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六章

【摩六1国为列国之首,人最著名,且为以色列家所归向,在锡安和撒玛利亚山安逸无虑的有祸了!

         这节是针对以色列的上等阶级的人。在字句的次序上,以「祸哉」开始,指在锡安安逸的人与撒玛利亚山无虑的人。这就成为同义的对句(Synonymous attellelism),包括南国与北国的领导阶层的人们。

         「安逸」原意为信任,指乐观与安全,可以完全没有顾虑。那些安逸无虑的领导阶层的人,狂傲自恃,以为是「人最著名」的,是以色列家所归向,所拥护的。这样的人们真的有祸了。——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信徒的真平安(摩六1)】信徒有真平安与假平安,这并不在乎环境,乃在乎心灵。信徒的平安是心中与神的关系,如果与神的关系好,就算环境恶劣,他心中也是平安的。阿摩司看见这班人,吃喝快乐,心中自满,他们没有和神发生关系,他们的快乐是人与人之间的快乐。虽然他们有宗教和崇拜,国家兴盛,但先知却说:「有祸了。」换句话说:「哀哉!」这是他们不明白的。许多基督徒,常常在危险中过生活。

         前段时间我在越南,听见一个消息,北越虽然多年受无神论者的统治,但仍有四十多间教会,常有不少人聚会,他们平安吗?他们平安,他们的平安在乎看不见的神住在他们心中。世界上的人,只有基督徒有平安,有耶稣就有平安。如果外面平安,心里不平安,这就危险了。── 包忠杰《阿摩司书的信息》

 

【摩六2你们要过到甲尼察看,从那里往大城哈马去,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看那些国比你们的国还强吗?境界比你们的境界还宽吗?

         甲尼是北叙利亚的大城,有人甚至认为是京城。创世记第十章十节首次提起,以赛亚书第十章九节为迦勒挪,以西结书第十七章廿三节为干尼,可能是同一个地方。

         大城哈马可能是在大马色之北一五○哩,为以色列之极北之边界处(参阅民卅四8),原属北国的疆土,在耶罗波安二世的治下(王下十四2528及摩六14)。以后独立,又与邻国结盟对付亚述,终为亚述所并吞。——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3你们以为降祸的日子还远,坐在位上尽行强暴。

         他们不是只在观念上,以为降祸的日子还远。他们甚至将降祸的日子挥之甚远,好似将那日子驱逐出去,故意不去想它,也不愿面对(动词是加重语气的Piel)。强暴之原意为致命的打击,是不法的事。他们知法犯法,尽欺压之能事,为图享受与奢侈。——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4你们躺卧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里的牛犊。

         这是首领以富豪的生活方式穷奢极恶。他们的床榻以贵重的象牙镶造,正如第三章十二、十五节所记述的。他们舒身在榻上,过分安逸享受,也可能荒筵醉酒,无法自制。他们饮食过分讲究,羊羔牛犊都是幼嫩的肉,宰食更为美味。这里「棚里」是指特殊的牛棚,使牛犊无法行动,就可养肥,肉嫩成为上品。——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5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的。

         这里描写为消闲的歌曲,只是一种消闲性的歌唱,成为糜糜之音,随意乱嚷,「唱」字原意就是叫嚷的声音,表明那些人沉迷在逸乐之中。为自己制造乐器,「制造」可能在原意上为「设计」。——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6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却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

         酒与油是奢侈的东西,但是智慧者却肆意攻击:「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箴廿一17)。用油抹身,为装饰与健康(参阅雅一3,四10)。这也是享乐的举动,作为筵宴的准备。

         但是他们完全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当时以色列的情形似乎不为人担忧,表面看来还安定(约在738B.C.-733B.C.)其实亚述帝国的阴影已经笼罩在巴勒斯坦。「苦难」是在疾病的状态下,因为原意为「病患」。他们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苦难」也可译为创伤,因此有的译词为「破口」,使敌人可乘虚而入。——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7 所以这些人必在被掳的人中首先被掳;舒身的人荒宴之乐必消灭了!

         「所以」还可加上「现在」,这厄运很快就来临,被掳的事是必然的(参阅五527)。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列国之首,也必首先被掳。

         他们荒宴之乐是异教的习俗,他们在膜拜偶像中享乐,既然这样喜爱外邦异族迷信纵欲的生活,必被掳至异地,但不会再有甚么逸乐。这种狂欢喊叫的声音(「乐」之原意),必变为吊丧者的哀歌。——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8主耶和华万军之神指着自己起誓说:“我憎恶雅各的荣华,厌弃他的宫殿;因此,我必将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敌人。”

         「主」是全地的主宰,有绝对的权能与威严。「耶和华」是以色列圣约的神,祂与以色列建立圣约的关系,显示祂有拣选的恩典。「万军之神」再强调祂的能力,祂是得胜的王,统管世界。在祂没有再高的权威,所以祂只有指着自己起誓。「自己」原意为「喉咙」,即生命的气息。

         「我憎恶……」,憎恶是神要审判的原因,是一种拒绝的态度(箴言书有十二次之多)。耶和华憎恶雅各的荣华。「荣华」的原意为「狂傲」,所以耶和华憎恶(箴八13)。骄傲在败坏以先(箴十六18)。

         「城」不只有是一座城,而是集体的名词,指所有的城及城中所有的一切,包括居民与财物。这里「城」也可专指京城,因为京城失陷,其它的城乡也不复独立存在。这城是「以色列的城」(五3)。——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9那时,若在一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也都必死。

