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九章

【但九1「玛代族,亚哈随鲁的儿子大利乌,立为迦勒底国的王元年,」

         亚哈随鲁」:可以作波斯皇帝的称号,有如罗马的「西泽」或埃及的「法老」,不一定是人名。这里指出大利乌是亚哈随鲁的儿子,以免读者把他与后来在主前五二二年作王的大利乌(拉四24)混淆。

         立为迦勒底国的王元年」:主前五三九/五三八年;本章所记载的比第六章的叙述更早发生;「迦勒底」是追述的称号;巴比伦已亡,被玛代波斯代之兴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代求的心(九119)】但以理被掳时间是约雅敬第三年(但一1),即主前六○五年;大流士元年(但九2),即主前五三八年,经过六十七年的时间,但以理已是一位老人,却在王朝上得享权位。然而,他得知耶和华藉耶利米先知所说:「耶路撒冷荒凉七十年」的预言快结束,就为耶路撒冷禁食、认罪、祷告,可见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同胞在受苦。

 .全心认罪(310

  但以理「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神祈祷、认罪」(34),可见他为耶路撒冷祷告之逼切,且是全心全意的投入。他更以百姓的罪为自己的罪:「我们」犯罪作孽(5);「我们」是脸上蒙羞的(7);或是近处或是远处……都得罪了你(7)。「我们」一词布满在整篇祷告中,显示他的心与百姓认同,看百姓所处的光景乃自己的光景,就谦卑的在神面前恳切祈求。

 .甘心受罚(1114

  但以理被掳到巴比伦期间,仍然对神至死忠心,然而,他既以自己是以色列人,就以神所降的灾祸是合理的,因他们都犯了律法,得罪神(11)。神是公义的(14),必照律法上的咒诅惩罚他们。

 .恳切祈求(1519

  神不单是公义的,也是「大仁大义」(16)、「大怜悯」(18)的神。这是但以理对神的认识,故此,他为耶路撒冷祈求神赦免,求神眷顾拯救他们,是因神的慈爱,也是为了神的荣耀(17)。

思想 当你看见有弟兄姊妹软弱时,你会怎样对他们呢?

 

【但九2「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

         就是他在位第一年」:可能强调他祇是第一年登基时采用「大利乌」的头衔,以后就不再用了。

         书上」:原是复数,指在但以理时已被视为是上帝启示的书卷。4得知」:指但以理留心观察而有所发现;「得知」也可译作「思索」。

         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这里指耶利米书廿五章十一节至廿九章十节预言犹太地要荒凉、犹太人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的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3「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祷恳求。」

         禁食、披麻蒙灰」:描写但以理祈祷时那种专心和谦卑的态度;「禁食」、「披麻」、「蒙灰」表明一个人在上帝面前真心悔改,求祂施怜悯(尼九1;斯四1;拿三5-6)。

         定意」:原作「找寻」、「寻求」,指求问上帝的谕言,以致能了解祂的心意,可以照去行(撒下廿一1;何五15)。

         祈祷恳求」:「恳求」可形容「祈祷」,即恳切的祈祷。另一方面,「恳求」可指祈祷诗的「祈求的内容」(本章15-19节),就是诗人求上帝所采取的行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3本章第三节说到他定意向神祈求,他面向父神,心神对准上帝。当我们与另一人谈话之时,若对方眼神四处张望,那时候你心里必定很不舒服,因为对方心不在焉,只在敷衍。同样,我们的祷告也要有所准备,环境和姿势尚属其次,最要紧是心灵安静,离开人群,转向于神。但以理题到他自己披麻蒙灰的禁食祷告,乃表示他专一祈求,以致忘却饮食。禁食本身不是一种功德,更不应用来衡量祷告的果效;披麻蒙灰是悔改降卑﹑转向于神的意思,二者均为对神的一种回应。──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上帝子民的见证》

 

