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内容纲要
【主的受审、受难、钉死与埋葬】
一、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1.被解去交给彼拉多(1~2节)
2.犹大的结局(3~10节)
3.受审与定罪(11~26节)
二、受难与钉死:
1.被戏弄羞辱(27~31节)
2.西门代背十字架(32节)
3.钉在十字架上受人讥诮(33~44节)
4.被神离弃(45~50节)
5.十字架死的功效(51~54节)
6.跟随到十字架下的妇女们(55~56节)
三、埋葬:
1.葬在财主的新坟里(57~61节)
2.兵丁把守坟墓(62~66节)
贰、逐节详解
【太廿七1】“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
﹝背景批注﹞当时犹太人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付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参约十八31)。
﹝文意批注﹞“到了早晨,”是指礼拜五的早上。公会不能在晚上举行合法的会议,故在早晨特地聚集开会,以正式定耶稣死罪(参廿六66)。
“要治死耶稣,”表明他们定意要置耶稣于死地。
【太廿七2】“就把祂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
﹝背景批注﹞‘彼拉多’是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第五任巡抚,任期从主后廿六至卅六年。他通常驻镇在该撒利亚,但逾越节期间则暂移驻耶路撒冷,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骚动或暴乱事件。根据犹太历史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个性倔强且冷酷无情的人。
﹝文意批注﹞“交给巡抚彼拉多,”‘巡抚’指总督或省长;公会为了达到‘治死耶稣’(参1节)的目的,只好将祂解交给巡抚彼拉多,让他按罗马帝国的律法定罪并处死刑。
【太廿七3】“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
﹝文意批注﹞‘后悔’(regret)或译‘懊悔’(参廿一29),是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悟;它与新约所强调的‘悔改’(repent)不同。
﹝话中之光﹞(一)导致人得救的‘悔改’,并不单是对已往行为的“后悔”,最重要的,乃是把整个心思回转归向神(参三2)。
(二)世俗的“后悔”,是叫人死;但依着神的意思悔改,会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参林后七10)。
【太廿七4】“‘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甚么相干;你自己承当罢。’”
﹝文意批注﹞‘无辜’意即‘无罪’或‘不知罪’(参林后五21)。表面看,是主耶稣被定了罪;实际上,是卖主的犹大和犹太人的首领们被神定罪,他们的良心一同见证,主耶稣乃是‘无辜之人’,而他们自己是‘有罪的’,却又不愿承当罪的后果,所以都不肯接受‘那三十块钱’(参3节),就是那出卖主的代价(参廿六15)。
【太廿七5】“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话中之光﹞(一)‘吊死’是吊在半空中,上构不着天,下构不着地,天和地两头皆空。我们千万不要作一个吊在半空中的基督徒。
(二)凡在主之外另有追求的基督徒,结果不但是属天的落空,连属地的也是得不着。
【太廿七6】“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
﹝文意批注﹞“这是血价,”‘血价’就是出卖耶稣,流‘无辜之人的血’的代价。
“不可放在库里,”‘库房’指圣殿里存放供献给神的金钱和礼物的箱柜或处所;祭司长心里明白这种钱不能讨神的喜欢,所以不愿收到殿的库房里,供服事敬拜神之用。
【太廿七7】“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
﹝话中之光﹞(一)连主被卖的‘血价’,也是为着恩待别人的──买块田地作安葬那些流离孤苦的“外乡人”;祂的一切都是为着我们。
(二)窑户的田地原是为着供应陶土以制作有用的器皿,但若偏离正途,只好改作埋葬尸骨之用;犹大本该是主贵重器皿的材料,如今却因贪爱钱财,竟遭致永远的死亡。
(三)我们信徒乃是神所耕种的田地(参林前三9),应当让神的生命能好好生长,切莫因一念之差,变成荒废而满了死亡。
【太廿七8】“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作血田。”
﹝文意批注﹞‘血田’的得名,因为是用出卖耶稣的‘血价’(参6节)买来的;另有人认为是因犹大肚腹崩裂,血溅该处(参徒一18~19)而得名。
﹝灵意批注﹞‘血田’的属灵意义是说,主耶稣原是那无罪的,却为我们罪人成为罪(林后五21),流血舍命,付出生命的代价,使我们这些外邦人(‘外乡人’原文的意思),得以与祂同死、同埋葬,并且一同复活成了那窑匠手中贵重的器皿(参罗九21)。
【太廿七9】“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
﹝文意批注﹞九至十节所引先知的话源出《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十三节,为何本书作者马太认定它是出自先知耶利米,其理由有二:
1.古时犹太人将旧约分成三部,第三部系先知书,其编排次序以《耶利米书》为首,故往往以《耶利米书》作为先知书的代表。
2.先知耶利米本人也曾探访过窑匠(参耶十八2~4),又曾买过一块田地(参耶卅二6~15);马太或有意要利用撒迦利亚书上的话,来解释先知耶利米行动的属灵意义(请参阅下面的﹝灵意批注﹞)。
