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在古希伯来文圣经里,但以理书是编放在圣卷部分,而非编放在先知书中。如此编排的理由并不确知,可能是犹太教的拉比认为本书的神学思想和文学形式均异于先知文学。而且,他们认为本书的成书比正典时间较迟,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灵感”已经停止了。所以他们不认为但以理书是先知文学。但是希腊文圣经则将但以理书放在大先知书中;而且七十士译本有些地方的经文也异于希伯来文圣经,特别是在四至六章描写异邦君王的丑恶形象。基督教的英文译本将它放在小先知书中。这可能是编者认为但以理是位被掳期的先知人物。这种改变可能是受到马太福音书(廿四15)和史家约瑟夫(Josephus Antiquities X 11.7)的影响,他们认为但以理是位先知。
但以理书分成二部分:前六章是关于但以理及其朋友的传奇故事;后六章则述及但以理所看到的异象。虽然如此,两部分仍然在语文和思想上有重要的连系。传奇故事和异象的共同目的是安慰并鼓励人向 神存一种大无畏的信心。祂是历史的主宰,会审判恶人和强权,拯救其子民脱离苦难,早日呈现其荣耀的国度于地上。因此,在思想上,本书有其一致性的整体。但若从文字和结构上则表明本书是一部有不同来源的著作。二4下至七28乃是用亚兰文写作的;这种文字的改变可能是因为本书作者曾利用较古老的数据。再者,传奇部分和异象部分之间的差异,也表示本书是从不同的资料而编成的。虽然传奇故事保持近东宫廷故事的风格,暗示着犹太侨民散居东方的背景,但当时的犹太人对异邦君王并不怀敌意(在异象部分则不然)。这些故事本来是单独存在的故事,流传在犹太人的社会。后来本书作者将它们刻意修改,藉以宣达安慰和希望的信息。或许这些故事是个别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相互之间有些不一致的地方(在二章和四章、以及三章和六章出现了平行的流传)。这些故事直到后来才被收集成为一套似乎连贯的故事集。另外,异象部分无疑的是在巴勒斯丁产生的,是在安提阿哥四世统治时期的人所撰写的。异象虽须有异象的经验和知识,然而多半不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而是模仿先知书的形式,并利用神话和星象学的古老数据所写成的文学作品。在前部分作者描述但以理是梦与异象的解释者,而在异象部分但以理却难懂所看到的异象而需寻问天上的使者。由于但以理敬畏 神而具超人的智慧,在被掳的异地甚得异邦君王的重视。他勇于见证不平凡的宗教信仰,并能解说复杂难明的梦和文字,不但能荣耀 神,更藉此鼓励安慰受迫害的同胞。不但如此,他自己也藉着梦和异象预言列国的命运和 神国度的来临。
虽然但以理书曾利用先知书的遗产,并模仿先知书的某些形式;但它的文字和文学形式以及历史观却截然异于先知书。最显著的现象是它不曾以先知惯用的使者形式(Messenger Formula)“耶和华的话临到我”或“耶和华如此说”。先知对社会和历史怀着希望,然而但以理的历史观是消极的,近乎绝望。因此,但以理书和先知书虽在宗教思想和风格有某种程度的关连,但许多学者认为本书是犹太教第一本启示文学,也是旧约正典唯一的启示文学。其启示文学性质特别表现于二13~45和七至十二章。这种文学大部分出现在政治迫害宗教的危机中,由于迫害的严酷和人心的软弱与迷失,宗教热心人士希望 神的直接干预,消灭强权和恶者,拯救祂的子民并建立一个安乐公义的新天地。启示文学的英文 Apocalyptic 是引用希腊文 apokalypsis 而来的;意思是揭开,启示(启一1)。这种文学富含神话色彩,神秘主义,命定论,二元论,终末论;其作者常是无名的或匿名的,他们喜欢玩弄数字,刻意宣称其灵感的权威性和先知性的恍惚入神之经验。因为邪恶强权的嚣张以及为了使其信息更具权威性,作者以匿名的方式来表现。他们以远古的传奇人物如摩西、亚伯拉罕、以诺等的名字出现。使外国统治阶级误以为这些故事是些远古的民族故事。但他们是以流传故事以及异象和梦来影射当代的情势,间接地宣扬 神的拯救和应许。然而,他们认为拯救只能出于 神的直接干预,俗世和人为的力量已经无能为力了。人类历史已到极端腐败的地步,恶劣的社会环境似无改进的可能性。因此,他们只能鼓励人们以智慧和信心忍受苦难──惟有忍耐到底者终必得救。可是这种文学富含实际的真理教训,其作者希望信徒能认识危机和苦难,以明智的抉择而有顺服的表现必蒙上主的保护和报偿。