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提要:1 约雅敬被掳。3 亚施毗拿带来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8 他们拒绝王膳却靠素菜和白水而康健。17 他们卓越的智慧。
1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第三年。圣经年代对照学把若干犹大国王的统治时间,同已按天文学确定的尼布甲尼撒的统治时间联系起来,从而推定约雅敬第三年依犹太历应从公元前606年秋到605年秋(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160页;卷三第91页)。因此本节和下一节中所记载的事件一定发生在公元前606年秋到605年秋的那个犹太民事年中。在古代国王的纪年体系被解读之前,本节经文给了注释者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表面上与耶25:1矛盾。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解决了历史学和年代学这方面的一切难题。所提供的证据完美无暇(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47页)。圣经的完整性再次得到证实(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46页)。
约雅敬是约西亚的次子。当约西亚在米吉多丧生后,百姓立约西亚的第四子约哈斯(见代上3:15注释)继承他的王位。约哈斯在位三个月后,埃及的尼哥从第一次美索不达米亚出征回来,废黜了约哈斯,改立约雅敬为王(王下23:29-34)。埃及国王把这个犹大新国王的名字从以利雅敬(“我的上帝兴起”)改为约雅敬(“耶和华兴起”)。约雅敬被迫向埃及大量进贡(王下23:34,35),但他却似乎满足于对埃及宗主的效忠。
尼布甲尼撒。希伯来文为Nebukadne'ssar,译自巴比伦语Nab?-kudurri-usur,意思是“愿那波神保护儿子”或“愿那波保护我的界石”。希伯来语圣经较多译为Nebukadne'ssar,而不是更为正确的Nebukadre'ssar(见耶21:2;结26:7等)。在希腊文献中也存在n 和r 的互换。七十士译本为Nabouchodonosor。在斯特拉博的著作中和约瑟弗斯夫著作中的另一种拼法为Nabokodrosoros。奇怪的是希罗多德从来没有提到尼布甲尼撒。由于这为历史学家的沉默,一些吹毛求疵的学者曾怀疑这个国王的存在。但楔形泥版的证据证明这些学者是错的,并再次证明圣经记载的正确性。
但1:1节所指出尼布甲尼撒于公元前605年初夏来到巴勒斯坦,得到了巴比伦历史学家贝罗索斯的证实。他的原著虽已失传,但有关这个事件的记载却被约瑟弗斯的《驳阿皮温》(i.19)所引用。贝罗索斯说,尼布甲尼撒奉父亲尼波布拉色的命令去平息埃及,腓尼基和柯里叙利亚的叛乱。他在完成了使命留在西方时,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就把俘虏,包括所提到的犹太人,交在手下的将领,自己则抄沙漠近道尽快赶回巴比伦。这种匆忙无疑的是为了防止有人篡夺王位。在巴比伦发现的商务文书泥版(见《SDA圣经注释》卷三册第86,87页),证明他的父亲死于公元前605年7月或8月初。最后一份标有尼波布拉色名字的泥版文献注明日期为公元前605年8月8日,而标有尼布甲尼撒名字的第一份文献注明为杜祖(Duzu)月(即公元前605年7月9日到8月7日),日子没有写。这证明至少到公元前605年8月7日,就有人知道尼布甲尼撒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尼波布拉色的死讯还没有传遍巴比伦,所以到8月8日,仍有记录者按先王的名字记载。
所以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605年7月或8月显然仍在西方。他当时已经对犹大的约雅敬发动了进攻。因为贝罗索斯告诉我们,尼布甲尼撒把犹太俘虏交给手下的将领后匆匆赶回巴比伦。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一定在这些俘虏当中。但1:1,2和贝罗索斯的记录是古代唯一提到尼布甲尼撒这次战役的文献。但已经确认的当时历史事件的年代与圣经的记载完全吻合。还要记住,现在找到的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为数甚少。迄今发现的楔形泥版文献都没有提到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的毁灭。