【但九4「我向耶和华我的神祈祷,认罪,说:主阿,大而可畏的神,向爱主守主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犯罪作孽,行恶叛逆,偏离你的典章」:但以理用五个动词描述他们的罪恶:「犯罪」指射不中靶(士二十16)、行差踏错(箴十九2,新译作「失足」)、达不到目标(箴八36)。「作孽」原作「扭曲」(诗八6「拳曲」),形容「颠倒是非」(伯卅三27)、「心中乖谬」(箴十二8)。「行恶」是作事不公义,为人行事都背逆上帝的训令。「叛逆」指故意与上帝作对,多描述以色列全国背逆上帝(尤其是在旷野漂流的那段日子)。「偏离」在旧约出现过一百九十一次,论述选民离开上帝的行动。但以理承认选民不但心中充满邪恶背逆,且付诸于行动背弃上帝。──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5「我们犯罪作孽,行恶叛逆,偏离你的诫命典章。」

 

【但九6「没有听从你仆人众先知,奉你名向我们君王,首领,列袓,和国中一切百姓所说的话。」

         列祖」:直译是「我们的父亲」,不是指列祖时代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现中此处作「祖先」),乃指被掳子民的先人;另一种解法是把「父亲」视为国中父老,他们与君王和首领一同站在领导的地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7「主阿,你是公义的,我们是脸上蒙羞的,因我们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并以色列众人,或在近处,或在远处,被你赶到各国的人,都得罪了你,正如今日一样。」

 

【但九8「主阿,我们和我们的君王,首领,列袓,因得罪了你,就都脸上蒙羞。」

 

【但九9「主,我们的神,是怜悯饶恕人的,我们却违背了他,」

         怜悯」:指母亲的肚腹,描写母亲对初生婴儿那种温柔的爱怜(赛十三18;耶六23)。圣经作者喜以此词论述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拣选(出卅三19)、以及饶恕(申十三17)的大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10「也没有听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没有遵行他藉仆人众先知向我们所陈明的律法。」

 

【但九11「以色列众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听从你的话,因此,在你仆人摩西律法上所写的咒诅,和誓言,都倾在我们身上,因我们得罪了神。」

 

【但九12「他使大灾祸临到我们,成就了警戒我们和审判我们官长的话,原来在普天之下,未曾行过像在耶路撒冷所行的。」

 

【但九13「这一切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我们却没有求耶和华我们神的恩典,使我们回头离开罪孽,明白你的真理。」

 

【但九14「所以耶和华留意使这灾祸临到我们身上,因为那和华我们的神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义,我们并没有听从他的话。」

 

【但九15「主我们的神阿,你曾用大能的手领你的子民出埃及地,使自己得了名,正如今日一样,我们犯了罪,作了恶。」

 

【但九16「主阿,求你按你的大仁大义,使你的怒气和忿怒转离你的城耶路撒冷,就是你的圣山,耶路撒冷和你的子民,因我们的罪恶和我们列袓的罪孽,被四围的人羞辱。」

         大仁大义」:原文祇有一个字,就是「公义」的复数,乃述明上帝证实祂自己是公义的;但以理求上帝按祂这种公义的属性,怜悯已经受了刑罚的选民。

         圣山」:锡安山,就是圣殿的所在地,耶路撒冷也因此称为「圣城」(24节)。

         被四围的人羞辱」:因为犹太人亡国,耶路撒冷又被巴比伦攻毁;所以,邻国都讥笑犹太人,说他们所事奉的上帝不能与巴比伦的神相比(赛卅六18-21)。另一方面,犹太人本应是照亮外邦人的光,耶路撒冷应是各国蜂涌前来敬拜上帝的地方;现在却因他们犯罪,他们与耶路撒冷都变成别人轻视的对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17「我们的神阿,现在你垂听仆人的祈祷恳求,为自己使脸光照你荒凉的圣所。」

         使脸光照」:指「恩待」(民六25;诗四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18「我的神阿,求你侧耳而听,睁眼而看,眷顾我们荒凉之地,和称为你名下的城,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

 

【但九19「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为你自己不要迟延,我的神阿,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你名下的。」

 

【但以理祈祷的特点(九3-19

       祈祷的态度(3-4上半节):他是经过准备,专心一致(「禁食」)地祈祷;而且,他在上帝面前谦卑痛心(「披麻蒙灰」),全人投入。对他来设,祈祷不是一种无关重要的琐事,乃是十分严肃和重要的。