但以理书如其他的启示文学一样,为要使人在危难中充满对 神的信心和希望,勇敢地承受迫害和苦难而见证 神的智慧和权能的拯救。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启示文学的目的是为要宣扬宗教的信息,而非提供历史的知识。历史的描述只为给宗教信息有外在的架构。所以作者常不太关心历史的准确性。这种现象特别见于作者对远古事件的描绘。作者常提及以色列民族史上某些显著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但人们非常熟悉,而且它们和作者所要宣扬的信息有关。当然作者对当代的历史描绘较为精确,然而历史情况的描述也是宗教性的,而非为提供历史常识。又对将来事件和情况的描述也只为坚信 神的应许来响应当代人们普遍的渴求和希望。
一 但以理书的内容
被掳于巴比伦的犹太青年,但以理和三位朋友被召选而进入王宫受训服务。他们被人更改姓名并须学习异邦文化和生活习尚;但因他们的智慧和独特的信仰而表现异于他人的生活见证(第一章)。后来但以理为尼布甲尼撒解梦,指出那不同金属所铸成的巨像被突飞而来的异石所击毁,乃隐指世界王朝更迭的情形和 神国的来临(第二章)。在烈火殉道的故事里,全能的 神能够保守忠贞不变的子民,在危险困苦之境遇中,不受任何伤害(第三章)。尼布甲尼撒王奇异地梦见大树被砍倒的景象,而只有但以理能为他解说噩梦的真意(第四章)。
由于异邦君王在宴会中骄傲藐视 神,亵渎动用耶路撒冷圣殿的器具并高歌颂赞他的神,突然间有一只神秘的手出现而显现在墙壁上写出三字谚语。在无人能够了解这些奇异的字时,只得请犹太青年但以理来为伯沙撒王解说这些字的含义(第五章)。由于但以理的政敌的嫉妒和谋害,但以理因其信仰而触犯国王颁布的临时命令,而致判刑被丢入狮子坑中,但因 神大能的保护得在饿狮群中安然无恙;但以理不但得到国王的尊重,同时他的政敌也被歼灭(第六章)。这些传奇故事保存着东方宫廷的风格,可能是在不同的时境中产生的故事。由这些故事可见犹太侨民在他们侨居地对异国君王并不怀敌意,但在后半部的异象则迥然不同。
第七章到第十二章包含四个默示的异象,在第一个异象,但以理看到四只怪兽象征着世上四个相继而起的帝国──狮子代表巴比伦;熊代表玛代;豹代表波斯;和十角兽代表希腊。在第四头怪兽头上的角上生出讲大话的小角代表安提阿哥·伊皮法纽。他迫害 神的圣民而遭到 神的干涉,灭绝他和他的国家,并将永远的国度赐给 神的圣民(第七章)。在第二个异象,但以理看到公山羊以其大角触倒公绵羊后,大角突然折断而长出四只角来,而四角之一又长出一小角。这小角亵渎 神,迫害圣民并且阻止宗教与宗教节期的活动。但以理得到天使的说明了解其象征意义。公绵羊的两角是指玛代和波斯帝国,公山羊是指希腊帝国。公山羊头上的大角是指亚历山大大帝,而四个非常的角是指他的四位将军:迦散达、利丝马哥、多利买和西流古。那小角是指安提阿哥(第八章)。
第三个异象是因但以理重新解释先知耶利米被掳七十年的预言,而天使加百列解释七十年为四九○年。这段时期分成三段,但以理最为关心的是最后的七年,也就是乌尼亚三世在主前一七一年的死亡,到主前一六四年圣殿重新奉献礼止(第九章)。第四个异象是由历史过程的回顾而展望将来的结局,特别描写多利买王朝和西流古王朝之间的冲突历史。但其主要重点在描述安提阿哥的崛起,和其统治期间如何推行希腊等异邦文化而迫害犹太人的情形。这是为了回答那些忠贞不屈的信徒的问题:迫害何时才能结束?而其回答是:迫害已到最后阶段,凡能忍耐持守信仰者必得 神的报偿(第十章至第十二章)。由此可知,作者藉着流传的故事和过去的历史,向危难中的同胞宣扬 神的公义、权能和即将临到的拯救,来安慰、鼓励他们如何去面对苦难和迫害。他所宣扬的不是历史知识或神奇的故事,而是希望和安慰的信息,所以在故事部分和异象部分所标示历史的时间和地点都未必符合史实。
二 但以理书成书时期
按照传统的看法,以为本书是一位主前第六世纪被掳时期的先知但以理,在巴比伦所写成的。而本书的主要目的,为要显明 神的恩典和拯救,以鼓励并安慰被掳惨受逼迫的同胞,劝他们凭着信仰、智慧和勇气来承受一切的苦难。然而,按近代旧约研究的结果,大多数的学者已不同意这种传统的观点。他们的研究发现但以理书并不是主前第六世纪在巴比伦的先知但以理所写成的作品。因为本书的故事和默示异象都引发了许多历史问题。不但如此,从文学的观点。本书可分成二部分:(一)六个故事和(二)四个默示异象(apocalyptic visions)。而且本书有一独特的现象,是以两种语言来完成的:希伯来文(一1~二4上,八~十二13)和亚兰文(二4下~七28)。由此也引起学者探讨本书的一致性和作者问题。
