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
【亚九1】「耶和华的默示,应验在哈得拉地大马色(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华)。」
「默示」原意为负担。「负担」大致为主人对仆婢或下属交付的差使责任,要他们来承当。承受者完全是被动的,应命而遵行,不容推辞与卸脱,也无选择的余地(参阅耶二十9;路十二49、50)。
「默示」含有紧急的意味、严正的立场,重要的档,先知必须传递,应当澈底执行这传递的任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默示」(massa)原意「举起」,却有多方面的涵义(1)恐吓性的圣言(oracle)或预言(Prophecy)(参耶廿三33-40)(如Lowe);(2)恐吓性的宣告(utterance)(如Hengstenberg);(3)一个使人心情极其沉重的预告。——马有藻《撒迦利亚书诠释》
【192 哈得拉、大马色、哈马位于何处?有何事迹?亚九1~2】
答:哈得拉--意即包围,为古时一城名,与大马色、哈马并提,在亚述的碑文中同有记载。这地系属来兰所管辖,与大马色相去不连。亚兰亦有被称为哈得拉地,其原因不太清楚。这哈得拉一名,有人认为是亚兰某王;有人说是指亚兰之神;又有人认为是亚兰之城或地区。虽然确实的地址未高详,但作者认为最后一点的见解,是极为可能的。大马色--意即审判者,位于黑门山西肥沃的高原上,高出海面二百三十丈,为古代叙利亚的一座名城,离耶路撒冷四百里,建立在平原的中间,四围以外各三十里,有亚罢拿、法珥法两河的水由平原经过,为古代的一个大商埠(结二七18)。亚伯拉罕的仆人以利以谢,是这大城的人(创十四15,十五2)。这城原是亚兰的京都,被大卫王攻克以后,便在这城设立防营,亚兰人给他进贡(撒下八5,6,代上十八5-7)。到了所罗门年间,琐巴人利逊兴起,在大马色立国,作亚兰人的王,常与以色列人为敌(王上十一23-25)。新约时代,大马色为阿拉伯人亚哩达王所管辖,亚哩达亦隶属于罗马(林后十一32)。保罗曾在大马色的路上,蒙主的光照,大受感化(徒九全)。大马色自古到今仍是一个通商大埠,现常称为大马士革Damascus者,即叙利亚之首都也。哈马--意即要塞,系属亚兰地方的一区域,位于利巴嫩山的北境,又名哈末(意温泉,创十18,书十九35)。按神所定古时以色列人要得的产业,此地是属于北疆之内,所以摩西打发十二个人窥探迦南地时,一直上去直到哈马(民十三21,摩六14)。关于哈马的事迹,圣经记载甚多(撒下八9,代下八4,王下十四28,赛十9,耶卅九5,四九23,五二9)。――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亚九2】「和靠近的哈马,并推罗、西顿,因为这二城的人,大有智慧。」
哈马可谓应许地的边界(民十三21;书十三5;士三3),在阿摩司的时代算是一个大城(摩六2),在阿立坡(Aleppo)与大马色之间的重要通道。
推罗与西顿,是腓尼基的城,这二城的人大有智慧。二城是多数,但是智慧只指单数。推罗西顿为两个城,但动词是单数,可能将这二城视为一体,一个完整的单位,因为二者常相提并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3】「推罗为自己修筑保障,积蓄银子如尘沙,堆起精金如街上的泥土。」
推罗虽以智慧著称,但是过分骄妄,为先知们所指责。他们的财富的确惊人,数量很大,好似尘土一般。尘沙是在天气干燥的时候,而泥土却在潮湿的时候,所以无论晴雨,沙尘与泥土必比比皆是。他们财富也那么多,几乎是遍地黄金。「推罗」原意为盘石,他们的防守之事尤其完备,地势又居高临下,可说固若金汤,但是他们在神的审判之下,必都归毁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4】「主必赶出他,打败他海上的权力;他必被人烧灭。」
公义的主必施行审判。「权力」可能指财富,神将他们的财富全都扔在海中。「权力」也可指军队,使他们全军覆没,好像埃及的军队被覆没在红海之中。这样他们海上的权力全都消灭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5】「亚实基伦看见必惧怕,迦萨看见甚痛苦,以革伦因失了盼望蒙羞。迦萨必不再有君王,亚实基伦也不再有居民。」
