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番一1】「当犹大王亚们的儿子约西亚在位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希西家的元孙,亚玛利雅的曾孙,基大利的孙子,古示的儿子西番雅。」
「西番雅」其名的原意为「保护者」。「西番雅」原意也可作「北方」解。「西番」为北方,「雅」为耶和华的简称,表明他是属耶和华的,相对的有「巴力洗分」,北方是属「巴力」的。可见这个名字确有信心的内涵。「耶和华的话临到……」这也是先知书引言常有的,试比较耶利米书引言,曾两次提及。可见时代的紧急,神有启示的话语,焦急地向祂的选民说明。祂选召不同背景的人,成为祂的发言人,成为当代的见证。神的话是合时的,切合当代的需要,也是无时的,向历代启示,甚至现代的人们,仍可从先知书,听见神的声音。神的话有永远的价值。——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2】「耶和华说:“我必从地上除灭万类。」
「耶和华说」,这是先知常用的语句,表明神的权威,信息的严重性。通常先申明「耶和华如此说」,十分严正。在信息之后,再加有「这是耶和华说的」,有时为表明郑重,也可能是安慰,因为「说」字可译为「低语」,神有无限的心意。这里原可置于信息之后,也为郑重的申明。「我必除灭」,「除灭」原意为阻止与消除,将罪恶带至一个最终的结局,是神的行动促成的(原文的文法是Hiphil即有causative idea)。「除灭」这一动词且重复一次,可译为「我必除灭」。重复是为着重语气,也是肯定的涵义,所以可加译「必」字。神的审判是最终的行动,不能逃避,也无可否认,是历史必有的结局。「万类」不只是人类,而是包括一切的生物,其实是指万有。这些都是神所造的,神要将所有被造的,全部除去,祂有自由,祂也有权利,要将一切除去,好似将桌上的东西一扫而空,将所有的都从地面上扫除,不复存在。这是先知弥迦的信息(弥一2及以下),是神对整个世界的行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3】「我必除灭人和牲畜,与空中的鸟,海里的鱼,以及绊脚石和恶人;我必将人从地上剪除。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里特别指出恶人,罪恶之辈当然是在审判之下,但是「绊脚石」是指甚么人或甚么事物呢?经学家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这是指审判本身,使恶人绊跌。有的解为毁坏的事,与作这样事的恶人一同败亡。也有的认为这是表示地震的后果,使地面毁坏,山石四散,成为绊跌人的石头。有的因涵义不明,就将这句删去,比较清楚。但有人仍坚持保留这句,却将「恶人」改为「不法的人」,这是随七十士希腊文译本的译词。「不法的人」与「恶人」几乎是同义字,似无争议之处。这里再重复用「剪除」,但是用分词(Participle)的形式,似指正在进行的动作。所以「必」字附加的涵义仍旧存在,但重点在动作的过程:我「正」将人从地上剪除。审判不是只豫言将来的事,也可以是指目前已有的现实。「这是耶和华说的」与上节「耶和华说」相同,再重复,且在本来语句的次序,显然是着重的语气。──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4】「“我必伸手攻击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也必从这地方剪除所剩下的巴力,并基玛林的名和祭司,」
耶和华伸手,是审判的动作。这在以赛亚书中屡次出现(九12、17、21,十5,十四26、27)。耶和华要审判世界,审判台在犹大,在犹大的首都耶路撒冷。在审判列国的过程中,先审判犹大,因为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这是在犹大的以色列人很难接受的启示,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耶路撒冷是圣殿的所在地,是耶和华居住的地方,所以神圣不可侵犯。
在西番雅的时代,约西亚的宗教改革已有相当的成效,巴力异教的力量已经削弱了,但还有剩下的,不是剩下的巴力,而是剩下那些敬奉巴力的人。神必将那些「巴力的余民」也全都除去,不容存在。「基玛林的名」必是偶象的名,是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或摩洛,摩押人称之为基抹(王上十一5-7)。这些敬奉异教的祭司存在,异教的罪恶必无法消除,所以神必须完全剪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二○六、基玛林,天上万象,玛勒堪是什么? (番一4,5)】