以但以理书成书于被掳期间,这种主张被学者的研究成果所推翻。(一)历史的不准确:耶路撒冷被围攻,不是在主前六○五年,即约雅敬第三年(一1);伯沙撒并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儿子和继位者,而是巴比伦最后的王拿波尼度的儿子,他只是个大将军和摄政者,从来没做过巴比伦的国王(五1~2,七1);史料找不到“玛代人大利乌”(五31,六28),征服巴比伦者是波斯王古列而非玛代人大利乌。(二)文字和文学体裁较属主前第二世纪所流行的启示文学体裁,也参杂后期希腊和波斯语意的希伯来文。这些希腊文字似乎是在亚历山大死后才被使用的,而且某些波斯用语似乎不可能出现于巴比伦的被掳时期。不但如此,亚兰文部分的文体和用语实属主前第二世纪巴勒斯丁一带所通用的亚兰文。(三)书中所提及的迦勒底人(二2、48)并非指主前第六世纪的巴比伦人,而是从主前第四世纪以来职业性的江湖术士和星象学家的称谓。(四)本书很少提到耶和华的名,而且关于天使和复活的思想均属于被掳回国后晚期的作品常有的思想。(五)本书不包含在正典的先知书(约在主前第二世纪完成正典的圣经),也没有在伪经的传道经(约在主前一八○年)被提及,却出现在西婆的神语(Sibylline Oracles 约在主前一四○年)和玛喀比上、下卷(主前一○○年)中。再者,作者曾多次描述从巴比伦时期至希腊王朝末期,但他对被掳期所发生的事件并不熟悉。事实上,他不关心遥远的历史事件,而甚为关心当代的历史情况。从希腊帝国建朝直至西流古王朝统治巴勒斯丁的情形,作者描述得很详尽,且资料很正确。
本书没提到作者的名字,传统的主张认为是在巴比伦的先知但以理。但从结十四14、20和廿八3以及近来在拉斯珊拉(Ras Shamra)的土版,我们知道但以理很可能不是被掳期的先知而是远古极富盛名的智慧公义人士(他和挪亚,约伯同列为公义、智慧的英雄人物)。因此,根据上述种种迹象,本书是在叙利亚时代宗教遭受逼迫所写成的抗议文学,也就是主前第二世纪上叶玛喀比革命时期的启示文学。在第十一章作者概述从波斯古列至希腊安提阿哥四世的历史过程,其中心旨趣只在于安提阿哥四世在巴勒斯丁的统治情形。远古的历史报导非常不完全,可是关于安提阿哥四世时代之详情却有准确的数据(十一21~39,八14)。作者多次谴责安提阿哥四世的残暴罪行,玷污圣殿和阻止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七25,八14,九27,十一36~39)。他希望暴君的死亡和迫害早日终止。作者似乎不知道玛喀比革命军的克服耶路撒冷,重新奉献圣殿以及安提阿哥四世在主前一六四年的死亡。因此,本书大约是在主前一六五年完成的作品。很有可能的,前部分的故事在未成书以前已是独立存在的流传故事;作者搜集后贯注其主要的宗教信息,更改故事中人物的名字,标示了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地点,然后将它们连贯起来置放于他的书中。另一方面,异象部分是作者以启示文学的方式,提出对异邦暴君的批评抗议,同时藉以宣扬 神的来临和迫害的终止来鼓励他的同胞持守信仰,以智慧和勇气等候 神的拯救。
由于本书呈现两种语言以及传奇故事和异象部分的形式,使学者对本书作者提出单一作者和两人以上的作者之争论。本书就其现在的形式以及其宗教思想,表明为同一性质的整体。本注释书认为本书是一位信仰忠贞的哈西典人士(Hasidim)在主前一七五年至一六五年之间针对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所写成的启示文学。虽然从本书的文学形式可将它分成故事部分和异象部分;但事实上,本书可分成十个各自独立存在的单元或部分,即六个故事和四个默示异象。每个单元可独立存在,而不必仰赖其他部分便能显出意义和功用。由此可推定,在紧张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将这些单元故事和异象以“单张”或“小册子”的方式来分发给他的同胞,使他们易于阅读或传递。后来,作者才将这些独立的单元编集成书。至于本书以两种语言来书写,可能是作者因宣扬的对象不同,以及为要使执政者误以为有两位以上的作者,才以亚兰文和希伯来文来书写。他的亚兰文的文学素养优于他的希伯来文。有些学者则认为作者得了较古老的亚兰文作品,便让它们保留原来的形式(特别是一至七章)。总之,作者虽善于以亚兰文来写作,但他或许为要表示他对宗教和国家民族的忠诚,而以希伯来文撰写他的作品。他关心他的同胞,而以前人忠诚智慧的故事和自己充满希望的异象启示来激励安慰他的同胞,使他们能信靠 神的恩典,克服逆境危机,耐心等候 神权能的拯救。