巴比伦王。当尼布甲尼撒在约雅敬第三年,就是他父亲去世几个星期前,或最多几个月前进攻耶路撒冷的时候,他还不是国王。然而但以理记录的这些事件大概是在七十多年后的居鲁士元年(第21节),所以他称尼布甲尼撒为“巴比伦王”。当但以理作为一个年轻的俘虏来到巴比伦时,尼布甲尼撒已经是国王了。从那时起,经历了尼布甲尼撒统治的43年。所以但以理称他为“王”是很自然的。但也有可能但以理是在尼波布拉色去世和尼布甲尼撒的返回巴比伦的暂短间隙中被掳走的。不过这种可能性看来不大。
2 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上帝殿中器皿的几分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
器皿的几份。尼布甲尼撒无疑掠走了最贵重最精美的圣殿器皿,用来侍奉他的马杜克神。他自然只留下耶路撒冷圣殿的日常礼仪中所必不可少的器皿。迦勒底人曾三次将圣殿器皿掠到巴比伦:一,在本章所记录的战役中。二,在约雅斤统治的末年,即公元前597年耶路撒冷被攻克时(王下24:13)。三,在西底家统治的结束时,就是耶路撒冷经过长期围困后于公元前586年被攻陷和毁灭时(王下25:8-15)。巴比伦军队掠夺耶路撒冷的财宝,应验了以赛亚近一个世纪前所发出的预言(赛39:6)。关于约柜的命运,见耶37:10注释。
示拿地。过去的注释家认为该词即mat Sumêri(“苏美尔之地”),或巴比伦南部,但这种解释现在已普遍放弃了。示拿在《旧约》中大都代表巴比伦。“示拿”来源不明(见创10:10注释)。但在创14:1,9中,示拿似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楔形文献中称为散哈尔(Sanhar)。和创11:2,赛11:11和亚5:11一样,但以理所提到的示拿就是指巴比伦。
他神。巴比伦人的主神是马杜克,从一千多年前的第一王朝起,该神一般被称为彼勒(Bêl,“主”)。他的主要神庙称为以撒基拉(Esagila),在其院中矗竖着高大的殿塔以特米南奇(Etemenanki)。该庙位于巴比伦城的中心(见第4章补充注释;又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96页地图)。
库。巴比伦楔形文献经常提到马杜克的大庙以撒基拉(Esagila)的宝库。不清楚神庙建筑群里的哪一座是用来储藏财宝的。但在王宫建筑群里发掘出一座世俗性质的库房。发掘者把它称为王宫博物馆,因为他们在那里发现了许多从被征服的城市掠来的雕塑和碑文。和现代的博物馆中一样,这里展示了来自帝国各地的物品。虽然这座建筑是对公众开放的,但据当时的一个碑铭规定,“恶人”不得入内。来自耶路撒冷的许多财宝,特别是来自王室宝库的财宝,不是没有可能收藏在这座王宫博物馆里供众多的游客观赏的。
3 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
亚施毗拿。在一份公元前五世纪的尼普尔楔形文献中,有一个相似的名字亚施帕赞达(Ashpazanda)。同样来自尼普尔的亚兰语咒语文献中,也有亚斯毗拿(Aspenaz)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的意思不清楚,但人们认为它源于波斯。这位高级官员可能是一个波斯人。许多外国人都在迦勒底担任显赫的职务。
太监长。希伯来语rab-saris(“太监长”)也出现在一份公元前682年的亚兰语文献中。在巴比伦铭文中有相应的头衔rab sha rēshi,直译为“(国王)头上的长官”,指王室的心腹。
关于saris 一词只是指太监,还是指所有的王室官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亚述人宫廷生活的绘画表现了面部特征的细节,如有没有胡子,说明国王周围的人既有太监,也有非太监,但太监似乎占了多数。亚述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也属于这一阶层,如戴安亚述(Daian-Ashshur),撒缦以色三世的宰相,许多军事将领和其他高级官员。以赛亚预言希西家的一些后代将成为巴比伦宫廷的太监(赛39:7)。有些注释家认为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也包括在这个预言中。
以色列。公元前723/722年撒玛利亚毁灭以后,北方的十个支派不再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犹大国成了雅各或以色列后裔的唯一代表。因此“以色列”在被掳和回归后常用来指南方犹大王国的代表(见结14:1;17:2等;拉3:1,11等)。