﹝灵意批注﹞圣经是神感动人所写的(提后三16),圣灵感动马太提起先知耶利米,必有祂的用意。撒迦利亚所说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三十块钱,丢给窑户一事,与耶利米的预言有关:
1.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原在神的手中,如同泥在窑匠的手中一样(参耶十八6),但因他们顽梗作恶,神要激动他们的仇敌来灭掉他们,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无处葬埋尸首(参耶十九11)。
2.但因着神的怜悯,神将与他们另立新约(参耶卅一31~34),就吩咐耶利米去赎回他的堂兄弟原已落如仇敌迦勒底人手中的‘那块地’,藉此行动预言被掳之人将要归回,以色列国将要复兴(参耶卅二6~15,36~44)。
3.今天以色列人虽有几分硬心,但将来都要得救(参罗十一25~26)。
【太廿七10】“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太廿七11】“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祂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说:‘你说的是。’”
﹝文意批注﹞“你是犹太人的王么?”彼拉多是罗马的巡抚,只要不牵涉到罗马的政权,通常是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并未以宗教的罪名(参廿六59~66)来向彼拉多控告耶稣,而以政治罪名诬陷祂。耶稣若自命为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权对抗,故彼拉多有此一问。
“耶稣说,你说的是,”耶稣虽承认祂是王,但说明祂的国不属这世界(参约十八33~38)。
【太廿七12】“祂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甚么都不回答。”
﹝文意批注﹞请参阅廿六62批注。
【太廿七13】“彼拉多就对祂说:‘他们作见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么?’”
【太廿七14】“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
﹝文意批注﹞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神(参彼前二23),这是主所给我们的榜样。
﹝话中之光﹞(一)认清神的旨意和带领,而将自己交托给神,在任何为难的境遇中,都可以安息在神里面,不为自己表白。
(二)信徒也当勒住舌头,不说无谓的话,方合圣徒的体统。
【太廿七15】“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文意批注﹞这是当时所特有的‘特赦’惯例。
﹝话中之光﹞(一)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
(二)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
【太廿七16】“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
﹝原文字义﹞“出名”引人注目的,有名望的;“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
﹝文意批注﹞‘巴拉巴’是当时作乱的杀人犯(参可十五7)。
﹝灵意批注﹞‘巴拉巴’预表我们罪人原是出于父魔鬼,牠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太廿七17】“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那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文意批注﹞彼拉多明知耶稣没有罪(参18节),还问这样的问题,显明他的不义。
【太廿七18】“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祂解了来。”
﹝原文字义﹞“解来”交给,交出。
﹝文意批注﹞“因为嫉妒才把祂解了来,”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会的领袖们深感耶稣的言行威胁到他们权势。
﹝话中之光﹞(一)宗教徒最大的特征乃是‘嫉妒’,因着嫉妒,就有了分争(参林前三3),因此可以说嫉妒乃是分门结党的根源(参林后十二20)。
(二)嫉妒也引起凶杀(参加五21;雅四2),该隐是宗教的创始者,他是因嫉妒而杀害弟兄的典型宗教徒(参创四3~8)。
【太廿七19】“正坐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祂受了许多的苦。’”
﹝文意批注﹞“这义人的事,”‘义人’指无辜的人。
﹝灵意批注﹞“在梦中,为祂受了许多的苦,”‘在梦中’特与天使有关(参一20;二12,13,19);当地上的政权在审讯主耶稣时(“正坐堂的时候”),天上的使者就为祂作见证,见证祂乃是‘义人’,祂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参彼前三18)。
【太廿七20】“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
﹝话中之光﹞(一)“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耶稣若不除灭,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灭,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
(二)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可十五7;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