三 但以理其人
按照传统的看法,但以理书中的主角人物但以理,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首次攻破耶路撒冷(主前五九七年)所掳至巴比伦的以色列贵族子弟。他长得俊逸聪明,和另外三位以色列青年受王室选召为异邦君王的侍从。他不但博学多能,更精晓星象天文等深奥的学问;因为他解明异邦君王疑难的异象和奇梦而被国王重用为全国的总理大臣。在波斯大利乌王的时代,因政坛权力斗争,被人陷害而被投进狮子坑中。但以理仰望 神而蒙祂的保护,奇迹地毫无损伤,如此,国王才明白恶人的奸谋而怒灭奸人,并升授但以理高官爵禄,更推崇但以理所信奉的 神。但以理英名显赫,信仰忠贞,才智超人,为后期犹太人最为敬仰的智者和信仰的楷模。
但是,近代人研究旧约,发现但以理书不是先知书,而是主前第三世纪以来所流行的启示文学。这种文学常是匿名的,以古时英雄人物做为书中的人物,这不但可增加信息的权威性,更可让外人以为那是远古的故事。再者,在旧约其他部分,并没有提到在被掳者之中有这一位出名的人物但以理。只有在结十四14、20提到远古时候有三位人所共知的公义智慧英雄人物──挪亚、约伯、和但以理,(这三人都不是以色列人,而是近东文化传统中知名的伟人)。结廿八3指出但以理是位智者,通晓一切奥秘的知识。以西结书的经文显示但以理不是以西结同时代的先知,而是位远古时代的公义智慧人物。一九三○年在巴勒斯丁北部的拉斯珊拉(Ras Shamra)所发现的乌加列文学(Ugaritic Literature, The Tale of Aqhat)指出在主前十四世纪有位公义,智慧的国王名叫但尼耳(Dnl 可发音为 Dan'el 或 Daniel)。所以,很有可能的,先知以西结利用这位古代闪族的传奇英雄人物但以理,做为公义智慧的典范。而但以理书的作者则利用以西结书所塑造公义智慧的形象,来鼓励在主前第二世纪受迫害危机中的犹太人,应该效法但以理的智慧和信仰。但以理的亚兰文和希伯来文字义可译为“ 神或伊勒要审判”;或“我的审判者是 神”。因此,由于原文的字义和但以理的公义和智慧,本书作者便以但以理来做书中的主角人物。但以理书的中心信息为要强调 神忠贞的子民,若能以忠贞的信仰,智慧和英勇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苦难和迫害,则又公义又有权能的 神必会审判敌人,给予那些全心信靠祂,耐心等候 神的信徒得着拯救的报偿。 神会和忠贞的子民同在,引导他们经过死荫的幽谷,护佑他们于危难的困境中。不但如此,祂会终止一切迫害,消灭世上一切邪恶强权,因 神永远的国度已快临到了。凡忠心忍耐等候 神者,必得拯救的冠冕。
四 但以理书的历史背景
根据但以理书的提示,前部分的传奇故事似是发生于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统治初期,一直到波斯帝国大利乌统治的时代;而后部分的默示异象则发生于希腊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时代,一直到西流古王朝安提阿哥四世的统治时期。又从第二章和第八章,作者将世界历史置放在四个帝国的架构中。而在六1和六29则明白指出玛代和波斯有不同的统治时期,所以书中所提到的四个相继出现的帝国是:巴比伦、玛代、波斯,和希腊。作者以不同的金属和动物,来象征历史过程中四个帝国的特征和本质。但在二章和七章提及在这些帝国相继灭亡后,将会出现一个 神永远的国度。但以理长久的生涯被描述在前面三个帝国统治时期中,而第四个帝国希腊好像属于遥远的将来。可惜的是作者对过去的历史有许多错误的描写,特别是有关玛代帝国的看法。根据可靠的史料,玛代王朝不是在巴比伦和波斯之间的帝国,而是和新巴比伦同时的帝国。书中其他的古代历史常有不准确的数据。为甚么本书会有这种错误的历史数据呢?事实上本书不是主前第六世纪的作品,也不是要传达真正的历史知识。作者只是引用人们普遍的历史架构来做为故事和异象的背景而已。因为在近东文化,人们因四季的轮转,认为历史也应是四个帝国的架构。人类在四个帝国消灭后希望有个理想的国度,一如春天万物的更新。作者不关心过去的历史,却对现存的恶劣社会环境有详细的批评和描述,也极力描述将要来临“永不败坏”的永远国度。作者引用过去的历史,只注重那个历史事件的显着性而不注重其历史的细节;而且他非常注重事件的象征意义。这是启示文学常有的现象。