非利士人听见推罗的毁灭就大受惊惶,尤其是以革伦,是在这四大城市最先受祸的,她虽在极北端的地区,竟首当其冲,令人难解。──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6】「私生子必住在亚实突;我必除灭非利士人的骄傲。」
「私生子」照犹太拉比的解释,是指乱伦所生的,正如亚扪人与摩押人。「非利士人的骄傲」是指他们的狂妄,尤其是他们妄自尊大,而且过分着重他们外面的荣华,以赛亚严责迦勒底人的狂妄(十三11),以西结斥责埃及的骄傲(卅二12),何西阿责备以色列的骄傲(五5)。骄傲无疑是罪恶(赛十六6;番二10;结七20)。非利士人的骄傲是指他们夸耀国家及政治之独立主权,但他们很快就会消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7】「我必除去他口中带血之肉和牙齿内可憎之物。他必作为余剩的人,归与我们的神;必在犹大像族长,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
非利士人是敬奉异教的神,他们吃祭偶像之物,是带血的肉,和可憎之物(参阅赛六十五4及六十六3、17)。这样他们怎可与犹大人来往,因为这是神的子民完全禁忌的,所以神为他们除去,使他们也蒙洁净。
「族长」应译为一族,一族以千人为单位,当然余民不止千人,且有族长管理,他们仍有自主的权利。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耶布斯人原为耶路撒冷的居民,当大卫攻取那城,并不杀灭他们,却使他们与犹大人同化,归属他们(撒下五6-9;代上十一4-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8】「我必在我家的四围安营,使敌军不得任意往来,暴虐的人也不再经过,因为我亲眼看顾我的家。」
「我家」必指圣殿,但可能有更大的范围,包括整个的地土(正如耶十二7起及何八1,九15。)从此异族的军队不可再践踏犹大的地土,因为耶和华自己守着(参阅亚二5),强权也无法来侵占,因为有祂的眼目来看顾(本章1节也有这涵义)。
「安营」是军事名词,军队停顿在那地方驻防。四围安营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营(民二34;出十八5;撒上廿六5;诗卅四7、8)。这样就阻止了敌人来侵。──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的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王骑着驴驹,可谓十分谦卑的姿态,通常是骑马,表明英勇的战士。
「施行拯救」是指耶和华的作为,或是耶和华藉他所作成的工。他是谦和的,毫无骄傲与狂妄。这是弥赛亚所特有的态度,柔和谦卑,好像摩西的温和(民十二3),也像仆人受苦时那种的忍耐(赛五十三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你的王」:指百姓所盼望的弥赛亚。
「施行拯救」:原作「被拯救」,即得胜之意(参诗33:16)。
「驴的驹子」:即少壮的驴。
主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一事,正应验了这里的预言。(见太21:5; 约12:15)——《串珠圣经注释》
【亚九10】「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
本节有三大要项:
一、王必除灭一切有关战争的工具利器,因为这是末事的现象,战争必定止息。
二、王必向列国讲和平。和平是因他公义而建立的。
三、他统治普世的权力,因为耶和华所设立的王是普世的。
「大河」是幼发拉底河,圣经译词为伯拉大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11】「锡安哪!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