【太廿七21】“巡抚对众人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那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
【太廿七22】“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祂呢?’他们都说:‘把祂钉十字架。’”
﹝背景批注﹞‘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又,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
﹝文意批注﹞“那称为基督的耶稣,”彼拉多一再的称呼主是‘那称为基督的耶稣’(参17节),表明祂是为此而受死的。
“把祂钉十字架,”这正应验了主自己早先说的预言(参廿19;廿六2)。
【太廿七23】“巡抚说:‘为甚么呢?祂作了甚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的喊着说:‘把祂钉十字架。’”
﹝文意批注﹞“祂作了甚么恶事呢?”巡抚在审讯将近终结时提出这样的问话,等于表明他无法审问出主的罪,承认了祂的清白无罪,证明祂是‘无辜之人’(参4节)。
【太廿七24】“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罢。’”
﹝文意批注﹞“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洗手’乃为表明他与流耶稣的血无关;以洗手表清白原属犹太人的宗教仪式(参申廿一6~7;诗廿六6),而非罗马人的习俗。
主耶稣受审的结果,不只地上的人说祂是‘无辜之人’(参4节),天上的使者也见证祂是‘义人’(参19节批注);不只宗教界找不出祂的瑕疵(参廿六59~60),连彼拉多所代表的属世政权也宣判祂是‘义人’。祂是义人,却要被人流血,表明了人的不义;彼拉多‘洗手’,只能欺瞒他自己的良心,却不能洗清他不义的事实。主的义和人的不义,主的一言不答(参14节)和人的辩解推诿,在此显出了强烈的对比。
【太廿七25】“众人都回答说:‘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文意批注﹞这一个自愿承当咒诅的答话,为犹太人带来世世代代惨痛的悲剧。由于他们自甘承当血债,从那时候起,他们的子子孙孙一直不断的遭受异族的迫害和屠杀。
﹝话中之光﹞公义的神是轻慢不得的,神的儿子也是触犯不得的!
【太廿七26】“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背景批注﹞罗马人打罪犯的鞭子,是用皮带作成,上面嵌有小块骨头或金属,能令挨打的人皮开肉绽。
﹝文意批注﹞“交给人钉十字架,”彼拉多将主耶稣钉十字架,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祂要怎样死的话,并且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参申廿一23;民廿一8~9;加三13)。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的作为,乃是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颠倒是非,罔顾公理,只求外表不‘生乱’(参24节)就行了。
(二)感谢主,因着祂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因祂受的“鞭”伤,我们也得医治(参赛五十三5)。这是何等的救恩!
【太廿七27】“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祂那里。”
﹝文意批注﹞“把耶稣带进衙门,”‘衙门’是巡抚在耶路撒冷的官邸。
﹝灵意批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祂那里,”这是象征幽府军兵的集结,要对主耶稣发动致命的攻击。
【太廿七28】“他们给祂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
﹝文意批注﹞“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朱红色袍子’本为罗马士兵的外袍,因朱红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故权充皇袍。这是将祂打扮成犹太人的王来戏弄凌辱祂。
﹝灵意批注﹞“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朱红色’乃是罪的颜色(参赛一18),故这里象征主为我们穿上罪的肉身(参罗八3)。
【太廿七29】“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祂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祂右手里;跪在祂面前,戏弄祂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
﹝文意批注﹞以带刺的冠冕替代王冠,以苇子替代国王的令牌,将耶稣打扮成犹太人的王,目的乃在戏弄祂。
﹝灵意批注﹞“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祂头上,”‘荆棘’是被神咒诅的表记(参创三17~18);荆冕戴在主的头上,象征祂在十字架上被神咒诅。
“拿一根苇子放在祂右手里,”‘苇子’是脆弱的表记(参十二20);苇子作杖,象征祂历尽了脆弱人生的苦难。
﹝话中之光﹞(一)“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祂头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了咒诅(加三13)。
(二)红袍(参28节)、冠冕和令牌均为王者的表记,但在此却成了十字架羞辱的表号。因主所受的羞辱,我们竟得被高举;哦,‘十架于主虽是羞辱,在我却是荣耀!’