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尼布甲尼撒是在主前六○四年成为巴比伦的国王,他在迦基米施之役(主前六○四年)击败埃及军队。后来在主前五九七年进攻犹大,占领耶路撒冷而将约雅斤王和许多王族权贵、知识技术阶级掳往巴比伦,使犹大成为巴比伦帝国的属国。十年后犹大投靠埃及试图叛变而遭致巴比伦彻底地摧毁耶路撒冷,许多人被掳往巴比伦,南国犹大完全灭亡(主前五八六年)。但以理初期的生涯被描写发生在巴比伦的宫廷中,但没有任何资料可证明其真实性。尼布甲尼撒并非反复无常的暴君(参但二7~13,三12~15),而是一位对多神宗教非常虔诚,持守其祖宗信仰的君王。
尼布甲尼撒王统治巴比伦长达四十三年之久;他死后,国势日微,政局不稳定。到了主前五六二年,尼布甲尼撒的儿子亚美玛尔杜克(Amel-marduk 562~560,圣经称为以未米罗达)继位为王,在位不过两年,王位便被他的妹婿尼力里沙(Neriglissar)以暴力夺去。尼力里沙在位四年便死了,死因不详。在主前五五六年,拿波尼度夺取政权,自立为王。因他来自哈兰,特对亚兰的月神(Sin)有极大的偏爱。他不但在哈兰重建月神庙,更想以“辛神”(即月神)来代替巴比伦的国神马尔杜克(Marduk)。由于他的宗教热诚,又忽略了巴比伦重要的新年祭典仪式(new year festival)而遭致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马尔杜克的祭司们。后来拿波尼度因其宗教狂热而遁居在阿拉伯沙漠的绿洲提玛(Teima),而将其政权交给他的儿子伯沙撒。拿波尼度是新巴比伦帝国最后的国王;伯沙撒不是国王,只是摄政者而已。但以理书的作者并没真实地谈及尼布甲尼撒的后继者。在但五2、11、18却认为伯沙撒王是尼布甲尼撒的儿子,这是错误的。
在主前五五○年,伊朗南方的安珊(又称以拦)王古列(Cyrus)击败玛代王亚士他基(Astyages 585~550)而并吞玛代,建立一个波斯和玛代的联邦君主国。然后古列带兵南征北讨,得到了许多辉煌的战役,更建立了帝国的威信,使许多远近国家敬畏臣服。主前五三九年古列率领大军欲进攻巴比伦。巴比伦马尔杜克的祭司和大部分的人民,因厌恶拿波尼度的疯狂和无能而开城门迎入波斯军。古列不费一兵一卒而取得巴比伦城;巴比伦人认为古列是他们的拯救者。如此,波斯古列王结束了新巴比伦帝国,将她沦为其属地,他命令他的儿子刚比西斯为驻巴比伦的代表。古列宽宏大量,善待当地居民,尊重殖民的宗教信仰,更公开去参加马尔杜克神的崇拜仪式。古列在巴比伦的胜利使他获得整个巴比伦帝国的统治权。当然巴勒斯丁也在他的统治之下。主前五三八年被掳的犹太人得到释放而返回犹大地重建家园。由上所述,波斯帝国是在巴比伦帝国灭亡后紧接兴起的,而非玛代帝国。玛代和巴比伦是同时代的强国,玛代国是后来被古列接管。然后和波斯合并为波斯帝国。因此,可知在巴比伦和波斯之间没有一个玛代帝国。那消灭巴比伦帝国者是波斯王古列而不是玛代人大利乌(但六1、29,九1)。
波斯王朝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在其间犹太人似能享受某种程度的平顺生活;许多流散在外国的犹太侨民也陆续回国定居。犹太人重建圣城和圣殿,他们也建立一种由大祭司所领导的社会制度。犹太历史资料很少提及波斯的帝王,只有提到少数较为突出且与他们的政治宗教有关的君王,如古列和大利乌一世。波斯最后的国王是大利乌三世(主前三三六年至三三一年),他不能阻止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攻势,在逃亡时被捕,却被他自己的部属所刺杀,如此结束了波斯帝国。