         祈祷与敬拜(4下半节):他首先向上帝表达他心中的敬仰,指出上帝是「大而可畏」,并且是「守约施慈爱」的。

         祈祷的基础(5-14节):但以理相信上帝必会垂听他的祷告,因为:(a)他认罪;他承认自己的同胞:无论是「君王、首领、列祖、一切百姓」(没有阶级的限制),或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并以色列的众人,或在近处,或在远处,被赶到各国的人」(没有地域的限制),都犯了罪,得罪了上帝。──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20「我说话,祷告,承认我的罪,和本国之民以色列的罪,为我神的圣山,在耶和华我神面前恳求。」

 

【超越所求(九2027)】作为父母的,多数会为儿女预备充足;就算孩子未出生,他们已购得满屋子婴儿用品,多至有些是二、三岁孩童才用得着的呢?同样,我们天上的父神,祂岂不曾为始袓们预备了各样的果子作食物吗?还有,当主耶稣为五千人祈求后,结果各人吃饱了,还剩下十二篮子。神所赐的恩,往往是超越人所祈求的。

 .没有迟延,作出回应(2023

  神垂听但以理的恳求:「为你自己不要迟延。」(19a)祂并不迟延,正当但以理祷告的时候,神就差遣天使加百列「迅速飞来」(21),要使但以理有智慧、聪明,能以明白神的预言。那预言就是神给但以理和以色列民的响应。

 .给予应允,超越所求(2427

  「赎尽罪孽,引进永义」(24),在此神不单应允但以理的祷告,赦免他们的罪孽,救赎他们脱离罪污,更给予永恒救恩的应许;「受膏者」(25)指到耶稣基督,祂要降临并且借着死,亲身担当了多人的罪,使新的恩典之约得以成立,彻底解决罪恶的捆绑(2427);然而,那钉死基督和毁坏圣殿的,至终神的忿怒必倾在他们身上(27b)。

  事实上,我们每一位接受了救恩的人,岂不是经历了神莫大应许之恩典吗?那是超乎我们今生的需求,乃是永恒的福分。

思想 但以理所预言的弥赛亚降生、受死,设立救恩,一切一切已经成就了,那么,我们当如何回应呢?──《新旧约辅读》

 

【但九21「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

献晚祭的时候」:约在下午三至四点(犹太人的一日是从黄昏开始计算)。「按手在我身上」:应作「来到我面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22「他指教我说:但以理阿,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

 

【但九23「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所以你要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

就发出命令」:「命令」原作「说话」,指上帝因回应但以理的祷告和读经(耶利米书)所颂布的启示。但以理祈祷,上帝就赐下新的启示。「大蒙眷爱」:强调但以理在上帝眼中看为宝贵(代下二十25)和可爱;雅歌用同样的字根的名词描写男女的相爱(歌五16「我的爱人」)。

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原作「思想这说话」(本节第二句的「命令」),「留心这异象」。「异象」可指听见的说话,就是上帝藉加百列向但以理传递的启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祷告最奇妙的是:当我们尚未求祷完毕,神的回应已临到,就像神差天使加百列来对但以理说:「你初恳求的时候,……我来告诉你。」(23)神对衪的子民保证:「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赛六五24)。在这世上,每日在我们四周发生的许多事物,有些虽不为我们肉眼所见,却确实地存在,尤其是灵界的事情,像我们祷告所发出的声音,神是听见的;当众教会和信徒祷告的时候,神经已在祂的宝座面前发施号令,差遣衪的使者插手介入事情上,好叫衪的旨意成就。所以我们的祷告,是在另一境界中去改变人心﹑改变环境。──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上帝子民的见证》

 

【但九24「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豫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

七十个七」:可指七十个七星期(十2-3的「三个七日」)或「七十个七年」(根据上文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这里,「七十个七」是一个象征的数字,就如基督对彼得说,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太十八22),这乃表征无限量的饶恕,不是祇饶恕四百九十次之多;「七十个七」乃是一段不指明期限的时间;

止住罪过」:「罪过」指选民叛逆上帝与背道(赛五十三5),「止住」是「约束」、「限制」、「阻挡」,不让一件事或一个行动继续发展下去;