【太廿七30】“又吐唾沫在祂脸上,拿苇子打祂的头。”
﹝灵意批注﹞“又吐唾沫在祂脸上,”‘脸’象征人的尊严;‘吐唾沫在祂脸上’表明羞辱至极。
“拿苇子打祂的头,”‘头’象征人的权能;‘拿苇子打祂的头’表明欺凌至极。
【太廿七31】“戏弄完了,就给祂脱了袍子,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带祂出去,要钉十字架。”
﹝背景批注﹞据说古时犹太人在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时,先将牠的四肢捆于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将主‘钉十字架’,正应验了祂作逾越节羊羔的预表(参赛五十三7~8;林前五7;约一29)。钉十字架的酷刑,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仅采用于主耶稣在世前后一段不很长的时期,似乎是神专为应验旧约的预言和预表而安排的(参民廿一8~9;申廿一23;徒十三29;加三13)。
【太廿七32】“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文意批注﹞“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名;‘西门’乃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大概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参徒十一20;十三1),特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就勉强他同去,”‘勉强’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
“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通常十字架是由囚犯本人背负;可能因为耶稣此刻已经力不能支。
﹝灵意批注﹞‘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就是交通于祂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参西一24)。
﹝话中之光﹞(一)古利奈人西门即鲁孚的父亲(参可十五21),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参罗十六13)。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勉强”的,但这个‘勉强’却是蒙福的道路。
(二)被“勉强”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里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
【太廿七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
﹝原文字义﹞“各各他”死人的头骨;堆放死人头骨之地。
﹝文意批注﹞‘各各他’是希伯来名称,意即‘髑髅地’(参约十九17);英文名为‘加略’(路廿三33钦订本),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据说这一个山丘的形状极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主耶稣就在此处被钉受死。
﹝话中之光﹞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各各他’山上,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
【太廿七34】“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祂尝了,就不肯喝。”
﹝文意批注﹞“苦胆调和的酒,”‘酒’原文是‘醋’,它类似麻醉剂,可帮助人减轻痛苦的感觉。
“祂尝了,就不肯喝,”意即祂愿意承当罪之刑罚的痛苦,一直到死(参诗六十九21)。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亲身担当十字架的苦难,拒绝接受任何从人来的帮助和安慰。真正背负十字架的人,绝不要求神以外任何的帮助和安慰。
(二)凡是里面有苦的感觉的人,需要别人的安慰的人,就不是背十字架的人。
(三)主亲自为我们尝过了痛苦的滋味,所以祂能体恤我们(参来四15)。
【太廿七35】“他们既将祂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祂的衣服;”
﹝文意批注﹞“拈阄分祂的衣服,”这应验了诗篇第廿二篇十八节的预言。
﹝话中之光﹞(一)世人往往只敬重主耶稣的善行(“分祂的衣服”),却不肯接受基督的生命(“将祂钉在十字架上”)。
(二)信徒也常常舍本逐末,热心查考圣经,却不肯到主这里来得生命(参约五39~40)。
【太廿七36】“又坐在那里看守祂。”
【太廿七37】“在祂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祂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
﹝文意批注﹞“写着祂的罪状,”依照约翰的记载,这个罪状的牌子,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写成的(参约十九20)。
“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在人看,这个罪状名牌对主、并对犹太人,乃是一种的讥诮嘲弄(参约十九21),但也说出了祂正是为此而被钉十字架。
﹝话中之光﹞(一)惟有借着十字架的死,才能显出作王的生命。
(二)世人为王的途径是攻城略地,但信徒在生命中作王(参罗五17)的道路,乃是借着十字架的受死。
【太廿七38】“当时,有两个强盗,和祂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文意批注﹞本节说出:(1)正应验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赛五十三12)的预言;(2)祂是以罪犯的身分被挂在木头上,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