虽然希腊人有悠久的历史,但圣经提到他们时是在被掳后期。早期希腊人没有强固的中央体制,而是以城邦部落的形式存在。每个城邦部落均为独立自主的政府,因此无法有力地影响国际局势。在主前三三八年马其顿王腓力二世逐渐征服希腊大部分的城邦而建立了希腊帝国。主前三三六年他被人暗杀,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为王。亚历山大雄才大略,英勇善战,在一连串的辉煌战役中消灭了波斯,征服了埃及和东方诸国。不到十年之久,他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匹,横跨三大洲的希腊帝国。他不但善于用兵,也极为崇尚希腊文化。他极力推行希腊化的政策,希望其属民能够得希腊文化的熏陶,而能享受较高水平的生活。他更积极地将希腊文化思想,与东方的印度和埃及等文化融合交流,来提升其文化素质。不幸,在主前三二三年他突患怪病而死于巴比伦,享年只有三十三岁,遗留着庞大无比的帝国和其崇高的文明理想。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便告瓦解,他的四位将军便据地而瓜分了帝国。多利买统治埃及和南叙利亚;安提阿哥统治小亚西亚,北叙利亚和古波斯帝国东部领土;迦散达统治马其顿和希腊本土;利丝马哥控制特瑞斯和比西尼亚。犹太人的历史只和北方的西流古王朝和南方的多利买王朝有关。自帝国分裂后多利买以新建的亚历山太城为京都,控制了巴勒斯丁约有百年之久。但主前二一七年西流古王朝的统治者安提阿哥三世(Antiochus III, the Great)致力扩大版图,东至伊朗,向西伸展至叙利亚,然后迁都至叙利亚的安提阿城(Antioch)。安提阿哥三世于主前一九八年在约但河附近的巴尼亚(Parneas)击溃埃及军而使巴勒斯丁成为西流古王国的属地。根据犹太史家约瑟夫可靠的记载(古史十二编三章3~4节)犹太人对于局势的改变,甚表欢迎。他们希望战事早日结束,也希望局势的改变会带来新希望。安提阿哥三世初期甚是善待犹太人。后来,安提阿哥三世想向西扩展其势力而进入希腊。罗马因此向他宣战,把他逐出欧洲。主前一九○年在小亚西亚的马内夏(Magnesia),罗马把他彻底击败。结果使他放弃在小亚西亚所征服的埃及领土,并须付上庞大的战争赔偿费,以及二十个人质。其中有一位王子是他的次子安提阿哥四世。
在这段时期犹太人似乎不太关心统治政权的更换。虽然他们期待应许的弥赛亚,但这希望好像遥遥无期。南北二国的统治只要他们臣服和纳税,犹太人尽可独立自主地推行内政事务。当时政治和宗教的权威均控制在大祭司的手中;祭司阶层成为社会领导阶级,而他们所处理的事务似乎政事多于宗教事务。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影响犹太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主前一八七年,安提阿哥三世在以拦的一个庙宇中抢掠金钱去付给罗马时,被人暗杀,王位由其子西流古四世继承。在其统治期间政局不稳,国库空虚,罗马政府威迫他缴纳贡金,他则不得不加重人民的税金且多方抢掠寺庙的金银宝器来应付罗马人。由于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因此他在主前一七七年派他的儿子底米丢(Demetrius)去罗马替代其王弟安提阿哥为政治人质,而希望其弟回国协助他治理国务,振兴国势。可是安提阿哥在回国途中却滞留于雅典二年之久。主前一七五年西流古四世遭人暗杀,安提阿哥便回国取得政权,登位为王,且取个甚含宗教意义的名号──安提阿哥、伊皮法纽四世。
安提阿哥登上王位后,他知道国势衰微,国库空虚,列强虎视眈眈,危机四伏。他极欲团结人民,振兴国势,充实国库。所以他一方面以各种方式获取财政资源,课重税,强夺国内各庙宇的财富。另方面他极力推行希腊化政策,要其臣民学习希腊文化,崇拜希腊宗教的众神。他的政策和其强盗行为引起犹太人极大的反感。
当时巴勒斯丁的情势紧张,混乱,犹太人形成两个党派。保守的忠贞党,由大祭司乌尼亚三世所领导,他们坚守传统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另外是亲皇党,由多比雅所领导,他们接受希腊化政策,是投机逢迎,唯利是图之辈。当时大祭司乌尼亚的兄弟耶孙,以大量的金钱向王买大祭司的职位。于是乌尼亚被废,皇帝委派耶孙为大祭司。这事招致大部分犹太人的忿怒,因他们认为大祭司是 神所拣选的,不是世上权势可随便封派的。耶孙夺取大祭司的职位以后,大力推行希腊化政策;犹太人认为希腊的文化与习俗,和传统的宗教与习俗有极大的差异。三年后,有位叫门尼老斯(Menelaus)的政治掮客偷取圣殿的宝器,筹足大量的金钱再次去贿赂安提阿哥而取得大祭司的职位。耶孙及其党徒见情势不妙便远走于外约但(玛喀比传下卷四23~26)。乌尼亚三世因门尼老斯的偷盗和不法行为提出抗议而遭致门尼老斯的暗杀。在如此情况下,政治和宗教文化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因而导致许多迫害的行为,遂产生爱神护族的玛喀比革命运动。