除净罪恶」:原作「封住罪恶」,把罪恶放入箱内盖印封住,不让它猖獗;「赎尽罪孽」:「赎尽」本指祭司为选民献上赎罪祭或上帝赦免罪恶。由于此处没有说明主词,故可把本句解作「罪孽得解决」。「罪孽」多指暴行如「谋杀」(撒下三34)、「欺压」(撒下七10;代上十七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一七六、何谓七十个七的预言?  (但九24~27)】

答:这是先知但以理正在祷告认罪的时候,神差遣天使加百列(参廿七题)给他按手,赐予聪明智慧,要他思想明白以下这七十个七的预言。

1 这七十个七的预言,共四九○年,(结四6,以百为一年),是关乎以色列人和耶路撒冷的事。在此七十个七之后,要发生六件事情—「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九24)。此七十个七可分为三段时间—即七个七,六十二个七,和一个七。每一个七代表七年,在七个七与六十二个七中无间断。这六十二个七过去以后,要发生三件事情—「那受膏者必被剪除,必有一王的民来毁坏这城和圣所,必有争战,」(九26)。这就是六十九个七与七十个七中间所要发生的事。其前后中间相隔多久,圣经未曾说明,至于最后一七之内,「那行毁坏可憎的来到」,(九27)。

2 这七十个七的预言,是从波斯王亚达薛西Artaxerxes(意大王)在位廿二年,于主前四四五—四五○年之间,下令重建耶路圣城时起,到基督为受膏君骑驴进耶路撒冷城时候,共六十九个七,即为四八三年。在七个七与六十二个七之间,耶路撒冷修造完毕,(尼二18,但九25,太廿一59)。在六十九个七与七十个七之间,称为中间时代,即为教会时代,其所发生的三件事是:

一、受膏者必被剪除—乃指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一无所有」—指祂是无罪替人受刑而被人弃绝。(但九26;太廿七35;约壹三5;彼前二24)。

二、必有一王来毁灭这城和圣所—乃指基督受死以后,约过四十年,圣主后七十年,罗马王提多Titus将军率领十万精兵,攻陷耶路撒冷,将圣城和圣殿完全拆毁,并杀死无数人民。(九26)。

三、必有争战一直到底—乃指自基督复活升天以后,到祂二次降临再来之时,世上要充满了战争,一直到毁灭的结束。(但九26;太廿四67)。

3 第七十个七的开始,就是世界末日大灾难的起始,(太廿四21)。此为雅各遭难的日子(耶卅7)。「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九27),乃指从罗马而出的王,就是敌基督者,与犹太人立约,大施逼迫,(赛廿八18)。「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并且忿怒倾在那毁坏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结局」,(九27;七25;十二7),乃指后三年半时间,逼迫犹太人的王大行毁坏。他要废除祭祀及供献祭牲,以及禁止一切献给神的礼物。叙利亚王安提阿古斯,曾在圣所之上,建一拜偶像之祭坛。在祭坛上献猪,污秽圣殿,毁坏圣城,虐杀犹太人,此举可为末世敌基督者之预表,(约壹二18)。但至最后必受神的忿怒倾覆,神的审判临到,直到所定的结局。以上所述这七年大灾难,开始之时,教会时代已经过去了。教会信徒被提在空中与主相会,免去一切的试炼,永远与主同在。(帖前四1617;启三10;路廿一2836)。——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但以理七十个「七」的预言,有何含意?(但九24~27)综览整本圣经,但以理书九24-27的「七十个七」,是长期而有丰富含意的预言。古往今来,不同立场的圣经学者、神学生,都有对这预言详加讨论,各持己见。无论如何,若我们详察历史方面的有关资料,以及圣经其他部分所提供的亮光,我们可以肯定但以理书这段是预言基督再来,以及他再来之前,人类将落入的极悲惨的境地。

    但以理书九24记载:「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即耶路撒冷及以色列列国),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解作「周」的原文是sabuac,此字源于seba',意即「七」。这个字的正常众数写法是阴性方式:s'bu'ot但在但以理书第九章,这字以众数阳性的方式出现:sabu 'im。因此,经文强烈地暗示「组」的意思(即一连串的「七」,或「七」的组合),却非表示连续七日的「周」。在这情况下,我们无疑可以将经文解释为七十个七年,而不是七十个七天。这样,我们所得的便是四九O年。

