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讲

第六十八讲

上一篇   下一篇

首次预言受难

读经:太16:21-28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预言受难

16:21  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这是耶稣首次预言自己的受难,此外还有两次,见17:1222-2320:17-19

耶稣的受难是逞匹夫之勇吗?或者像我们熟悉的革命者,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以热血对抗罪恶来唤醒沉睡的良知吗?或者是因为他缺乏智慧、处处与当权派为敌而自取其辱吗?

必须,注意这个词。正如我们在耶稣降生的时候分析的,为了满足神的公义,为了拯救无法自救的罪人,三位一体当中的第二位圣子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为背负世人的罪孽而被钉十字架,代替罪人承受神公义的刑罚,为罪人预备救恩。就是因着信耶稣,接受耶稣成就的救恩,罪人罪得赦免、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是神欠罪人什么而必须这样偿还吗?神不欠罪人什么,只有罪人亏欠了神。按照神的公义,应当把所有的罪人灭亡。神甘愿舍弃爱子为罪人死,完全出于他慈爱的本性;他本没有这样做的义务。

因此耶稣不是逞匹夫之勇,也不像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他的死,固然与他勇于指责罪恶、处处与当权派为敌而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有关,但是耶稣不是自取其辱、白白送死。他可以叫死人复活,他是生命的主,他掌管生命,这样的主能被人钉死吗?除非他愿意限制自己,愿意舍命,否则谁也奈何不了他。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是主主动的去耶路撒冷赴难,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战争年代或是战败被俘虏,或是被出卖而被逮捕。正如主庄严的宣告(《约翰福音》):

10: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10:18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主受难不是出于血气,不是出于无奈,而是为你为我甘愿舍命流血,要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捆绑和撒旦的权势,要叫我们与神和好、得到永生、成为神的儿女。如此,我们怎能不流泪感恩呢?

2、很有爱心的彼得

16:22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彼得就拉着祂,劝祂,原文的意思是“彼得就向前拉住祂,责备祂”。万不可如此在希腊文里是个习语,意思是“愿神施恩予你,解除你的厄运”。

彼得是这样的爱主,听到主的受难预言,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竟然要面对这样的下场,这这么行呢!而且,既然明明知道前路凶险,为什么还要白白送死呢?为什么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呢?

单单从感性的角度看,彼得这样的言行真是感人肺腑,因为他是如此的爱自己的老师。按照常理,耶稣也应当很受感动,为门徒这样真挚的爱而热泪盈眶:三年的栽培没有白费功夫,在他落难的前夕得到最爱的门徒这样真挚的爱,就算万劫不复,值了!

3、难以置信的斥责

16:23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按照常理说,耶稣应当是这样说:“彼得,我最爱的门徒,我没有看走眼,谢谢你的一片爱心,我很感动,谢谢!”但是,彼得真挚的爱得到的不是褒奖,反而是难以置信的斥责:“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耶稣怎么了?不通情理?这么有爱心的彼得变成了撒旦?而且是绊脚石?

对于遭受逼迫或者遭遇天灾人祸的人,这样的安慰、真挚的爱,不但无可厚非,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面对耶稣为了完成神预定的拯救计划而即将走上十字架的拯救之举,这样的爱心是不可取的。前面说了,彼得的弥赛亚观是犹太人普遍存在的政治弥赛亚观,是大有能力的君王,要带领他们起义抗敌。这样的君王怎么亲口说去白白送死呢?一死的话还谈什么复国大业呢?正因为彼得这样错误的认识,所以他无法接受耶稣所预言的受难。看起来彼得是出于爱心,但是却顺服了撒旦(不是变成了撒旦),成为耶稣拯救之举的绊脚石。如果耶稣不为罪人舍命流血,罪人哪里有救恩呢?所以主说他不体贴神的意思,就是不明白神的心意,不明白耶稣的基督使命是拯救罪人、预备救恩;只体贴人的意思,就是从错误的弥赛亚观而产生的错误的爱心。