宗室。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605年攻取耶路撒冷后,从犹大王室和这个不幸国家的贵族中带走一些人质。征服者把对方宗室的人带走作为人质,这种古老的习俗是为了保证被征服之敌人的效忠。埃及图特摩斯三世的编年史也记载了这种习俗。他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米吉多战役中打败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联军以后,允许战败的国王保留他们的王位,但各带走他们一个王子,让他们在埃及接受埃及生活方式的教育。当巴勒斯坦或叙利亚的属王去世后,在埃及受过教育并且对法老友好的王子就可以继承王位。
贵胄。希伯来语为partemim,来自古波斯语fratama(“贵族”),其基本含义是“最重要的”。圣经的其他地方只有《以斯帖记》出现Partemim 一词(斯1:3;6:9)。在《但以理书》中出现该词和其他波斯语外来词,很可能是因为《但以理书》第一章是在居鲁士元年,即波斯的影响力十分强大的时候写的(见但1:21)。
4 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
年少。希伯来语yeladim。在这里是指“年青”,“青年人”。与耶罗波安一同长大的年轻谋士也被称为yeladim(少年人,王上12:8)。该词还用来指三十岁左右的便雅悯。那是在他前往埃及以前不久。他已经是十个儿子的父亲了(创44:20;参创46:21)。至少但以理当时已十八岁了(《证言》卷四第570页)。值得注意的是色诺芬后来说到未满十七周岁的青年人不能进入波斯宫廷服务(《居鲁士的教育》I.2)。
没有残疾。身体健康,形体俊美在古代东方被认为是担任高级官员不可缺少的资格,在现代东方也被认为是极其理想的条件。
迦勒底。(阿卡德语为Kaldu)指早期定居在下美索不达米亚,并在尼波布拉色建立新巴比伦王朝时统治巴比伦的一个亚兰部族的成员。该词也指巴比伦宫廷的一类学者。他们是当时最杰出的天文学家。这些学者也精通数学等其他精密科学。但他们的活动还包括法术和占星术。关于“迦勒底的文字言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的教父们认为这是指亚兰的语言文学。而许多现代注释家则认为是指迦勒底人的科学语言知识。所有已知的当时科学著作都是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刻在泥版上的。所以“迦勒底的文字言语”除了亚兰口语之外,还包括该国古典语言和文字的充分训练──就是学习巴比伦语和楔形文字的书写。要精通含有数百个字符的楔形文字并非易事,所以良好的教育背景,迅速掌握新语言的天赋,成为进入培养将来侍臣之王室学校的先决条件(见《先知与君王》第480页)。
5 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分,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派定。作为培养侍臣之王室学校的学员,这些青年获得王室供应的膳食。这种习俗在后来波斯时期也有存在。我们所拥有那个时期的文献要比新巴比伦时期多。
所用的膳。希伯来原文为pathbag,来自古波斯语patibaga(“份额”或“佳肴”)。关于这些外来语的使用,见第3节注释。Pathbag 在《但以理书》中出现了六次(但1:5,8,13,15,16;11:26)。
三年。根据内含式纪年法(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136,137页),从尼布甲尼撒即位,就是但以理被掳那一年(见第1节注释),到国王在位第二年(见第18节注释)。
6 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他们中间有。说明除了提到名字的这四个人以外,还有其他青年被拣选接受训练。提到这四个人无疑是因为他们的独特经历。他们对上帝不动摇的忠诚,使他们在属世的尊荣和属灵的福惠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奖赏(见但2:49;3:30;6:2;10:11)。
但以理。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在《旧约》中最先作为一个大卫儿子的名字出现(代上3:1),也是公元前五世纪一个祭司的名字(拉8:2;尼10:6)。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乌加列(现为沙姆拉角),有一个传说中的义王名叫但以理。有些学者把他误认为以西结所提到的但以理(见结14:14;28:3)。但以理是闪族人的常用名,因为在巴比伦人,南阿拉伯的撒巴人,拿巴提人(以东人的后人)中和北阿拉伯的帕米拉人中,都有叫但以理的。