    根据24节下半节的记载,四九O年过后,有六项结果:(1)「止住罪过(或作「反叛的罪」);(2)「除净(或作「封住」)罪恶;(3)「赎尽罪孽」;(4)「引进永义」;(5)「封住异象和预言」;(6)「膏至圣者」。由上述六项结果看来,四九O年期满后,现时被罪所咒诅的世界秩序,将会终结(12项);为赎罪人所付的代价,经已偿付了(3项);神的国在地上建立,全地都充满公义,正如海洋被水淹盖(4项);至圣者(基督?),或至圣的圣所(后者似乎较合适,因为基督已在第一次降临时被圣灵膏立了),将会被庄严地膏立,被定为在耶路撒冷敬拜的地方,在千禧年期间,成为举世的宗教及文化中心(56项)。

    25记载:「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直译是「说话」,dabar),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nagid)的时候,必有(译按:MIVNASB作「将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这节圣经指出,有两段期间——四十九年及四三四年,合共有四八三年。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24节并未提及七十二个七,直至第27节,这个「七」才出现。因此,先前的四八三年,与后来重建耶路撒冷及弥赛亚来临,并非接连着发生的。

    由九1得知,但以理在主前五三八年获得这个异象。自此时开始,曾有三个君王针对耶路撒冷发谕令。第一个是古列:代下三十六23指出,「耶和华天上的神……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这谕令于主前五三八或五三七年发出,只提及重建圣殿,却不包括耶路撒冷。第三项谕令见于尼希米记二5-8。主前四四六年,亚达薛西一世答应尼希米的请求,颁布此项谕旨。尼希米的请求是:「王若喜欢,求五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接着,圣经指出:「我就定了日期(即回宫之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亚达薛西王更赐尼希米木材,用以建城门及城墙。

    在此要一提,当尼希米从弟兄哈拿尼得知耶路撒冷城墙尚未与建时,他异常失望。因尼希米以为那些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早该建好城墙了(尼-1-4)。听闻城墙未建造时,尼希米如此惊讶暗示了在较早之前有一度谕旨,准许犹太人建城墙,而只不过他们不动工罢了。这项谕旨,可能与以斯拉的归国队伍有关,他们在主前四五七年回到耶路撒冷,那时正是亚达薛西王在位第七年。以斯拉记七6记载:「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请留意,这句与尼二8最末句相似。)接着的几节经文指出。和以斯拉一同返国的犹太春很多,包括在圣殿,内唱诗的、守殿门的、殿役以及没有圣职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后,以斯拉忙于重整以色列人的道德及属灵水平(七10)。然而,圣经指出,王允准以斯拉使用献给圣殿而储存着的金钱(18节);以斯拉还被赋与审判及行政方面的权力,制定以色列人的法律,有权判人充军、抄家甚至死罪(26节)。由此看来,以斯拉似乎有权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为要保护圣殿山以及犹太人所特有的宗教权利。

    以斯拉记有一段是记载以斯拉为犹太人公开向神认罪祈祷,他有提及上述权利。九9指出:「我们是奴仆,然而在受辖制之中,我们的神仍没有丢弃我们,在波斯王眼前向我们施恩,叫我们复兴,能重建我们神的殿,修其毁坏之处,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经文所提及的「墙垣」,有可能是个隐喻,表示「保护」之意,而这词似乎包括为耶路撒冷建护城墙的可能性。但上述说法并没有确据支持,因为我们无从得知主前四四六至四五七年内有何事发生。不过,以斯拉可能曾领导犹太人重建城墙,只是不成功而已。可能是归回者尚未大发热心,亦可能是面临周围异教徒的强力反对。这可以解释,为何当尼希米听闻「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尼一3)时,竟如此激动。

    若以斯拉于主前四五七年接受谕旨,而又以此年作为六十九个「七」(或四百八十三年)的起点,就可以得到耶稣以弥赛亚(或基督)身份出现于拿撒勒的那一年。由主前四五七年开始数算,第四百八十三年即公元二十七年。另一方面,一般人都认为基督经过三年多的传道后,于公元三十年被钉十字架。于是,这就意味着他在公元二十七年受浸开始传道。这个年份,完全应验了数百年前但以理所作出的预言。只有神才能够预言他的儿子何时降世,丝毫不差。从这方面看来,出于人类理性方面的解释,便不攻自破了。

