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悔改(二12-17)
現在先知更進一步從積極方面來闡述,他號召人們悔改,因為這樣也許是唯一可避免災難威脅的方法。當一個讀者或者聽眾悔改,最重要的是記住呼召發出的背景,因為正是豫感到一種威脅,使之覺得危難臨頭,並且考慮悔改。我們在研讀的這一段經文,可以看到先知教導悔改的三個步驟(或者三幅圖畫):
一. 悔改的邀請(12-14節)。信息一開始,就引用神自己的話,說:「你們應當……一心歸向我。」(12節)然後先知加上他自己的告誡,敦促百姓悔改歸向神。注意這裏的先後次序是很重要的。早些時候,約珥警告人們,耶和華的日子即將來到了;現在,正是這位耶和華,默示預言的主,祂開始向祂的百姓發出邀請,要他們離開罪惡的道路,歸向獨一真神。而先知自己鼓勵的話隨在後面,是基於以下不尋常的理由:因為神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並且對祂的百姓有豐盛的慈愛。審判是百姓倔強、反叛的結果,他們堅決拒絕歸向神;這常常是他們自己造成的。要公義的神消除祂的憤怒,只有當他們悔改歸向祂,走信心的道路。他們甚麼時候悔改,神也要「懊悔」;那就是說,祂將要止息憤怒和審判,並再一次施行憐憫。當這種情形出現之時,正常生活的祝福也將重新恢復起來,百姓也將有足夠的供物,獻給耶和華作各種感恩祭(14節下半)。
二. 悔改的行動(15-16節)。先知清楚知道,單單邀請人悔改是不夠的,必須有悔改的行動表現出來,藉以激勵他們真實的悔改。因此祂再一次要求錫安吹角。這一次吹角不是警告一支神秘的軍隊臨近(見二1),而是呼召百姓聚集,宣告一個嚴肅的國民大會。
這個國家(經文中只用耶路撒冷居民的稱呼)現在召集了一個公眾的大會;在會上宣佈禁食,因為這次會議將要產生和決定公開的悔改行動。藉著行洗濯之禮,百姓人人自潔;外表的清潔表明內心有清潔的願望。所有的人都要出席這次會議,包括長老(中文聖經譯作『老者』),他們是百姓的領袖;還有孩童和吃奶的嬰兒,他們也被帶來參加。他們雖然難以對國家面臨的危險,負任何責任,但是他們的將來卻與國家的命運密切相關。就是那些新婚的,他們似乎比別人更有理由不出席會議,然而卻都參加了;因為他們有沒有希望成為未來的丈夫或妻子,完全取決於這次嚴肅會禁食的結果。
三. 悔改的禱告(17節)。最後,先知做了一個禱告;在這個禱告裏,約珥用了第一人稱,像是直接向神發出的,但事實上卻是教導祭司在悔改的大會上發出的。禱告可分為兩部分:(甲)首先,他們懇求主顧惜、寬恕祂的百姓,也就是施行祂的憐憫,放棄審判,作為對百姓悔改行動的回應。(乙)其次,先知進一步陳明神要施憐憫的原因,它是為了免得百姓在列邦中成為『羞辱』。這個禱告的第二部分,不是簡單的只是祈求神顧惜他們,免得他們在外邦人的眼中蒙羞辱;這個第二部分的禱告,它是暗指以色列存在的目的:神的選民是祂藉以向其他國家啟示祂自己的工具。如果,在審判中他們垮台了,別人將要問:『神在那裏呢?』他們要以為以色列的神不存在,這樣,神在世界上的目的將受到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