圣约是用血订立的,所以圣约的血就更有意义,是以献祭的血使圣约有效,如亚伯拉罕的约(创十五9-11),摩西的约(出廿四5-8),在会幕中每日献祭,表明继续的更新,作为续约之用(出廿九38-46)。
「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是指以色列人被掳的状况,神拯救他们免致死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12】「你们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转回保障,我今日说明,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
以色列人虽被掳,成为被囚的,必仍有指望。他们必从祸坑里从淤泥中被拉上来(诗四十2、3)。他们有指望,因为耶和华没有把他们丢弃,仍旧救赎他们,使他们回到保障,得以安全。
「加倍」原指头生的特权(申廿一17),是指悲痛之后补偿的喜乐(赛六十一7)。「加倍」未必指数量,而是指性质,表明十分多,无法胜数,多而又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13】「我拿犹大作上弦的弓,我拿以法莲为张弓的箭。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攻击希腊的众子,使你如勇士的刀。」
「众子」指居民,锡安的居民要去攻击希腊的居民,希腊原文作「雅完」,原属雅弗,是雅弗的儿子(创十2)。耶和华激发他们,即唤醒他们,以能力充实他们,使他们有力来攻击希腊人,在主前175至163年玛可比战争,确有耶和华的大能,使他们抵挡希腊的侵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14】「耶和华必显现在他们以上,祂的箭必射出像闪电。主耶和华必吹角,乘南方的旋风而行。」
耶和华显现,是表露祂的忿怒,祂断不以有罪为无罪,祂的审判必然急速而行,好似闪电与旋风,所以无人可以逃避。这是祂公义的作为,在历史中施行,却以自然的景象来说明,更加生动活泼,事实上祂是自然与历史的主宰,这二者都启示祂的公义。──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15】「万军之耶和华必保护他们,他们必吞灭仇敌,践踏弹石。他们必喝血吶喊,犹如饮酒;他们必像盛满血的碗,又像坛的四角满了血。」
「弹石」:指用投石器射出的石块(参撒上17:49)。
「践踏弹石」:可能指敌人所发的弹石射不中他们,亦可译作「靠弹石征服」。
「他们必喝 ...... 满了血」:原文为「必吃喝闹嚷嚷,如同喝酒;盛满满如同祭碗,如同祭坛角湿透着血。」这可能是描写选民凯旋后的庆功宴,亦可能是借用野兽撕吞掳物,啜饮其血,以及祭坛四角浇满祭牲鲜血的境况,象征百姓彻底挫败敌人。——《串珠圣经注释》
【亚九16】「当那日,耶和华他们的神必看祂的民,如群羊拯救他们,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祂的地以上。」
当那日,是末事的情况,耶和华神必看祂的民如群羊。
他们在神眼中那么珍贵,好似冠冕上的宝石,在神的地土上发出光辉。
冠冕(nezer)的字根(nazar)是「分别」、「成圣」,不仅君王有冠冕,而且大祭司也有冠冕(出廿九6,卅九30;利八9)。当以色列恢复祭司的职分,甚至有华冠戴上(亚三1-10)。以色列再恢复他们的荣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九17】「祂的恩慈何等大!祂的荣美何其盛!五谷健壮少男,新酒培养处女。」
「建壮培养」原意为「结果」,他们不但使种族延续,而且很精壮优秀。可见这里有物质与属灵的福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王首次降临之境况(九1~17)】
一、除灭仇敌(九1~7)
二、万民欢乐(九9)
三、为和平君(九9~10)
1.公义的
2.柔和谦卑的
3.施行拯救的
4.解除武装的
5.向列国讲和平
四、凭着血约(九11~15)
五、信者得荣(九16~17)
——贾玉铭《圣经要义》
【王的特征及工作(九9-17)】