    但以理书九25继续说:「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这段经文大概可以理解作:重建耶路撒冷,包括里面一切设施,全部工作完成,需时约七个「七」,即四十九年。主前四百年后不久,耶路撒冷城墙、护城河、街道及其他建筑物,都建成了。

    但以理书九26进而预言弥赛亚的死亡,场面悲壮。「过了六十二个「七」在七个「七」之后),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这节经文显示,弥赛亚将被人以暴力杀死,没有任何忠心的跟随者来保护他;弥赛亚自己死掉了!这情节描写公元三十年在各各他山上发生的大事。有某些学者认为耶稣于公元三十三年被钉死,但年代上的证据似乎较支持前者。无论如何,第二十五节提及的「受膏君」,是指他初次出现于以色列,受浸并被膏立为以色列的拯救者;这节经文并没有提及他的死亡,因「剪除」一语,要在二十六节才出现。

    但以理书九26下,更预言「圣城」将遭惨变。这城市的居民拒绝弥赛亚,决定「剪除」他。经文如此记载:「必有一王的民(即提多将军所率领的罗马军兵,时为公元七十年)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27记载:「一七(即七年)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在希伯来原文里,「坚定」一词的主位并不明确,因为没有指出是谁来坚定。不过,前一节的主词「一王」,极可能继续是第二十七节的主词。这个统治者与犹太社会(「许多人」源自赛五十三 1112)立下盟约,他是罗马将军提多的原像(提多于公元七十年,即六十九个「七」完结时,摧毁耶路撒冷。另一方面,这个原像已在但以理书七25关于末时的「小角」有所记载,这个末时小角,将会迫害「至高者的圣民」,这过程维持「一载(亚兰文是'iddan)、二载、半载。」相同的期间,亦可见但以理书十二7,该处记载有一充满权能的天使向但以理起誓:「要到一载(希伯来文是mo'ed)、二载、半载,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这一切事就都应验了。」——即是说,最后一个七要过去了。从但以理书九26可知,公元二十七年(六十九个「七」完结之时),弥赛亚出现了,然后被钉死,耶路撒冷继而被罗马兵摧毁。过了一段长时间(这期间有多久,我们不得而知),末期的最后一个「七」来到了(27节),那时候,世界各地都有灾难、战祸。在这最后的七年里,第二十六节「一王」所预表的原像(是君王或独裁统治者),将会与犹太人立约,施行其宗教上的垄断。三年半后,他背约了。

         应用文法释经的方法,可以解释了但以理书九章七十个「七」的预言,理解其全部意思。由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开始,到六十九个「七」完结之时,其间的历史都相应着但以理的预言。直到目前为止,历史的发展都没有超越但以理所作出的预言。另一方面,九27提及的「祭祀与供献」,似乎是预设了在圣殿山将建立一所圣殿。这圣殿是一项标记,带出但以理所预言的最后七年。到了最后,米吉多之战发生了,神的国度在地上设立,基督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掌权一千年。──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但九25「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有两种理论:

第一,这两句是相连的,即从「出令建造耶路撒冷」直到「受膏君出现」共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

第二,这两句是分开的,即从「出令建造耶路撒冷」直到「受膏君出现」祇有七个七;后再有六十二个七。到时,耶路撒冷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那是一段艰难的时期(参吕本、现中、思高)。而六十二个七即由「受膏君」出现至「受膏者被剪除」之前。

连街带濠」:「街」指城内的广场,「濠」是城外的引水渠道;「街」和「濠」表示城内和城外都重新建造妥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26「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指主后七十年提多将军带领罗马军兵毁灭耶路撒冷。这「王」与廿五节的「受膏君」的「君」原是同一个字;故本节的「受膏者」和「一王」与廿五节的「受膏君」相应。「荒凉」:与八章十三节的「毁坏」同一个希伯来字。(参十一31,十二11)。──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九27「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

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可憎的」指圣殿成了拜偶像的地方,变得令人憎恶(犹太人称偶像为「可憎之物」),故描写提多将军毁坏了圣殿。「如飞而来」本是「翅膀」,指圣殿的殿顶或祭坛的角。新译建议把本节下半部翻作「他必在殿里设立那使地荒凉的可憎的像,直到指定的结局倾倒在那造成荒凉的人身上」,这符合原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Section:TopicID=273}一七之半(但九27)】问: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四节的七十个七;九章二十五节的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九章二十七节的一七之半,是指着灾期说的呢?还是指着救主在世说的?

