史文献所提供的都是零星的资料。

26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或作:有)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过了六十二个七。剪除弥赛亚不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而是这段时期结束以后。本话并不是要说明弥赛亚受死的悲剧发生的准确时间。那件事是发生在第27节中的 “一七之中”。

  剪除。根据这句预言,弥赛亚不会像犹太人所预期的那样,作为荣耀的征服者和解放者来临。祂将遭遇惨死,被“剪除”。关于“剪除”表示死亡,见创9:11

  一无所有。这句话含义不明。有人译为 “他不会如此”,“无人帮助他”等。英文KJV版译为“不是为他自己”。

  。有些版本译为“他们(犹太人)将不再是他的子民”是没有原文依据的。

  这城和圣所。本句预言圣殿和耶路撒冷的毁灭。这是公元70年罗马人所干的。罗马士兵故意把点着的火把投入圣殿建筑的木结构中,使圣殿很快就烧尽了。七十士译本把“必有一王的民来”译为“列国的王”。

  如洪水。指势不可挡(见赛8:7,8)。

  荒凉的事已经定了。可直译为“最后(必有)争战,决定荒凉”。

27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

  一七之内。这第七十个七是从公元27年基督受洗后公开传道的时候开始的。它经过“一七之半”,即公元31年春基督钉十字架,延续到犹太人作为立约之民在公元34年秋被弃绝为止(公元前457年经过四百九十年是公元34年。计算的方法见第25节注释)。届时“葡萄园”被“另租给”别的“园户”了(太21:41;参赛5:1-7;《善恶之争》第328,410页)。耶路撒冷当局容忍了使徒传道约三年半时间。他们的仇恨最后演变为坚决的行动,用石头打死了基督教的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于是教会遭到了大逼迫。在此之前,使徒和其他基督教工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耶路撒冷一带(见徒1:88:1)。

  由于七十个七即四百九十年是时间较长的二千三百年的一部分,由于预言的头四百九十年延续到公元34年秋天,我们可以据此算出二千三百年结束的时间。公元34年加上二千三百年剩余的一千八百一十年就到了1844年秋。那是天上圣所“洁净”的时候(见但8:14注释)。

  还要注意的是,有关七十个七预言的应验是为了“封住异象”(第24节),就是二千三百日这个时间较长的异象(见第21节注释)。第七十个七预言的准确应验,涉及我们主的传道和被钉。它提供了不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二千三百日结束时的事件必然发生。

  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这的“他”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受膏君弥赛亚。如此解释就把所预言的七十个七即四百九十年统一起来了。这句话只能应验在弥赛亚的时代。“坚定盟约”可以理解为在这段时期里犹太人继续作为上帝的选民。另一方面,“坚定”也是针对永约而言(见但11:28注释)。

  一七之半。希伯来语为chasi,既可以指“半”(出24:625:10,17等),也可以指“中”(出27:538:4等),具体含义依据上下文来决定。一些现代的译者认为这是指公元前168-165年安条克四世中止耶路撒冷圣殿的崇事大约三年之久。但安条克并不符合预言的年代。他不可能是这个预言的主题。如上所述,预言的时期要延伸到了弥赛亚的时代。其应验也是在祂的日子里。

  一七之半应该是公元31年的逾越节期间,即基督公元27年秋受洗的三年半后。关于基督公开传道时间的证据,见太4:12注释。关于“半”和“中”,见《圣经翻译问题》第184-187页。

  止息。基督自愿的牺牲使祭祀的预表遇到了实体。圣殿的幔子在基督死去的那一刻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撕开,说明上天已宣布祭祀和供献不再有意义。

  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原文直译是“翅膀”。这里形象地描写那行毁坏的乘着“可憎之事”的翅膀飞来。这至少是部分是指罗马人于公元70年给犹太民族所带来的恐怖和暴行。

  结局。就是即将临到犹太民族的结局。那些拒绝救赎盼望之人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毁灭者自己最后也遭到了毁灭(见太23:38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