主前一六九年安提阿哥四世领军南侵埃及,长驱直入孟斐斯城。当他挥军逼近亚历山太城时,罗马元老院派遣海军援助埃及并发出最后通牒,命令他撤军回国。罗马将军更当众羞辱他。安提阿哥四世不敢违抗罗马,惨受羞辱后失意地撤军返回叙利亚。在归国途中,安提阿哥四世听到犹太人的不满以及耶孙党徒的扰乱,便挥军直入耶路撒冷来宣泄其失意的情绪。在门尼老斯引导及默许下,任意抢掠圣殿及民间的金银宝器,残杀百姓,焚毁屋宇。主前一六七年他命令特派将军阿波罗纽(Apollonius)带兵进驻耶路撒冷为要控制情势。阿波罗纽是个凶残的军人,他纵容军队去屠杀百姓,逼人为奴,抢掠和破坏全城。他更在圣殿南端昔日大卫王宫旧址上,建立称为阿克拉(Acra)的卫城,驻扎叙利亚皇军。犹太人认为这是外国统治的可耻象征,也是变节的犹太人的殖民地。
于是,阿波罗纽和门尼老斯极力推行希腊化政策,强迫犹太人参加偶像崇拜的仪式。安提阿哥四世更下令禁止犹太人的宗教活动,禁止行割礼、守安息日和每日常献的祭。犹太人的律法书卷被毁,重要节期不准执行且被更改节期。主前一六七年十二月,希腊丢斯(Zeus)神像和祭坛建立于圣殿内,他们以猪肉为祭物,且以不洁的猪血泼洒在圣殿的祭坛上,犹太人认为这次的迫害和侮辱是历史上最为耻辱的日子。如此,在暴君的残酷政策下,犹太人遭到羞辱和迫害。许多人背弃传统的信仰投机偷生;然而还有许多人坚守信仰而殉道或遭受凌辱和苦难。但以理书就是在这种异邦政权迫害宗教的危机困境下产生的作品。作者利用启示文学的方法宣告 神的拯救和审判来鼓励,安慰他的同胞。犹太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许多人勇敢地反抗安提阿哥四世的严厉残酷手段和政策,其中以哈西典(Hasidim)的忠贞党徒最为活跃。他们被迫要拿起武器起来反抗了。
在犹太地的慕典(Modein)小村庄的老祭司马他提亚和他五个英勇的儿子毅然组织反抗地下军,对政府军和附敌的犹太人展开游击战。他们呼吁所有热诚于律法和圣约的人参与抗暴的运动。许多人觉醒,勇敢地参与革命的阵营,其中有许多是热心的哈西典中人。马他提亚在主前一六六年死后,领导革命的责任落在第三儿子犹大的身上。犹大勇猛善战,人们称他为“玛喀比”,就是“大铁锤”的意思。由于他的领导,把犹太人的反抗变成大规模的独立战争,这便是人们所谓的“玛喀比战争”。安提阿哥本认为驻在巴勒斯丁的军队一定能够敉平这次的叛乱。但阿波罗纽的军队被犹大的革命军打败,他自己也被杀。后来,西流古的军队在瓒伦将军的指挥下,在伯和仑隘口和革命军发生战斗,终也被革命军击溃而四处逃亡。最后,安提阿哥四世在主前一六五年派其部将吕西亚(Lysias)前后几次和革命军发生战斗,都被犹太人的革命军打败。于是,犹大乘胜进入耶路撒冷,制服了卫城中的西流古驻军,杀死了许多变节的犹太人,进而修护被破坏的城墙,清洁被玷污的圣殿,废除异邦的神像和祭坛。主前一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犹太人重新举行献殿的仪式,全国欢欣鼓舞达八天之久。犹大进行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也在边城伯夙驻设防军。犹太人暂获自由,但犹太人的军队仍然不断地和叙利亚的军队作战。但以理书的作者似乎没有看到圣殿的重新奉献仪式,也不知暴君安提阿哥四世也在主前一六四年的死亡。 神垂听祂仆人内心的哀求,终使其子民获得自主和自由──凡忍耐到底者终必得救。
但以理书大纲
壹 忠贞殉道的故事 一1~六28
一 在异族统治下的犹大青年 一1~21
1 导言 一1~7
2 忠贞的犹大青年对异教文化的抗拒 一8~16
3 结语 一17~21
二 超然的智慧和 神的国度 二1~49
1 国王作梦 二1~11
2 面对危机的信仰生活 二12~30
3 国王的梦及其解释 二31~45
4 国王的反应 二46~49
三 信仰的见证 三1~30
1 国王设立金像 三1~7
2 迦勒底人的控告 三8~12
3 权威和信仰的冲突 三13~18
4 迫害 三19~22
5 神迹 三23~30
四 历史的主宰 四1~37
1 序言 四1~3
2 大树的梦 四4~18
3 梦的意义 四19~27
4 尼布甲尼撒的发狂和复原 四28~37
五 伯沙撒的宴席 五1~31
1 大宴席 五1~4
2 墙壁上的怪手指和奇字 五5~9
3 王后的建议 五10~16
4 但以理的解释 五17~28
5 伯沙撒的死亡 五29~31
六 狮子坑中的但以理 六1~28