哈拿尼雅。意为“耶和华是有恩典的”。哈拿尼雅是希伯来的常见名。在《旧约》中至少有14个不同的哈拿尼雅人。这个名字在阿卡德语中拼为Hananiyama ,是一个在公元前五世纪住在尼普尔的犹太人。在另一份从尼普尔出土的楔形文献中,这个名字用亚兰语刻在泥版上。这个名字也出现在后来的犹太碑文和埃利潘蒂尼出土的亚兰语草纸文献中。
米沙利。意思可能是“谁属于上帝?”在犹太人被掳的前后,好几个圣经人物都取这个名字(见出6:22;尼8:4)。
亚撒利雅。意为“耶和华帮助”。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圣经中。除了圣经,这个名字还刻在巴勒斯坦出土的罐柄上。在楔形文献中亚撒利雅拼为Azriau 。
7 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起名。给希伯来青年起新名,标志着他们被接纳到巴比伦宫廷。在圣经历史中有好几个改名的例子。约瑟在进入埃及宫廷时取了埃及名字(创41:45)。哈大沙成为王后时改名为以斯帖(斯2:7)。古代的文献证明,这种做法在巴比伦人中也有存在。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成为巴比伦国王后改名为普勒(见代上5:26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156,157页)。撒缦以色五世在成为巴比伦国王后似乎改名为乌鲁来。
伯提沙撒。源于希伯来语和亚兰语,是后来马所拉学者对一个巴比伦名字的拼法。尽管学者们提出了好几个巴比伦语的对应形式,但没有一个是完全令人满意的。鉴于尼布甲尼撒许多年以后曾说但以理的巴比伦名字是“照着我神的名”而起的(但4:8),第一个音节“伯”显然是指彼勒。那是巴比伦主神马杜克的俗称。因此它不可能等同于Balat-sharri-usur(“保护王的性命”)或Balatsu-usur(“保护他的性命”),尽管亚述学家们坚持认为这两种形式与希伯来语形式最为接近。R·D·威尔逊认为伯提沙撒就是Bêl-lit-shar-usur(“彼勒,国王人质的保护者”),这也不会是正确的,因为根据我们在楔形文献中所找到的上千个巴比伦名字,可以断定巴比伦人不大可能给一个俘虏起这样的名字。最合适是似乎仍然是德里慈的看法,即认为伯提沙撒是Bêl-balatsu-usur(“彼勒保护他[王]的性命”)的缩略形式。
沙得拉。这个名字在巴比伦语中含义不明。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名字是“马杜克”的讹用。还有人试图用苏美尔词汇来进行解释。詹森认为这是以拦神舒特鲁克(Shutruk)的名字。但很难解释为什么巴比伦人会起以拦的名字。
米煞。这个名字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米煞和沙得拉一样(见上文)也不是巴比伦名字。
亚伯尼歌。一般认为这个名字代表以伯得尼波(`Ebed-Nebo,“尼波[神]的仆人”)。,在埃及发现的一份亚兰语草纸文献里有这个名字。
8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
虔诚的犹太人不吃王膳有下列原因:一,巴比伦人和其他异教民族一样食用不洁净的动物(见《论饮食》第30页)。二,动物没有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宰杀(利17:14,15)。三,所吃的一部分肉原先是献给异教之神为祭的(见徒15:29)。四,大量享用不健康的饮食违背严格节制的原则。五,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不想吃肉(见但1:8怀爱伦注释)。这些希伯来青年决心不做任何妨碍身体,心智和心灵发展的事。
9 上帝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
参约瑟(创39:4,21),以斯拉(拉7:28)和尼希米(尼2:8)的经验。这些人博得上司的好感,无疑的是因为他们所表现的温柔,礼貌和忠诚(见《先祖与先知》第217页;《论饮食》第31页)。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上帝的赐福。上帝会配合那些与祂合作的人。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50页。
10 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经派定你们的饮食;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
使我的头……难保。直译是“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受罚”。不一定是指死刑,而是象詹姆士·A·蒙哥马利所指出的,只是说如果交给太监长的人体质下降的话,他将承担责任。