﹝话中之光﹞(一)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人类和万有的中心,祂要吸引万民来归(参约十二32)。
(二)人类的命运,乃系于钉十字架的基督,接受祂就得救,得着永生;拒绝祂就灭亡,进入永火。
(三)祂在十字架上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使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是强盗),能得着释放(参来二14~15)。
【太廿七39】“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祂,摇着头说:”
﹝文意批注﹞“摇着头,”是犹太人讥笑人的一种姿态。
【太廿七40】“‘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罢;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罢。’”
﹝文意批注﹞“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这话表明他们因为不明白主的话,转而滥用主的话(参约二19~21)。
“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罢,”这话表明他们不明白神作事的原则,以为神的儿子就能随意行事(参约八28),岂知主耶稣不从十字架上下来,正是神儿子的明证(参罗一4)。
【太廿七41】“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祂,说:”
【太廿七42】“‘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祂。”
﹝话中之光﹞(一)神的旨意乃是要借着十字架的死,达成祂救赎的计划。真正被神握在祂旨意中的人,常是“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的;也惟有不救自己的人,才能救别人。祂若救自己,就不能救我们。
(二)十字架的死,是引到复活的途径──藉死供应生命──死若在我们身上发动,生才会在别人身上发动(参林后四11~12)。
(三)十字架就是舍己(参十六24),所以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救别人而不救自己;凡以‘己’为中心的人,都须要接受十字架的对付。
【太廿七43】“祂倚靠神,神若喜悦祂,现在可以救祂;因为祂曾说:“我是神的儿子。”’”
﹝文意批注﹞“神若喜悦祂,现在可以救祂,”这表明人天然的宗教观念,以为神所喜悦的,祂就必解救使其免去外面的危害和苦难。
主在十字架上受到从那里经过的人(参39节),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参41节),以及那和祂同钉的强盗(参44节)等三班人的讥诮;他们讥诮的要点乃是,祂若真是神的儿子,祂应当有能力救祂自己,至少神不会坐视祂爱子被钉至死。
﹝话中之光﹞(一)我们信徒虽是神的儿女,但神不一定常时救我们脱离苦难;使徒保罗深得神的喜悦,但他所受的苦难比我们多得多。
(二)天然的人不认识属灵的原则:属灵的人最大的能力,乃在于节制或自我约束;真正属灵的人,靠着那加给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参腓四13),但因着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求别人的益处,许多事就不作(参林前十23~24,33)。
(三)能‘作’而‘不作’,正是神儿子的表显(参约五19,30;八28)。并且,真正信靠神的人,不只相信神会替他作事,而且也相信神也常不替他作事;最大的信心乃是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神作不作事乃在于神,我们只管感谢祂的美意(参十一25~27;帖前五18)。
【太廿七44】“那和祂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的讥诮祂。”
【太廿七45】“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原文直译﹞“从现在第六小时,全地都变成黑暗,直到第九小时。”
﹝原文字义﹞“午正”第六小时;“申初”第九小时。
﹝文意批注﹞“从午正到申初,”指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
主耶稣是在巳初(上午九点)被钉(参可十五25),故到申初一共有六个钟头;前三个钟头是受人逼害、讥诮的苦,后三个钟头是受神审判、离弃的苦。
﹝灵意批注﹞“遍地都黑暗了,”‘黑暗’象征神转脸不顾;主耶稣因替人担罪,所以被神暂时弃绝,可见祂所担当的罪是多么的深重可怕。
﹝话中之光﹞(一)愿我们信徒都能由此体认罪的可怕,以及神面光之同在的珍贵。
(二)“遍地都黑暗了,”表明我们的罪性、罪行和一切黑暗消极的事物,都与主一同在十字架上受神审判与对付。
【太廿七46】“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
﹝文意批注﹞“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以利,以利’是希伯来话;‘拉马撒巴各大尼’是亚兰话。
“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此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由于是站在罪人的地位上(参彼前三18),担当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赛五十三6),并且替我们成为罪(参林后五21),故公义的神不能不离弃祂(参诗廿二19)。主耶稣一生时刻都与神同在,只有那三个钟头被神离弃,这是神儿子极度的痛苦,所以祂才如此大声惨叫。
【太廿七47】“站在那里的人,有的听见就说:‘这个人呼叫以利亚呢。’”
﹝文意批注﹞“这个人呼叫以利亚呢,”‘以利亚’是犹太人心目中弥赛亚的先锋;在场的人听见耶稣喊叫‘以利’,误以为祂在呼叫以利亚。
【太廿七48】“内中有一个人,赶紧跑去,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送给祂喝。”