答:基玛林Chemarins这一名词的本意,无从考定,在旧约圣经中用以概指一般妄奉伪神之祭司,(王下廿三5)。如南国犹大王约西亚废去列王所立崇拜邱坛偶像之祭司(王下廿三5)。北国以色列先知何西阿所指撒玛利亚居民崇拜伯特利牛犊之祭司,因主降罚,惊恐战栗(何十5)。以及犹大国先知西番雅告诫犹大与耶路撒冷必将除灭所剩下之巴力(参八四题),并其同类诸偶像之祭司(番一4)。至于天上万象,概指日月,十二宫的恒星(参一二七题)为亚述国所崇拜的偶像。(王下廿三5),玛勒堪Malcham是亚扪人所崇拜的摩洛神(王上十~7,参五九,一○二题)。以上所述这一切的偶像与其祭司,都为神所恨恶而禁绝的。——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番一5】「与那些在房顶上敬拜天上万象的,并那些敬拜耶和华指着他起誓,又指着玛勒堪起誓的,」
这里仍是继续上节的指责。敬拜天象在玛拿西与亚们在位的时候十分普遍(王下廿一3、5、21),甚至在约西亚王的时期仍有这样的现象(王下廿三5、12)。这是先知们屡次严责的(耶七18,八2,十九13,四十四17-25;结八16;参阅申四19,十七3)。他们既敬拜耶和华,指着耶和华起誓。另一方面又指着玛勒堪起誓。他们似乎不认识耶和华是独一的主,除祂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他们却同时事奉几个神,玛勒堪即米勒公。他们不专一诚心实意的事奉真神,混合宗教是耶和华所憎恶的,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神,不能容让假神存在。本来假神是虚无的,并不存在,是人自己敬奉与信从,更证明人们的罪恶。──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6】「与那些转去不跟从耶和华的和不寻求耶和华,也不访问他的。」
现在先知更进一步指责另一些人,比上述的更变本加厉。他们完全离弃神,去事奉假神,他们的背道是公然的,毫无忌惮。不寻求也不访问,对耶和华不再敬拜与信奉。这确是可怕的现象。但是这已经成为事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7】「“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耶和华已经豫备祭物,将他的客分别为圣。」
在耶和华面前,是敬拜的举动,必须敬虔,静默是虔恭的态度(可参阅哈二20;亚二13;摩六10)。阿摩司论耶和华的日子是审判的日子,特别强调人们道德的失败,必须服在审判之下。西番雅的重点是在审判的普世性,先从耶路撒冷起始,再普及全地。两者都认为那大而可畏的日子不只有外邦的侵略,因为除战争之外,还有饥荒、旱灾及自然界的变故。这些都会带来超自然的现象。「耶和华已经豫备祭物」以献祭的事比喻审判。西番雅书论述的是首次才有的。祭物是指犹大,他们成为祭牲,被宰杀,成为牺牲品。那么「客人」是指外邦的侵略者,如迦勒底人,西古提人等。要将客人分别为圣,为使他们分享供物,他们若未洁净,就无法享受圣物。──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8】「到了我耶和华献祭的日子,必惩罚首领和王子,并一切穿外邦衣服的。」
「我耶和华」在涵义上比较明确,也可作第三人称,不必用「祂」字,只论「耶和华的日子」。可将「我」放在行动上:「我必惩罚……」,与第二节起相同。耶和华的日子是献祭的日子,献祭就是审判,这点曾在上节解释。「惩罚」原意是「访问」,人们既不访问耶和华,耶和华就来访问他们。只是第六节的「访问」原意为敬奉与寻求,而此处的「访问」是惩罚。这一用字是在耶利米书中常见的(五9,九25,十一22,廿五12,卅六31等)。耶和华惩罚的是首领与王子,他们是从政者,应该对社会罪恶负责。这里并不针对君王,可能他还太年青,无法掌握完全的治权(王下廿二1)。恐怕也不是指他的众子,却是对王室的。西番雅既是出身王室的贵族,必洞悉内情,对他们失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9】「到那日,我必惩罚一切跳过门坎,将强暴和诡诈得来之物充满主人房屋的。”」