       答: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四节的七十个七,就是四百九十年。这七十个七,分为三段:(一)七个七就是四十九年,就是重建耶路撒冷的时候;(二)再过六十二个七──共六十九个七,就是四百八十三年;这就是说,从建城的诏令起,到基督死的时候,有四百八十三年之久。(这已完全的应验:建城的诏令(尼二)是在主前四五四年;主死是在主后二十九年;两下相加正好是四百八十三年。)(三)一个七,就是七年。本来这一个七是紧连在四百八十三年之后,但因恩典的时代夹插在中间,所以这个七年的时候,需等到末日的灾期才应验。

         欲决定到底一七之半是指着灾期说的,或是指救主在世说的?应当看二十七节的「他」字是指着谁说的;如果是敌基督,就是指着灾期;若是基督,就是指着救主在世。在第二十六节我们看见有二人:(一)基督就是那受膏者;(二)敌基督就是那王。而第二十七节的「他」是指着谁说的呢?「王」说在后,「他」字是连着「王」的后面说的;所以,「他」是指着敌基督说的;所以一七之半是指着灾期说的。―― 倪柝声《圣经问答》

 

【但以理书第九章大纲】但以理的祈祷与七十个七的异象(九1-27

   一、但以理祈祷的背景(九1-2{\LinkToBook:TopicID=183,Name=(一)但以理祈禱的背景(九1-2}

   二、但以理祈祷的内容(九3-19{\LinkToBook:TopicID=184,Name=(二)但以理祈禱的內容(九3-19}

   三、但以理祈祷后所得的启示(九20-27{\LinkToBook:TopicID=185,Name=(三)但以理祈禱後所得的啟示(九20-27}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祷告蒙垂听的特点(九20-23)】

   一、上帝是立刻垂听祷告

   二、上帝赐人属灵的真知灼见

   三、启示来自上帝的话语

   四、上帝向爱祂之人显明祂的道

——《每日研经丛书》

 

【但以理的祷告(但九3)】

   一、「定意」的祷告:表示专心一意集中力量,很坚强地须要祷告

   二、恳切的祈求:他不单定意祷告,且恳切的祈求,迫切地求,正如主在客西马尼园作付代价的祷告

   三、谦卑的祷告:他禁食披麻蒙灰,如此在神前痛悔的祷告,是非常澈底的在神前认罪悔改的态度

   四、悟性的祷告:不是胡乱的思想,而是非常清楚地让圣灵光照他;指示他,他在神前等候。他有属灵的眼光可以看得见,心里是何等地清楚到神前祷告

── 唐佑之《但以理书信息》

 

【代求的心(九119)】

   一、全心认罪(310

   二、甘心受罚(1114

   三、恳切祈求(1519

──《新旧约辅读》

 

【七十个七之异象(九章)】

   一、研究圣经(九1~2

         1、研经之时(1

         2、研经之效(2

   二、为国祈祷(九3~19

         1、态度(3

               1)禁食——恳切

               2)披麻蒙灰——悲痛

               3)定意——非达目的不罢休

         2、靠赖(5~10

               1)靠着神的应许

               2)靠神的慈爱

         3、认罪(11~14

         4、祈求(15~19

               1)先说他为什么求

                   a、为主的民

                   b、为主的名

                   c、为主的城

               2)再说他求什么

                   a、求神转怒回嗔

                   b、求神面照圣所

                   c、求神眷顾圣民

   三、蒙主显示(九20~27

         1、神允但以理的祈祷(20~23)

         2、示以七十个七的要意(24~27

               1)七十个七之所关(24

               2)七十个七的开始(25

               3)七十个七的经过(25~27

                   a、七个七——此“七个七”即七个七年,共四十九年

                   b、六十二个七——“六十二个七”,即六十二个七年,计四百三十四年

                   c、一七——即末时的七年

                   d、一七之半——这末后“一七”即犹太在大罪人权下的时间

——贾玉铭《圣经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