﹝文意批注﹞蘸醋给耶稣喝,含有戏弄的意味(参路廿三36),岂知他们此举,竟也是为着应验旧约的预言(参诗六十九21;约十九28~29)。就在主耶稣断气之前的最后一刻,仍要如此受到人的戏弄和讥诮。可见人的一言一行,都在神的预知和豫定之内。
【太廿七49】“其余的人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救祂不来。’”
【太廿七50】“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
﹝原文直译﹞“耶稣又大声喊叫,就交出祂的气息(或作灵)。”
﹝文意批注﹞“气就断了,”原文的写法,有意指出耶稣的死不同于被杀或自然的死,乃是一种自愿捐躯的行为(参约十18;十九30)。
【太廿七51】“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盘石也崩裂;”
﹝背景批注﹞圣殿里的幔子,是用于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内层幔子(参出廿六33)。
﹝灵意批注﹞‘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预表主的肉身为我们裂开,因此打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得以借着祂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参来十19~20;四16)。
幔子上绣有基路伯(参出廿六31),它预表一切受造之物;幔子裂开之时,其上之基路伯亦随同裂开,这是象征基督包罗万有的死──基督死时,我们的旧造也与祂一同钉死在十字架上(参加二20;罗六6)。
“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表明十字架的死,乃是神从上头所作的;我们与主同死的事实,是神早已为我们作成功的。
“地也震动,盘石也崩裂,”象征基督十字架的死,震动了撒但属地的国(参来十二26~27),使牠黑暗权势的根基崩溃(参该二21~22)。
‘盘石崩裂’也象征基督这盘石(参林前十4),在十字架上为我们遭神击打,就裂开而流出生命的活水来(参出十七6;约十九34),解决我们的干渴。
﹝话中之光﹞(一)基督乃是我们的道路(参约十四6);我们惟有借着祂,才能够来到神面前。
(二)我们信徒所得的乃是不能震动的国,因此应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来十二28)。
【太廿七52】“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
﹝文意批注﹞“已睡圣徒,”指死了的圣徒(参林前十一30;十五18~20)。
﹝灵意批注﹞“坟墓也开了,”象征基督十字架的死,瓦解了死亡和阴间的权势(参林前十五55;启一18)。
“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象征基督十字架的死,释放出复活的生命。
﹝话中之光﹞信徒既领受了基督复活的生命,便应当时常将它表显出来。
【太廿七53】“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
﹝文意批注﹞注意:坟墓是在主耶稣断气时就已裂开,但须等到祂“复活以后”,才有死人复起“从坟墓里出来”并“显现”的事发生。
﹝灵意批注﹞基督自己是复活‘初熟的果子’(参林前十五20),而旧约里面‘初熟的庄稼’并非仅是一根麦穗,而是一捆(参利廿三10~11);这表示‘初熟的庄稼’不仅预表复活的基督,也预表本节圣经所代表的在基督里一同复活的圣徒。
﹝话中之光﹞(一)耶稣基督乃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参西一18;启一5)。基督如何复活了,信祂的人也必复活(参约十一25)。
(二)我们光认识主的死,虽然活了,得救了,但仍在坟墓里受捆绑、不自由;但等到我们认识基督的复活,就能从坟墓里出来,脱离死亡、捆绑和辖制,而进到神永远的旨意里面(“圣城”),向人作荣耀的见证(“向多人显现”)。
【太廿七54】“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话中之光﹞百夫长和一同看守的人,他们代表不信的外邦人,因着看见主死所发生的功效,就不能不承认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信徒传福音最有效的方法,乃是将基督的十字架在我们身上所成功的事实,陈列在众人面前,人看见我们身上所带‘耶稣的印记’(参加六17),自然也就要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太廿七55】“有好些妇女在那里,远远的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耶稣来服事祂的;”
﹝话中之光﹞这些妇女代表平常、软弱、被人轻看的信徒,素日默默地跟随并服事主,当其它的门徒弃主而逃(参廿六56)时,她们仍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也就是跟随主直到死地,所以她们能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参徒三15)。我们要作主的见证人,便须跟从主直到死地。
【太廿七56】“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
﹝文意批注﹞“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参十三55)。
“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她的名字可能是撒罗米(参可十六1),据说她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参约十九25)。
【太廿七57】“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
﹝文意批注﹞“到了晚上,”‘晚上’的原文是指黄昏逐渐接近日落之时(evening),而安息日是当天(礼拜五)下午六点日落之后,到翌日(礼拜六)下午六点日落为止,故这时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参可十五42)。