「到那日」仍指耶和华的日子,神的惩罚是针对那些信奉异教的以及在道德上失败的人。「跳过门坎」的行动,使人联想起撒母耳记上第五章五节,那些拜大衮神的,避免碰圣所的门坎。因为这是不敬的举动。大衮曾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仆倒,头与手在门坎上折断。所以就有这样的禁忌。耶柔米(Jerome)认为这是指敬拜耶和华的不可任意践踏圣所,以表虔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0】「耶和华说:“当那日,从鱼门必发出悲哀的声音,从二城发出哀号的声音,从山间发出大破裂的响声。」
照原文的字句次序:「当那日,这是耶和华说的。」在形式上仍与第二节与第三节相似。真正的重点仍在那日──耶和华的日子。「听阿,有呼喊从鱼门发出!」鱼门是耶路撒冷城的入口,在城北,可能与大马色门相似,通往外出的山谷。从二城发出哀号的声音,二城实则为新建的城,称为耶路撒冷的第二区(王下廿二14;代下卅四22)。这一区地势较低,在外患侵略时首当其冲,容易陷落在敌人手中。「从山间发出大破裂的响声」,山间不是在城外,而是城内的小阜,在南方及西南方,是圣殿及富户的住宅区,现在因城墙破裂倒塌,响声在山阜间震动有回声。耶路撒冷大遭毁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1】「玛革提施的居民哪,你们要哀号,因为迦南的商民都灭亡了!凡搬运银子的都被剪除。」
玛革提施这一地名,无非确定其地点,有人认为是西罗亚谷,亚兰文译本作汲沦谷。也有的学者依据耶利米书第二十一章十三节,认为是指耶路撒冷的城内外,可能是这地区的工商业中心。迦南的「商民」,已将「迦南」地的居民作一注解。迦南常被指为腓尼基的贸易商人,他们的居民大多从商(可参阅何十二8;赛廿三8;结十六29,十七4;箴卅一24;伯四十一6;也包括亚十四21)。搬运银子的,未必只是兑换金银的,而是指一切的商人。以色列人在被掳之前没有货币,全用金银,需要称秤。钱币还是亚述首创的,在钱币上铸出女神像,又成为异教的产物。因此,先知不仅对商人没有好感,认为他们不诚实,以诡诈的手段来骗取。他们对商业交易的用币也不满意,认为是异教文化所导致的复杂与奢侈。──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186 玛革提施的居民为何地之民?番一11】
答:玛革提施--是臼的意思,系耶路撒冷的一部分,可能是其西部商业区,或因地凹且与鱼门相近(10),故以是名。有谓是城的北部某一洼处,如在士师记中,该地就是这样作洼处的译法(士十五19)。那里的居民好像是愚妄人与打碎的麦子,一同被扬在臼中,被敌人捶打(箴廿七22)。先知西番雅在这里得神的启示说:「玛革提施的居民哪,你们要哀号,因为迦南的商民都灭亡了,凡搬运银子的都被剪除。」(11)由此可知患难就要临到他们,他们乃是属于耶路撒冷搬运银子的人;当神的刑罚日子来临,他们的财宝必定成为掠物,他们的房屋也要变为荒场(12,13);他们一切哀号毁灭悲痛之状,在本章中描写殆尽。――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番一12】「“那时,我必用灯巡查耶路撒冷;我必惩罚那些如酒在渣滓上澄清的。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
那时,仍是耶和华日子的危机中,神要彻底搜查,无人可以逃脱。祂好似守夜者提着灯,照明每一个角落,藏污纳垢之地都会暴露出来,不能隐瞒。没有人与物可以逃过神鉴察的眼睛。祂比征城的侵略者搜查得更加透彻(参阅赛四十五3及路十五8)。神所要惩罚的,是那些贪图安逸,漠视神公义的人。「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他们完全漠视神满有恩典的旨意与作为,认为神不能起甚么作用。神似乎也完全不关怀人的祸福,无可作为。他们这样想,就不再有任何的信心,认为神是否存在,也不在乎。这是实际的无神论,正如诗人与先知所指责的(参阅耶五12及以下;玛二17;诗十4,十四1),这样的人必受耶和华惩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3】「他们的财宝,必成为掠物;他们的房屋,必变为荒场;他们必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栽种葡萄园,却不得喝所出的酒。”」