一、公义的━━王本性公义,所以处理万机时亦以公义为准则,回应先知书多处的描述,如赛十一3-5,九7,卅二1;耶廿三5。
二、拯救的━━王的来临是为拯救以色列人,挽回他们所丧失的国权与国土。
三、谦和的━━原文(ani)本意谦卑,附意顺从,显出王对神的敬虔与顺服。
——马有藻《撒迦利亚书诠释》
【与外邦国有关的事件(九1-7)】耶和华的默示,应验在哈得拉地大马色(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华)和靠近的哈马、并推罗、西顿,因为这二城的人大有智慧。
一、叙利亚(九1-2a)━━神的默示在哈得拉地的大马色和附近的哈马。「哈得拉」(原文是由二字组合的;hadh,意「硬」;及rakh,意「软」)。此名字从未在圣经中出现,故引起各界学者的臆测。
1.象征性名字,指波斯(如在赛廿九1的耶路撒冷亦称为「亚利伊勒」)对耶路撒冷的政策软硬兼施(如Hengstenberg, Keil, Chambers, Henderson, H.C. Leupold等主张)。
2.象征性名字,指弥赛亚;因他对以色列柔和,满有恩典,对外邦人则强硬待之,常施审判(Kimchi, Cashdan及大部份犹太传统)。
3.不知名的一城市(Pusey, Laetsch, C. L. Feinberg)。英国亚述学者Rowbinson爵土在一些亚述碑文中找出有关这城市(称Hatarika)的记录,其地点在叙利亚境内,介乎哈马与Riblah之间。
二、腓利基(九2b-4)━━循着吞没了叙利亚的势力,亚历山大又于主前332年沿地中海东北岸挥军直扫,攻占了腓利基境的各小国,以推罗西顿为代表。推罗在三方面闻名当世(1)智慧;(2)坚固城市,因推罗是建在天然的岩石上,靠山面海,以赛亚称之为「海中的保障」(廿三4),城墙高达150尺,长2640尺,墙厚27尺,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72年用了13年时间也攻之不陷,结果仍是呜金收兵。(3)极其富有、金银堆积如山(参结廿八2、8),故自命非凡。
三、非利士(九5-7)━━亚历山大挟战败推罗西顿的余威,乘势南下,陆续灭了非利士一带的小城国(City States)(以五大城国作代表以实基伦、迦萨、以革伦、亚实突,另一城迦特在此时已因乌西亚王(代下廿六6)的战役而被消灭了)(九5)(另有学者却称作者故意遗漏一城,而用「四」城表示神全地性的审判)。
——马有藻《撒迦利亚书诠释》
【与以色列有关的事件(九8)】
一、弥赛亚的来临(九9)。弥赛亚的来临是一件大喜的讯息,对以色列来说更是极大喜讯,因为弥赛亚是他们久待来临应许的王。对亡国后多年的犹太人,这是一件喜出望外的预告,只求他早日来临。
二、弥赛亚的国权(九10-17)
1.国权实施的畴域(九10)━━弥赛亚既是王(九9),他实施国权是太平天国的国权。(参何一7),领域是全地。凡是战争的武器他都毁灭(非如Hengstenberg及Keil解作以色列亡国),因他带来全地太平(如诗七十二8-11)。
2.国权实施的基础(九11)━━弥赛亚成为王全因他能将自己牺牲给以色列人,先完成救赎进而作全地之王。他的献身遂成为日后为王的基础,这为国捐驱是为神与选民立约的凭据。
3.国权实施的条件(九12)━━弥赛亚王来临(九9)要建立的国度(九10)是因神与选民间有契约关系之故(九11),而国度建立之条件需要选民(用「有指望的被囚人」作描述,「有指望的人」原文hattigwah前有定冠词,指明是一种有特殊身份的人。
4.国权实施的情形(九13-17)
(1)战胜仇敌(九13-15)━━上文所论乃应许之言,如今作者以「因为」(ki九13)介绍神如何祝福他们。在此作者以极优美的文笔书写神如何为他的选民争战,叫他们吞灭仇敌,践踏弹石(即是将仇敌的「子弹」也践踏在脚下),又如凶猛的狮虎,撕碎仇敌,吃喝他们的血肉(参民廿三24),而仇敌之血又如溅满祭场的血般,这是一幅狂胜的描绘,凡敌挡神的,结局也必如此。
(2)建立太平(九16-17)━━「当那日」是旧约神学的一个特殊名词,尤是大小先知书内主要神学命题之一,是指选民受祸(如珥三1-17;摩八9;番一至二,三8)或蒙福的时代(如珥三18-21;弥七12;摩九11-15;番三9-20)。
——马有藻《撒迦利亚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