“是亚利马太来的,”‘亚利马太’是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二十英哩处。
“他也是耶稣的门徒,”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参约十九38~39),因被主十字架替死的爱所摸着,就有胆量表明自己的身分。这里特别指明他是个‘财主’,藉此证明连主耶稣被埋葬,也应验了旧约‘与财主同葬’的预言(参赛五十三9)。
【太廿七58】“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
【太廿七59】“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
﹝话中之光﹞“用干净细麻布裹好,”信徒的生活行为应当干净、圣洁、柔细、均匀,不可容罪在必死的身上作王(参罗六12)。
【太廿七60】“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盘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辊到墓门口,就去了。”
﹝文意批注﹞“就是他凿在盘石里的,”这坟墓不是往地下掘坑,而是从山壁凿出窟穴。
﹝灵意批注﹞埋葬主的坟墓,原是约瑟为他自己凿成的;这是预表信徒的旧人已经和主同钉十字架,并且借着受浸归入祂的死,和祂一同埋葬(参罗六3~6;西二12)。所以在坟墓里的身体,也可借用来指信徒的旧人和肢体。
用大理石挡在墓门口,意即不让已死的旧人再出来活动(参弗四22;西三9),并且也不将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参罗六13)。
【太廿七61】“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
﹝文意批注﹞“那个马利亚,”有谓是指‘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参约十九25),但因马太在前面并未提及她,故更可能是指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参56节);‘那个’含有特定专属的意思。
【太廿七62】“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
﹝文意批注﹞“次日,”指礼拜六,是安息日。
“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预备日’是指预备逾越节的日子(参廿六19;约十九14),从礼拜四日落到礼拜五日落,故礼拜六白天应算是预备日的第二天。
【太廿七63】“‘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
﹝灵意批注﹞撒但黑暗的权势最怕复活生命的见证,所以用尽宗教的办法(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所代表的),和政治的力量(彼拉多所代表的),想要把主和属祂的人拘禁在死亡里,但祂原不能被死拘禁(参徒二24)。
【太廿七64】“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祂的门徒来把祂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祂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
﹝文意批注﹞“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先前的迷惑’指耶稣为弥赛亚;‘后来的迷惑’指祂从死里复活。
仇敌一贯的伎俩是说谎欺骗(参约八44;林后十一13~14),所以牠属下的人也特别防范别人的欺诈。
【太廿七65】“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罢,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
﹝文意批注﹞“你们有看守的兵,”意谓‘我把一队看守的兵交给你们’。
【太廿七66】“他们就带着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
﹝文意批注﹞仇敌采用了大石头、封印、兵丁等三层严密的措施,来看守主耶稣的身体,唯其如此,就更显明了祂复活的真实与超绝;如经上所记,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参林前三19)。
叁、灵训要义
【君王的受死】
一、接受死的审判:
1.主被交给巡抚的原因──公会没有权执行死刑(1~2节)
2.犹大的结局表明无罪的主为罪人成了罪(3~10节)
3.因祂被定死罪而释放了我们这些死囚(11~26节)
二、接受死的刑罚:
1.忍受十字架的羞辱(27~30节)
2.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31~32节)
3.经历十字架的苦难(33~36节)
4.在十字架上被人讥诮(37~44节)
5.在十字架上被神离弃(45~50节)
三、主死的功效和见证:
1.主死的功效:
(1)为我们打开了通神之路(51节上)
(2)受造之物也与基督同死(51节上)
(3)震动并瓦解了死亡的权势(51节下~52节上)
(4)释放并表显出复活的生命(52节下~53节)
2.主死之功效的见证(54~56节)
四、主的被埋葬:
1.第一面的意义──与主同埋葬(57~61节)
2.第二面的意义──死亡竭力要拘禁复活的生命(62~66节)
【人们对主的待遇】
一、宗教领袖们反对祂(1~2节)
二、犹大(门徒)出卖祂(3~10节)
三、罗马政权不顾祂(11~26节)
四、兵丁戏弄祂(27~31节)
【十字架下的五种人】
一、有名无心──被勉强背主十字架的西门(32节)
二、有意无心──拿苦胆调和的酒给主的兵丁(34节)
三、有眼无心──拈阄分主衣服又看守祂的兵丁们(35~36节)
四、有笔无心──写主罪状的彼拉多(37节)
五、有口无心──讥诮主的各种人(38~44节)
【主钉十字架时的超自然景象】
一、遍地黑暗──为担人罪而被神掩面不顾(45节)
二、幔子裂开──开启通神之路(51节上)
三、地动石崩──胜过属地的权势(51节下)
四、坟墓也开──胜过死亡和阴间的权势(52节上)
五、圣徒复活进城──展示复活的生命(52节下~5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