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诉选民忘恩偏離神( 6:1-5 )
1.要百姓听耶和华的控诉,山岭和冈陵为证人。 6:1-2
●「向山岭争辩」:应作在诸山岭前诉说案情。
2.质問百姓上帝何处对不起百姓! 6:3
3.历数上帝对百姓的恩典―出埃及之事 6:4-5
●从什亭到吉甲:指過约旦河一事,什亭和吉甲分别是以色列人過约旦
河前后所到之地。此处提到的什亭,应是约书亚记
中的事情,非关於以色列人第一次在那里犯罪的事。
◎本段以法庭审讯为背景,神为控方,百姓为被告,山岭、冈陵则为聆
听审讯的见证人。
(二)上帝看重行善之心過於贵重供物( 6:6-8 )
1.上帝不看重各种贵重的供物。
2.上帝要人以善行来回应他:
(1)行公义
(2)好怜悯
(3)谦卑的与上帝同行
●「一岁的牛犊」:牛犊满八天即可献为燔祭,而一岁的牛犊则为较贵重
的供物。
●「油」:在数种献祭中使用,但所需份量极少(参考 出 29:2 利 2:1-16 )。
●将儿女烧给偶像是当時迦南的风俗之一,献长子更表示敬拜者的诚意。
不過圣经明令记载禁止此行为,此处作者故意讽刺的语气来说明这些
都不是上帝真正喜欢的。
●「罪過」:指众多的叛逆行为。
◎上帝要求的是人的好行为,而非一面犯罪一面献祭的表面功夫。
(三)責民不义及预言刑罚( 6:9-16 )
1.上帝向百姓呼叫发言。 6:9
●第九节可根据古译本译为:耶和华向这城呼叫(敬畏你名是有智慧的
),这城的支派和议会啊,你们当听。
2.列举百姓的罪行: 6:10-12
(1)以不正当的买卖方式欺诈顾客。 6:10-11
(2)富户满行强暴。 6:12
(3)居民说谎言,口中满是诡诈。 6:12
3.上帝对百姓的刑罚: 6:13-15
要使城伤痕甚重,因罪恶荒凉。
(1)吃、却吃不饱。
●你的虚弱必显在你的中间:原文意思不详,可译做:「你的肚子
仍然空著。」
(2)敌人入侵時,受害者虽携物带眷,至终难保。
●「挪去」:可能指搬移所看重的东西到安全的地方避难。
(3)要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徒劳无功。
4.受罚的根由: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
●暗利的恶规:指他无羁束的邪恶和鼓励以色列民敬拜偶像的罪行。
王上 16:25-26
●亚哈家一切所行的:指他拜偶像、杀害先知、贪图财物的罪行。
王上 16:30-33 21:25-26 。
5.结论:上帝要使城荒凉,使居民令人嗤笑、担当众民的羞辱。6:16
◎此章先说明上帝对百姓的好,既然上帝如此的好,百姓該如何回应
呢?献祭吗?不!上帝要的是善行。再回头看看你们的行为,上帝
审判这种以恶报善的子民岂不应当?
(四)先知叹息国中无人良善( 7:1-7 )
1.先知哀叹以色列人像摘取果实后的园子,无美果可寻。
2.先知说明心中何等切慕上帝子民应有的美德善行。 7:1
●「我心羡慕....无花果」:或作「也没有我心所爱初熟的无花果」。
●「初熟的...」:初熟的果子是献给上帝的祭物。
●无花果:以色列的国花(旧约中常拿来代表以色列民族)。
3.犹大国中现况:
(1)虔诚人灭尽,没有正直人。
(2)人人要陷害他人。 7:2
(3)大家行恶:君王要求送礼,审判官要贿赂,有权势的人只须说出心想
要的恶,便彼此结联去作」。 7:3
●「双手作恶」:指忙碌於恶事、并擅长於作恶。
●「徇情面」:原文应是「要求」、「ask」,要人送礼之意。
●「位份大的....行恶」:或作「有权势的人只须说出心所要的,
便彼此结联去作。
(4)结论:他们之中最好的仍是恶人。7:4
●「荆棘」、「蒺藜」:带刺的杂草,可很快燃烧的燃料。
◎上帝子民应有如何美好的行为与表现?岂不是应如可羡慕的果实般带
给人喜乐与满足。而今犹大全国却全力行恶,有如本該结无花果的树
结出荆棘与蒺藜。上帝岂不审判?
