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第九课

以色列已然沒了明天的希望?(11:12-13:16)                  22/8/2004

討論:以12:610:12作比較,兩者有何異同?

 

引言:透過以色列的歷史,重述神諸般的恩典,但是從出埃及到曠野,他們已經逐漸失去敬虔,以色列人現今仍無法擺脫這樣的劣根性,以致到如今的敗壞。何西阿向以色列人提示神在歷史的作為,雅各的失敗,有神的救恩來克服,如今以色列民若肯順從,不倚靠無定的財富與勢力,歸向神,謹守仁愛、公平,常常等候神,神必為她預備光明的前途。相反,他們的罪惡積蓄著神的忿怒,他們還尋求外邦的庇護,而捨棄那真正保護他們的耶和華,所以他們的敗亡是無可避免的了。

 

I.   先前和如今的以色列之虛謊  (11:12-12:14)

1.          (11:12-12:2) 以色列的虛謊,是指他們的不忠,他們不倚靠神,只在亞述與埃及之間謀求和平。至於猶大,耶和華顯然與猶大爭辯,可見猶大並不比以色列好,猶大對神的忠心是飄忽不定的。以色列的滅亡已成定局,所以耶和華向猶大引此為鑑,免猶大重蹈以色列的覆轍,否則,耶和華必按她所作的報應她。

 

2.          (12:3-5) 這裏追述以色列原名雅各的歷史涵義,雅各以詭詐著稱,先知看到以色列人現今仍有著這樣的劣根性。

 

3.          (12:6) 這是一個宣告,歸向神是指以色列有確定倚靠的目標,不可再轉向別神,要愛神、忠於神,也要讓神的公義管治他們,這是對人道德的要求,更要以謙卑的態度等候神。

 

4.          (12:7-8) 商業被視為不正當的,因為常有詭詐與虛謊,以色列的商人也不例外,他們拒絕接受先知的勸戒,以為富足就是成功,甚至以為財富是他們無罪的明証,這其實是自誇的話,何西阿苛責他們道德上的失敗。

 

5.          (12:9-10) 這段是描寫以色列民的歷史背境,耶和華提醒他們出埃及救贖的歷史,以及他們在曠野的經驗,耶和華一直是他們的神,祂在救以色列出埃及,怎樣藉著摩西向以色列人啟示,也怎樣繼續使用眾先知,作啟示的工作,表達祂的心意,並期望為以色列帶來新的復興。

 

6.          (12:11-14) 先知再嚴責以色列人拜偶像的罪,基列是作孽之人的城(6:8),吉甲有耶和華所憎惡的惡事(9:15),他們所拜的偶像祭壇終必被拆毀。先知藉雅各的歷史來教訓以色列,雅各為得妻而付上極重的勞力,像僕人一樣,以色列又會否像奴僕一樣來事奉巴力?當以色列先祖犯罪的時候,神藉先知牧養以色列民,使他們歸正,不再趨向偶像的虛妄之中。然而,以法蓮使神的心大大憂傷,神的審判是無可更改的了。

 

 

反思:何西阿呼籲以色列人遵守的原則——「歸向神,謹守仁愛與公平!」慈愛和公義,是神的特質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信徒要堅持的兩個原則,但人不易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今天我們又做到了多少?能否見証神的公義與慈愛?


II.  耶和華的審判必臨  (13:1-16)

1.      (13:1-3) 這是一段審判以色列的信息,「從前」指過去的歷史,以他們敬奉巴力的事,成為後世的鑑戒;「現今」述目前的景況,他們非但繼續重複犯罪,更變本加厲,罪上加罪;「因此」歸納上述的,面對未來必有的結果,四個隱喻強調短暫性,他們向外邦神獻祭,迅間即逝,而他們獻祭的人的生命,也很快便不復存在了。

 

2.      (13:4-8) 耶和華再一次提醒以色列祂是帶領他們出埃及的神(12:9),祂是他們唯一的救主,耶和華不僅認識他們,甚至牧養他們,但以色列竟然忘恩負義。故此,耶和華的烈怒必如猛獸般發作,神的審判必然臨到。

 

3.      (13:9-11) 以色列拒絕耶和華的幫助,當時他們被擄到亞述,群龍無首,他們要求立王和首領,但何西亞的反應是反面的,他懷疑那些王與首領根本沒有能力幫助以色列,認為求王一事是以色列人的愚昧。而神也非常痛心,因為他們求王的動機是厭棄神,於是神是在怒中將王賜給他們,更要在烈怒中將王廢去。

 

4.      (13:12-16) 這裏宣告以色列的結局,他們的罪孽被收藏,表明神的審判必不能免去,且面對如產婦疼痛般的災禍,因為他們並沒有信靠歸向神。耶和華有掌管生死的權柄,但以色列卻拒絕神的拯救,他們的愚頑固執使神不再施憐憫。與之同時,外患如乾旱一般破壞以色列的積蓄,以色列叛逆的罪足致刀劍之災,趨於滅亡。

 

 

反思:以色列曾經很強盛,但到了何西阿時代,他們背叛了神,失去了往日的威榮。過去的傑出成就不能保證未來的輝煌。今天我們仍看重過去的成功嗎?我們有沒有記住神為我們所做過的事?又有沒有把我們與神的關係保持在一種歷久常新的狀態?

 

下堂備課:(29/8)  14章:浪子回頭;神不捨的愛

默想14章全章,那一節經文對你最深刻?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