11 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委办说:
委办。希伯来语是melsar。根据最近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献,该词显然源于阿卡德语massaru ,意为“看守”。原文前面有定冠词,说明它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故我们不知道这位负责管理希伯来学员的下级官员的名字。虽然亚施毗拿对但以理的请求十分理解和同情,但他不敢贸然帮助这个年轻的俘虏。所以但以理去找直接负责的官员,向他提出具体的请求。
12 “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十天。时间似乎很短,不足以在外貌和体力上发生可以察觉的变化。但严格节制的习惯已使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有了基本健康的体格(见《先知与君王》第482页),足以回应适当饮食的益处。他们从犹大经过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后,体能的恢复无疑要比其他没有养成节制习惯的俘虏要明显得多。在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身上,上帝的大能和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参《先祖与先知》第214页)。上帝祝福这些青年人不以王膳玷污自己的高尚心志。他们知道沉溺于刺激性的饮食将阻碍他们获得在身体和心智上最高的发展。委办认为“节制的饮食会使这些青年人憔悴而病态……,而丰盛的御膳则会使他们面色红润而俊美,获得超人的体力”(《论饮食》第31页)。当他看到相反的结果时感到非常惊奇。
上帝尊重这些青年人,是因为他们毫不动摇地做正确的事情。他们视上帝的嘉许,比世上最有权势之君王的宠眷更为宝贵,甚至胜过自己的生命(见《论饮食》第31页)。这种坚定的决心不是在当时环境的压力下产生的。这些青年人从小就养成严格节制的习惯。他们知道刺激性食物的不良影响,早就决心不因放纵食欲而削弱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这段时期结束以后,他们的容貌,体力和智力上都胜人一筹。
但以理拒绝御膳,不是为了显得与众不同。许多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完全有理由偏离对原则的严格坚持。但以理是不是太狭隘,固执和吹毛求疵了。但以理愿意与所有的人友好相处,并尽可能地与上司合作,只要这种合作不使他牺牲原则。但当涉及对耶和华的忠诚时,他就愿意牺牲属世的尊荣,财富,地位,甚至是生命。
素菜。希伯来语是zero`im,指五谷和蔬菜。根据犹太教的传统,它还包括浆果和椰枣。由于椰枣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主食之一,故很可能包括在这里的素菜中。见第8节注释。
13 然后看看我们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仆人吧!”
14 委办便允准他们这件事,试看他们十天。
15 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
16 于是委办撤去派他们用的膳,饮的酒,给他们素菜吃。
17 这四个少年人,上帝在各样文字学问(学问:原文作智慧)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这四个少年人。见第4节注释。
聪明知识。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对他们信仰的考验。迦勒底人的智慧与偶像崇拜和异教的习俗掺杂在一起。巫术与科学,知识与迷信混为一谈。这些希伯来学生超脱了这一切。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是怎样避开矛盾的。但尽管周围是腐败的影响,他们依然坚持他们列祖的信仰,正如后来他们在忠诚受到考验时所表现的。四位年轻人既学到了迦勒底人的技能和学问,又没有接受其中的异教成分。
这些希伯来人在信仰上坚贞不渝的原因如下:一,他们坚决忠于上帝,不仅有向善的愿望,而且愿意行善和抵制罪恶。只有藉着意志的正确运用,才能取得胜利(见《喜乐的泉源》第48页)。二,他们依靠上帝的大能。他们虽然重视人的能力并认识到人努力的必要性,但知道这一切并不能保证他们成功。他们承认除此之外还得谦卑而完全地信赖上帝的大能(见《论饮食》第154页)。三,他们拒绝因放纵食欲而麻痹他们属灵和道德的性能。他们知道稍微偏离原则,就会削弱他们的是非观,并导致其他的错误,最后是完全背道(见《论饮食》第155页)。四,他们一贯的祷告生活。但以理和他的青年朋友认识到祈祷的必要性,特别是因为不断包围他们的罪恶气氛(见《成圣的人生》第20页)。