有一点必须要指出的,就是耶稣虽然再三预言自己的受难,但是耶稣一直没有清楚说明他为什么必须这么做;而留待日后借着使徒保罗逐步将神的拯救计划阐明。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彼得和众使徒。

有解经家说:“彼得凭他天然的心思和情感,来劝阻主耶稣上十字架;可见天然的人不认识十字架,也不肯接受十字架。”把彼得因为错误的弥赛亚观而产生的错误的爱心说成“天然的心思和情感”、“ 天然的人不认识十字架,也不肯接受十字架。”纯粹是牵强附会了。

3、舍与得

16:24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16:25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注:“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10:38-39节那里我们已经分解过类似的经文,详见“第四十八讲:较大规模的差传——对主的态度与结局(末篇)”

在这里,彼得的错误爱心作了耶稣教导的一个注脚。就是说,很多东西已经在我们里面根深蒂固。我们应当把这些根深蒂固的东西用圣经来检验来衡量。合乎圣经的,继续坚持;不合乎圣经的,要抛弃。事实是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合乎圣经的,就像彼得和犹太人根深蒂固的政治弥赛亚观,还有对繁文缛节顽固的死守等等,都要钉十字架,都要死去。因此“舍己”和“十字架”也意味着向所有不合乎神心意的认识、思想、传统、习惯去死。

16:26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这节经文是很多信徒喜爱的,因为道理是这样的明显而深刻。

主对精于计划的我们提出了挑战:“你就是聪明绝顶、神通广大而赚得了整个世界——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却赔上自己的生命,最终落入地狱当中,有什么益处呢?有什么价值呢?面对死亡和地狱,金山银山又能如何?能保证自己不死吗?能保证自己不下地狱吗?能保证带着金山银山到地狱享受吗?——这也是很普遍的对待已经故去的先人的做法——事实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什么也换不到不死,更换不到永生,正如圣经说(《诗篇》):

49:6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 

49:7  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 神, 

49:8-9  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  

因为救赎罪人,必须是无罪的人代死,就是必须以无罪的人的生命作为赎价。这个赎价谁也付不起,谁也不够资格,因为都是罪人;只有无罪的主耶稣,是真人,又是真神,他才能付得起,唯有他够资格。

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希腊的一个年轻的皇帝,30岁左右就几乎横扫欧亚非。但是33岁突患疾病、英年早逝!临终的时候,他吩咐手下在他死后,将他的棺材左右各开一个洞,把他的双手放在外面。他说:“我要告诉世人,我亚历山大可以横扫世界,但是死后只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不能带走!”

而就这节经文的上文来说,耶稣在提醒门徒作为耶稣跟从者应有的价值观、人生观,要作出正确的取舍。耶稣不是要带领门徒建功立业,等待他们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安逸享受;恰恰相反,是要丢掉这一切属世的梦想、属世的享受,向世界死、向撒旦死、向罪死。等待他们的是逼迫是痛苦是死亡,为要得到永远的、荣耀的、属天的生命,就是神的生命。

4、末日审判

16:27  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行为不是忽然的,也不是偶然的,乃是一生经常习惯的行为,所以才遭到永久的报应。

显然,这节教导的内容是指耶稣的再临以及审判。神是公义的,神给每一个都有预备了机会,神在每一个人心里动工。凡是愿意顺服圣灵感动、认罪悔改信耶稣的,神给他们的是永生;反之,拒绝圣灵的感动、刚硬悖逆到死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地狱永远不灭的火。

5、门徒的福气

16:28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 

本节就字面而言,是应验在17:1-8的登山变像的经历。登山变像是天国景象的一瞥,看见基督在荣耀里。

二、反省反思

1、如何正确认识耶稣受难的意义?

2、彼得的爱心为什么得到的是无情的斥责?“爱无罪”这个流行的说法正确吗?如何客观认识彼得的爱心?

3、彼得就是撒旦,或者变成撒旦了吗?

4、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5、在耶稣的末日审判当中,你能得到什么?