4.先知宣告降罚的日子临到,百姓将扰亂不安。 7:4
●「你守望者说....已经来到」:原文作「你的守望者(所提到)的日
子,就是刑罚你的日子已经来到。
●「...已经来到」:用的是预言完成式,事情尚未发生,却已确定会
发生。
●「守望者」:指先知(参 耶 6:17 结 3:17 )。
5.再以建议的语法说出当時人心的败坏:邻舍、好友、家人都充满敌意,
不能信赖。7:5-6
◎以色列人原先重视家庭,但现在家庭关系破裂,无忠孝可言,足见国
家已沦落到可怕的地步。
6.先知表明自己的心态:在一切都看似绝望時,他仍仰望等候上帝,相信
上帝要应允他。 7:7
●「应允」:是「hear」,「垂听」、「在乎」的意思。
◎此节是整章的转捩,先知的眼光由败坏的现况转至不改变的上帝。引
出下一段充满盼望、赞美、夸胜的文字。
(五)上帝从审判、惩罚转而施行救赎( 7:8-20 )
◎此段作者用第一人称来表明犹大国的状况,似乎把犹太国和自己的角
色融合认同。此乃诗歌体常用的表达方式。
1.对仇敌宣告自己虽跌倒,仍要再起来。 7:8
●「我的仇敌」:大概指耶路撒冷沦陷時,对犹大国落井下石的邻国(
如:以东)。
●「坐在黑暗里」:指被困、无助的处境。
2.以色列人要忍受上帝的审判,因为以色列人的确得罪耶和华,要忍耐直
到上帝的責罚過去,主动为他们平反、申冤―那時上帝必领百姓到光明
中,大家必可以看见上帝的公义。 7:9
●「申冤」:有「为....执行公义」、「辩护」的意思。
3.那時仇敌(对犹太人说:「你的上帝在哪里?」)一看见这事, 就会羞
愧,必会败亡。 7:10
●「踐踏」:按古代中东的习俗,战胜者把脚踏在敌人颈项上,表示胜利
。
◎敌人以为犹大的败亡是因为上帝不存在,他们靠自己征服犹大国,因此
他们尽情侮辱犹太人,殊不知他们能顺利掳掠犹大国,是因为上帝要刑
罚犹大国。当刑罚结束,上帝就要让犹太人脱離敌人的辖制。那時,人
就将知道上帝是公义的(不過度处罚),且是存在的。而那些自以为是
的敌人,也将遭到失败的命运。
4.以色列国土必恢复且拓展,人民必由各国归回。 7:11-12
●「人」:可能指由各地归回的以色列人。
●「大河」:指幼发拉底河。
●「从这海....到那山」:指全世界(参考 诗 72:8 )。
5a.但现在这土地,要因其中的人民行恶的缘故荒凉。7:13
◎上帝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公义,坚持要审判这地。
5b.但全地必因其中的人民行恶的缘故荒凉。 7:13
●第13节有a,b两种可能解释。
6.先知求上帝作百姓的牧者,如同古時一样。 7:14
●「迦密山」:原文或作「肥沃的牧场」。
●「巴珊」、「基列」:都在约旦河的东面,以丰沃的的草地称著。
●「古時」:可能指摩西、约书亚時代。
7.耶和华应允要行奇事(重新牧养百姓),好像当日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
。列国看见必害怕、自知无能为力而投降上帝。 7:15-17
●「餂土」:表示无能为力、干受屈辱;战败者向胜利者宣告无条件屈
服的姿态。
●「出營寨」:从藏身之处出来投降。
8.颂赞上帝赦罪之恩,相信上帝必再怜悯百姓,向以色列人施慈爱。7:18-20
●「有何神像你」:即「弥迦」之意。
●「雅各」、「亚伯拉罕」:泛指以色列人。
◎先知哀叹以色列民的景况,实在離他所期待的太遠,以致觉得十分痛心
失望。但因想到上帝,便由失望中回转,開使用信心期盼上帝必然从新
使以色列站起来,并祈求上帝重新牧养以色列人。
上帝也应允要行奇事、牧养百姓,如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子一般。
先知不禁開口颂赞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