异象和梦兆。虽然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和他一样赋有特别的智力,和他一样忠于上帝,但他却被选为上帝的特使。一些现代的学者否认预言的恩赐,认为本节是指但以理善于学习迦勒底人解释异梦和异象的方法,这门学科的成绩超过了其他同学。但以理并不属于这类解梦者。他说预言的恩赐不是出于王室观兆,邪术和巫师的学校。他蒙上帝的宣召从事特殊的工作,成为历代以来一些最重要预言的领受者(见但7-12)。
18 尼布甲尼撒王预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
有些解经者认为,国王在位第二年召见他的哲士为他解梦时(但2:1)没有召但以理到会,是因为他的学业还没有完成。他和他的朋友们与这些哲士一同被判处死刑是因为他们也是这一行的,尽管还不是正式的成员。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年轻的学生要接受三年的训练,才能“在王面前侍立”(但1:5)。“日期满了”才可以带到国王面前接受考试,再“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见第19节注释)。这说明三年的培训结束以后,王才面试他们,“见”他和他的三个朋友比所有其他的候选人都更加优秀。这不可能发生但以理获得尊荣,被提升为省长并掌管一切哲士,其他三位也被授予高级职位之后(但2:46-49)。不论从逻辑还是从时间来看,但以理的三年训练都会在尼布甲尼撒第二年做异梦之前结束。
所以这三年一定是包括头尾在内的:第一年是尼布甲尼撒的登基年(见第2节注释),就是这些希伯来俘虏到达巴比伦开始接受培训的那一年;第二年是尼布甲尼撒王元年,就是从他即位后的下一个新年开始的一整年;第三年是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就是但以理毕业并侍立“在王面前”,和他解释异梦的那一年(见但2:1;另见《先知与君王》第491页)。
如果采用古代所常用包括头尾的纪年方法(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136,137页),就可以排除现代注释家所提出的第1章和第2章在年代上的矛盾,也不必求助于许多圣经注释中离奇而勉强的解释了。例如哲罗姆声称但2:1的第二年是指的是征服埃及后的第二年。犹太学者伊本·以斯拉认为异梦发生尼布甲尼撒毁灭耶路撒冷后的第二年。
19 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与他们谈论。培训期满,太监长把毕业生带到王面前,由尼布甲尼撒亲自考试进行。结果证明四位年轻的希伯来人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加优秀。“他们的体力,容貌,智力和文学造诣方面,都是无人可比的”(《先知与君王》第485页)。没有说明考试的形式。从后来伯沙撒的母亲(很可能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儿)对但以理的能力的描述中,我们得知但以理是一个能“释谜语、解难题”(但5:12)的人。考试可能包括解释谜语。这是东方宫廷所喜爱的游戏。也可能包括数学和天文学的问题。这些都是巴比伦人所擅长的,正如他们的文献所显示的。也许还考他们对于艰深的楔形文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但以理和他青年朋友出众的智慧不是由于意外或运气,甚至不算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神迹。这些青年人专心勤奋地学习。上帝祝福他们的努力。任何事业的真正成功都需要神与人的合作。单靠人的努力是一事无成的。同样,上帝的大能也需要人的配合作(见《先知与君王》第486,487页;参《先祖与先知》第214页)。
无一人能比。可能指其他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一同被带到巴比伦的以色列青年(第3节),但无疑也包括来自其他国家并接受同样训练的青年贵族俘虏。
在王面前侍立。对照第5节和但2:2。就是参加宫廷的服务。关于“侍立”的相似用法,见创41:46;撒上16:21,22;代下9:7;10:6,8(参民16:9;27:21;申10:8;代下29:11)。
20 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
