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何十一1「“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这是民族最早的史事,神呼召他们从埃及出来,成为神拣选的子民。神呼召他们出来,是召他们「上来」。耶和华爱年幼的以色列,不仅救他们出离埃及,也呼召他们,好似父亲呼召他的儿子一般。祂这样照顾与引导,以色列人必须顺服。他们也成为耶和华的产业,圣洁的子民。──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慈绳爱索(何十一1~4)】全书虽充满责备的信息,但均以爱做出发点。百姓犯罪,神因爱他,才责备他。

  神对罪不轻易放过,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罪恶的道路,但无自由选择逃避审判的道路。神审判外邦国度,施行刑罚,各有不同。神审判埃及,如今仍存在。但刑罚亚述,亚兰,已完全毁灭,不留痕迹。在神的恩中不归向神,神要向他施刑罚。

  百姓犯罪,神刑罚他们,但又将他们从巴比伦带回来。他们再犯罪,神便使耶路撒冷全毁,但神应许他们复兴。所以神刑罚百姓,不是毁灭,乃是管教,使他们在神面前,领会神的爱。神极爱百姓,但为要管教,便向他们施行刑罚,神的心是多么痛苦。神管教百姓,为的是使百姓离开错路归向神。──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

 

【何十一2先知越发招呼他们,他们越发走开,向诸巴力献祭,给雕刻的偶像烧香。

         雕刻的偶像就是指巴力,可能仍指迦南的诸宗教(参阅何八4)。献祭与烧香虽属同义,实则献祭,是将祭牲焚烧,而烧香可能是在献祭之后的动作。这些都是敬奉偶像的动作。这是干犯神圣约的大罪。破坏以色列为神子民的关系(参阅出二十3起、23节,廿二20,卅四1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3我原教导以法莲行走,用膀臂抱着他们。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

         「我」字人称代名词特别着重神引领着他们,教他们学着举步行走,以法莲还是幼儿,还未长成。在士师时代,以法莲只是一个支派,当然以后才成为北方的主要部分,甚至是北国的总称。着他们,必指恩典的保护与赐力。他们不知道,还是缺少知识。他们因无知识而灭亡(四6),这是最大的悲剧。医治是救赎(五13,六1,七1)。──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4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这里是着重母牛的教养,以慈绳爱索牵引,又放松夹板,使牛可吃食,得着充分的喂养,绳索虽是捆绑的,却不是虐待,而是恩待。神牵引着他们,走到有福的境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168 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意义如何?何十一4

       答:「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在这「慈绳」一词下有小字:「慈原文作人的」,如吕振中译作「我用人情之绳子牵着他们,用爱之绳索引领他们」。英文本也作Cords Of Man' Humanly Cords,意指属人的绳子,而非属于牲畜的绳子。由于下文有爱索一词,故上文也意译之为慈绳,在文理译本作「我以仁爱为绳,系尔导尔」。这句中的「仁」字与原意甚近,因为在中文的解释,是「仁者人也」。至于「慈绳」一词,按照原文就可译作「亚当的绳子」,亚当的意思就是人,基督是第一个亚当,神乃是以基督的慈爱吸引人来到他面前。这「牵引」一词的原意也就是吸引,正如基督亲自对门徒豫言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以上的解释,可以使我们完全明白其意义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何十一5「“他们必不归回埃及地,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

         他们以为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死后,可以投靠埃及,挣脱亚述的轭(参阅王下十七4)。他们回埃及,是耶和华所憎恶的(民十四4),因为那是离弃耶和华的举动。但是他们仍在亚述的权下,撒幔以色仍有权力统制,以色列人是动弹不得的。以色列人应该认清这样的处境,但是他们仍旧不肯悔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八13指出,「以法莲……必归回出埃及」;十一5则谓「他们必不归回埃及地」;两者是否有冲突?】

        现将十一5详录如下:「他们(指以色列或以法莲)必不归回埃及地,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上述的经文以肯定的语气指出,以法莲支派为首的北国众支派,不会重返埃及地作奴仆。这句经文响应申命记十七16,后者指出「只是王不许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申命记十七16指出,不仰靠神的带领,却致力于发展军备,以兵马刀枪作防御,只会将以色列民带往骄傲之途;就像埃及人一样,以物质为满足。从这方面看来,所罗门的所作所为(参王上四26),在属灵层面上是将百姓赶回埃及的路上了。

         据此看来,何西阿书八11-13必定是作喻意解。这段经文记载:「以法莲增添祭坛取罪……至于献给我的祭物,他们自食其肉,耶和华却不悦纳他们。现在必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他们必归回埃及。」若单看最后一小节,其字面意义当然是指以色列人重返埃及,但我们可参看上文下理,应用喻意式的解法,将动词yasubu翻译为「他们正在归回」(属未完成的时态,显示此动作尚未完结,可以指将来或现在的事件)。换句话说,以色列民继续向神献祭,但他们的态度,却越来越趋向埃及的异教。以色列民来到神的坛前,并非诚心为自己的罪而悔改,完全信得过神的恩典以及竭诚为他工作。与此相反,他们来到神坛,只为要贿赂神,博取神欢心;他们的表现,与异教徒拜偶像时没有两样。(圣经尚有另一处例子,用某国或城来象征罪恶,而非指某一特定地区:这个例子见于赛一9-10,「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阿,要听耶和华的话。」先知说这话时,所多玛早不存在了。)──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何十一6刀剑必临到他们的城邑,毁坏门闩,把人吞灭,都因他们随从自己的计谋。