1 权力斗争中的但以理 六1~9
2 生死抉择 六10~18
3 狮口余生 六19~24
4 大利乌的诏令 六25~28
贰 默示异象 七1~十二13
一 四巨兽的异象 七1~28
1 异象的日期 七1
2 从海中出现的四怪兽 七2~8
3 神圣的审判 七9~14
4 异象的意义 七15~28
二 山羊和绵羊的异象 八1~27
1 导言 八1~2
2 山羊和绵羊 八3~8
3 小角 八9~14
4 异象的意义 八15~27
三 希望的根基 九1~27
1 “七十年”的迷惑 九1~3
2 苦难中的祈祷文 九4~19
3 天使的启示 九20~27
四 最后的默示 十1~十二13
1 异象的序曲 十1~十一1
2 将来的默示 十一2~十二4
A 历史的回顾 十一2~20
B 安提阿哥四世 十一21~39
C 预言安提阿哥的死亡 十一40~45
D 义人得救 十二1~4
3 结语 十二5~13
但以理书历史年录表及列王表
巴比伦 (Babylon) |
玛代 (Media) |
波斯 (Persia) |
| ||
尼布甲尼撒 (Nebuchadnezzar 605/4-562) |
西阿克萨里 (Cyaxares 605-585) |
|
| ||
亚美玛尔杜克 |
亚士他基 (Astyages 585-550) |
古列 |
| ||
(Amel-marduk 562-60) 尼力里沙 |
|
(Cyrus 550-30) |
| ||
(Neriglissar 560-56) 拿波尼度 |
|
|
| ||
(Nabonidus 556-39) 伯沙撒的摄政 |
|
|
| ||
(Belshazzar Coregent 549-539) |
|
古列陷巴比伦 (Cyrus takes Babylon, 539) |
| ||
|
|
刚比西斯 (Cambyses 530-522) |
| ||
|
|
大利乌一世 (Darius I 522-486) |
| ||
|
|
薛西 (Xerxes 486-465) |
| ||
|
|
亚达薛西 (Artaxerxes I 465-424) |
| ||
|
|
薛西二世 (Xerxes II 423) |
| ||
|
|
大利乌二世 (Darius II 423-404) |
| ||
|
|
亚达薛西二世 (Artaxerxes II 404-358) |
| ||
|
|
亚达薛西三世奥古斯 (Artaxerxes III Ochus 358-338) |
| ||
|
|
亚西士 (Arses 338-336) |
| ||
|
|
大利乌王三世科多曼努 (Darius III Codomannus 336-331) |
| ||
马其顿 (Macedonia) 亚力山大大帝主前333年大败波斯军于伊苏士 (Alexander the Great 336-323, Issus 333) |
| ||||
多利买列王 (The Ptolemies) |
西流古列王 (The Seleucids) | ||||
多利买一世 拉吉 (Ptolemy I lagi 323-285) |
西流古一世 (Seleucus I 312/11-280) | ||||
多利买二世斐拉铁弗 (Ptolemy II Philadeqhus 285-246) |
安提阿哥一世 (Antiochus I 280-261) | ||||
|
安提阿哥二世 (Antiochus II 261-246) | ||||
多利买三世攸尔基思 (Ptolemy III Euergetes 246-221) |
西流古二世 (Seleucus II 246-226) | ||||
多利买四世斐罗柏多 |
西流古三世 (Seleucus III 226-223) | ||||
(Ptolemy IV Philopator 221-203) 多利买五世伊皮法纽 |
安提阿哥三世(大帝) (Antiochus III the Great 223-187) | ||||
(Ptolemy V Epiphanes 203-181) 多利买六世非罗密多 |
西流古四世 (Seleucus IV 187-175) | ||||
(Ptolemy VI Philometor 181-146) |
安提阿哥四世 (Antiochus IV Epiphanes 175-164/3) | ||||
──《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