智慧聪明。直译是“聪明的智慧”。有些注释家认为原文的结构是想表示最高形式的知识和学问,或说明智慧是由悟性所决定或调整的,所以不包含巫术或灵学。这表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在精密学科,如天文学,数学和语言学上胜过专业的学者。他们精通楔形文字,巴比伦和亚兰语言,以及亚兰语的方形文字。
术士。希伯来语为chartummim。该词只出现在《摩西五经》(创41:8,24;出7:11,22;8:7,18)和《但以理书》中(本节和但2:2)。源于埃及词cheri-dem 中cheri 意为“首领”或“杰出人士”;dem 意为“用巫术提名”。所以cheri-dem 意为“巫术长”或“术士长”。根据我们现有的知识,该词没有用于巴比伦或任何楔形文字。显然但以理是从《摩西五经》中认识这个词的,而不一定需要了解埃及的术语。但以理非常熟悉摩西的著作。他认真学习祖国的圣书(见但9:2)。使用希伯来语中的这个埃及词,说明作者的风格和措辞是如何受当时圣经词汇所影响的。
用法术的。希伯来语为'ashshaphim。源于阿卡德语ashipu(“驱邪者”)。
占卜、巫术、驱邪术和占星术在古代民族中相当普及。但在巴比伦等国家,它们是由有学问的人实施的。他们藉着观察祭牲的内脏或鸟类的飞行来预测将来的事件。占卜主要是通过观察祭牲的肝脏(脏卜学)并将之与刻在泥版上的肝脏模型相比较。这些模型就象现代的手相术手册,详细说明其各种形状和方位的意义。在美索不达米亚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泥制的肝脏模型。古代的占卜者有许多方法。他们有时把油倒在水面上,解释油扩散的形状(占油学),或借着摇晃箭袋,看第一支掉出来的箭指向什么方向(占箭学)。见结21:21。
占卜者也解梦,发明了据说能驱除邪灵或疾病的咒语,并向亡灵请教(招魂术)。每个东方君主都有许多占卜者和术士在宫廷中侍奉。他们在各种场合中都要在场,跟随国王出征,狩猎和外访。王在作出各种决定时要请教他们,如行军的路线,向敌人进攻的日期。王的生活大都受这些人所支配。
说这些巴比伦的哲士只能占卜和法术是不对的。他们虽然精通法术,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正如在中世纪,炼金术是由真正受过学术教育的人实行的,占星术是由在其他方面从事科学研究的天文学家实行的,这些古代的驱邪者和占卜者也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他们的天文知识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尽管巴比伦天文学是在被波斯人征服以后达到高潮的。天文学家能通过计算预测日蚀和月蚀。他们的数学技能也相当发达。他们所发明的数学公式,后来普遍被误认为是希腊数学家上所发明的。他们还是优秀的设计师,建筑者和合优秀的医师。,他们通过经验发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一定是在这些学科上超过了巴比伦的术士,天文学家和学者。
21 到居鲁士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有些注释家认为本节与但10:1所说但以理在居鲁士第三年见异象的话存在明显的矛盾。但这里并没有暗示但以理在居鲁士元年之后就去世了。但以理提到那一年是因为该年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就是居鲁士王元年颁布谕旨,标志着犹太人巴比伦之囚的结束(代下36:22,23;拉1:1-4;6:3)。那道谕旨应验了但以理所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预言,就是耶利米所说被掳七十年的预言(耶29:10;但9:2)。但以理经历了整个流亡时期,从公元前605年的第一次被掳,直到居鲁士颁布谕旨的时候,可能晚至公元前537年夏天(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96,97页)。但以理可能想告诉读者,虽然他第一次就被掳了,但他在七十年后被掳时期结束时还依然活着。说第1章或其他几章写于居鲁士元年的似乎是有道理的。这个日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波斯词语。巴比伦沦陷后不久,但以理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再次担任公职(但6:1,2)。他在与波斯官员交往的过程中,无疑吸收了一些波斯词语,用到他的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