         现在如果只剩一房,而这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也许是硕果仅存的,但是他们仍不能幸免。这里不是因耶和华将他们交付敌人,可能是遭瘟疫。——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10死人的伯叔,就是烧他尸首的,要将这尸首搬到房外,问房屋内间的人说:“那里还有人没有?”他必说:“没有。”又说:“不要作声,因为我们不可提耶和华的名。”

         「你那里还有人吗?」是指还有尸体吗?没有。答话的人还未身亡。但那人立即惊惧地说:不要作声!好似如果有人的声音,为耶和华发现,仍不会饶过他。静默原是指敬虔的态度,因为在耶和华面前,不可作声(哈二20;番一7;亚二13;尼八11)。

         「我们不可提耶和华的名」(参阅书廿三7;赛四十八1;诗二十7),因为提主的名,必使主来临(撒上二十42;王下二24),这样就必惹动祂的怒气(五17,九14)。——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不可提耶和华的名」是剩余者的悲调,见证他们蒙羞受辱,乃他们自招,也是神公义的刑罚,他们再无颜面提说神的名字,因他们所受的乃是他们该得的。──《新旧约辅读》

 

【摩六11看哪!耶和华出令,大房就被攻破,小屋就被打裂。

         耶和华审判的行动已经来到。大房小屋是否比较过冬与消夏的房屋(三15)?或者大房指以石头鏧过的房屋(五11),而小屋只是美好的葡萄园。但是神对所有的居所都给予打击,或者以地震的方法,使房屋破碎倒塌,以及使墙崩裂(「打裂」的原意),都成为废墟,亳无存留,成为荒废的乱堆。——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12马岂能在崖石上奔跑?人岂能在那里用牛耕种呢?你们却使公平变为苦胆,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

         公平原为社会秩序维护力量,应该有豫防与医治的功效,现在人们将它变质,不仅苦涩难尝,而且有毒素,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参阅申卅二2432-24以及廿九18)。公义的果子原有智慧(箴八18-20),现在成为谎话的果子(何十13)。这不仅有苦味,而且有害。——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这里的两个比喻是代表不能发生的事,但以色列人却偏偏这样行(12下),完全藐视神的性情和教导,并试图以己力寻求权力权柄(角的含意),谁知却使自己陷在神的审判之下。──《新旧约辅读》

 

【摩六13你们喜爱虚浮的事,自夸说:‘我们不是凭自己的力量取了角吗?”

         「虚浮的事」音译为「罗底巴」,原为约但河东,雅博之北(撒下十七27及撒上九45)。

         「角」可能也是地名(Karnaim),是在叙利亚的北部,甚至在主前732年提革哩毘勒色打败亚兰之后即命名为Qarnini,可能取之于这个地名。这仍是与亚们之侵略有关。当然「角」指世界强国的力量(亚一18)。以色列曾取胜于亚们,以为可以自夸骄傲,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自信。——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六14耶和华万军之神说:“色列家啊!我必兴起一国攻击你们;他们必欺压你们,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的河。”

         「我必兴起……」神自己要采取行动。祂要兴起一国攻击以色列。那不会是亚兰,亚兰才被战败(参阅四3及五27)。但是阿摩司书中并未提起亚述,只说是「敌人」,必来围攻这地(三11)。

         「他们」仍指一国,多数是因「国」是集体名词。他们将欺压以色列人,好似昔日在埃及一般(参阅出三9)。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河,从北至南。哈马口是在利巴嫩,为北方的边界。——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一国」乃指亚述而言,哈马口即北国之极北处(参王下十四25),约大马士革以北一百五十哩,亚拉巴河为死海之出口,代表极南端之意,即全国都在亚述之压迫之下。──《新旧约辅读》

 

 Casualties of Ease (Amos 6:1~7)

Introduction

   In this Scripture we are brought face to face with a tragic situation existing in Israel, also with the faithfulness of the prophet of God.

   Here is described a people “at ease in Zion” in the face of gravest dangers.

   I. Their pride (vv.1~2). They considered themselves “the chief of nations,” they rested in the strength of the “mountain of Samaria”—but they had about them examples of the nations which had been destroyed(v.2).

   II. Their presumption that they would never be called to judgment for their wickedness (v.3).

   III. Their indulgence in all manner of sensual pleasures and ease (vv.4~6).

   IV. They were not grieved for the affliction of Joseph (v.6)—had no concern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or for the nation which was sinking into decay.

         They were “at ease in Zion”—careless, indifferent, unconcerned, lukewarm, blinded by this “ease” to the presence of gravest dangers. Judgment came—they were ‘casualties of ease.” How pertinent is this message to this day?

         A. Consider the National Situation.

               Nations are threatened from without by terrorism and instability, from within by corruption and disease. We are in danger of losing our glorious liberties through “ease”.

         B. Consider the General Church Situation.

               The loss of moral force, the loss of prestige, the loss of spiritual power among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It is an inner weakness—a love of ease, There is a form of worship without heart devotion. The substance of religion is lost in the shadow. The spirit is lost in the letter. “A form of religion, but denying the power thereof.” Inability of the Church to challenge its membership to spiritual pursuits.

         C. Consider the Local Church Situation.

               “At ease in Zion.” How difficult it is to stir us to consistent activity! We permit any trifling excuse to keep us from doing the work of god. We are torn with petty bickering, hypocrisies; we are victims of selfishness, lovers of ease, unwilling to search our own hearts, or to have God search us to know our actual state before Him.

         Hear God’s Word—“Woe to them that are at ease in Zion!” Shall we heed His Word?── Sel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