这些话似乎重复先知阿摩司的豫言(五11)。人漠视神,只凭一己的力,建设等于拆毁,栽种实则破坏,一切的劳力必归徒然。在其他先知书中也有类似的豫言(弥六15;赛六十五21及以下;结廿八26;参阅申廿八30、39)。在先知的心目中,耶和华的日子已经临近,建造房屋及栽种葡萄园不会有太大的功效,因为一切全都毁坏,人的努力必没有美好的后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4】「耶和华的大日临近,临近而且甚快,乃是耶和华日子的风声;勇士必痛痛地哭号。」
本段又是新的诗句,论耶和华的日子临到普天下。在语气上无疑是加强了。这个日子是大日,大而可畏的日子(可参考珥二11、31以及玛四5)。直译出来,这大日比赛跑的还快,比得奖者更加敏捷。这日子真的临近了,临近而且迅快得几乎刻不容缓。耶和华的日子有风声,这风声也可译为呼喊,使勇士痛痛的哭号,因为实在太可怕了。「痛痛」也可形容那日子的呼喊,那呼喊好似十分悲惨的呼啸,连勇士都会心惊肉跳,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来到,实在太迅速了,好似迅雷不及掩耳,甚至勇士虽能奔跑,却无法逃脱,无论有怎样敏捷的行动,也不能躲避。这是神审判的日子,临到遍地,临到万民,人们必须儆醒,随时准备,要豫备迎见公义的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5】「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
耶和华的日子是审判的日子,表明神公义的忿怒,在本章十八节还再提及外,其他书卷也有说明(赛十三9;结七19;箴十一4;伯廿一30)。神的忿怒表现在自然的现象中。这是急难困苦的日子,因为审判带来大灾难,所以连勇士都痛痛哭号。但是人们不信神,只贪图安乐,在罪中享乐的时候终于过去。在人想不到的时候,灾难来到,那只是审判的开端。
这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正如約伯记所描述的,但在那书所描绘的不是最后的审判,却是世界的现状(三十3,卅八27)。那在创世时的空虚混沌似乎又回复了。神的创造与救赎,原是使混乱变为秩序,现在由秩序又变为混乱,因为审判世界,使自然都变色。这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在约珥书已有说明。耶和华的日子,有可怕的黑暗,日月因蚕蚀而无光,暴风雨即将来临,必有无限的幽冥,密云满布,一片乌黑(类似的描写见摩五18、20;赛十三10;结廿四12)。
密云乌黑的景况,在以西结书第三十四章十二节也有描写,是指耶路撒冷的陷落,人民被掳至外邦。以云来形容公义的神显现等类似的描述,有五十八次以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6】「是吹角吶喊的日子,要攻击坚固城和高大的城楼。」
先知现在转向战争的恐惧,吹角与吶喊的声音,在其他书卷中描绘得甚为详尽(参摩一15,二2;耶四19;书六5;又可参阅士七18、22)。犹大为防御外患的侵略,必须建筑坚固的城墙及高大的城楼。根据亚述的西拿基立记载,他曾攻击希西家王,夺取了四十六座坚固城,其他保障堡垒无数。神的审判还不只利用外患的侵略,有战争的恐惧,而且人们不再有居住的地方,安全的处境。一切都不可靠,所以都必毁坏,没有一样是不更动与破损的。耶和华的日子从自然的现象至社会的情况,都起了极大的变迁,人完全无法来阻止与挽救,事前既不能豫防,事后也无能补救。人们完全陷在一种无助与无望之中,无可奈何,这是多么悲惨的景象!神救赎的恩典不再实现,祂公义的作为只有毁坏,除灭一切的罪恶,消除一切的罪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7】「我必使灾祸临到人身上,使他们行走如同瞎眼的,因为得罪了我。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他们的肉,必抛弃如粪土。」