         刀剑在语句上是无定的,可作亚述的刀剑,也可解为神公义的审判,刀剑是指战争,神可藉刀剑战争施展祂审判的公义。

         刀剑是要杀害人,不是破坏门闩的,却可把人吞灭。「门闩」原意为「隔开」。「计谋」是出于恶意(参阅耶七24;弥六16;诗五11,八十一13;箴一31)。计谋也许出于迷信的邪术,由占卜者设计,成为从政者的依据,而作政治及外交的策略,也终于失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7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众先知虽然招呼他们归向至上的主,却无人尊崇主。

         「偏要」是那种顽梗与固执,那是倔强的行为。这字在申命记(廿八66)作「悬悬无定」,好像尸身悬在木架上(撒下廿一12)。「招呼归向」原也可译为「求告」(call upon)

         他们是神的子民,在圣约的关系中必须忠信。他们却自行破坏,也偏差从邪。他们的罪已经定了,他们也实在令耶和华非常失望,认为无法拯救他们。──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8「“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

         神表露了父亲的心,是带着苦涩的意味,却有热心的爱。以色列好像浪子站在父亲面前,听老人家叹息的声音。押玛与洗扁是所多玛、蛾摩拉两个极为闻名的城市。这是象征着罪恶与败坏,使人们记得神公义的忿怒(参阅第九节)。

         回心转意原意为倾覆,是描写这两大城市的倒塌。祂的怜爱是深切的,「怜爱」一词在此处外,只在以赛亚书五十七章十八节及撒迦利亚书一章十三节出现。原意与安慰一词相似,因为这两个字的字根一样。神的怜爱带着安慰。「发动」原意为「火热」,好似炉火一般猛烈。但是神的怜爱也必有无限的温和,是热切中的柔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9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

         神的怒气已经转消,不会再发烈怒。神也不再毁灭以法莲。神是圣者,不是指祂公义的审判,而是祂大能的拯救。神在以色列人中间,是强调神拣选以色列的恩典。神与他们同在,使他们有安全与喜乐(参阅民十四14;书三10;赛十二6)。──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10「“耶和华必如狮子吼叫,子民必跟随他。他一吼叫,他们就从西方急速而来。

         神的吼叫,对以色列不是忿怒,而是予他们兴奋的希望。神以凶猛的姿态出现,为对付那些胁迫以色列的敌人。以色列因侵略而逃亡,甚至向西南逃去。在那里,听见耶和华的声音,如狮子吼叫,立即知道神要给他们拯救。他们就急速地随着声音来寻求神,可能他们对神仍有些惊惧,却带有无限的欢悦。西方应为大海,可能还是指西南,是在埃及之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11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急速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这是耶和华说的。

         「自己」是指本乡本土,他们不再客居异地,依人作嫁。这是指末世的救恩,是神为他们成全的。以色列民终于恢复选民的身分,仍在神的圣约之中(参阅二151822,十四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何十一12「“以法莲用谎话,以色列家用诡计围绕我;犹大却靠神掌权,向圣者有忠心。

         以色列的虚谎,是指他们的不忠(七3,十13,参阅四2)。他们不倚靠神,只在亚述与埃及之间谋求和平。他们竟以耶和华为仇敌,好似以绳索来围困祂,使祂不能行动,又似野兽一般四围困住祂。

         在比较之下,犹大却仍有忠心。「靠神掌权」,在大多英译词为「与神同行」。(中译本(国语译词)的小字注「犹豫不定」,可能指该动词「与神同行」的「行」字为飘流,以致解释为无定的状态。现代中文译本作「背叛」,然后将「忠心」作为神的本性「信实」。「向圣者有忠心」译为「信实神圣的上帝」。其实「有忠心」原为动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169 犹大向神有忠心,还是犹疑不定呢?何十一12

       答:圣经语意的翻译诚非易事。在这一节的国语译句是说:「以法莲用谎话,以色列家用诡计围绕我,犹大却靠神掌权,向圣者有忠心。」下有小字:「或作犹大向神,向诚实的圣者犹疑不定」。此处既然说到忠心,何以又说犹疑不定呢?真是令人难以照解。由于这两句的希伯来原文难译,所以有小字之加注。本节的前半节,在其他中英文译本中的意义,都无不同之处;而这后两句的译法,却又与此小字加注之意思概略相同。如文理译本作:「犹大族归我,常有贰心。」吕振中译本作「犹大对神还是刁顽,对可信可靠的至圣者还是硬性。」犹太人的英译本作And Judah Is Yet Wayward Towards God' And Towards The Holy One Who Is Faithful,其意思是「犹大向神和向那诚实的圣者(即指神),还是动摇不定」。实意就是反复无常,刚复任性,犹疑不定。这样看来,「忠心」不是指犹太人的忠心,乃是指神的诚实,如小字所注:「向诚实的圣者」。在英文「忠心」与「诚实」二词,都是用Faithful这一个字。简而言之,犹大向神确也有罪,而非有忠心,所以也要受处分;如「耶和华与犹大争辩,必照雅各所行的惩罚他,按他所作的报应他。」(十二2)由此可想而知矣。再者,「犹大却靠神掌权」,这一句话中的「却靠」一词,乃在比较上文的以法莲和以色列家而言。他们的谎言和诡计的行为,与犹大的依靠归顺的心,却是有所分别的。但是犹大对于圣者的神,果真是有忠心么?我们若从小字译注,与圣经几种译本的文意,多加揣摩思想,就不能肯定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