审判的灾祸临到众人,不仅是罪人,也是整个的人类,因为全世界都在审判之下。人们慌乱地逃难走避,但是漫无目标,东闯西走,在惊惧与无助中,好像瞎眼的人走路(类似的描述见申廿八29;鸿三11;赛五十九10;伯十二25)。审判确将临到全世界人类,但神并非不公平,使义人与罪人一同灭亡,事实上神还是要除灭罪人「因为得罪了我」。得罪神的,还有甚么可以获得宽宥的呢?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参阅诗八十三13及十八42)。人的生命毫无价值,好似街上的灰尘。他们的肉也必抛弃如同粪土(参考耶九21,十六4;诗八十三10;伯二十9)。「肉」必指人的精力,在战场上遭杀戮,而失去生命。沙场作战中,人的生命就如粪土一样,也没有甚么价值可言。所以在大而可畏的日子中,审判也必除灭人的生命,一同归于灭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番一18】「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他的忿怒如火,必烧灭全地,毁灭这地的一切居民,而且大大毁灭。」
在整段的结语中,先知的信息将审判的必然性与全然性,作一番清楚的交代。耶和华的日子是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不再有救赎的作为,恩典的安排。人完全服在审判之下。人们看为最珍贵的是金银,但是那时金银的价值不再存在,完全失去效用。以赛亚书第十三章十七节说,外邦人(如玛代人)只来攻击他们,既不着重银子,也不喜爱金子。外邦的侵略无非抢夺财物,但是有时财物也无济于事,更何况是神的审判,祂的目的是惩罚,「发怒的日子,赀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箴十一4)。在公义的审判中,没有拯救。「祂的忿怒如火……」可比较以西结书第七章十九节:「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现在连全地都必烧灭,金银财物与人当然全被除去。在第三章八节也有类似的话:审判是神在全地上施行灭绝的事(赛廿八22)。神要烧灭全地,又毁灭这地的一切居民(类似的信息见赛十23;耶五18,四十六28;结十一13及二十17)。神烧灭的全地,也包括「这地」。这地是否指犹大与耶路撒冷呢?全地与这地二者都是一起的,如果这地只指犹大,也应包括在全地之内,因为神的审判是普世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审判临到耶路撒冷】(一2~18)
一、审判的威胁(一2~6){\LinkToBook:TopicID=118,Name=(一)審判的威脅(一2-6)}
二、主豫备祭物(一7){\LinkToBook:TopicID=119,Name=(二)主豫備祭物(一7)}
三、首领先受罚(一8~9){\LinkToBook:TopicID=120,Name=(三)首領先受罰(一8、9)}
四、那日的哀情(一10~11){\LinkToBook:TopicID=121,Name=(四)那日的哀情(一10-11)}
五、冷漠者有罪(一12){\LinkToBook:TopicID=122,Name=(五)冷漠者有罪(一12)}
六、神必降灾祸(一13){\LinkToBook:TopicID=123,Name=(六)神必降災禍(一13)}
七、大日已临近(一14~16){\LinkToBook:TopicID=124,Name=(七)大日已臨近(一14-16)}
八、普世的祸患(一17~18)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耶和华的审判】
一、对全地的审判(一2~3)
二、对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审判(一4~二3)
1、审判的对象(一4~13)
(1)偶像(一4~7)
(2)王子(一8)
(3)压迫者(一9)
(4)商人(一10~11)
(5)漠不关心的人(一12~13)
2、审判的描述(一14~18)
(1)临近(一14上)
(2)恐怖(一14下~18)
——《信徒圣经注释》
【在审判中神所毁灭的】(番一5~6)
一、剩下的巴力和基玛林的偶像;
二、偶像的名号与祭司;
三、敬拜偶像与秘密信奉者;
四、不跟从耶和华的;
五、冷漠不信者。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西番雅书》
【当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番一7)
一、信徒在神面前的态度——虔敬安静
二、惟静默无声方能分别为圣
三、虽然安静无声,心中却极火热
——贾玉铭《圣经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